《匆匆》简析1
翻新时间:2023-08-06
《匆匆》简析1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当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朱自清《给俞平伯的信》二二年十一月七日)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朱自清《毁灭》)以求得“段落的满足”。全诗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诗人心灵不平的低诉,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
《匆匆》是诗人的感兴之作。由眼前的春景,引动自己情绪的俄然激发,诗人借助想象把它表现出来。想象“使未知的事物成形而现,诗人的笔使它们形象完整,使空灵的乌有,得着它的居处,并有名儿可唤。”(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诗人把空灵的时间,抽象的观念,通过现象来表示,而随着诗人情绪的线索,去选择、捕捉那鲜明的形象。诗人的情绪随着时间从无形到有形,从隐现到明晰的一组不断变化的画面而呈现出起伏的浪花。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全文表现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焦急、惋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春天来了
- 开学了
- 我爱我的家乡——瓜园
- 读《苹果落地》有感
- 鼓和香草读后感
- 我的军令状
- 《精卫填海》读后感
- 智救小鸭子
- 采蘑菇
- 舅母的女儿
- 有趣的课间活动
- 中秋灯会
- 洗衣服
- 寻找秋天
- 绿荫场上
- 关于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 关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改革中的主体地位
- 关于主体间性:现代师生和谐关系的基本价值
- 试论以德治校
- 论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 关于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思考
- 浅探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转变
-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紧密结合
- 浅谈发挥教师在教科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 关于汉俄俗语差异探究
- 谈回归主体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 浅谈如何发挥教师在教改中的主体性作用
- 关于历史探究式教育的内涵与主体价值
- 浅论高师《教师口语》主体性教学
- 谈让“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完美统一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5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13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2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案例及评析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4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12
- 《爷爷和小树》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11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1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