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9-11-21
人教版《蛔蝈与蛐蛐》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捕捉住蝈蝈和蛐蛐这两个富有生机的意象,品味由“蝈蝈的乐音”和“蚰蛐的歌儿”交织成的“大地的诗歌”。
2、教学难点:
理解描写两只草虫的呜叫的诗为什么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1、简略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2、在反复朗诵中体味蝈蝈和蛐蛐这两个意象的内涵。
3、诗中怎样体现济慈“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他的思想”的创作思想。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再向大家介绍一篇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板书)创作的十四行诗《蛔蝈与蛐蛐》(板书)。
二、教读新课
1、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
要求:
⑴标画生字新词。
⑵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⑶理解“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这句诗。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引导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
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诗歌的基调,注意处理朗读语调,注意音步和轻重音的正确掌握。
4、理清思路层次:
明确:
首句:总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分写:盛夏──蝈蝈的乐音;
严冬──蛐蛐的歌儿;
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
5、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明确: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厂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他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6、在理解诗的思路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三、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
2、完成练习二。
【板书设计】
蝈蝈与蛐蛐
济慈
总──大地的诗歌──永生
分──夏──蝈蝈的乐音──过渡:没有停息
冬──蛐蛐的歌儿
总──蛐蛐蝈蝈意象叠印──尾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成功地改掉了我的坏毛病
- 贴春联
- 烧菜
- 苦乐军训
- 我参加了演讲比赛
- 挑战老妈
- 乡下之行
- 我做红烧鱼
- 精彩的比赛
- 削梨的启示
- 钓鱼
- 它重新飞了起来
- 今天我当家
- 有趣的“拉歌”
- 狗
- 2011年度党建工作计划
- 2011年村党建工作计划
- 2006年度医院护理工作总结
- 中学团委工作计划
- 年度校区团委组织部工作计划
- 第一学期安防团支部工作总结
- 大一下学期团支部2009年工作计划
- 安保部团总支年度工作计划
- 2009学年上学期团委工作计划
- 市场营销团支部工作计划
- 学年第一学期党支部工作计划
- 2011年教办党建工作计划
- 中心小学2011年党支部工作计划
- 2011年党委工作计划
- 工业工程系学生党支部2011学年党建工作计划
- 地方文献简论
- 浅谈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
- 试论煤矿安全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
- 试析兴奋剂社会文化学研究
- 试析竞技体育项目的社会价值
- 关于转变教育思路体现新时期数学教育新理念
- 试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
- 关于媒介体育畸变困境下的媒体自律
- 略谈民族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和利用
- 关于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 馆藏民族图书二次文献的编制
- 关于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思想的转变
- 民族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初探
- 重视和加强民族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 《失物招领》教学1
- 《古诗两首(A、B案)》教学2
- 《要下雨了》教学4
- 《美丽的小路》教学3
- 《失物招领》教学2
- 《古诗两首(A、B案)》教学4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2
- 《美丽的小路》教学4
- 《两只鸟蛋(A、B案))》教学3
- 《两只鸟蛋(A、B案))》教学2
- 《两只鸟蛋(A、B案))》教学4
- 《古诗两首(A、B案)》教学1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教案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1
- 《古诗两首(A、B案)》教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