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杂谈
〖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读出趣味〗
课程改革象一股春风,为我们带来了新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机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努力探索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摄影师。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阅读教学的策略。
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的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例如,教学《毛主席在花山》时,我带着一脸神秘说:“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老师特别喜欢。它与过去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许多不同,你能找出多少不同?当然越多越好。”学生兴趣事盎然,很快就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结果有发现课文结构新颖的,有发现三件事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有的发现文章很朴实感人,还有的发现结尾意味深长等等。学生的审美阅读就此开始。
一篇课文教学之始的导语,应该像诗人一样精炼、感人,使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一节课的结束语,应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达到“课尽情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新的欲望。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四读”·以读悟情〗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各年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书不能死读,而是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品读,以读促情,声情并茂,学生的感悟才更加深刻,课堂才更充满活力和生机。
教材中不少文章,语言亲切,感情真挚强烈。如《毛主席在花山》一课,课文通过描写毛主席在花山与人民群众之间令人荡气回肠的几件往事,突出表现了毛主席与人民群众心连心,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感情的基调,特别是人物的语言,有感情地加以朗读,以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学生的体会和感悟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而是植根于语言文字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感悟毛主席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
〖读写结合,让阅读教学绽放异彩·仿写,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而写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标”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
“仿写”是指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进行练习。如学完《毛主席在花山》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以课文为例,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的思想品质,防止空洞说教或作鉴定式的评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旅游风光
- 母爱,触动了我的心灵
- 一份特殊的作业
- 童年趣事
- 老爸真博学
- 我心目中的鲁迅
- 昙花——瞬间的美
- 安吉游记
- 别再让孩子累了
- 交通规则须重视
- 京剧
- 新学期的计划
- 鸭子“喝酒”
- 难忘的第一次
- 我想当考古学家
- 学生干部工作总结
- __________ 班 班 主 任 工 作 计 划
-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英语备课组工作计划
- 西湖中学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政教工作计划
- 表彰大会催场组工作总结
- 物流组装部门月份工作总结
- 12月份电器车间管理工作总结
- 2009年植树造林工作总结
- 全市目标管理办工作总结
- 09年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 政治备课组计划
- 2009年大学班委干部工作总结
- 西河中学初三班主任工作计划
- 紫石中学2005年度教科室工作计划
-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200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 生生之境 ————《周易》“变”“通”观念的生态关怀
- 严格规则主义及其对中国宪政之影响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比较研究
- 社祀与殷周地缘政治
-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文化本体与文化形态
- 何为儒家之道(一)
- 论“依法治国”的宪法效力
- 孟子的“仁义内在”说
- 宪法与行政法良性互动关系之思考(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易图的逻辑划分与问题
- 论宪法对刑事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詹天佑》教学实录
- 《詹天佑》教学设计(7篇+相关资料) 2
- 《詹天佑》
- 《詹天佑》(第二课时)说课稿
- 《詹天佑》教学设计(7篇+相关资料) 1
- 《詹天佑》说课稿
- 《詹天佑》说课稿
- 《詹天佑》回顾中心思想 迁移写作方法
- 《詹天佑》读写练习题
- 《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
- 《詹天佑》文本解读
-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詹天佑》客观性习题导读设计及评点
- 《詹天佑》
- 《詹天佑》教学案例及反思 苏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