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门巴族和门巴族的习惯法_法学理论论文(1)

浅谈门巴族和门巴族的习惯法_法学理论论文(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浅谈门巴族和门巴族的习惯法_法学理论论文(1)

论文摘要:生活在西藏的门巴族,做为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其独特的习惯法。本文介绍了门巴族的历史概况和现实的人口状况,对门巴族的习惯法:刑事习惯法、婚姻习惯法、家庭和继承习惯法做了简要的介绍。

论文关键词:门巴族;习惯法;招赘婚;服役婚

一、 门巴族

(一)门巴族的历史概况 我国的门巴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地区以及墨脱、错那等县。“门巴”一词原是藏族人对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南麓门隅一带人的称呼,意思是“住在门隅的人。

”后来成为了门巴族的自称。公元823年设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前的“甥舅和盟碑”记载:“孟族”等族向吐蕃王朝“争相朝贡,俯首听命”。

这个孟族,即包括门巴族。藏文史籍《红史》记载,早在松赞干布时代“南自珞与门……等均置于吐蕃统治之下”。

此后吐蕃和门巴等族人民的交往不断发展。吐蕃王朝的疆界南方包括门隅地区,门巴族是王朝的属民。

当时门巴族地区由吐蕃王朝派藏族官员统治。 13世纪,门隅作为西藏的一部分正式归入中国的版图。

14世纪中叶到15世纪初叶,藏族帕竹地方势力统治西藏以后,门隅地区成为竹巴噶举派的世袭领地。17世纪中叶,达赖五世统一了西藏, 在门隅地区建立了宗本衙门,扩建了达旺寺,开始了政教合一的统治。

其后,西藏地方政府把门隅地区划分32个“错”(个别的称为“定”,相当于区)。并在这里实行“僧差”制度,征收赋税,支派“乌拉”。

19世纪,清朝驻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府为加强对门隅的统治,在门隅的首府达旺,建立了叫做“达旺细哲”的全区性行政委员会,负责处理重大的行政、宗教、边境事务。西藏地方政府每年派专人到门隅征收征购大米,专管该区盐米等经济贸易。

19世纪中叶,有部分居住在门隅地区的门巴族在不堪西藏封建农奴主的压迫和剥削,东迁到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墨脱。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英帝国主义不断侵犯中国西南边疆。

1914年,英帝国主义在“西姆拉会议”期间,背着中国中央政府的代表,在会外,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用秘密换文的方式,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企图将门隅、珞瑜和下察隅等共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对此,历届中国中央政府从未予以承认。

门巴族社会同藏区一样,西藏地方政府、贵族和寺院三大领主占有门巴族地区的绝大部分土地、山林、草场等,门巴族人民大部分是他们的农奴和奴隶。门巴族人民不堪忍受三大领主的压榨,曾多次以破坏运输、抗捐逃亡等方式,进行反抗。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之后,党和人民政府派工作队深入门巴族地区访贫问苦,帮助发展生产。1959年,门巴族人民和藏族人民一道,支援人民解放军平息了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发动的叛乱,实行了民主改革。

民主改革的胜利,大大激发了门巴族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他们发展生产,建设家园;同时开山筑渠,改良土壤,逐步实行科学种田,改变了过去那种“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法,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门巴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住上了新房,安装了电灯。各地修筑了公路,江河上架起了钢索吊桥。

乡、村建立了医疗卫生机构,并培养了一批本民族的医生和卫生员,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门巴族地区还普遍办起了小学和夜校。

1964年,国务院正式确认门巴族为单一民族。

(二)门巴族现实的人口状况 “门巴族人口总数约四万,但是由于‘麦克马洪线’对门巴族民族分布地区的分割,印度独立后继续占领中国门隅、珞瑜和察隅等大片领土。1990年中国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仅能对‘麦克马洪线’以北的门巴族人口进行精确统计。

计有7475人.”其中墨脱县6064人,错那县、米林、乃东、拉萨以及林芝等地尚有部分。而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门巴族人口总数为8923人。

二、门巴族习惯法的主要内容

(一)刑事习惯法 门隅地区一般民间纠纷先请当地头人解决;头人不能解决时,报请达旺寺处理。达旺寺内设有类似法庭与监狱的机构。

头人将案件报请寺院处理时,寺院即按照传统的习惯法处理,一般的斗殴者要缴纳罚金或者是罚劳役,偷窃者赔偿与原物相比三至九倍的物品或金钱,杀人者偿命价。(在墨脱,寺院领主所属农奴,未经寺主同意婚配而生子女者,要受鞭打或没收财产处罚。

偷盗者,罚赔偿原物3至9倍。或砍手。

)寺院虽有监狱,但是只供临时扣押人犯,寺院很少判徒刑,一般在缴纳罚金或者是责打后即行释放,传人由头人负责。 遇有案情不明的事件则实行神明裁判,有赌咒、嚼米、沸水中取石、“热锅取石”、脚踏烧烫的石板等方法。

遇有较重大的案件时,如杀人械斗,则须报告错那宗。“在藏历11月至次年3月,这一地区与外界的交通因大雪封山,阻塞了一切交通,所以在此期间所发生的一切纠纷均由头人或者达旺寺处理。

如果不能解决,也要等到次年雪化,道路通畅时才能报请错那宗处理,而错那宗则依照西藏地方的法律处理,如果有涉外等更为重大的事件,则要报噶厦以及驻藏大臣来处理.” 可见,在门巴族社会中,刑事案件中没有严格的诉讼、司法和审判程序,司法和审判裁决都集中在宗本、寺主和贵族的手中。也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刑标准,主要是遵循习惯和当权者的意志以及神明裁判。

(二)婚姻习惯法

1、通婚范围 门巴族中父系亲属之间严禁婚配;姨表不婚。社会上认为姑表婚是好的,是应该优先的婚姻。

父系血亲或母系姨表亲戚之间被认为同是一家人,“血肉一模一样”,绝对禁止交往与婚配,否则耻如猪狗,将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与习惯法的严厉制裁。姑舅表婚则为人们所称道。

“尤其是认为舅表婚(即姑姑的儿子娶舅舅的女儿)为最好。认为这种婚姻是一家人中的一家人,是亲上加亲。

这种单向或双向的姑舅从表婚,不仅在亲属制度中完整地表现了出来,在现实的婚姻中也大量存在。在这种婚配关系中,舅舅一方享有婚配的优先权。

姑姑的孩子必须娶或嫁舅舅的孩子,人们普遍恪守这一古老的习惯法规。倘若姑姑家在择偶时违背惯例同他人结亲,舅舅有权干涉,甚至没收外甥女所得的财礼。

舅舅家往往还要诅咒姑姑家有不测之灾。遇到这种情况,姑姑家必须带上礼物来向舅舅赔罪,求得宽恕。

如果舅舅家没有合适的儿女成亲,姑姑家也得事先征得舅舅的同意方可与外人结亲。这种习俗,正是母系氏族社会时期”舅权“的形象反映.” 在门巴族中,同辈兄弟和从兄弟之间可以转房,兄弟中有一人死亡,可以纳其妻为己妻。

转房必须在发丧后一二年,并取得女方的同意之后才能举行。严禁不同辈分之间的转房。

婚姻没有民族限制,除了主要在门巴族本民族内婚配之外,也有与藏族和珞巴族等民族的通婚的。门巴族的婚龄一般是18岁左右。

女儿也有

1

4、15岁就婚配的。门巴族人认为早婚好,可以早生子女,增加劳动力。

2、 择偶说亲 门巴族的婚姻,要求门当户对的阶级色彩不明显。一般是父母作主,但是青年男女自由相爱之后,父母多数是支持的。

为他们请媒说亲。有少数是父母包办的,但也要求得子女的同意,个别没有取得子女同意而结婚的,往往要发生纠纷。

许多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之后,通过朋友转告自己的父母,在家里经过商量之后,请媒人去找女方父母说亲。媒人多是会说话的上年岁的男方的亲戚和朋友。

同时还有少数被众人公认的常常被请做媒的人。媒人到女家两次或多次,到婚事结束时,由男方给媒人一定数量的物品或酬金作为报酬。

有的在婚前已经有了性关系,而又因故决裂不能结婚的,如果已经有了孩子,则男方要负担一部分抚养费。对于私生子女,社会舆论不歧视,对于这种未婚男女的关系,由他的父母过问和教育。

社会上歧视妇女的观念不明显,如墨脱县的门巴族中多数没有包办婚姻。

3、婚姻形式 门巴族的婚姻形式,主要是一夫一妻制。同时由于经济和历史、社会的原因而形成的其他婚姻形式,如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以及招赘婚,服役婚等. 招赘婚,在门巴族的家庭中,招赘婚组成的家庭大约占家庭总户数的一半。

在人们的观念中嫁和娶不分,入赘受到舆论的普遍欢迎。青年男女订婚后,决定女嫁夫家还是男赘女家,主要根据两家的劳力而定,女家若无男子,缺乏劳力,一般都是男到女家。

入赘家庭男女地位平等,一般是主妇当家,赘婿可以继承岳父家的财产。赘婿往往还将妻妹纳为己有,妻姊妹婚有不少就是产生在这种入赘的家庭。

服役婚,门巴族的青年男女尽管有恋爱自由,但是否成婚则要看家庭的经济实力。因为无论是娶媳还是招婿,均要交一定的彩礼,以作为对对方丧失劳力的补偿。

还有男子到女方家劳动以支付彩礼的服役婚。男到女家劳动,是由双方家庭共同商定的,媒人的作用至关重要。

上门劳动的期限为两三年。服役期满后,男方才能带妻子和孩子回家。

多数家庭都会送给女婿和女儿一些生活必需品,以帮助他们组建一个新的家庭。

4、 离婚 离婚多半发生在多妻或多夫家庭,尤其是多妻的家庭常发生离婚。双方都愿意离婚的家庭财产平分。

一方提出离婚的,要赔偿对方一部分财产。如提出离婚,又赔不出东西的,要上交给宗本解决,提出离婚的一方要挨鞭打。

(三)家庭和继承习惯法 门巴族家庭中,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有的家庭女子掌握经济大权,地位甚至高于男子。男娶女的家庭占了多数,但男到女家上门入赘的户数约占到一半。

入赘男子在女子家中地位并无贵贱之分,在家庭中享有平等权利。并可继承财产,如同岳夫家亲子女一般。

门巴族家庭中,父母死亡的,儿子和未婚姑娘都可以继承家庭财产,如果分家,可以均分。已出嫁的女儿,一般不分,困难十分大的,可以分给一部分。

参考文献: 张宗显著:《花地之家——门巴族》,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门巴族社会历史调查》

(一),西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编辑组编,西藏人民出版社。 《门巴族社会历史调查》

(二),西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编辑组编,西藏人民出版社。 关东升主编:《中国文化大观》(西藏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偷穿妈妈的高跟鞋
团结的兄妹
四季的脚步
爱护花木
诚实的孩子
小鸭子得救了
我想对老师说
爱国旗
可爱的小狗
四季的脚步
快乐的夜晚和奇特的月亮
小鸡
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的神笔
送雨伞
我的老师
××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城市客运秩序整治实施方案
开展第十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纪念建党83周年活动方案
2004年城南镇联动中心工作方案
**电力"三位一体"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农村团员服务区方案
*办事处“三级联创”工作方案
×厂“杰出青年”创评活动实施方案
*电信文明单位创建方案
“青春飞扬”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方案
XX市旅游局旅游网网站模块DMS项目拓展方案
中心学习小组学习实施方案
**大队深入开展“三互”活动的实施方案
#局党组开展保持先进性教育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
诚信的人际关系是会计的基础环境(1)
经济收益、会计收益与全面收益的比较分析(1)
论会计的如实反映观(1)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评审的关系
通过会计政策粉饰财务报表手法揭示(1)
浅析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虚假变更(1)
论会计管制(1)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会计方法的比较研究(1)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分析—从股东需求的角度(1)
论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1)
关于上市公司的若干会计问题(1)
新准则下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考(1)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1)
基于绩效审计的公共工程跟踪审计的绩效审计特征
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净化会计监督环境(1)
《黄山奇石》片断赏析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二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三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三
《蜜蜂引路》综合资料
《黄山奇石》综合资料
《雷雨》教学设计之一
《葡萄沟》综合资料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二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之二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一
《蜜蜂引路》一课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之一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一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