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供材料议论文立意的四条原则

供材料议论文立意的四条原则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9

供材料议论文立意的四条原则

" 供材料议论问答写作是是我们同学们倍感棘手的一种题型。要写好这种文章的关键是观点的提炼。

而要得到一个正确或者说准确的观点则要通过审题这一关。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高考《考试说明》对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第一条就是“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对于供材料作文而言,就是要准确、全面地理解材料。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主要是贯彻下面四条原则。

一、整体认知,概括归纳,突出全面性 先看下面这一则材料: 在众多的应聘者中,年轻的丁格被选中了。老板解释为什么选择丁格时说:“只有他带来了许多介绍信。

他在门口蹭掉脚下带的土,进门后随手关上了门,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当看到那位残疾老人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

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回答问题干脆果断,证明他既懂礼貌又懂教养。其他人都从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上迈过去,而只有他附身拣起那本书,并放回桌子上。

这不是很好的介绍信吗? A、小事不做何以成大事 B、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 C、要提高自己的修养 D、关心他人是与人相处的原则 E、丰富的知识是最好的介绍信 F、小议文明礼貌 就这一则材料学生得出了以上几个观点。我们可以问一问丁格为什么会被老板录取。

从材料中看应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做事小心仔细,心地善良、体贴别人,既懂礼貌又懂教养。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提炼出一个观点,那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修养”。

所以只有C才是正确的观点。但不少同学都得出了观点A,认为丁格正是因为注重了小事,才取得了成功。

但只有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个观点只扣住了¬和°;观点B只扣住了¬;观点D只扣住了­;观点E只扣住了¯;观点F只扣住了®。综合学生的情况,只有36%的同学得出完全正确的答案。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材料,往往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断章取义。没有一个综合、概括、归纳的过程,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所以在审材料时,要强调整体意识,突出全面性。

二、仔细推敲,代入检验,体现严密性 先看下面这一则材料: 从前印度有个叫阿里·哈佛德的富裕农民为得到埋藏宝石的土地,变卖了家产出外找寻,终于穷困而死。可是就有人从他卖出的土地里发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

A、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 B、任何事都应有计划地进行 C、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发现“宝石” D、挖掘自身的宝藏 E、珍惜自己已拥有的东西 这一则材料的观点似乎比较难以提炼,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得到正确的观点。阿里·哈佛德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呢?是他做事没有明确的目标吗?有的同学说:“他并不知道哪里有宝石,只是盲目地寻找,最后只好落得个穷困而死。

”这个责备是没有理由的,没有一个“寻找”的过程,他怎么会知道哪个地方有宝石呢?那么,是因为他做事没有计划吗?显然不是,他为了寻找宝石不惜变卖了家产,这绝不是一次盲目的行动──我想,他一定经过了精心策划,细致安排。那么,是因为他不辛勤吗?那简直是天大的冤枉,他为了寻找埋有宝石的土地,跋山涉水,餐风露宿,不知要经历多少困难──你能说他不辛勤吗?至于,有人说应该“珍惜自己已拥有的东西”,这句话看似很有道理,可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土地里埋藏着宝石,你叫他如何去珍惜呢?阿里·哈佛德是可悲的,但可悲的并不是他没有找到宝石最终穷困而死;而是他所要寻找的宝石恰恰就在他的身边,可惜他并没有发现它。

所以,观点D“挖掘自身的宝藏”才是这则材料的最佳立意。 再如下面这一则材料: 宋元之际,世道纷乱。

学者许衡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 A、要有主见 B、坚持真理决不动摇 C、战胜自我就是胜利 D、要坚持原则 这一则材料是歌颂许衡即使在世道纷乱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 己的处世原则,坚持高尚的节义。所以正确的观点应是D。

但学生归纳出了五花八门的观点。这些观点初看好象是正确的,但只要认真思考,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错误所在。

先看观点A,何谓“主见”?许衡在别人纷纷摘梨解渴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摘不是自己的梨,可以说是很有自己的主见的。那么,其他人是不是就没有主见呢。

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叫“主见”,所谓“主见”就是对“事情确定的看法”。“主见”是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的。

许衡坚持不摘别人的梨,这是正确的主见;其他行人认为“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摘又何妨?这是错误的主见。由此可见,A是错误的。

再看观点B,实际上,只要问一问,如果说许衡坚持不摘别人的梨是坚持了真理,那么,其他行人因为摘了别人的梨,能说他们不坚持真理吗?显然,这是很荒谬的。所谓“真理”就是“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实及其发展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的反映”。

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路边的梨,摘与不摘完全取决于不同人的看法,是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的。

由此可见,B也是错误的。再看观点C,原材料中没有讲许衡是如何战胜自己,至少没有直接的交代,那么,观点中的“战胜自己”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思考不够严密,没有对自己的观点字斟句酌。对表达观点的关键性词语,要考虑其意义的轻重,实用范围的大小以及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应该指导学生,在得到观点后,要把观点放到材料中进一步检验,力求严密周到。

三、区分比较,顺向思维,把握倾向性 还是许衡这一则材料,有的学生得出了这样的观点①光想不管要不得。②看问题要从实际出发。

就观点①,有的同学写道:“许衡的想法或许是正确的,但是他看到别人摘梨的时候,却坐视不管,这种做法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当面临坏事的时候,我们应该挺身而出。

”观点②,有的同学写道:“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量体裁衣,看菜吃饭。这棵梨树没有主人,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摘几个解渴,本不是什么大事情,而许衡不顾实际情况,只是一味的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可见其固执的程度。

”这两则观点把许衡推到了审判台上,严重地背离了原材料的意思,歪曲了作者的本意。 再看下面这则材料:东汉时有一少年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

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对这则材料绝大多数同学能紧扣薛勤的话提炼出正确的观点(如“小事不做,何以成大事”),但也有同学得到了这样的观点:一屋不扫又何妨?这个观点肯定了陈蕃的做法,否定了薛勤的忠告。这是典型的逆向思维,但它也明显地违背了作者的意图。

这则材料对人物的褒贬十分明确,我们只要顺着作者的思路,抓住材料中的个别词语(如“批评”、“针锋相对”等),还是可以得到正确的观点的。 一则材料,有时有几组或几个人物(事物),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一般来说都有明确的表示或暗示,流露出一定的倾向。

我们在分析材料的时候,要对这些人物(事物)进行细致的区分比较,要尽量顺向思维(在考试作文中,尤其要强调这一点,因为逆向思维不易把握,还是求稳为好),要尽可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

四、紧扣材料,不近不远,注意适度性 如下面这则材料:驴子驮着盐要渡过一条河。它滑了一下,跌倒在水里,盐溶化了,驴子站起来时觉得轻了许多,这使它非常高兴。

后来有一天,它驮了一袋棉花走到一条河边,便故意一滑,跌倒在水里。可是它再也没有站起来。

这一则材料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些观点,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墨守成规”、“经验主义要不得”等等。这些观点都是很切题的。

但也有不少同学得到这样的观点,如“做事不能投机取巧”、“不能耍小聪明”等。这些观点不能说不正确,但比较肤浅,不够深刻,不能反映出材料的实质。

再如,下一则材料:美国总统里根的女儿因为生活拮据加入了领取救济的行列。 对于这则简短的材料,绝大多数同学能从里根女儿独立自主、自强不息这个角度来立意。

但也有同学这样写道:“美国虽然号称世界强国,现在就连总统的女儿都失了业,其失业率之高可见一斑。一个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已展现在我们面前。

由此我们应该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一个高三的学生提炼出这样的观点,似乎不可思议。

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需要增加思辨能力,要学会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感性认识上,把问题表面化、简单化;要尽量联系社会现实,对材料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思考,仔细分析,深入挖掘。这样,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观点。

1983年高考作文有一幅漫画,题目是《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难道真的没有水吗?那下面潺潺流动的不正是清澈的地下水吗?实际上,漫画上的那个人只要再挖几锹,流水就会滔滔不绝地涌出来。只可惜那人失去了耐心。

我们同学在提炼观点的时候,是否也有浅尝辄止的毛病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草
陪伴你的angle
放飞梦想
扫雪
牙齿的哭诉
给校长的一封信
想起了幼儿园
难忘的一张照片
给鱼儿搬家
妈妈笑了
雨中情
祁黄羊推荐仇人解狐,解狐的想法和做法
美丽的花园
生命
颁奖时刻
文明节俭过生日倡议书
小朋友节约用水倡议书
大学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承诺书
修路捐款倡议书
学生党员创先争优个人承诺书
创建节约型学校倡议书
农村创先争优活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承诺书
文明平安离校倡议书
校园环保倡议书
乡村学校募捐课外读物的倡议书
大学党员创先争优个人承诺书
教师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承诺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倡议书
社区党组织创先争优承诺书
禁烟、控烟/控制吸烟倡议书
国际法层面上公海捕鱼自由的限制
浅析离婚损害赔偿中的“第三者”责任
从商法视角浅论民间借贷的规制问题
我国法定继承的范围及顺序问题研究
论本科生导师制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论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论司法鉴定中电子证据的提取问题
浅析我国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
中国近现代监狱之构建
金融ADR机制的本土化路径研究
对医疗侵权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思考
航空联盟反垄断豁免立法比较研究
对行政调查法律规制的相关探究
集体土地所有权改革论纲
驳“证明责任双重含义说”
少年闰土 1
人教版第九册教案
1《海上日出》|人教版
狼牙山五壮士
落花生(第二课时)
《詹天佑》教学设计
少儿科学训练探索(体育)
《桂林山水》第二课时设计简案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设计
晏子使楚
2《夕照》|人教版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