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妨“不求甚解”
翻新时间:2023-08-05
读书不妨“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作为一个成语,一般被我们理解为贬义词,意思是只求懂得个大概,不去深刻了解。如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第六讲》:“普通人读书,虽然常用那一段话做口头禅,但是多是习而不察,不求甚解,莫明其妙的。”
其实,“不求甚解”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并作为古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在我国的读书史上产生过广泛的影响。
“不求甚解”这个词最早是东晋大诗人陶潜说的。陶潜在他的《五柳先生传》中写道:“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也有人将之称为“会意读书法”,不求甚解,并不是说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讲读书只求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工夫。在读书中遇到难懂的地方,不要死死地扣住不放,不钻牛角尖,不搞繁琐考证,且先放过。等读完下文,甚至阅读他书,再求得对这些问题的豁然领悟。
后代不少人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作了解释.明代的朱国桢在他的《涌幢小品》中有:“读书不求甚解,此语如何?曰静中看书,大意了然.惟有一等人,穿凿求解,反致背戾,可笑。故曰:解是不解,不解是解.”明代的黄宗羲在他的《张仁庵古本大学说序》中也说:“道暗读书不求甚解,任怀得意,融然远寄。”
宋代哲学家陆象山在他的语录中提倡:“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所谓未晓处且放过,其精神与陶潜的“不求甚解”是基本一致的。不必太滞,就是说读书悟意,要平静灵活,不要慌忙呆板死读书,不能因小失大。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的。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体现出一种淡泊闲适的读书情志,在以前被人们广泛采用。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要适应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需要,这种阅读方法仍是不可缺少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怀想天空
- 放孩子一条生路
- 放开手,勇敢飞
- 提篮春光看妈妈(8)
- 困难非吾畏
- 请让我们摔跤吧!
- 保护环境
- 怀想天空
- 我能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跌倒了,渴望自己站起来
- 我能
- 为自己导航
- 提篮春光看妈妈
- 袋鼠族忧思录
- 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
- 给排水工程投标报价的策略与技巧
- 农网改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水利工程结算工程量的计量审核注意事项
- 地下连续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探讨
- 试论水利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措施分析
- 如何加强水利工程造价管理
- 压力水管补漏新法
- 低压发电机滑环烧蚀的分析及维修
- 浅谈用三维计算法和微分法计算淤地坝坝体工程量
- 橡胶坝设计有关问题探讨
- 低水头水电站枢纽拦河闸消力池优化设计
- 钢围堰在桥梁水下承台施工中的应用
- 闸坝工程埋石砼施工措施
- 止水带施工方法
- 《司马光》教学偶得
- 《司马光》片段
- 《司马光》教学案例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2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 《司马光》教案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1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二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司马光》课堂教学教案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三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3
- 《司马光》片段教学案例
- 《司马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