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28.华南虎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掌握问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二)能力培养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2、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体验
1、感受华南虎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
2、培养自己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二、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
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疑点:诗歌的结尾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悬挂华南虎的挂图或播放有关老虎的断片导入 。
老虎自古就被人们称为“兽中之王”。虎,以它威猛、高贵的气质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就让我
们走进华南虎的内心世界,感受这种震撼。
二、课前热身
1、作家简介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40年代开始创作诗歌,是“七月派”的重要成员。“文革”期间,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作品有:《华南虎》、《半棵树》《掉念一棵枫树》等。
2、学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速读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①栅栏( ) 抽搐( )不羁( )沟壑( )咆哮( ) 箜篌 ( )( )
②解释:
斑斓:灿烂多彩。
恍惚: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
石破天惊;形容声音大得惊人。
三、综合探究
1、互动部分
(1)阅读课文,思考:文中的华南虎处境如何?
明确:这只美丽而强健的华南虎,被囚禁于人类的牢笼之中,远离广袤的山林。
(2)这只华南虎具有什么样的个性?文中那些诗句能表现它的个性?
明确:在读课文,勾画出这些句子,然后归纳。
华南虎高傲不羁,虽生陷囹囵,但骨子里却涌动着威严、反抗压迫、威逼、囚禁它的人们,追求自由独立。
文中表现华南虎个性的诗句有:“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3)“你梦见可苍苍莽莽的山林吗?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到“屈辱”?
明确:感到“屈辱”有2层含义:一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一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对华南虎,“观众”和“我”各持什么态度?你对“我”和群众的行为有怎样的评价?
明确:诗中的“观众”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他们只是一群苍白、概念化的符号。是冷漠、愚昧、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真实写照。
学生的评价只要扣紧诗歌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5)作为对华南虎“专政”的工具,“铁栅栏”“铁笼”“灰灰的水泥墙壁”,有何象征意义?
明确:是人类制造出来的色彩阴暗、冰冷无情的囚具。它限制自由,代表邪恶。
(6)为什么“我”认为“观众”是一群“胆怯而绝望”、“可怜而可笑”的人?
明确:他们不知道自己无耻,反而用“砸”“呵斥”“劝诱”的方式来对待高贵的华南虎;他们卑微,即便的面对华南虎威严的背影也会感到“胆怯”;他们无聊,竟会因为从生活中找不到“谈资”和“好戏”而“绝望”。在他们看来,老虎“悲愤”的抗争,显的那么可笑、愚蠢。有吃有喝,不比风餐露宿要强的多?他们自以为是,蔑视老虎向往“苍苍莽莽的山林”,他们不但对自己囚牢一样的生活境况不自知,而且还想用同样的牢笼囚住一切生灵。精神的独立,往往被众生当成洪水猛兽,“两道铁栅栏”形象地表现了他们懦弱的心理。
(7)文章结尾的段落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明确:是“像闪电那般耀眼刺目”的“血淋淋的沟壑”唤醒了“我”的内心,迫使“我”做一场灵魂的拷问。“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保持独立健全的人格。
四、拓展:
谈谈你从 文中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写作体会?
明确:只要学生答的合理即可。
五、小结
诗中囚禁在牢笼中是华南虎,代表着不屈的生命、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它看似被拘押在铁笼中无可奈何,但它身上有些美好的东西却是那“两道铁栅栏”所无法禁锢的,那种豪放的精神给了我们思想上、感情上的震撼。
六、作业 :背诵
七、板书设计
华南虎
观众:冷漠无情、愚昧无聊、人格堕落、市侩可笑
老虎:高傲不羁、向往自由、追求独立、勇敢抗争
“我”:良知未泯、深有感悟、超越苦难、奋然前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考试后的风波
- 青青世界之旅
- 秋景图
- 读《皮皮鲁和幻影号》有感
- 我的弟弟
- 快乐的春游
- 趣味运动会
- 我的家乡通化美
- 中国 情 结
- 未来的学校
- 我的小表妹
- 镜子里的我
- 蜘蛛和蚊子
- 秋天的雨
- 童年趣事
- 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结合传统美德教育
- 大班端午游戏:网中乐
- 在边远地区开展中华传统美德素质教育的思考
- 弘扬传统美德 增强社会诚信
- 月圆中秋
- 一事不再理原则与我国刑事再审制度(4)刑法论文(1)
- 端午粽香 食之有道
-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 关于死刑的存在与废除的几点思考刑法论文(1)
-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 论刑事诉讼价值追求的转变(8)刑法论文(1)
- 利用历史教学弘扬传统美德,提高民族素质
- 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反映时代科学发展新貌
- 浅析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模式
- 抬龙王过洮河:源自江南的洮河端午民俗
- 《赵州桥》教案
- 《荷花》教案
-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案
- 《小摄影师》教案
- 《桃花心木》教案
- 《火烧云》教案
- 《全神贯注》第二课时教案
- 《翠鸟》教案
- 《小摄影师》教案
- 《全神贯注》第二课时教案
- 《称象》纸片教具的制作和使用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蜜蜂引路》教案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 《雷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