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主题文章的灵魂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主题文章的灵魂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1-17

2010年中考作文高分指导:主题文章的灵魂

 

知识点透视

主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心思想。主题在文章中的作用,就好比是人的灵魂,军队的统帅,主宰着全篇,是写好文章十分重要的因素。

生活中如果某些人或事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使我们触动,让我们得到启发,引起了我们的联想,这时,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想反映事物、表达感受的念头。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我想要告诉别人什么”,先前朦胧的感觉就会明确、突出起来,于是一篇文章的主题就这样诞生了。因此,生活是主题的基础,思考是主题的关键。

如果用一个句子来表达主题的话,这个句子应该是一个很明确的肯定句,而且是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主题就表达为: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解决它们,最后就会战胜巨大的困难,取得胜利。

主题应该是鲜明正确的、单纯集中的、深刻新颖的。对于我们初一同学来说,最应该做到的就是主题鲜明、集中。

名家美文

人和书的亲情

梁晓声

大约在三十年前,一个上海女孩儿成了云南插队知青。她可算是知青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了,才十四五岁。她是个秀丽的上海女孩儿,曾被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邀去试过镜头。女孩儿的父母作为大学里的领导,“文革”中在劫难逃,自然是被首批打入另册的了。女孩儿的家自然也是被抄过的了。在“文革”中,知识分子的家一旦被抄,那么再也找不到一本书了。

女孩儿特伤心,为那些无辜的书哭过。

然而这女孩儿天生是乐观的,因为她已经读过不少名著。书中某些优秀人物那时就安慰她,开导她,告诉她人逢乱世,襟怀开阔乐观是多么重要。

艰苦劳动女孩儿只当是体魄锤炼,村荒地远女孩儿只当是人生的考验。女孩儿用歌声和笑容,以青春的本能向那个时代强调和证明着她的乐观。

但女孩儿也有独自忧郁的时候。对于一个爱看书的女孩儿,到哪儿都发现不了一本书的时代,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时代啊!

有次女孩儿被指派去开什么会,傍晚在一家小饭馆讨水喝,非常偶然地,她一眼看到一本书,那本书在一张竹榻下面。人不爬到竹榻下面去,是拿不到那本书的。女孩儿的眼睛一旦发现了那本书,目光就再也不能离开它了。

女孩儿的心激动得怦怦跳,女孩儿的眼睛都发亮了!

女孩儿声音颤抖地问:“那……是谁的书?……喏,竹榻下面那本书……”大口大口地吃着饭的男人们放下了碗,男人们擎着酒杯的手僵住了,热闹的划拳行令之声停止了……

小饭馆里那时一片肃静,每一个人的目光都注视在女孩儿身上——人们似乎已经好几个世纪没听到过“书”这个字了,似乎早已忘了书是什么……“书……竹榻下那一本书……谁的?……”

一个男人终于回答她:“别管谁的,你若爬到竹榻下拿到手,就归你了!”

女孩儿喜上眉梢,乐了。

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于是,十四五岁的,秀丽的,已是云南插队知青的这一个女孩儿,在众目睽睽之下,当即往土地上一趴,就朝竹榻下面那一本书爬去——云南的竹榻才离地面多高哇,女孩儿根本不顾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了,全身匍匐着朝那本书爬去……

当女孩儿拿着那本书从竹榻下爬出来,站起来,不仅衣服裤子弄脏了,连脸儿也弄脏了,头发上满是灰……

但是女孩儿的眼睛是亮晶晶的了,因为她已经将那本书拿在自己手里了啊!

“你们男人可要说话算话!现在,这本书属于我了……”

小饭馆里又是一阵肃静。

女孩儿疑惑了,双手紧紧将书按在胸前,唯恐被人夺去似的……

大男人们脸上的表情,那一时刻,也变得肃然了……

那一本书是《青年近卫军》。

如今,当年的女孩儿已经当妈妈了,她的女儿比当年的她还大两岁呢!

她叫林哲,是“文革”结束后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法学博士中的首位女博士。

人之爱书,也是足以爱得可爱的啊……

(选自新华出版社《沉默的墙》一书)

【阅读手记】

本文的主题非常鲜明:人,要热爱读书。作者在文中多次强调了这个主题:

①当家被抄后,女孩儿“为那些无辜的书哭过”——为书而“哭”,就是一种爱啊。

②当女孩儿由上海来到云南,“女孩儿也有独自忧郁的时候”,因为找不到一本书——为书而“忧郁”,也是爱呀。

③当女孩儿偶然发现一本书时,“心激动得怦怦跳”、“眼睛都发亮了”——为书而“激动”、“喜悦”,这就是爱。

④当听说拿到书就可以归自己时,女孩儿不顾自己干干净净的衣服,在众目睽睽之下就向书“爬”去——为书而愿意付出任何代价,这不正是爱吗?

⑤当把书终于拿到手时,女孩儿“双手紧紧将书按在胸前”——担心书被夺走,正是爱的表现。

⑥文章开头写女孩儿从上海到云南,遭遇人生的重大变故但依然乐观;文章结尾写女孩儿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法学博士中的首位女博士”——正因为爱书,女孩儿才能如此幸运。

由此可见,如果能够用主题贯穿全篇,并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之中体现主题,那么主题就一定会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深深地打动读者。

 

佳作示例

我和书的故事

刘 雄

今天闲着没事,从书架上取下《水浒传》随意翻看。书中夹着一个书签,翻到那页一看,是“智取生辰纲”这节,我的思绪不由得又飘到了那个星期天……

那已是上学期的事儿了。星期天我做完作业,就随手取了本妈妈书架上的《水浒传》来看。没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就离不了,于是我干脆拿着书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真没想到,书中还有这么奇妙的世界,以前我单知道动画城里的节目好看罢了。“王教头私走延安府……”我轻声念叨着,禁不住为作者的文字而暗暗叫好。“啪”!书突然被合上了。我转头一看,原来是俺老娘来了。“不看了,写作业!”母命难违,写了一会儿作业,我挂记着吴用的妙计成功与否,又不由自主地拿起了《水浒传》。可我担心妈妈再来突袭,于是把作业本当“羊头”挂在了《水浒传》的上面,又用一只“顺风耳”隔着“三重门”时刻探听**的动静。这恐怕是“三心二意”的最高境界吧,只要有点儿风吹草动,我就立刻“改头换面”。

“好!真是好!”看到宋公明三打祝家庄一节,那种酣畅,实在是令人拍手称快。岂料“随风潜入室,进屋静无声”,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身后了。这下好,被抓了个“书赃俱获”——我的《水浒传》,就这样被妈妈收缴了。

后来,我又趁爸妈不在家之机将书盗回我处,在作业时间享受“水浒大餐”,再次被妈妈逮个正着,饱餐了顿“竹笋炒肉”。摸着自己可能已经红肿的屁股,我跌跌撞撞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口中还念念有词:“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熊瞎子三抓水浒迷。”(我可亲的母亲大人尊姓“熊”)

再后来,我们语文课上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老师要我们比赛说水浒人物、水浒故事,我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老师的赞赏、同学的钦佩普降我身,那个开心啊!

(作者系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六中学生)

【评析】

如果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题,可以这样说:我爱书。小作者把“我爱书”这个主题贯穿在情节发展的各个环节之中。

开端:只看了几眼,就被《水浒传》迷住——这是“爱不释手”;

发展:被妈妈抓住后,用作业本掩护继续看书——这是“爱书”不顾一切;

高潮:看到精彩处,“得意忘形”再次被妈妈抓获——这是“爱书”忘记了一切;

结局:虽因看书而挨打,但比起课堂上看书带来的喜悦,就不值一提了——这是“爱书无悔”。

用主题来统帅全篇,又在文章的各个部分紧扣主题,文章自然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夺人眼球。

写作百宝箱

在确立主题时,时代的要求有时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历代以昭君为题材的历史剧,它的主题都与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密切相连,表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

元代马致远的《汉宫秋》,通过汉元帝与王昭君生离死别的爱情悲剧,抒发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和对异族压迫的愤懑;郭沫若笔下的王昭君则是不畏强权、反抗强暴的叛逆者形象,颂扬了反封建的精神——这正是“五四”时期的时代呼声和时代精神;剧作家曹禺遵照周总理嘱托创作的《王昭君》塑造的是一个自愿出塞和亲、有胆有识、功绩卓著的巾帼英雄,表达了十年动乱刚刚结束后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父母少年时期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奔腾的黄河
我的朋友的烦恼
朋友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朋友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我心中的黄河
写给学校的感谢信
毕业设计感谢信
国家助学金感谢信
大学毕业感谢信
奖学金感谢信范文
英语感谢信
关于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抬头填写的说明
专用介绍信
英文自我介绍信
家长给老师的感谢信
毕业生实习介绍信
给母校的感谢信
就业介绍信
小学毕业生写给母校的感谢信
写给医生的感谢信
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构建原则(1)
浅谈审计领域的数据分析报告(1)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1)
论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论我国民办高校的会计制度(1)
成本费用会计处理与税前扣除的差异(1)
独立审计责任结构问题探讨(1)
巴西审计制度对我国审计体制改革的启示(1)
理顺财务与审计的关系 保障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1)
论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
从人力资源会计到人力资本会计(1)
提高会计诚信的制度途径(1)
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1)
论审计目标各部分的关系(1)
加强社会审计风险的控制(1)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设计1
《太阳》一
《乌鸦喝水》教学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一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两只鸟蛋》教学一
《太阳》二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
《雪地里的小画家》二
《乌鸦喝水》二
《比尾巴》教学
《称象》教学设计2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案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