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25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金色的脚印》教学反思
我教《金色的脚印》一课时,在学生交流预习、感知课文,懂得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后,放手让学生细读课文设计能帮助大家进一步领会文章表达情感的问题。当学生将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发现他们所设计的问题虽然五花八门,但大部分都十分精彩。如:老狐狸为什么不多生几只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救小狐狸?小狐狸是被正太郎家的佣人捉走的老狐狸为什么还要救正太郎呢?阳光再耀眼也不会把狐狸的脚印照成金黄课文为什么说狐狸的脚印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等。
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特权”。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在失去了提问的权利的同时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以教促学”的习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决定教学目标。
当学生将他们的问题展示出来时,我很高兴。高兴的是学生提的问题不但十分精辟,而且能够紧扣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这一思路来设计,与我的教学思路是一致的。这说明一段时间来我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颇有成效的。我想老师有容纳学生提问的心胸,学生才有提问的欲望。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是这一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就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积极地探讨知识。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也把民主还给了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训练了自己的思维,培养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技能。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将面对为解决突如其来的问题而不断地博览群书,博采众家之长,不断地“充电”,增长着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这难道不是学生“馈赠”给教师的一笔丰厚的财富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今年喝茶去哪里
- 我的哥哥
- 压岁钱
- 挖冬笋
- 我的“冬训”生活
- 我眼中的“C罗”
- 假如我是省长
- 搞笑老爸“抢”衣服
- 越野梦
- 秋天的花园
- 我最喜欢冬天
- 优点和缺点一样
- 晚霞
- 寒假计划
- 无敌三剑客
- 浅析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正当性_刑法论文(1)
- 我国刑事证人出庭难之原因及对策_刑法论文(1)
- 认定转化型抢劫罪应注意的问题_刑法论文(1)
- 客观归责论基本构造的辨析_刑法论文(1)
- 论社区矫正中的公益劳动问题_刑法论文(1)
- 强奸案件不能就案办案_刑法论文(1)
- 从审判的视角看对行贿犯罪的惩治_刑法论文(1)
- 毒品犯罪量刑的若干问题_刑法论文(1)
- 警察违法暴力原因分析_刑法论文(1)
- 刑罚革命与司法救助措施_刑法论文(1)
- 如何治理商业贿赂_刑法论文(1)
- 刑事诉讼调解制度之思考_刑法论文(1)
- 康德论死刑_刑法论文(1)
- 论中国死刑的保留与限制_刑法论文(1)
- 刑事司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新探索_刑法论文(1)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2
- 《桥》教学案例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4
- 《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3
- 《桥》教学建议
- 《桥》教学案例
- 《金色的鱼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桥》课文简说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 《桥》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