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想象当时的欢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讲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和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语句。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识字,写字。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朗读。
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交流,教师将学生的疑问归纳整理。
二、问题阅读,初步感知
1、教师谈话:这么多的疑问等着我们去解决,快快打开书,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3、组织集体交流初读感受,解决以下问题:
⑴ 泼水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
⑵ 为什么说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
⑶ 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在文中标出来。
三、自主学习,读中识字
1、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生字,并练习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生字,重点订正“恩”、“襟”、“凤”的读音。
3、生字组词读,带句子读。
4、练习:
⑴ 接力朗读课文,分小组赛读课文。
⑵ 出示本课中含有多音字“好、乐、空、盛”的句子。
指名朗读,再说出它们的另一个读音,练习说话,体会读音不同,意义不同。
四、学写生字,培养能力
1、学生仔细观察要求书写的生字,并试着写一写。
2、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组内评价,集体评价。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五、课堂总结,布置实践活动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和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有关节日。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
通过朗读、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交流学习
同学们互相说说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周恩来总理的故事。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使学生对周恩来总理及他与人民的深厚情谊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朗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教师引导: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
2、学生自读课文,在文中分别找出描写傣族人民和周总理的语句,并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并说说自己对所划内容的理解:
教师相应指导:
⑴ 第三段:通过引导学生对“四面八方、敲起、撒满、驶过”等词语的理解,体会傣族人民的心情,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⑵ 第四段:引导学生观察周总理的服装、表情;想象,体验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周总理特别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⑶ 第五段:引导学生想象朗读,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的热烈场面。
5、教师范读第六、七、八段,再引导学生结合全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小结:
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泼水节?
7、指名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扩展延伸
1、学生互相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我国其它少数民族的有关节日。
2、结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雪天
- 秋游千佛山
- 校园里的小故事
- 难忘的元宵节
- 存钱罐
- 快乐中秋
- 我这样帮他
- 风
- 昂首
- 快乐的一件事
- 猴园参观记
- 难忘今宵
- 可爱的家乡
- 伤心
- 一只小猫
- 东西部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与西部制度的创新
- 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
- 文化多元音乐与感知结构的完形合一
- 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
- 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
- 私法惩罚论-以侵权法的惩罚与遏制功能为中心(1)论文
- 中国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开端与挫败
- 论不真正连带债务.(1)论文
-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
- 试论图书馆信息传播中的知识产权(1)论文
- 作为社会论坛的戏剧
- 论未成年人受侵害的过失相抵(1)论文
-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 我国民事诉讼上诉审制度之检讨与重构(1)论文
- 中国能否提高选举民主化程度?
- 《爷爷和小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4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6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5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13
- 《爷爷和小树》教学建议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爷爷和小树》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3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案例及评析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7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