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3
《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和朗读课文。
【德育结合点】
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江南的美丽,知道江南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从而产生赞美江南,热爱江南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放VCD片,激趣导入
1、放VCD片,(截取其中部分片断),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江南水乡的如诗入画的风景。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片与江南水乡有关的小短文。小小竹排画中游,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2、这里有几个生字朋友要认识大家,愿意吗?谁想当小老师领读一下?
3、当你读完课题之后,你的小脑袋里肯定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能不能大胆的说给大家听?(你在想些什么?)理解题目的大体意思,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那小小竹排为什么会在画中游呢?相信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你一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新授
1、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⑴ 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赶快请拼音来帮忙,或请你的小朋友来帮忙,好吗?
⑵ 谁想读给大家听?咱们一句一句来读。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读生字。读生字前,先让学生认识一位新朋友,活泼可爱的小鸭子。师:你瞧!来了一位活泼可爱的新朋友,他一边走,一边扑闪着翅膀跟我们说话呢!它说什么呢?小朋友们来读一读吧!(看谁读的又对又快!)那咱们就来比一比,看谁读的最棒!
⑶ 学生开火车领读,最后把生字朋友凑到一起来,齐读。
衔接语:生字读到这里,那课文中怎样描写江南水乡的美丽呢?请小朋友端起课本,再来把课文仔细地读一读。
2、再读课文,理解大意,在理解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学习第一句:
①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女同学齐读。谁来告诉老师,第一句中写得什么景物?(板书:教师用美丽的彩纸剪出的图画,黄色的竹筏、蓝色的小鸟、紫色的小鱼贴在黑板上,围绕着中间课题)
②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假如你来到一个美丽的江南水乡的小镇上,坐着竹排,往下游走去。你看见两岸盛开着各种各样的小花,有绿色的大树,小鸟在头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小鱼儿在水里欢快的游来游去。
③ 你觉得美吗?那怎样读才能读出它的美呢?指导朗读。指名读,模仿读等。
衔接语:那江南水乡的美还有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第二句。
⑵ 学习第二句:
① 男同学齐读。这句中写的什么景物呢?(教师板书:贴上绿色的小树和小禾苗,围绕在题目中间。)
② 你能说说怎样叫树木密吗?可以用手比划比划。
③ 指导朗读这句话。你怎样读,才能读出树木密?试读,然后指生读这句话。老师评价:老师能听出,田里的禾苗真绿啊!
⑶ 学习第三句:
衔接语:江南还有什么样的美丽景色呢?让我们来看第三句。
① 老师范读第三句。老师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读一读,同意吗?你认为老师读得怎样?还在哪儿?请你也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吧!
② 这句中为什么说“鱼、米”?赶快帮老师找找,好吗?
③ 师语:江南水乡盛产大米和淡水鱼,水稻一年成熟两到三次,产量高,质量好,南方人以大米为主食,爱吃大米的同学到南方去可以天天吃大米和淡水鱼,可好吃了!勤劳的江南水乡的人们还用河塘养鱼养虾,种植莲藕,培育珍珠。江南水乡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④ 那为什么说:“小小竹排画中游”呢?然后教师总结。
⑤ 你觉得江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用江南说句话吗?教师总结,其实江南确实是个山美水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有机会的话,同学们可以亲自到江南水乡去游览一下,欣赏一下那里的美丽风光,尝一尝那里的大米和淡水鱼。
四、背诵课文,表演课文内容
1、江南既然这么美,那就请小朋友用最美的语言,最美的动作一边表演,一边背诵这篇课文,把江南的美展现出来,好吗?
2、开展男女比赛,表演这篇课文内容。评出优胜者。
【板书】
竹排(图片)小鸟(图片)小鱼(图片)
小 小 竹 排
画 中 游
小树(图片) 禾苗(图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 乐乐和老鼠
- 舅母的女儿
- 小熊卖西瓜
- 中秋灯会
- 有趣的课间活动
- 洗衣服
- 采蘑菇
- 大象乐园
-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回家以后
- 读《苹果落地》有感
- 问候生病的同学
- 美丽的小溪边
- 无题
- 春天来了
- 孙中山与民国宣誓制度之建立
- 论未成年人受侵害的过失相抵(1)论文
- 作为社会论坛的戏剧
- 试论图书馆信息传播中的知识产权(1)论文
- 私法惩罚论-以侵权法的惩罚与遏制功能为中心(1)论文
-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
- 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
- 从音乐立场看「敬拜赞美」
- 论不真正连带债务.(1)论文
- 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
- 中国能否提高选举民主化程度?
- 中国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开端与挫败
- 东西部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与西部制度的创新
- 我国民事诉讼上诉审制度之检讨与重构(1)论文
- 文化多元音乐与感知结构的完形合一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7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5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13
- 《爷爷和小树》教学建议
- 《爷爷和小树》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3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6
- 《爷爷和小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4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案例及评析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4
-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3
- 《爷爷和小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