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人文社科> 教育学/心理学> 农村学校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上传者:郭伟斌
|
上传时间:2017-06-01
|
次下载

农村学校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I

  目 录

  序 言........................................................................................................................................... 1

  一、研究综述 ........................................................................................................................... 2

  (一)相关概念界定 .......................................................................................................... 2

  1.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 ................................................................................................... 2

  2.学困生 .............................................................................................................................. 2

  (二)有关学困生学习的国内外研究 .......................................................................... 2

  1.国外研究........................................................................................................... 2

  2.国内研究 ......................................................................................................................... 3

  二、农村小学中年级学困生的现状、类型及心理特征 ................................ 5

  (一)学困生的现状 .......................................................................................................... 5

  (二)学困生的类型 .......................................................................................................... 6

  1.基础型——基础薄弱 ................................................................................................... 6

  2.情感型——兴趣偏移 ................................................................................................... 7

  3.懒惰型——动力不足 ................................................................................................... 7

  (三)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 7

  1.性格不成熟 ..................................................................................................................... 7

  2.知觉速度慢 ..................................................................................................................... 8

  3.人格发展不适 ................................................................................................................ 8

  4.个性倾向力度不够 ....................................................................................................... 8

  三、农村小学中年级学困生的成因 ........................................................................... 9

  (一)学习者自身的原因 .............................................................................................. 10

  1.“双基”的缺失 .......................................................................................................... 10

  2.学无动力,学无方法 ................................................................................................. 11

  3.个人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 ................................................................................... 12

  4.不正确的成就归因,自卑感强 ............................................................................... 12

  5.学习主动性不高 .......................................................................................................... 12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 13

  II

  1.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 13

  2.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落后 ................................................................................... 14

  3.师生关系难融 .............................................................................................................. 14

  4.家校联系的误区 .......................................................................................................... 15

  (三)家庭方面的原因 ................................................................................................... 17

  1.家庭教育环境不良 ..................................................................................................... 17

  2.父母教育思想不正确 ................................................................................................. 17

  (四)社会环境的原因 ................................................................................................... 18

  1.新鲜事物的刺激 .......................................................................................................... 18

  2.计算机网络的影响 ..................................................................................................... 18

  四、农村小学中年级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 19

  (一)改变自我意识的结构 .......................................................................................... 19

  1.认清自己,树立信心 ................................................................................................. 19

  2.积极参与,努力配合 ................................................................................................. 20

  (二)改变学校教育教学方式 ..................................................................................... 20

  1.更新理念,实施个别教育 ........................................................................................ 20

  2.转变方式,提升课堂教学魅力 ............................................................................... 21

  3.给予真爱,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 22

  4.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 22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 23

  1.改善环境,注重熏陶 ................................................................................................. 23

  2.树立榜样,导之以行 ................................................................................................. 23

  3.主动联系,择机而教 ................................................................................................. 23

  (四)净化并利用身边的社会环境 ............................................................................ 24

  1.改善学校周边环境,利用校外资源 ..................................................................... 24

  2.发挥网络、电视机的积极作用 ............................................................................... 24 结 语......................................................................................................................................... 25

  III

  序 言

  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目前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关注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当前,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实行的素质教育改革,正是站在新时期的高度,对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的一次深刻的创新改革。

  素质教育自实施以来,硕果累累,但我们也毋须讳言,基础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小学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发展阶段,它对促进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当等多方因素影响而造成知识结构零散无序,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越来越大,也就变成了我们所谓的“学困生”。“学困生”在小学阶段早已存在,尤其是中年级和高年级较多,同时,农村小学的“学困生”人数比城市小学的要多,这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都能健康有序地发展自己,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就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教育者必须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对“学困生”进行转化,让学困生早日摆脱学困,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我国,农村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绝大部分,研究并转化农村学困生,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积极培养和发展“学困生”的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活泼的发展。

  因此,对苏北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转化,做到正确认识了解学困生,达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真正和谐统一,努力提高农村教育整体质量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笔者对高邮市部分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包括高邮市汉留中心小学、高邮市汉留小学、高邮市沙堰小学,这三所小学都是乡镇农村学校,在学校规模、师资、学生生源、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旗鼓相当,且落后于市级小学。通过对这三所小学的学困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农村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1

  一、研究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

  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是指生活在农村,并在农村小学就读的三、四年级的学生,一般为年龄在10-11岁的儿童。农村学生所具备的认知特点即为农村小学所具备的认知特点,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中年级的学生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各方面都带有不稳定性,易改变。

  2.学困生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智力和感官均正常,但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学习效率低下,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学习成绩低于所属单位的平均值,且不能达到课标要求的学生。

  “学困生”是个相对概念,他们的智力和感官正常只是学习成绩处于暂时落后的状态;他们是与同龄同班级的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少数的人群。

  对于上述界定,虽然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中心,似乎违反了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以学习能力代替学科考试成绩”的原则,但是这样界定符合我国农村教育的实情,且具有可操作性。在调查过程中,笔者根据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成绩抽取一些学生,这些学生是主课平均成绩在全班末尾10%以内、没有明显的疾病、班主任对其评价是“后进生”,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90份,其中有效问卷80份。

  (二)有关学困生学习的国内外研究

  1.国外研究

  在国外,学困生研究的历史较长,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分别从学习技能、心理特点等方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基本上着重成因分析、学困生的类型及教学方式的研究。国外最早研究“学困生”这一问题的专家是摩根,这一研究源于他在 2

  工作中发现的“词盲”现象,①自他发现这一现象并从医学角度确定“学习困难”的概念以来,有关学习困难的研究一直受到教育界、心理学界及医学界的关注。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以美国和前苏联为主。

  美国最早提出“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ies)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研究者H.Thelander.J.Phelps和E.Kirk在1958年第53卷的《儿童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题为《与轻微脑损伤有关的学习困难》的论文中第一次出现,认为引起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医学上的缺陷或受损。经后人努力,“学习困难”为大众所广泛接受,同时,对“学困生”又有了新的定义,用来标示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业成绩长期滞后的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对学习困难研究的具有奠基性的学者,他提出了“难教儿童”这一概念,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中他描述了“难教儿童是些什么样的孩子”;分析了“他们为什么变成了难教儿童”等问题,并将造成难教儿童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这三方面的不良影响。另外,他还指出难教并不等于不可教,难教儿童是可以转化的。在如何转化“难教儿童”这个问题上,他提出“重要的是要有有经验的、懂得儿童心理世界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对此问题的探讨为苏联②

  其他研究者奠定了基础,此后,研究者大多使用“后进生”这一概念,认为学习困难是由许多“后进”现象的积累和融合的结果,如果教师能找出症结,对症下药,就可以实现转化。此外,前苏联教育界常把“学困生”叫做“学业不良学生”,是指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巴班斯基认为学业不良是界定差生的依据,对造成学业不良原因进行的分类,认为普遍原因(内部、外部、综合)是造成学业不良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差生的途径。

  国外的研究都重视“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但是更加侧重的是理论研究。

  2.国内研究

  在国内,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以后。“学困生”在国内的研究中,不同时期、不同角度有着不同的称呼,比如研究者提出了“差生”、“后进生”、“学习困难学生”等称谓,并对其概念作了大体上的界定。对学困生的不同称呼,反映着教育工作者不同的教育理念。国内曾把一些不尽人意不如①

  ② 俞国良.美国学者的差生问题研究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1995:11. 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34.

  3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2013年413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红色”十题
2010年黑龙江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答案
2014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答案
200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B》真题参考答案
2009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B》真题含答案
200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200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A》真题参考答案
2009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A》真题
200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A、B)参考答案
2013年黑龙江公务员面试真题解读(7月6日)
2011年4月24日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参考答案
200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B》真题
200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A》真题参考答案
200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B》真题含答案
2005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真题含参考答案
2006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
2008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A、B 》真题
200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A》真题
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200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含解析
200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AB卷真题含答案及例文
200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201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参考答案
200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2009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A、B》真题参考答案
2006年黑龙江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试题含答案
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面试真题(6月23日题)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旅游扶贫
2008年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A、B 》真题参考答案

网友关注视频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苏科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 可能性的大小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小学英语单词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3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一次函数复习题B组(P11)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