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等教育> 理学> 操作系统第四章课后习题解答答案

操作系统第四章课后习题解答答案

上传者:宋群
|
上传时间:2017-06-03
|
次下载

操作系统第四章课后习题解答答案

  P152第四章作业

  5. 运行时动态链接方式,是装入时链接方式的一种改进,将对某些模块的链接推迟到程序执行时才进行。亦即,在执行过程中,当发现一个被调用模块尚未装入内存时,立即由 OS 去找到该模块,并将之装入内存,将其链接到调用者模块上。优点:凡是在执行过程中未被用到的目标模块,都不会被调入内存和被链接到装入模块上,这样不仅能加快程序的装入过程,而且可节省大量的内存空间。

  7.程序在运行过程中经常要在内存中移动位置,为了保证这些被移动了的程序还能正常执行,必须对程序和数据的地址加以修改,即重定位。引入重定位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程序的这种需要。要在不影响指令执行速度的同时实现地址变换,必须有硬件地址变换机构的支持,即须在系统中增设一个重定位寄存器,用它来存放程序在内存中的起始地址。程序在执行时,真正访问的内存地址是相对地址与重定位寄存器中的地址相加而形成的。

  13.在多道环境下,一方面,在内存中的某些进程由于某事件尚未发生而被阻塞,但它却占用了大量的内存空间,甚至有时可能出现在内存中所有进程都被阻塞而迫使 CPU 停止下来等待的情况;另一方面,却又有着许多作业在外存上等待,因无内存而不能进入内存运行的情况。显然这对系统资源是一种严重的浪费,且使系统吞吐量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操作系统中引入了对换(也称交换)技术。可以将整个进程换入、换出,也可以将进程的一部分(页、段)换入、换出。前者主要用于缓解目前系统中内存的不足,后者主要用于实现虚拟存储。

  15.系统应具备三方面功能:对换空间管理,进程换出,进程换入。

  24.在段页式系统中,为了便于实现地址变换,须配置一个段表寄存器,其中存放段表始址和段长TL。进行地址变换时,首先利用段号 S,将它与段长 TL 进行比较。若 STL,表示未越界,利用段表始址和段号来求出该段所对应的段表项在段表中的位置,从中得到该段的页表始址,并利用逻辑地址中的段内页号 P 来获得对应页的页表项位置,从中读出该页所在的物理块号 b,再利用块号 b 和页内地址来构成物理地址。在段页式系统中,为了获得一条指令或数据,须三次访问内存。第一次访问内存中的段表,从中取得页表始址;第二次访问内存中的页表,从中取出该页所在的物理块号,并将该块号与页内地址一起形成指令或数据的物理地址;第三次访问才是真正从第二次访问所得的地址中,取出指令或数据。显然,这使访问内存的次数增加了近两倍。为了提高执行速度,在地址变换机构中增设一个高速缓冲寄存器。每次访问它时,都须同时利用段号和页号去检索高速缓存,若找到匹配的表项,便可从中得到相应页的物理块号,用来与页内地址一起形成物理地址;若未找到匹配表项,则仍须再三次访问内存。

  26.分页和分段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者都不要求作业连续存放。但在概念上两者完全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分页是为了实现非连续分配,以便解决内存碎片问题,或者说分页是由于系统管理的需要。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它含有一组意义相对完整的信息,分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共享,满足用户的需要。(2)页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统确定,将逻辑地址划分为页号和页内地址是由 11

  机器硬件实现的。而段的长度却不固定,决定于用户所编写的程序,通常由编译程序在对源程序进行编译时根据信息的性质来划分。(3)分页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一维的。分段的地址空间是二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练习【五】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练习【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强化练习(一)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化学实验”专题训练(13)
2015年教资国考初中语文训练(单选题二)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强化练习(三)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练习【三】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练习【十二】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化学实验”专题训练(2)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强化练习(二)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强化练习(四)
2015教资国考地理学科“地球运动专题”综合练习(2)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化学实验”专题训练(1)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练习【二】
2015年教资国考初中语文训练(案例分析题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练习【十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单选题强化练习(十六)
2015教资国考地理学科“地球运动专题”综合练习(3)
教师资格证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五
2015年教资国考初中语文训练(单选题三)
2015年教资国考初中语文训练(教学设计题二)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练习【十】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化学实验”专题训练(3)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化学实验”专题训练(6)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化学实验”专题训练(7)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练习【四】
2015年教资国考初中语文训练(单选题四)
教师资格证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四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化学实验”专题训练(11)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练习【七】

网友关注视频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小学英语单词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五年级下册 Uni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