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资格考试> > 浅谈《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浅谈《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上传者:戴昭
|
上传时间:2018-10-17
|
次下载

浅谈《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乃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成为当时学生的必修课。它作为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被誉为教育学的雏形。其全文虽不过1229个字,但却记载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学记》全文言简意赅,详细阐述了诸多教育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等。本文主要论及其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教学原则、以及师生关系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系统地阐述教育思想的文献,《学记》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查字典文档网侯婷婷带领大家共同回首这一经典论述,不仅有助于我们感悟古人教育思想的真谛,而且对我们当今的教育仍有重大的启迪。

  (一)《学记》中强调的教育的地位与重要性

  1.教育的地位

  《学记》的开篇首先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战略地位。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谀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就告诉我们,统治者懂得发布政令、善于谋划国家大事,只能获得小的声誉,不能耸动民众;招贤纳良,体恤反对者,可以耸动民众了,但还不能教化百姓。统治者如果想把统治思想贯彻下去,并且充分地体现出来,必须首先做好教育事业。这实际上表明了作者的一种价值观,即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教育的重要性

  《学记》还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居民,教学为先。《兑命》日: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玉石不经过雕琢不会成为好玉;人如果不学习,就不可能知晓真理。因此,古代的统治者建立国家、统治百姓,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即使在《兑命》上,也始终念念不忘的是教育。教育不仅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国家的命运也系于教育。

  (二)善喻的教育方法

  1.善喻教学法的特点

  孔子有句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为当学生对某个问题积极地进行思考、还没有完全想通的时候给予启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思考已有所得,但不十分明确、还表达不出来的时候给予开导。《学记》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喻即启发。善喻即善于启发。

  善喻教学法包括三个要点:

  一是道而弗牵。道即导,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不能牵制束缚学生的思维,拉着他们的鼻子走

  二是强而弗抑。强即鼓励、督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以鼓励和督促,给学生以足够的自信心。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我能我行,而不能压抑学生的思维,妨碍发展。

  三是开而弗达。开即开端,指提出问题;达即通达、到达,指问题的结论、答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必马上提供答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钻研。去探究,力求自己解答。

  2.善喻教学法的核心

  善喻教学法强调道、强、开,禁止牵、抑、达。其核心在道(导),其目的在和易以思,要求在和谐的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这不仅符合教学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本质特征。两手多年来,它一直为教育家们所推崇并付诸实践。

  宋朝朱熹很重视善喻教学法。他说:指引者师之功也。又说: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予始,而正之于终尔。朱熹强调教师的作用在于道,在于指引,而不是牵引,这和道而弗牵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现在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师应营造和谐氛围,在课堂上当好组织者与指导者,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学记》中教育教学原则

  1.豫时孙摩与长善救失

  《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紧接着,《学记》从反面加以论证。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之所由废也。豫、时、孙、摩的教育思想包含着四条教育原则。而一兴一废,则指出了豫时孙摩的极端重要性。

  豫即预。《学记》谈及对学生教育,应该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之前就加以防范。如等到不良行为发生后再制止,就格外费力。

  时即及时。《学记》认为抓住适当时机,及时教学,便会获得最佳效果。如错过时机,再勤奋费力,也难以取得成效。

  孙即顺。循序渐进。要求循序渐进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不能好高骛远。如杂施无序,学生学得夹生,只能事倍功半。原苏联巴甫洛夫曾经再三告诫青年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就是这个道理。

  摩即观摩、切磋。主张同学之间相互观摩,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就能共同进步。否则,独学而无友,必将孤陋寡闻,影响进步。当然,《学记》还认为,交友要慎重,不要因为交友不慎,走上歧途。

  豫时孙摩四条原则方法,置之当今,可以视为教学指南。教之所由兴,在于它符合教学认知的一般规律。教之所由废,在于它不豫违时、不孙无摩。

  为使教学更有效地进行,《学记》还提出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学记》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长善即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这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教育者的明智、技巧和艺术,就在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特有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志趣,大胆地让每一个人的才能得到尽量的发展。甚至是在最平庸的、智力发展上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处,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其实是长善的最好注脚。

  救失即补救过失。《学记》分析了学生学习上普遍存在的毛病,总结出了四种类型。一为或失则多,表现为贪多务得,过于庞杂,缺乏专精;二为或失则寡,表现为学习单一,知识面过于狭窄;三为或失则易,表现为对学习的艰巨性估计不足,浅尝辄止;四为或失则止,表现为在学习中畏难退缩而裹足不前,缺乏积极进取的勇气。

  这四种类型的缺点与毛瘸,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有张三的,有李四的;有多的,有寡的;有易的,有止的,正是心之莫同也。作为教师,就得深刻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2.教学相长与藏息相辅

  《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这段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还全面论证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指出了教与学是辩证的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知识是无穷的。教学是无止境的。教因学而得益,学因教而日进;教能助长学,学也能助长教,这就是教学相长。现在,教学相长仍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提倡,只是语意有所偏重,着重指师生之间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而已。

  《学记》又说: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藏息相辅的原则要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劳与逸相结合。学习时要尽心学习,休息时要尽心游乐。

  这段话深刻的阐述了正业与居学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学记》认为,课外若不练习好调弦,课内就完成不了乐教的任务;课外若不练习好声乐歌咏,课内就完成不了诗教的任务;课外若不练习好洒扫应对进退这些日常礼仪,课内就完成不了礼教的任务;课外若不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艺活动,就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正业与居学是教育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藏修息游,虽然只有4字,却全方位地探讨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接受知识与消化知识、学习与游乐、亲师与乐友等诸多关系,同时指出它们是相对的统一体,是整个教育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很了不越的立体构建,它与我们现在倡导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四)《学记》中的师生关系论

  1.知其心与安其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所谓知其心,是指以爱心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育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指出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存在四种心理缺点:有的表现为贪多求全,不求甚解;有的表现为知识面狭窄,智力得不到发展;有的表现为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有的表现为畏难而退。这四方面是学生不同心理状态的反映,教师在热爱学生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心之其同才能做到教之各异.对每个学生做到长其善而救其失。

  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的差异,学生本身的优劣,才能因材施教,才能补其所知,展其所长,知人才能善教,才能为人师。正如《学说》所说: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学记》把知其心和知其美恶分别看作是教师进行长善救失和博喻的重要条件,并以此作为教师的重要条件.这是颇有见地的。教师要从多方面去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策励学生而不是强迫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达成结论。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程度有深浅不同,而且要了解学生资质有高低之分,这样才能根据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差异及每个人天赋上的差异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引导,这样方能为人师,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学生能从教师处有所收获,不能有收获当然很难亲近其师,这里同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要求。教师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学生才能安其学而亲其师。

  《学记》强调: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所谓记问之学是指死记硬背的学问。其强调教师光靠掌握死记硬背的学问是不称职的。教师不能深入挖掘课本内容,不能照顾到学生的需要,照本宣科,只管灌输,不管是否理解,只管填鸭,不管是否消化,将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直至对抗,使学生厌学,怨恨教师,进而荒废学业。《学记》指出,教师除了要有记问之学外,还必须掌握言语和听语的本领。在言语方面要求教师达到三个条件:约而达,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微而藏,是要求教师语言精辟,能深入浅出地表达;罕譬而喻,就是要求教师表达通俗易懂。在听语方面,《学记》对教师同样提出一定要求。听语是指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时给予解决。而听语又体现在善问和善待问两个方面。把善问比喻为攻坚木,认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指明了教师向学生提问应从易到难,深浅得当。把善待问比喻为撞钟,认为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呜,叩之以大则大呜,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意指提问学生问题,应做到从容不迫,多少适宜,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学记》中强调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实际上要求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娴熟的教学技能,具有高妙的教学艺术,达到教学相长。

  教师在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基础上,用心研究怎么教会学生,通过善教、善喻的教学实践,逐步实现从教多到教少的变化,学生才能安其学,才能亲其师,从怨学到善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形成教学互动的师生关系。

  2.继其志与乐其友

  教师对学生的严与热爱是辩证统一,严爱结合,爱严相济,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严格要求与教师的示范作用紧密相连。教育学生应该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教师先树表率。如果教师胸怀坦荡、作风正派、艰苦奋斗、言行一致、举止优雅、满腹经纶、廉洁执教,在行为中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就会自觉地亲近老师,信服老师,自觉地向老师学习。正如《学记》中说: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意思是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吸取知识才智,更要引导学生仿效教师的行为,承袭教师的崇高志向。

  《学记》提出:凡学,官先事,士先志,意指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目的明确,忠于职守。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理想,才会对教育事业无怨无悔,孜孜以求。当代的教师道德仍然要求大家在工作中持之以恒、严谨治学,正确对待知识的学习和传授。教师不耻下问,探求学问永不满足,永不止步,达到教学相长,这反映了教师探索科学真理,对学生认真负责,是《学记》的训诫,更是教师职业的需要。

  在师生友好平等的关系中,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保持良好的情感,为学生的发展无私付出,学生才会亲近他,尊敬他,也必然敬仰他,效法他,从而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乐其友而信其道。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广泛的兴趣。《学记》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不要局限于学校之内,课堂之中,要学操缦(学音乐)、学博依(学文学)、学杂服(品德养成)、兴其艺(增长才能)。就是说教师对学生、对教学内容,以及对文学、艺术、生活等都要具有浓厚的兴趣,以影响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必须保持积极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教师的肯定性情感引起学生的肯定性情感。只有教师的情感融贯于教学和学生本身,学生才能产生肯定的情感反应,而乐与学习,亲近教师,也即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以上从四个层次分析了《学记》中的师生关系论,毕竟《学记》是二千多年前的历史文献,其内容免不了带有历史的局限。然而,我们掸去历史的尘埃,采撷其中闪光的部分,将对我们当代的教师职业发展、师生关系建设提供历史的基石。我们不是按照完美主义的要求来规范我们的老师,只是本着温故知新、古为今用的原则,不断探索和挖掘,努力修养自身,教书育人,做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业绩。

  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学记》中存在着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内容。尽管如此,作为教育学专著的《学记》,仅本文中所列举的理论就给予了我们莫大的指导和启示,而且对于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必将是深远的。我们在学习和领悟古人的聪明智慧和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之时,更要对其批判地继承、运用、发展教育思想,为祖国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服务民族复兴的大业和四化建设的宏图。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五年级下册 Unit 1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租船问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