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资格考试> > 教资考试|中学语文学科知识:1.1文言文的理解

教资考试|中学语文学科知识:1.1文言文的理解

上传者:宋真君
|
上传时间:2018-10-17
|
次下载

教资考试|中学语文学科知识:1.1文言文的理解

  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教师资格证成绩查询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公益讲座 查字典文档网招聘考试全国巡讲在线预约 文言文的理解

  文言文的阅读,重点应放在理解上。但全部理解的前提之一是能够理解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一)实词的理解

  实词理解包括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字等的理解,其中对一词多义、双音复词的考查是重点。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对名词的分析,一是防止望文生义,二是注意确定所指事物的范围;对形容词的分析,主要推敲一下其与所修饰的对象或动作的联系。考查名词、形容词时,对两类词活用作动词的考查常有出现。考查常见的实词有显和隐之分。显是指那种直接在所考查的词上加点;隐是指在文句的翻译判别中,只要理解原句中某些实词的确定意思,就可以翻译或分辨出译句的正误。这就需要考生做好几项准备工作:一是注重积累。高度重视课本,夯实基础。加强文言文课文的朗读,整理归纳出常考和易错的实词。二是突出重点,明确目的。掌握常见实词的常见义,对单纯历史文化意义或作专有名词来用的实词义可以忽略。不细究涉及较深专业知识的词义。注意实词义与活用的区别;注意实词在文中(语境)的意思。具体方法包括:

  1.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例如,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中贾祸的含义并不是消除祸患。原文是针对郭永的抗上举动,有人劝告他不要招惹祸患。贾虽然由做买卖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推断出它的另一义项是招引招惹。

  2.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根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3.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这些都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例如,自放驴,取樵炊爨,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而不是打柴的意思。

  4.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例如,城之不拔者二耳中拔的含义,可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其意思为被攻取。

  5.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例如,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再如,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近词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6.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例如,城之不拔者二耳中拔的含义,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其解释为被攻取。

  7.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例如,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南面而坐,因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这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

  8.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解释。

  随堂练习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答案】 D

  【师资点评】 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B项将兵为动宾短语,方能与后文李广对部下的关爱一致;C项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D项正确,且《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句子,结发指到了成年。

  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是文言文阅读内容,要提高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能力,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能奏效。

  (二)虚词的理解

  文言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副词、代词等,文言虚词里包含有代词,这与现代汉语不同。对这些虚词的掌握,一是要依据课本,归类整理,并配以典型例句;二是要抓住语境,区分用法,注意总结规律;三是要仔细比较,分清真伪,不被假象迷惑。在具体的文中,要注意使用下面一些方法:

  1.语境分析法

  这其中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依据相关语句的内容和语气,判别虚词用法。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用在反问句中,表示反问,可以理解为难道的意思;后一个其用在表示选择的疑问句中,作连词,表示选择,可以翻译成还是二是依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判别虚词用法。如:注意找出起取独、提宾、提顿、后置等作用的虚词,进而明确句意;三是依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判别虚词用法。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君将哀而生之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作《师说》以贻之、顷之,烟炎张天、石之铿然有声者等句中,之字由于位置不同,用法也不同。

  2.关系分析法

  如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粗看两个分句句式相同,两个于字用法意义当然也该相同,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祸患与积是主动关系,而智勇与困是被动关系,所以两个于字意义并不一样,前一个意思是从,而后一个意思是被,这是值得注意的。

  3.比较区分法

  比较区分法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分清虚实。如,皆以美于徐公的以,应该是动词(实词),意思是认为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中的以,则是介词(虚词),意思是用、拿。二是辨明用法。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如,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中的故是连词,表因果关系,而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中的故用作副词,有故意的意思。又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中的以和而,作用完全一样。三是善于把虚词与现代汉语比较。有时是用法没有改变:如使吾勇于就死也的于与现代汉语中善于敢于的于相同。有时用法改变。如也,在文言文中作语气助词用,而在现代汉语中作副词用,表同样、并行等意义。有时用法完全消失。如之的取独作用,者的提顿作用等。四是注意特殊虚词。第一类是兼词。如诸(之于、之乎)、焉(于之)、盍曷(何不)、耳尔(而已)等。第二类是复音虚词。如所以、然则、是以、然后、无乃、何其等,其意义一般比较固定,但有时也有几个意义,像所以就有三种情况,要注意区别,不可望文生义。第三类是习惯用法。如不亦乎、何之有、无乃乎、得无乎、孰与(孰若)、唯是、为所、以为、与其孰若等。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第8课 对称剪纸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书画版二年级上册)_T3784187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小学英语单词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