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资格考试> > 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

上传者:刘莹莹
|
上传时间:2018-10-17
|
次下载

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

  全国教师考试交流群:219036380

  2012年教师资格统考《小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仁慈对学生学习具有( )

  A.榜样作用

  B.心理健康功能

  C.成功作用

  D.激发努力学习动机作用

  2.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

  A.依法执教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3.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 )

  A.孟子的观点

  B.朱熹的观点

  C.王阳明的观点

  D.程颐的观点

  4.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是要真正( )

  A.给学生权利

  B.教给学生知识

  C.尊重和信赖学生

  D.尊重学生家长

  5.良心中最一般、最基础和最普遍的内容就是( )

  A.特殊良心

  B.个人良心

  C.职业良心

  D.一般良心

  6.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 )

  A.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正确应对和驾驭经济全球化

  7.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元谋猿人

  B.蓝田猿人

  C.北京猿人

  D.山顶洞人

  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于( )

  A.鸦片战争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百日维新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 )

  A.辛亥革命

  B.维新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0.我国陆地边界全长( )

  A.3.2万公里

  B.2.28万公里

  C.1.8万公里

  D.4.2万公里

  11.在教师的人格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教学有显著影响:一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二是( )

  A.说到做到

  B.敬业精神

  C.热心和同情心

  D.重义气讲交情

  12.教师的批评与不赞扬,与学生的学习成绩( )

  A.存在正相关

  B.关系不明显

  C.存在负相关

  D.有利有弊

  13.与新教师相比,讲师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且有( )

  A.系统性

  B.结构性

  C.预见性

  D.实效性

  14.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育措施的独特的心理素质,即( )

  A.教育手段

  B.教育机智

  C.教育反响

  D.教育灵感

  15.教师的( )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A.

  B.威信

  C.角色

  D.社会地位

  16.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

  A.全社会

  B.学校

  C.家庭

  D.教师

  1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 )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C.教育与惩罚并重

  D.开除学籍

  18.《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20.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 )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21.1929年经济危引发了政治革命,当时罗斯福认为,自由的基础不是对政府权力的_________,如果这样的话,会把人民拱手送给大公司任其奴役,大公司只有通过政府权力的扩展和延伸才能受到钳制。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制约

  B.限制

  C.放任

  D.不拘

  22.热天可能会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反应,甚至进攻,发生反社会行为,世界上炎热的地方,也是攻击行为较多的地方。由此可推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A.自然环境决定人格特征

  B.自然物理环境可对特定行为做出一定的解释

  C.越是寒冷的地方,人们越不会出现侵犯行为

  D.炎热的地方社会治安更好

  23.测验题目对模拟题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 )

  A.效标关联效度

  B.模拟题效度

  C.构想效度

  D.内容效度

  24.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为了使用方便和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机器上用的螺母大多是六角形

  B.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机,是因为手机在使用时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发生危险

  C.交通信号灯中红色被用做停车信号是因为红色波长最长

  D.家中遇害到煤气泄漏事件应立即使用房间的电话报警

  25.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关键人物是( )

  A.李鸿章陈独秀

  B.李鸿章曾国藩

  C.容闳孙中山

  D.光绪袁世凯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某校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 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 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 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2. 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老师见状便 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 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 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3.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 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 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 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 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写作题(本大题20分)

  请以《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略。

  2.B[解析]略。

  3.A[解析]略。

  4.C[解析]略。

  5.D[解析]略。

  6.A[解析]B、C、D三项都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思想理论观点。

  7.A[解析]我国境内已知的早期人类主要有:①元谋猿人,距今约l70万年;②蓝田猿人,距今约80万年;③北京猿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故选A。

  8.A[解析]1840年6月到l842年8月,英国政府以保护鸦片贸易为借口,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一一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和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9.D[解析]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生的带领下,3000多名北京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拦,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拥上街头,在天安门前集会。五四运动爆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D。

  10.B[解析]我国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公里。

  11.C[解析]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还有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12.C[解析]尽管教师的表扬次数与学生的成绩之间未发现明确的关系,但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扬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却存在着负相关。

  13.C[解析]略。

  14.B[解析]略。

  15.B[解析]题于为教师的威信的含义。

  16.A[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七条。

  17.A[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

  18.B[解析]《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9.D[解 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所谓 全面发展主要指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在身体、心理和精神等方面都能健康成长。所谓面向全体就是应当为所有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的 教育,从而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和整体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服务。

  20.C[解析]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2001年6月7日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1.B[解析]限制:不让超过的界限,局限在范围内;制约:限制约束。结合语境大公司的只有通过政府权力的扩展和延伸才能受到钳制可知答案。

  22.B[解析]原文提到自然环境对人类行为有一定影响,符合此意的是B。

  23.D[解析]心理学上,效度可分为效标关联效度、模拟题效度、构想效度和内容效度等。其中,测验题目对模拟题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内容效度。

  2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活常识。打电话时会产生微弱电流,遇到煤气可能发生爆炸,所以D项错误。

  25.B[解析]洋务运动中,李鸿章与曾国藩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二人分别创办了当时最大的军事工业和洋务派最早的现代军事工业。故本题应选B。

  二、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 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 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 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答案要点](1)教学原则是根 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 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 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找答 案。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使 教师引导 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 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 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3.[答案要点]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 用人才,其实质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 的发展和谐并进。但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别。和谐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作为学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 来;但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相关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才。

  三、写作题

  [写作提示]所谓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乐于学习,对学习建立自信心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兴趣,自主学习。

  (2)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激发学习内部动机,保持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

  (4)发展元认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5)教师多进行思维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6)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18集 常见的酸和碱(二)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