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马原真题模板
1.(2014.34)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6分) 答: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即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上述材料中,秸秆养菇——菌渣制肥——林果肥育——生态改善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大循环”,“巧”就巧在人们能敏锐地发现事物固有的联系,并能动地建立新的联系,进而利用这种联系来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这是材料的合理性。上述材料中有一些农户为图方便,仍然偷偷焚烧秸秆,没有看到秸秆能变废为宝,孤立地、片面的看问题,这是材料的不合理性,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它们互为前提,这就要求在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上述材料中,秸秆养菇——菌渣制肥——林果肥育——生态改善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大循环”,“巧”就巧在人们能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秸秆变废为宝,这是材料的合理性。上述材料中有一些农户为图方便,仍然偷偷焚烧秸秆,没有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孤立地、片面的看问题,这是材料的不合理性,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此外,上述材料中的故事还能体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改变物的量的结构引起了质的飞跃的原理。
只有按照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导正确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才能成功!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4分)
答案1:上述材料中,秸秆养菇——菌渣制肥——林果肥育——生态改善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大循环”,上述事例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在处理人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要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要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中找出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在生活中解决难题和矛盾的关键,只有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和矛盾,如果不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不能解决生活中难题和矛盾,所以,必须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的主人公巧妙地运用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形成了“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的产业链“大循环”。所以,我们应该像材料中的主人公那样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的实践活动就能成功!
答案2:上述材料中,秸秆养菇——菌渣制肥——林果肥育——生态改善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大循环”,上述事例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在处理人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要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要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中找出路;用矛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任何理论首先要做到理论符合实际,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同时做到理论创新、与时俱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相统一,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能成功!
(注:如果考生能围绕上述材料的主题,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以分析论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2013、34)(1)分析“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像成老人”两事例所体现的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6分)
答: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主
体具有能动作用。上述两个材料都是讲的是换位思考的小故事,“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设计前把自己想像成老人”两事例充分显示出主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作用,突出地表现了主体在认识中进行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的重要作用。只有按照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导正确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才能成功!(注:如考生从认识主客体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性进行分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用自己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4分)? 答:“用自己的设计改变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的意义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让生活更美好。为了有效地改造世界,就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按规律办事。要坚持以人为本,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创新。
3、(2012、34) (1) 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4分)
答: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材料1 讲述的是丹麦的物理学家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碎花瓶理论”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还能体现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了质的飞跃的原理。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4分)
答: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实质上反映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既要看到真理,又要看到谬误。“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并不是抹杀真理和谬误之间的区别,而是指没有单纯的、绝对的错误,是指由于不能辩证地对待错误而失去在错误中发现真理的可能。
此题也可以用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4分)
答: 材料1 讲述的是丹麦的物理学家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材料2讲述的是迪迪?艾伦给电影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但她发明了“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引起了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上述两例对我们
增强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启发,理论创新是人们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拓展新视野,开辟新思路,形成新认识的过程。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和推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只有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的实践活动才能成功,如果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放弃了理论创新,我们的实践活动必然失败,所以,我们应该像材料中的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和迪迪?艾伦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的实践活动就能成功!
4、(2011、34)(1) 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答: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和统一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充分注重实践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消极,不过分,不要为所欲为,不要无所作为。
上述材料指出: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这样垃圾问题基本解决。上述材料中的“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既看到垃圾是废物的一方面,又看到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将垃圾“变废为宝”,全面的看问题,这是材料的合理性。而焚烧和掩埋传统的处理方法只看到垃圾的一方面,没能正确处理垃圾问题,片面的看问题,这是材料的不合理性。上述观点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只有按照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导正确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才能成功!
(2)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答:矛盾分析方法是指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解决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但要抓重点、抓关键、看主流。
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正视矛盾,认识到人类每天必然产生大量的垃圾问题,我们不能回避矛盾,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处理垃圾问题,“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把垃圾变废为宝,分类处理垃圾问题,我们的实践活动就能成功!
5、(2010、34)(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答:上述材料讲述的梅兰芳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其哲学依据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任何人发生错误都是难免的。此外,上述故事还能体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的原理;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理。所以,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导致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答: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和谬误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真理能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正确处理真理和谬误的关系。上述材料讲述的梅兰芳能“把险些造成舞台
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的小故事。梅兰芳正确的处理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凭借对剧情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以及自身具有深厚的艺术实践功底,所以能化险为夷,变失败为成功。
(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答: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只要人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6、(2009、34)(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6分) 答: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认为:现象和本质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现象和本质相互依存,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离不开本质,离开了本质,现象也不存在了。现象和本质相互渗透,现象渗透着本质,本质渗透着现象。现象和本质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现象能转化成本质,本质转化成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既要看到现象,又要看到本质。
上述材料讲的是华佗给同样是犯了一种病的两个人治病开了截然不同的处方,两个人按照不同的处方治疗完全康复的故事。华佗既看到病人生病的现象,又看到病人生病的本质,华佗对症下药正是透过了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使病人康复,全面的看问题,这是材料中的合理性。而两个病人只看到现象,没看到本质,孤立的看问题,这是材料中的不合理性,两个病人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认为:原因和结果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原因能转化成结果,结果转化成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既要看到原因,又要看到结果。
上述材料讲的是华佗给同样是犯了一种病的两个人治病开了截然不同的处方,两个人按照不同的处方治疗完全康复的故事。华佗既看到病人生病的原因,又看到病人生病的结果,华佗对症下药,使病人康复,全面的看问题,这是材料中的合理性。而两个病人只看到结果,没看到原因,孤立的看问题,这是材料中的不合理性,两个病人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只有按照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导正确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才能成功!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4分)
答:这个故事对给我们的启示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求我们具体分析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我们才能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如果我们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就不能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所以要想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述材料讲的是华佗给同样是犯了一种病的两个人治病开了截然不同的处方,两个人按照不同的处方治疗完全康复的故事。华佗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正确
处理病人生病的现实,使病人康复。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应该像华佗那样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就能成功。
7、(2008、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医生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 答:上述材料“医生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的哲理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材料中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着对立、同一的关系,对立表现在二者的身份不同,同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答: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渗透着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从属和包含于社会属性之中。上述材料“医生换位体验”活动中“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这讲的是人的自然属性。“更要看到生病的人”,这说的是人的社会属性。医患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答: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我们应该看到:矛盾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能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的、具体的分析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正确的方法化解矛盾。
8、(2007、34)(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会“全错了”?
答: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之所以发生错误,其哲学依据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的原理;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理。因而他的想象缺乏客观的现实基础,势必造成他对成仿吾的想象与实际脱节。
(2)丁玲对成仿吾的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答:丁玲对成仿吾的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启示是要看到认识过程的复杂性。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第二,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特别要抓住表现事物本质的主要事实。第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深化。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上述材料中丁玲之所以犯错误就是因为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我们克服这种错误,我们的实践就能成功!
9、(2006、34)(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4分)
答: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一定坚持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处理人的实践活动。上述材料中的小故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 货币银行学讲义
- 财政学知识点
- 第五章 人力资本投资
- 第一章_货币与信用
- 汇票中的商机
- 财务管理选择单选、多选、判断题手改版
- 商业银行作业二
- 工程经济学习笔记
- 《中国经济周刊》学习资料
- 会计学毕业论文致谢词2015
- 宏经名词
- (自考)2015年自考会计审计学专业复习资料
- 论文
- 论文
- 金融学院应届毕业生自荐书模板
- 2015.3.27财政学第四次作业
- 成本会计习题答案
- 从宏观战史中把握微观战场(强烈推荐)
- stock returns expected returns and real activity
- 从经济学角度探讨教育
- 论文
- 自考 道路建筑材料实验考试大纲 -
- 金融信托 复习整理
- 耶鲁教授建议
- 《审计学》第一次作业
- 论文
-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 廊桥楹联五首
- 社交礼仪(A)期末考试方案
- 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浅析
网友关注视频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4(1)无理方程P18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二课时
-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 苏科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 可能性的大小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精品推荐
-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模块学业水平检测试题(含答案)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分类导航
- 互联网
- 电脑基础知识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 计算机应用/办公自动化
- .NET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Java
- SEO
- C/C++资料
- linux/Unix相关
- 手机开发
- UML理论/建模
- 并行计算/云计算
- 嵌入式开发
- windows相关
- 软件工程
- 管理信息系统
- 开发文档
- 图形图像
- 网络与通信
- 网络信息安全
- 电子支付
- Labview
- matlab
- 网络资源
- Python
- Delphi/Perl
- 评测
- Flash/Flex
- CSS/Script
- 计算机原理
- PHP资料
- 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
- Web服务
- 数据库
- Visual Basic
- 电子商务
- 服务器
- 搜索引擎优化
- 存储
- 架构
- 行业软件
- 人工智能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多媒体
- 软件测试
- 计算机硬件与维护
- 网站策划/UE
- 网页设计/UI
- 网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