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等教育> 历史学> 《陕甘宁边区经济史》学生的习题

《陕甘宁边区经济史》学生的习题

上传者:刘景霞
|
上传时间:2015-04-15
|
次下载

《陕甘宁边区经济史》学生的习题

关于国际友人及“国际友人丛书”系列

1、斯诺与史沫特莱

埃德加·斯诺(1905.7.19 - 1972.2.15),著名美国记者。他于1936年6月,在宋庆龄的安排下,斯诺首次访问了陕甘宁边区, 斯诺采访毛泽东拜访了许多中共领导人。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斯诺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在中外进步读者中引起极大轰动,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正形象。

为了取得更详尽的第一手人物资料,斯诺夫人海伦·斯诺于1937年4月经西安、云阳到延安访问,采访了大量的八路军和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写出了《红区内幕》(《续西行漫记》)、《中共杂记》等书。

1939年,斯诺再赴延安访问。

1929年史沫特莱作为外国驻华记者来到中国。1936年,在西安事变有关的内容。 1937年1月初,史沫特莱正式接到共产党的邀请访问延安。在延安,史沫特莱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和彭德怀等人进行了多次交谈。回国后,为朱德作传《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该书於1956年作者逝世后出版。这本著作和斯诺的《西行漫记》并列为西方人向本国介绍中共革命的经典著作。

2、中外记者团和美军观察组在延安

1944年夏,由国内外各大报刊著名记者组成的大型新闻团体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以下简称记者团),赴延安和晋绥杭日前线采访。在相隔不长时间的7月22日和8月7日,由驻华美军司令部派遣的美军观察组(简称观察组),也分批抵达延安。他们对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访问,及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对他们的真诚接待,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外交工作的开端。他们的访问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和日本侵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包围封锁,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闻和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从而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敌后杭日根据地的国际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杭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外国人看中国抗战”丛书

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外国人看中国抗战》丛书,都是英美记者所写有关中国抗战的著述, 共10册约200万字。它们是:(英)贝特兰:《中国的新生》八英)贝特兰:《华北前线));爱拨斯坦:《中国未完成的革命》,(美)卡尔逊:《中国的双星》,(英)斯坦因:《红色中国的挑战》,(美) 福尔曼:《北行漫记》,(英)克兰尔、斑威廉:《新西行漫记》,(美)贾安娜、白修德《中国的 惊雷》;(英)阿特丽:《扬子前线》;(美)费正清:《中国之行》。

这套丛书主要记述了国民党军队抗战的实况,有些也真实地报道了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 地及其军队的抗敌战绩。《中国的双星》的书名,就标示它对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贡献同等看待、同样重视。它对上海、武汉以及山东前线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争,都有比较详尽的记 述,客观地评价了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赞扬了那些浴血抗战、表现勇敢的国民党军队的 将士。许多记者都到过重庆(或武汉)和延安,访问了国共两党的领袖人物。将他们从不同立 场、不同角度所作的采访汇集起来进行研究,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抗战时期中国各派力量联 合斗争、各种势力发展与消亡的历程。

这套丛书的作者大都曾到解放区访问,以相当多的篇幅记述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 行的斗争。《华北前线》、《红色中国的挑战》、《北行漫记》和《新西行漫记》则是记述访问解放区的专著。贝特兰、斯坦因、福尔曼等都在延安访问过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在当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贝特兰、福尔曼等还到华北敌后访问了

八路军和解放区,亲眼看到这些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人民群众革命实践取得的巨大效果。贝特兰是斯诺的朋友,《华北前线》被人誉为“《西行漫记》姊妹篇”,它比《西行漫记》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如对贺龙生平和一二O师其他高级将领经历的记述等。《新西行漫记》原名《与中共相处两年》,记述了两位作者从1941年12月到1944年l月在解放区的经历和见闻,真实而详细地记述了亲身经历的边区军民的战斗、生产和民主生活。

美国作者写的有些著作,涉及到抗战时期中美关系和美国对华政策。《中国的惊雷》尖锐地批评了赫尔利、马歇尔等人执行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揭露了美蒋勾结的许多内幕。

陕甘宁边区移民的来源情况如何,安置区域怎样?这些移民对边区有何影响?

1、陕甘宁边区移民的来源

抗日战争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吸引了近30万移民到达陕甘宁边区,其来源主要有两种,其一为区外移民,其二为区内移民。从移民的数量构成看,区外移民的数量远远大于区内移民的数量,是边区移民的主要组成部分。

区外移民是指来自边区区域之外的移民,尽管其来源十分广泛,但还是可以划为两类,一类是来自边区邻近省份的移民,一类是来自距边区较远的其他省份的移民。相比较而言,来自边区邻近省份、县份的移民数量又更多一些,如1939年,“边区邻近战区,从山西、绥远(今内蒙)以及冀、豫各省流入边区之难民,前后为数在三万以上”。又如吴堡县的移民组成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来自山西的移民较多,1944年,吴堡县的移民有3503人,其中近500人即1/6来自邻近的山西阎锡山区。可见,移民源自邻近的山西省、绥远省、宁夏、河北省、甘肃省和河南省等。除了邻近省份以外,边区的移民还来自距边区较远的其它省份,“1938年初经由西安去延安的青年学生就有2288人,年底单从武汉一地就去了6000人”,“抗日大学第五期共有学员13390人,其中外来知识青年有10403人,其中河北807人,河南683人,山西632人,陕西441人”,可见移民来自青海省、湖北省、河北省、河南省等其它省份。需要注意的是,在与边区邻近的省份中,尤以邻近边区的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县份的移民来源较多,“例如,从绥德、米脂、清涧(注:这些县份在抗战初期均分属于共产党与国民党政权控制)等地逃入延安的,至今(1939年)尚有三百余人,在延长者440人,在延川者1082人,在安定(今子长县)者716户,人口约三千左右。其他如关中、靖边、庆、环各地方都有”。因此,陕西省的边区周围的区域如西安、汉中、榆林、横山、宜川、洛川等附近地区移民边区的数量甚多。这正是地理空间相互作用的空间布局理论“距离衰减原则”的具体体现。

区内移民是指边区区域内部产生的移民。边区内部,人口分布和土地面积分布很不均衡,一些百姓就从人口密度较大的北部如绥德、米脂、靖边等县南下迁移到延安等地,这部分移民有些是因本区缺乏土地而自愿移入垦区,有些是经边区政府动员移入垦区从事开荒的,事实上,明清时期,陕西省的人口迁移就十分频繁⑦,清雍正时期绥德直隶州的人口密度为4.97人/平方公里,远远高于榆林府(2.05人/平方公里)和延安府(1.68人/平方公里),因此这条路径上的移民自清末就延续不断,但数量不大,即许多史学专家称为“下南路”的移民,这种移民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而在边区时期达到较盛。

2、陕甘宁边区移民安置区分析

移民到达边区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呢?

移民安置区的范围体现了安置工作的力度,更反映了移民的区域分布特点。移民在区域

内的分布,受自发和政府安置两方面的影响,如前所述,就移民主体而言,流向符合就近原则、就城原则和个性原则,政府则主要考虑区域的劳动力需求状况和战略意义。

由于绥德分区地少人多,是移民移出区域,基本没有移民安置,其他四个分区都有接受移民的情况。据对1940年上半年移民统计,移民主要安置在延属分区和陇东分区,其中延属分区安置移民约占90%。1943年是边区移民安置数目较多的一年,可以看出,移民主要分布在关中分区和延属分区,各占46. 6%和40. 4%,占将近移民总数的87%,其次分布在陇东分区,占移民总数的10%,三边分区由于本身是农业落后区域,移民分布数量仅占5. 7%。从调剂土地亩数看,延属分区比例最高,占总调剂土地面积的61%,其他三个分区各占10%之多,这是由于延属分区荒地面积较大的缘故。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尽管三边分区面积大,人口密度为最低的一个分区,仅为5. 4人/平方公里,但是三边分区并未成为移民的重要接受区,一则因为三边分区农业用地面积少,也因为区位接近国统区,有安全上的考虑,不能重点开发。因此,边区政府对移民的安置一方面考虑农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不同分区的建设力度显然也是不同的。

移民分布有分区差异性,分区内部的县份移民分布也有差异性。如延安县, 1937年的人口为33705人,到1942年人口增加到64292人, 5年中共增加人口30587人,其中29704人是移民,占增加人口的97. 1%,也就是说,移民是延安县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可见,淳耀县和新正县是关中分区五个县(垦区)中接受移民较多的县份,当然淳耀县和新正县的面积也可能是较大的,所以接受移民的空间也就更大一些,尽管移民安置的具体数字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移民分布的差异性仍是显著的。

从1945年末边区政府发布的《1946年移民计划及实施办法》来看,边区1946年的移民计划中,安置移民的区域为甘泉的清泉沟、傅村川、洛河川、延安的南泥湾和金盆湾,移民的对象为绥德分区各县及子长,可见边区移民后期逐渐增加了区内移民的资助调配,移动路径仍是“南下”,移民安置仍然主要在延属分区,从安置的户数(决定来年安置1000户, 4000人)看,仍有较大力度,可见延属分区是边区政府的重要建设区域。只是由于解放战争的开始,这一计划没有实施。

3、陕甘宁边区移民带来的影响

(1)移民的政治影响

边区政府的诸种救济措施,使移民不仅获得了基本的生活和生产资料,还享有与根据地群众同等的政治权利。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信,在全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政治影响。

(2)移民的社会影响

就陕甘宁边区的移民而言,通过中国共产党对移民的安置,使绝大部分移民很快与当地民众融为一体,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全民族的抗战,加强了地区的文化融合和民族团结。大规模的移民和人口流动,在当时与外界交往极少的中国农村社会里,无论对移民本身,还是对边区人民都有打破地域观念和开阔视野的巨大意义。

大量移民的迁入,使边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边区的文化教育事业突飞猛进,人们的风俗习惯和婚姻状况也发生了变化,两性关系的变革、新型人际关系的确定、新价值观的产生、人们社会地位的大变化使边区出现了新风尚,边区成为当时文化最先进的地区,移民对区外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是巨大的。所以,边区的移民产生的社会效益是积极的、良好的。

(3)移民的经济影响

边区政府实行接纳移民的政策,为边区发展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移民、难民是大生产运动中的一支劳动大军,在边区的开荒运动中作用很大。移难民劳动力占了三分之一。如果以每人开荒二十亩计,上万个劳动力可以开荒二十多万亩”。据

1943年2月的统计,边区5年扩大耕地240万亩,其中200万亩是移民开荒增加的。1943年增产细粮8万石, 60%是移民完成的,可见劳动力的增加,促使边区人口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粮食增产,形成新的农业垦区,如“南泥湾移民垦区”和延安县完全就是“移民新县(区)”的典型实例,淳耀县为安置移民,还专门设置了“难民乡”,给移民多方面的帮助。

移民不仅对农业发展影响深远,也间接促进了边区工业、商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形成了新的城市体系。随着移民的流入,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一批批先进的工厂建立起来,解决了一个个工业上的难题,加快了边区经济的开发,带来了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从而使边区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垦区呈现出人丁兴旺、市场繁荣的景象。如关中马栏镇, 1940年仅有出售粗布、火柴等简单日用必需品的小店铺9家,由于河南、关中移民的大量移入,人口由1940年的500户,增加到1943年的1200多户,购买力空前提高,仅马栏合作社一家,每日销货就在万元以上,公私商店就达18家,由于商贸繁盛,从1943年10月起该镇还建起了逢四逢十的集期。

(4)移民的环境影响

优待移民,无疑促进了人口的合理流动,为边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在当时有巨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但移民无计划、无步骤大量地开荒,造成了对林草的破坏,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总之,抗日战争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吸引了近30万移民到达边区,边区政府为妥善安置移民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事实证明,边区对移民的安置是有效的,移民给本区带来了较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移民对边区的经济建设和革命胜利功不可没,但必须认识到,移民大量开荒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陕甘宁边区私营工业的发展情况怎样,并分析发展的原因。

除了发展公营工业和手工业合作社之外,边区政府还积极鼓励发展私人资本主义工业,欢迎外地资本家到边区开办实业,私营经济是边区新民主主义经济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边区工业经济起着补充的作用,私营工业的发展对边区经济建设和抗战的胜利起了积极作用,支援了边区经济建设,不仅满足了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且部分供给部队和政府机关的需要,支援了抗日战争。

1、边区私营工业的发展与布局

边区私营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弱小到壮大的过程,据不完全统计,1939年边区延属分区私营煤矿20余处,三边分区盐矿五六处,纺织厂六家;1941年,边区有私营纺织厂30家,私营造纸厂40家:1942年,私营造纸厂发展到48家,从业人员139人,到1944年,边区的私营纺织厂五十家,从业者300余人,造纸厂从业者125人,炭厂从业者1891人,盐业从业者1932人。

边区规模较大的私营工业企业有盐池元华工厂、绥德庆合织布厂、白家沟织绸厂、神木县私人织布厂、关中分区衣食村煤矿、庆阳民生纺织厂和庆兴纺织厂等。

边区私营工业的发展和布局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私营企业涉及的行业多种多样,如煤矿、盐业、纺织、造纸、铁匠朴、毡坊、鞋铺、口袋、皮革、木工、制粉、酿酒、烟草、食油加工、制绳等30多个行业。

第二,私营企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多是股份制企业,如米脂万合毛织厂、盐池元华工厂和绥德庆合织布厂都是及个人集资合股办起来的股份企业,其生产能力较强,如米脂万合毛织厂,1944年产毛斜布1080大匹,纯呢576大匹,绒呢288大匹,方格毛毯240块,裁绒毯49块,洋线袜720双,土布1440匹,毛毡160条。这些私营工厂的创办和生产能力,标志着边区私营工业的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第三,边区小型私营工业布局较为分散,各行各业的私营工业厂或者作坊分布在边区的各个分区:大型的生产规模较大的私人工业企业主要布局在有原料来源的远离边区首府延安的边缘分区,如分布在米脂、绥德、盐池、神木、淳耀、庆阳县等,其分布在绥德分区、三边分区、关中分区、陇东分区等,很少有大型私营企业布局在延属分区,究其原因,延安及附近县份的延属分区公营企业个数多,规模大,市场已被占领,而边远地区市场广阔,所受的政治影响也较政治中心区域小,布私营企业有优势,这样的分布格局恰好与公营企业的布局互相补充,形成合理的工业布局网络。

2、私营工业在边区发展迅速的原因

抗日战争时期,边区的私营工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边区政府重视私营企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积极发展私营企业。 抗战时期,边区的政权性质决定了私营工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私营工业的发展对边区的整个工业经济起着补充作用,有利于支援抗战。基于这种认识,边区政府把发展私营经济当作一项必须坚持的政策。1941年5月l日通过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发展工业生产与商业流通,奖励私人企业,保护私有财产,欢迎外地投资,实行自由贸易”,边区政府还鼓励和欢迎海外华侨到边区投资,颁布了华侨来边区投资的优惠政策,创造边区良好的投资环境"1944年5月29日,西北局在《关于争取工业品全部自给的决定》中规定:奖励边区地主、商人创立工业,并欢迎边区以外的工商业家来边区发展工业。1945年3月,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奖励实业投资暂行条例》,欢迎区内外商人、地主、华侨在边区投资建厂,发展工业。这些政策的制定,表明了边区政府在经济发展政策上,向私营资本主义倾斜。

第二,边区政府在资金、技术上对私营企业给予支持。

在私营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边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1942年,边区政府拿出5~10万元资金,借给西北华侨实业公司;7月,一政府第二十六次政务会议决定挪用10万元贷款给米脂民生造纸厂。1942一1944年,政府先后给私营工厂投资贷款230万元(边币),投资130石小米,1万斤羊毛。在税收上,边区对私营工厂的营业税全免,对必需的工业原料的入境也免税或减税(如棉花只收1%)"在生产组织和技术方面,边区政府也给予极大的帮助。如1944年,关中分区衣食村煤矿由于生产缺乏组织性,炭窑之间发生恶性竞争,边区政府成立煤炭公司,统一收购煤炭,帮助恢复生产,改进煤矿技术,解决了煤炭的产品销路。

第三,边区在劳资关系上一贯实行两重性的策略。

一方面扶助工人,使工人有工做,有饭吃;另一方面,又实行发展实业政策,使资本家有利可图,工业利润刺激工业投资的增长,劳资关系的调整又调动了土人生产的积极性,工会在贯彻执行调节劳资间利害关系的政策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些都促进了私营工业的发展"另外,政府对创办私人企业做出成绩的资本家给予奖励,如1945年2月,边区政府第%次政务会奖励米脂民生纸厂经理艾斌卿为民营工业模范:同年3月,三边专署奖励吴旗县参议会议长蔡丰创办药社和织布工厂,这都刺激了私营工业进一步发展。

陕甘宁边区农业自然地理环境对边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总的来说,农业自然地理环境对边区的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边区农业的历史地理条件包括:①形;②面积、人口以及人均面积;③耕地、人口以及人均耕地和土壤;④地形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分为川、原、山地,亩产量;⑤水浇地和旱地,这对土地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亩产量;⑥附农作物;⑦黄土的特性以及植被的遭到破坏,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3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一次函数复习题B组(P11)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租船问题》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