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人文社科> 哲学/历史> 海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尖锐问题及其辨析_成龙

海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尖锐问题及其辨析_成龙

上传者:吕艳宗
|
上传时间:2015-04-26
|
次下载

海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尖锐问题及其辨析_成龙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海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尖锐问题及其辨析

成 龙

内容提要 “变相资本主义论”是海外关于邓小平理论价值取向的一种判断,本文系统梳理了“变相资本主义论”的思想内涵,,揭示了“变相资本主义论”错误的认识论根源。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0055-04

  ,“变相资本主义”,,实质上的资本主义。其中涉及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这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曾经是一个争论不清而影响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在此,笔者试图就海外学者的观点作一个深入的分析和回答。

一、“变相资本主义论”的基本观点把邓小平理论实质归结为“变相资本主义”,这种观点在海外的影响较大。概括地讲“,变相资本主义论”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一些内涵。

(一)邓小平讲社会主义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有旗帜,他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他就失去了依托;他不强调共产党的领导,他就否定了自己;他唯一可行的是丢掉毛泽东思想的桎梏,而共产党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是指导思想。已为全体共产党宣誓遵奉,邓小平又不能以自己的思想取代之,只好勉

强继承下去,作为四项原则之一。”在陆铿看来,

邓小平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只是一种出于策略上的考虑,与邓小平本人的意愿相去甚远。

(二)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

英美国家的一些学者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认为中国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一书中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看来不会失败,但中国走的却是商业共产主义的道路,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本义

④相距甚远,犹如两股道上的车子。

早在80年代,香港学者张五常在其著《中国的前途》一书中就明确地指出“,中国将会逐渐走上‘资

①本主义’的道路。”韩剑华认为“,中共喊出‘共同

索林格(DorothyJ?Solinger)则直接称邓小平理论

①(香港)张五常《中国的前途》:,香港信报有限公司,1985年,第158页。

②韩剑华《中共向民生主义认同:?》《转变中的大陆》,,联合月刊杂志社,1986年,第26页。

③(香港)陆铿《:三十年大梦将醒乎?》,载《风云变幻的邓小平时代》,香港百姓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8年,第25页。

④(美)布热津斯基《大失败》:,中译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220-221页。

富裕’的口号,亦即民生主义‘均富’的同义词;对马

②列主义而言,已有相当大的突破与背离。”显然,

这种观点把“共同富裕”看成是与马列主义不能相容的东西,似乎“富裕”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只应该贫穷。陆铿认为,邓小平讲坚持社会主义是一种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从邓小平本人来说,他也有他的难处。他不继续打出社会主义的旗帜,他就没

?49?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人文杂志2004年第4期

为“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他认为,中国在80年代末实行的企业破产,企业兼并,股票和股票市场这些积累资金的措施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他把这些

①措施称之为“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措施”。卡麦

有分歧的,有一些学者还专门发表文章进行论争。

(一)邓小平路线姓“社”不姓“资”

香港《南极报》杂志1992年发表的李玉的文章的题目就是《邓小平路线姓社不姓资》。他指出“:邓小平南巡的讲话,香港的报纸刊物最早披露出来,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评论者或者报刊编辑,都认为邓小平在‘走资’。当然,认为邓小平‘走资’的看法不是现在才有,早几年本港一位著名经济系教授就已断定中国在走资本主义道路了。这里要指出的是:所有这些评论者或者刊出这些言论的报纸刊物,都是最支持邓小平改革开放路线的。事实上,邓小平

路线姓社不姓资。”

尔(SolomonM?Karmel)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在《中国季刊》发表的论文的题目就是《证券市场在中国的出现: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他认为,中国公私合营有限股份公司的发展,其“结果是一种缓慢的政府主导下的更多地朝向资本主义的管理方式和所有制方式,这种以合营方式建立的项目———这些公司的出现在所有制、管理方式和责任方面都具有公私二重性———这大概是对中国出现的‘中国特色资本

主义’特征的概括。”

美国学者戴维?W?张也认为“,邓从来不是而且现在也不是一个‘走资派’。,⑥

,”

美国学者R?史密斯在《中国的资本主义之路》一文中指出,毛以后的中国领导人在70年代末面对日益加深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开始转向市场,以挽救其陷入困境的官僚经济。然而原有的计划经济矛盾。“,了失败。”“,非国有成分的经济力量将会超过国有经济,私人经济则会超过集体经济。”在R?史密斯看来,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必将导致中国经济的私有化,中国将由此走上资本主义之路。

《今日亚非》1992年第2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未抛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只是摆脱了僵死的教条主义的框框,并且能够灵活地推行各种政策。邓小平是“社会

⑦主义思想的救星”。

(二)“从管制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完全可能的”

另一位俄罗斯学者阿?布坚科指出“,中国的经验说明,拒绝国家的资本主义化不等于拒绝经济改革,平稳地、相对无痛苦地从管制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完全可能的,市场经济完全可以保证使社会保障

⑧大多数人的利益。”

(三)计划经济改革的唯一出路是走向资本主义

东欧的一些经济学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概念也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他们信奉自由的市场经济,认为中央计划型的社会主义经济没有“可改革性”,唯一的出路是走向资本主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当首推匈牙利经济学家牙诺什?科尔耐。在他看来,诸如“市场社会主义”之类的东西都纯属幻想,这样的体制是无法运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虽然吸引人,但却因存在内在的逻辑不一致而不可行。因为,没有恰当的所有制形式(私有制)的重要支持,就不可能产生理想的协调机制(即市场)。只有迅速扩展私人部门,才能为整个经济的市场化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而国有制的大量存在只能导致行

政协调。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

①(美)索林格《中国社会主义的转型::国家社会主义的遗产和市场改革(1980-1990)》,纽约,1993年,第126、128页。

②(英)卡麦尔《证券市场在中国的出现::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中国季刊》,1994年冬季号,第1105页。③(美)R?史密斯《中国的资本主义之路》:,(英)《新左派评论》,1993年5-6月号。

④(匈)亚诺什?科尔耐《所有制形式和调节机制之间的亲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共同经验》,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2年第5期。⑤(香港)李玉《邓小平路线姓社不姓资》:,见冷溶主编《海外邓小:平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第116页。

⑥(美)戴维?W?张《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喻晓译,法律出版社,1991年。

⑦(俄)杰柳辛《邓小平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原载俄罗斯《远东

二、海外对“变相资本主义论”的批评对于“变相资本主义”这种说法,海外学者中是

问题》1994年第5期。参见刘海藩、杨春贵主编《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第5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第942页。

⑧(俄)阿?布坚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原载《真理报》1995年8月30日。参见刘海藩、杨春贵主编《邓小平理论研究文库》:,第5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第946页。

?50?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海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尖锐问题及其辨析

(1800-1985)》一书中也指出“,无论是谁,如果从此从1979年至1992年的13年中,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在四个坚持中,邓小平又特别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他认为:

第一,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在《邓小平文选》中,邓小平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告诫人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论述很多,而《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的一段讲话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很多人开始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发生动摇。面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坚定地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

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得出结论,以为中国农业看见了光明,要学我们的样子,即搞‘资本主义’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应该用

历史的眼光看邓的改革”

日本学者松木盛雄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新概念,自它问世以来,在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的研究员中早就议论纷纷,有人说它‘在理论上是矛盾的’,还有人说它‘不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哪一方面是重点’。在中国,关于这一问题,也曾进行过长时间的争论。”“这种‘神话般的’争论表明,中国自建国以来,以‘社会主义体制’为背景,从市场经济即等于资本主义这一观点出发,即使要发展市场,政府也应该加以一定的限制,这种认识是普遍存在的。邓小平极为现实的‘南方谈话’,为这种认识打上一个‘句号’。也就是说,由于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确定了政府大方针,为实现市场

②化,一系列具体措施陆续实施。”

第二,中国的前途、命运与社会主义道路休戚相关。邓小平指出“:,只有?。否,,那还有什么独立

性啊!”社会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实现中国现代

三、邓小平论述姓“社”姓“到底姓“们的疑问,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和回答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邓小平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讲话,可以说是对姓“社”姓“资”论的一个总批判。“我叫一些人把帽子工厂快些关闭,帽子拿给我来戴。如果说把经济建设列为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工作,就是走资派,那我就是最大的走资派,而且是走定了的。如果学习和借鉴工业国家的先进管理、先进经验、先进技术,扩大和搞活市场经济是搞资本主义,那我就是最大的走资派。其实,我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是学资本主义来搞好自己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是抽象的。落后、贫穷的社会制度是不能长期生存下去的,是要垮台的,必定要垮台的。我要请教那些‘马列主义理论权威’、‘经济学权威’、‘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思想捍卫者’,你们到底读了多少马列的书,研究了多少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不走出圈子看一看整个国家、整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不回顾一下建国以来我们党犯

了哪些严重的错误?”具体地讲,邓小平论述姓

化的前提。离开社会主义讲四个现代化,就是背离了我们的初衷。

第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邓小平多次谆谆告诫,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

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

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无论革命还是建设,我们都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二)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提出了计划和市场

都是经济手段,本质上没有姓“社”姓“资”区别的崭新论断

①(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刘尊祺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第415、418、420页。

②(日)松木盛雄《过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外文论坛》,,1994年7月号。

③引自吴江《社会主义前途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283-284页。

④⑤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3、311、137页。

“社”姓“资”的新视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论述了中国走社会主义

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51?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人文杂志2004年第4期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这是在如何对待人类文明成果问题上的一个典型的错误观念。针对这种错误观念,邓小平曾先后十二次讲话,论述了计划和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回击了那种认为中国在走“资”的错误论调。

第一,市场经济不可能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早在1979年12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布列颠百科全书副总编吉布尼等人时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

①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1984年10月20

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三)从对立统一的视角论述了中国和世界资本

主义交往有利于社会主义,不会导致中国走“资”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本身是以矛盾的方式存在的,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姓“社”姓“资”的争论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看成是水火不能相容的,只看到它们的对立,看不到它们的统一和相互转化。邓小平不仅在理论上,而且用具体的事例批判了这种“非此即彼”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错误,揭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说明了和资本主义打交道不会导致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道理。

改革开放初期,针对人们担心改革开放会导致,:我们的同志就搞了一辈子,忽然钻出个资本主义来,这个,怕。影响不了的,影响不了的。肯定会带来一些消极因素,要意识到这一点,但不难克服,有办法克服。你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五十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不要怕,得益处的

⑥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了“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念,邓小平认为,”我的印象是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

第二,1985,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多年的经验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吸收资本主义中一些有用的方法来发展生产力。现在看得很清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这样做并不违反社会主义的原则。

第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本质上没有姓“社”姓“资”的区别。“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

90年代初,在姓“社”姓“资”论严重困扰改革开

放之际,邓小平以具体的事实,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根据吴邦国的回忆,邓小平在视察上海贝岭公司时“,总经理吴纯德同志指着一台大束流离子注入机说,这是集成电路生产的关键设备之一,就是通过合资第一次引进的。小平同志沉思了一会儿,意味深长地指着离子注入机说,你们说这台设备姓‘社’还是姓‘资’。当我们正在发愣的时候,小平同志接着说,这台设备原来姓‘资’,因为是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现在它姓‘社’,因为在为社会主义服务。‘资’可以转化为

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社’‘,社’可以转化为‘资’。对外开放就是要引进先

⑦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进技术为我所用,这台设备现在姓‘社’不姓‘资’。”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好像一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一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邓小平进一步针对长期以来人们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传统思想观念,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它们本身没有姓“社”姓“资”的区别。“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36页。

②③④⑤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3、148-149、203、373、90页。

邓小平还指出了姓“社”姓“资”争论的实质及其危害性。他说“: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

⑦吴邦国《牢记谆谆教导:,推进改革事业》,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27页。编《回忆邓小平》:

?52?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海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尖锐问题及其辨析

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

①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姓

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据吴邦国的回忆,邓小平在参观上海时还说了这样一段话“:姓‘社’还是姓‘资’?现在不是争论得很多嘛。这是个大原则,要用事实来回答。农村改革是一大壮举,改革开放一下子破了陈规陋习,取消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当时许多人不赞成,第二年赞成的是三分之一,第三年赞成的是三分之二,第四年全跟上了。当时好吵呀。实践证明,承包制姓‘社’不姓‘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问题是用实践来回答的,城市改革的问题也要用实践来回答。”邓小平在参观上海闵行开发区时指出“:你们闵行开发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回了投资,是原投资的2.

8倍,这就是事实。但这还不够,还要用上百、上千

“社”姓“资”论本质上是“左”的教条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翻版。

(四)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角度批判了评价社

会主义的各种错误思维模式,重新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根本观点。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出发,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他认为:“实践这个标准最

硬,它不会作假。”针对姓“社”姓“资”的抽象争

论,邓小平指出,应该根据实践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离开实践的争论是纯粹唯心主义的空想。

邓小平根据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模式予以还原。宁“本本”;;式。,邓小平进一步根据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姓“社”还是姓“资”,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凡符合“三个有利于”的都是属于社会主义的,都是应该放手去干的;凡是不符合“三个有利于”的,都是不属于社会主义的,就要坚决予以抵制。“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实践标准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它与实践标准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五)用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事实论述了中国改

的事实来回答,回答改革开放姓‘社’不姓‘资’,有利

于社会主义,话,姓“。

、“变相资本主义论”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看待邓小平理论

  “变相资本主义论”是来自海外的一种带有挑战性的观点,与国内姓“社”姓“资”的争论相比,具有一定的共同点。他们共同的错误在于仍然用教条主义的、僵化社会主义的模式和抽象的争论来评价邓小平理论。

(一)“变相资本主义论”否定社会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本来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过程。然而,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把思考的重点更多地不是放在自己的现实上,而习惯于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本本”中去寻找现成的答案。凡是“本本”上有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是可以做的;凡是“本本”上没有的就是资本主义的,是不能做的。并且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蓝图简单化为清一色的公有制,清一色的计划经济,清一色的按劳分配,激烈的阶级斗争。

海外某些学者看不到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依然按照传统那种僵化社会主义的思维模式来衡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他们并没有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的“本本”。

①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4、373页。

②④吴邦国《牢记谆谆教导:,推进伟大事业》,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

(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28页。室编《回忆邓小平》:

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

事实胜于雄辩。中国改革开放到底姓“社”还是姓“资”?邓小平主张用具体的事实来回答。深圳经济特区是1979年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创立的。经济特区到底姓“社”还是姓“资”?邓小平开始时并没有先入为主地予以肯定。邓小平通过三次考察,最后才指出“: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

?53?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教师资格国考《幼儿综合素质》模拟题练习题(一)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活动设计练习题(三)
教资高级中学模拟题
教资国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单选练习题(一)
教师资格国考《幼儿综合素质》模拟题练习题(七)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论述练习题(三)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题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材料分析练习题(二)
教师资格《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模拟题及答案
教资国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单选练习题(二)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单选练习题(三)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材料分析练习题(五)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材料分析练习题(一)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活动设计练习题(一)
教师资格国考《幼儿综合素质》模拟题练习题(四)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活动设计练习题(四)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论述练习题(一)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论述练习题(二)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单选练习题(二)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简答练习题(二)
教师资格国考《幼儿综合素质》模拟题练习题(八)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题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模拟题
教师资格《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题及答案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论述练习题(四)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单选练习题(五)
教师资格国考《幼儿综合素质》模拟题练习题(二)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活动设计练习题(五)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材料分析练习题(三)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网友关注视频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_第一课时(特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39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