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人文社科> 社会学> 知行合一思想对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意义

知行合一思想对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意义

上传者:卢云宏
|
上传时间:2015-05-10
|
次下载

知行合一思想对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意义

JournalofJilinRadioandTVUniversityNo.08,2011(SerialNo.116)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08期(总第116期)

社会科学研究

知行合一思想对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意义

周运江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贵州贵阳 550004)

摘 要:“知行合一”重要思想是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的核心命题之一。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行合一”重要思想对加强大学生德育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大学

生主体性得到发挥,体现了德育建设的实践性特征,强调大学生德育建设的内化与外化的结合。

关键词:知行合一;大学生;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1)08-0015-02

  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主

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而言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一、“知行合一”思想的历史渊源

(一)古代“知行合一”的思想主张。“知行合一”是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中的核心命题之一,体现了儒家伦理实用理性的品格,强调学思结合、道德践履与个体修养的过程一致性。自《尚书?说命中》提出“知之匪艰,行之惟艰”的知行思想后,知行关系问题成为历代中国儒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

1、孔子的“知行”思想。孔子主张知行结合,他认为“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就算熟读书本知识,如果未能付诸于实践,学了也没用等于没有学;相反,“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政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是说敬重德行而不看重外表的人,就算没有真正进行系统理论学习,也能够孝顺父母,辅佐君王,与朋友诚信相待。

2、朱熹的“知行”思想。在朱熹看来,知与行是不可简单分离的,是相辅相成的,他认为“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种活动相互感应,从而使受教育者自我觉悟的过程。“圣贤千言万语,只是使人反其固有而复其性耳”。这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修养,教师的作用只是起到了导引的辅助作用,学生的真正德行的培养,还必须靠学生自己觉悟,自己付诸实践。

3、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明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学说。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反对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践行。)“必先知了然后能行”的知先行后说以及收稿日期:2011—04—20

由此而造成的重知轻行、“徒悬空口耳讲说”的学风。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不仅属于认识论的范畴,也属于纯粹的道德实践与道德修养的范畴。他认为“知行合一”是指道德实践活动中知与行的本然关系,而不是指知行概念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知与行只是在观念层次上的差别,二者在内容上是相互包含的。他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与行”构成了“心”的外显发动的两种意向:凡是指向他自身的所谓自觉的意向,便是知;凡是指向他之外的意向,就是行。知与行不再具有主客观分界的涵义,仅仅区别在于意志的指向。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阳明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阳明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阳明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良知”的完成。

(二)古代“知行合一”思想的局限性。传统道德教育“知行合一”的思想对于我们培养大学生笃实重行的德育价值观是强有力的,对于当代大学生生“知行合一”德育思想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传统的“知行合一”思想也有其难以逾越的局限性。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其所指的道德知识主要指道德价值知识,一方面,这种知识是依据现实政治的要求来框定的;另一方面,这种知识具有某种确定的先在性,是不需证明的理论前提。如人们对封建礼仪“三纲五常”

作者简介:周运江,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的认知,按其规则行事,就达到了知行统一的要求。因此,这种知识不仅带有明显的主观性、经验性,而且这种过于世俗化的知识倾向从根本上妨碍了它对道德本体意义的追寻,一旦离开道德本体的整体关怀,无论是道德知识,还是道德实践都有可能陷入盲目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知行合一”观思想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标准是实践,认

[1]

。社会生活在识的动力是实践,认识的目的也是实践

周运江 知行合一思想对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意义

者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被动接受的。以道德知识传授为特征的教育体系,德育强调教育者按道德知识和规范的逻辑体系系统地传授给大学生道德知识,至于这些道德知识能否被大学生们转化为行为,则不再既定任务之内。而学校德育最本质的特点反映在人的要素上,是以育人为中心的,并且德育的各个环节都是人的活动。因此,必须把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作为德育工作的原则。

(二)“知行合一”思想强调加强实践环节的作用。加强大学生德育关键是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只有把“知”与“行”统一起来,才能充分注重大学生德育工作中“行”的因素,真正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加强实践环节的作用,最主要的是积极稳妥的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开展实践活动要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坚持以科技服务、为人民服务为中心的原则。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应该面向迫切需要人才和技术的“老少边”地区,面向中小城镇企业和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医院,利用大学生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组织不同学科大学生组成实践小分队,利用假期为民服务等。大学生德育的开展脱离了实践活动,必然成为空洞的道德说教,道德教育也成了徒劳无效的形式主义。

(三)“知行合一”思想强调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内化与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也是个体不仅真正的相信、接受和遵守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依据的过程;所谓外化,是指教育者将个体的意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并多次重复良好的行为使其成为行为习惯,产生良好的行为结果,并将个体品德转化为社会意识的过程。内化是基础,没有内化,就谈不上外化,内化的思想意识如果不能体现在行为之中,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大学生在掌握了道德知识,道德规范的要求以后,必须付诸于实践,只有将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才能说真正体会到道德规范的内涵。

总的说来,道德修养并不是实际的闭门思过,而是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个体道德上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升

[5]

。在大学生生德育建设中,“知行合一”是一个基本华

本质上是实践的

[2]

。党的领导人都十分关心青年思想道

德素质的发展,并把学校德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系统工程,提出了很多关于德育中“知行”关系的重要论述。

1、毛泽东的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是对“知行合一”学说内涵的最深刻的揭示和创新发展。“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的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

[3]

”辩证唯物论的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知行统一观克服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时代局限性,从客观上揭示了德育过程中“知”与“行”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提出了解决当代大学生“知行脱节”困境的方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但要进行第一个层次的循环,而且要第二个层次的循环乃至于更高层次的循环往复,这样才能达到“知行统一”。

2、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了知识青年成长的正确道路问题。江泽民指出:“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青年人要有理想,还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三、“知行合一”思想对于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意义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

的取向,任何以为只要解决了“知”的问题,“行”的问题就会自然解决的想法,都只是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大学生德育必须从实践开始,在实践中进行,又回到实践;必须参与道德的实践,认识社会与道德,体验道德生活,提升道德理性与道德感悟的能力,进而将自己的认识、体验、感悟渗透到实际生活中去。

注  释:

[1]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卷,1972:18.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296.[4]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7.

(一)强调发挥德育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主体参与道德实践是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最基本的特征,知与行都是个人的自觉活动。在现代德育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中,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客观上相对处于一种受支配的地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受教育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提高训练试题(二)
教资国考《小学综合素质》写作提高训练试题(二)
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单选提高训练试题(八)
教资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提高训练试题(二)
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提高训练试题(一)
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提高训练试题(五)
教资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提高训练试题(一)
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单选提高训练试题(十)
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单选提高训练试题(一)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提高训练试题(一)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提高训练试题
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单选提高训练试题(十四)
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单选提高训练试题(九)
教资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单选提高训练试题(六)
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提高训练试题(七)
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单选提高训练试题(四)
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提高训练试题(四)
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单选提高训练试题(五)
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写作提高训练试题(四)
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提高训练试题(三)
教资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活动设计提高训练试题
教资国考《小学综合素质》专项练习题(五)
教资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提高训练试题(三)
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写作提高训练试题(五)
教资国考《小学综合素质》专项练习题(三)
教资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单选提高训练试题(五)
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材料分析提高训练试题(二)
教资国考《小学综合素质》专项练习题(一)
教资国考《中学综合素质》单选提高训练试题(十三)
教资国考《小学综合素质》专项练习题(四)

网友关注视频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4(1)无理方程P18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