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中教育> 其它课程>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

上传者:李景春
|
上传时间:2016-08-29
|
次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

第一组(30)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

鹧鸪天

严仁

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危弦:急弦。捩柂:扭转船舵。牙樯:饰以狼牙的桅杆。

(1)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一)

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1)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试以本诗为例作简要分析。(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景外有人,景中有情。试作简要分析。(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

送客之江西

郑锡

乘轺奉紫泥,泽国渺天涯。

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唐处,知君路不迷。

注:轺:使者乘坐的车辆。紫泥:古人用泥封书信,泥上加盖印章。皇帝的诏书用紫泥,这里即指诏书。九派:长江流至湖北、江西九江一带,分成九条支流。高唐:指父母。

(1)这首诗里有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的情调?为什么?(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描摹了怎样一幅图景?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王安石的大妹,名文淑,工部侍郎张奎之妻,被封为长安县君。期:约定重逢的日期。

(1)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颔联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的妙处。(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颈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组

1.(1)描写了一幕情意深挚的离别场景:行人乘船缓缓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

(2)①“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②“载将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③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比喻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意思对即可)

诗歌鉴赏:一曲危弦断客肠,首句便给通篇定下了基调,接着,作者又将笔对准河桥附近的帆船上,津桥一句由将别而即别,惜别的气氛更为浓厚。江心句由即别转到方别。楼上一句,从对方着笔,终于拈出一个“泪”字来,把抒情气氛推上了高峰。下片直接抒写离情别意。头两句仍为写景。碧草芳美,岸柳才芽,青春作别,倍觉魂销。两句以美好的春景,反衬惜别之情。“载将”一句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最后两句改设问为肯定语气,是全词一气写分别至此必然的感情蕴积。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使主题进一步深化,令人回味不绝。作者在上片借景抒情,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虽不点破,却蕴蓄着浓厚的惜别之情,是融情于景的典范。下片惜别之情滔滔而出,亲切可感,表现出作者相当高的艺术水准。

原味翻译: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人已进船,船舵和桅杆即将转到别的方向。蒲帆在江心被云带着前进,但显得有些迟缓。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碧草芳美,岸柳才芽,将载着离恨过潇湘。您看那滚滚东去的流水,就像那绵绵不断的离愁别绪。

2.(1)在本诗中,叠字有三:寂寂,写出春雨初晴后农家春耕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状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而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时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妙,而且声韵和谐,具有音乐美。

(2)晚春是农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宁静之景,由宁静之景中见农忙之人。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家抢耕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现。此诗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

诗歌鉴赏:贯休是晚唐诗僧,这首诗是他在农家为客时的题壁之作。前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由此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现。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汽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叽叽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一切都是写春雨初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

3.(1)没有。因为对于行人来说,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奉命出使江南,无疑是一次游历的好机会,况且又可以顺路探亲,一举两得,实乃好事。故这首诗里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的情调。

(2)“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描摹了友人在大江中孤单行船的情景。春潮涌动,江水浩渺;而在这浩瀚无边的水的世界里,一叶孤舟正在暮雨中缓缓前行,江面的阔大正衬托出友人的孤单。

诗歌鉴赏: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即将出使并省亲的友人所作。首联说明友人此行的使命和去向,说他是奉朝廷之命出使,到那遥远的水乡泽国去。颔联设想友人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已融入春潮”“孤帆”“暮雨这些景物中。颈联注重细节描写,状物入微,通过草深”“花落”“莺断续等细节描写,进一步突出了江南春光的美丽。尾联说到友人此行尚可顺道省觐父母,当不致因流连风光而耽误行程。全诗写得轻快明丽,富有生气,乃送别诗中的佳作。

4.(1)这一联准确选取家庭生活的细节,传神地写出了温暖亲昵的家庭气氛。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昏昏营造了一种神秘感,暗示了灯下兄妹推心置腹、促膝谈心的随意。”“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挑选,全句表达了相逢的快乐和手足之间的深情。

(2)“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词入诗,一纵一横,一时间一空间,使离别悲情表现得更为浓烈。

诗歌鉴赏:抒写兄妹情深这一主题的诗并不多见,王安石的这首七律言浅而情深,使人体味到亲人间纯朴而真挚的感情。首联娓娓道来,饱含深情,少年时已经伤离别,人到中年,对于这种离情别绪,更是不堪承受,何况在刚相逢的时候,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颔联写兄妹相聚,谈笑风生,畅叙亲情,在细腻的描写中充满温馨的气氛。颈联感叹长年与亲人分离,更为即将远赴他乡与亲人相别而伤情。尾联的出句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对句以鸿雁传书以慰思念之情作结,和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5.(1)描写了一幅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残破的景象。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2)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和百姓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和对战争的厌恶。

诗歌鉴赏:首句写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战后的凄凉。次句写烟草茫茫,晓鸦聒噪,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蓄势。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句是诗的主旨句,蕴意丰富。本来,这里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可现在只剩下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这首短短的绝句,为战后荒村绘出了最典型真实的图景。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感人,有力地突出了反战这一主旨。

第二组(30)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

浣溪沙

次韵礼院孟子周佥院秋夜曲二叠

虞集

天阔秋高初夜长。浮尘消尽雾苍茫。澄澄孤月转危墙。 金井有声惟坠露,玉阶无色乍疑霜。不闻人语只吟螀。

(1)“澄澄孤月转危墙一句中澄澄一词用得很好,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渲染了怎样一种意境?“不闻人语只吟螀对渲染这种意境起什么作用?(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6)

[黄钟]节节高

题洞庭鹿角庙壁

卢挚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注:这首小令作于卢挚出任湖南岭北道肃政廉访使途中。半夜心:夜深人静时油然而生的离愁别恨。三生梦:佛家以去、来、今,即前生、来生、今生为三生。梦,梦中的幻境。

(1)此曲的最后一句闷倚篷窗睡些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曲前四句和后四句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试作简要分析。(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

浣溪沙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离除夕还有五日时,作者返家,途中过苏州,经吴松,遂作此词。石塘:苏州之小长桥。头:指船头。恶:猛,厉害。禁持:摆布。

(1)作者说画船愁过石塘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既是归家,你认为作者因何而”?(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片和下片的写景基调有什么不同?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

浣溪沙

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这首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6)

[黄钟]人月圆

倪瓒注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注: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作为一个汉族的知识分子,他始终不能忘记元兵南下、宋朝灭亡那段悲惨的历史。因此,他一生都没有在元政权下做官,隐逸山林。他晚年时常追忆旧事,缅怀故国,抒写愁思。

(1)这首元曲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试作简要分析。(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元曲的诗眼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二组

1.(1)“澄澄,光明澄澈的意思。万里长空中,消尽了苍茫雾气,只有一轮孤月闪烁着明亮的清辉。运用澄澄一词,既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又渲染了环境的宁静。

(2)全词渲染了安宁清静的意境。不闻人语只吟螀对渲染这种意境起反衬作用。

诗歌鉴赏:此词境界清明高远,值得一读。首句以天阔秋高四字将大都秋高气爽的境界推向无限之高远。次句写入夜的大都,消尽了白日的喧嚣,但心中感觉缺少什么,一片茫然。直到那一轮明月从高高的宫墙上露出来,心里才感到一片安宁静谧。上片重点写出了秋月未显时的景象,为明月的出现作铺垫。下片着重写月亮出来时的情景。金井坠露,滴滴有声;玉阶有月,仿若凝霜;不闻人语,只闻秋虫低吟。渲染出一派宁静的氛围。全词纯然写景,无一情语,但句句含情,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安宁。

2.(1)“字用得好。此处着一字,一是对上文的两个原因的总结,远离京城,心怀离愁别恨,对自己前途命运难测的忧虑;二是画龙点睛,奠定本曲的感情基调。

(2)本曲前四句和后四句构成了反衬关系。前四句描绘了一幅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的美好情景。后四句抒发作者内心的愁苦怨闷之情。以美景衬哀情,使哀情更哀,更易使人受到感染。

3.(1)作者愁的原因是:风浪猛打船头,延缓了作者的归程。

(2)上片的写景基调惨淡沉重:雁怯重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下片的写景基调欢快愉悦:春浦生绿,小梅长枝,充满生机;灯火催归,一片温馨。这样安排的好处是:构成对比,上片写得越愁苦伤感,越能突出作者离家越来越近的欢欣愉悦。(或以上片惨淡景象反衬下片归家之欢欣亦可)

诗歌鉴赏:这首词写回家过年的欢欣之情。起笔写向空中,大雁无声,穿过重云,飞向南方。此一画面,恰成作者归心似箭的写照。次句写出作者自己,句中着一字,便似乎此一画船,是载了满船清愁而行。既是归家,又有何愁?原来是打头风浪恶禁持。归家之人,又岂是风浪所能阻挡?“春浦渐生迎棹绿,河水涨绿,渐生春意,轻拍桨橹。小梅应长亚门枝,揣想此时家中,门前小梅,新枝生长,几乎高与门齐了。以一年灯火要人归结笔,化浓情为淡语。除夕守岁之灯火,一年一度而已。灯火催人快回家,欢欢喜喜过个年。既写出家人盼归之殷切,又写出作者归心之急切。此是全词情感发展之必然结穴,于淡语中见深情。此词的显著艺术特色,是以哀景写欢乐,以淡笔写浓情。上片以雁怯重云,画船载愁,浪打船头等惨淡景象反衬归家之欢欣,下片以春浦渐绿,小梅长枝,灯火催归等淡语写想家的浓情。

4.(1)上片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2)①动静结合。写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又和红蓼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色彩感。想象。停泊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举出两种手法并简析即可)

诗歌鉴赏: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由湘江入洞庭湖所作。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的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物景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更感到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作者既写了远处一道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又写了似刀的双尾白鱼。“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

5.(1)这首元曲描绘了越王台上,鹧鸪哀婉啼叫,东风吹绿衰草,残阳中山花开放,青山峻冷依旧,满目乔木布满苍苔,头上明月柔和皎洁的图景。

(2)这首元曲的诗眼伤心。上片起首句直接点明主旨,写登上越王台,引发伤心之情。次句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通过景物描写,渲染凄凉之情。下片怅然孤啸再次直抒胸臆,结句以问作结,表达作者内心的苦闷之情。

诗歌鉴赏:此曲是作者重登绍光越王台时所写的怀古之作。包括江浙广大地区在内的越地,既有越王勾践报仇雪耻的历史,又是南宋的政治经济中心,人到这里尤其容易激起亡国的悲痛情感和恢复河山的愿望。今天作者重游前朝重地,登上当年勾践点兵复仇的越王台,感情不能抑制。这首小令,开篇即已忧思满腹、感慨万千。从勾践卧薪尝胆,夫差昏庸亡国,直至赵宋王朝偏安一隅最后分崩离析,以及当朝(元朝)的由盛而衰,往事不堪回首,却又无法回避。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所有这些外在景物,都染上浓重的凄凉色彩。“怅然孤啸”,他的心情是否就此平静下来了呢?此作由此向前推进了一步:此时为夜色昏黄之后,作者的愤懑似乎有所开释,但心情依旧不能平静。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西藏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练习题02.07
西藏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资料分析练习题02.08
西藏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数量关系练习题01.24
西藏公务员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2.8
西藏公务员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1.29
西藏公务员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1.26
西藏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练习题答案02.07
西藏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资料分析练习题答案01.23
西藏公务员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答案1.31
西藏公务员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1.30
西藏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判断推理练习题答案01.31
西藏公务员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答案1.29
西藏公务员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2.2
西藏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资料分析练习题02.01
西藏公务员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2.7
西藏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资料分析练习题答案02.08
西藏公务员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答案2.7
西藏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数量关系练习题答案02.06
西藏公务员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2.6
西藏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练习题01.29
西藏公务员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2.1
西藏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资料分析练习题01.23
西藏公务员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答案1.25
西藏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判断推理练习题答案02.05
西藏公务员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答案2.6
西藏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数量关系练习题02.02
西藏公务员面试每日一练结构化面试模拟题答案2.2
西藏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数量关系练习题02.06
西藏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判断推理练习题02.05
西藏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练习题答案01.25

网友关注视频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小学英语单词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