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中教育> 高中语文> 高二语文精编早读材料1

高二语文精编早读材料1

上传者:行舟人
|
上传时间:2016-11-28
|
次下载

高二语文精编早读材料1

高二语文精编早读材料1


一、自然的绝响

(一)

风雅诗斋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赠刘景文:刘景文,名季孙,字景文,苏轼的好朋友。擎雨盖:挡住雨水的盖子。擎,托住。

鉴赏指引: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文言读吧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没有片刻不拿书的)。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读书的声音很清晰的传到远处近处,其刻苦学习到了这个地步。)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聚精会神地思考,构思)尔。 《“三上”文章》欧阳修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皇后回宫内穿上上朝时的服装站在朝廷上。)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我很荣幸地成为后宫中的一个),安敢不贺?” (《隋唐嘉话》)


大家文坊

深秋书简

北京城最值得留连的秋天景色,依我看不在香山山里而在山外;在燕山山脉逶迤而西的沿山一带。这时候乘坐汽车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上行驶,车窗外就呈现出不断变换画面的自然景观。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米勒,再绕过一道山梁是一幅马奈。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个个都活蹦乱跳,都有生命。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就连天上的白云也卷曲如鸡毛状,在瓦蓝瓦蓝的天空飘荡。坐在车里的人们不由得兴奋起来,带着淡淡的伤感;“好个秋天呀,怎么如此仓促,还没看够就要走了呢?”时序已进11月,难免会生发出这种眷恋的伤感情绪。但是这种情绪之所以发生,倒不是由于经历了太久的夏季单调绿色的浸泡,也不仅仅是由于秋阳下大自然呈现出来的美丽色彩和对于温暖秋季的眷恋,而是因为眼前的和谐的美实在令人销魂,在于这些似乎未曾见过的灿烂色彩是如此丰满、充足,它们在特定的时间和角度里因阳光的照射而扩散出来的乡土情调和文学韵味竟然如此深沉、如此浓烈。因此说秋天是色彩的世界或者说秋天是色彩错杂光影幻动的世界就都远远不够了。为什么呢?因为生命,生命才是最可宝贵的,没有生命的世界总是僵死的。我们说某人画得好,那是因为他的画有灵气,而所谓灵气也就是生命。秋天并非平静如水,秋天也非只闻虫吟。秋天是炽热的、喧闹的、跳动的。生命在这个季节唱出了它的全部美丽,唱出了它最高亢的生命之歌,而且越是接近秋与冬的交界处,生命愈是顽强地表现自己,竭力要在大自然的美景里面挤进或者留下自己的一滴颜色、—种声音或一份韵味。就像一位老画师在他的晚年要把毕生功力都画到画布上去一样。

请看公路两旁的白杨树吧。白杨树已经老了,虽然树叶开始脱落,有的已经老得不成样子,枝桠毕露,依然昂首向天。这白杨树生性倔强,就连它掉在地上的叶片也不甘心就此零落成泥,即使干枯了残破了,依然蜷曲身姿翘出坚硬的不规则形状,倘若有人踩上去,那金黄色的看似软绵绵的绒毯定会发出抗议的叫喊。

山脚下迎着飞驰的汽车跑来的是一簇黄栌树丛。这黄栌虽然低矮,挤在一起不成模样,但在深秋的阳光照射下却耀眼地红,红得像一团火,而且那火红火红的火苗直往人们的眸子里钻。汽车再往前走,进了一个山坳,一群“绿林好汉”沿山坡一字排开,把大团大团的绿色挤得像快要滴落的液汁。这群矮脚油松大概是新客,看它们绿沉沉的架势是决心留下来过冬的了。

在金色的秋天的阳光下,坐在车里的人们心头颤动了,即将或正在逝去的秋天使人们沉默无语,都沉人对于生命的伟大力量的赞叹。蓝天、白云,近处的白杨、远山的红树、山坳里的油松以及不知名的杂树乱草,车子真好像驰进印象派画家的油画里来了。色彩是如此调和,画面是如此丰满,汽车的发动机醉意朦胧地哼着,人们都不说话,好像也醉了,好像这一切,山、石、林、树、人,以及钢铁制成的车身,都有了生命,都在表现,都在使自己成为这些风景画中不可缺少的宝贵组成部分。于是车子里的人们开始坐不住了,都在心里问自己,怎么住在北京城这么多年却从未见过真正的秋天,怎么平庸到把北京的秋天只局限于楼顶碧空下盘翔的鸽群和夜晚天上被两棵枣树刺得眨眼的星星和苍白的月亮了呢?

原来在北京的一角,在这不知名的不起眼的也没名目的沿山公路一带,平凡、偏僻、普通到不值提起的山区,竟然蕴藏着北京的秋天,蕴藏着秋色之美的真髓!

伴读引思:本文描绘的是京郊山野的秋色,更是作者对秋色、对生命的感悟。作者先总写山野秋色的丰富和浓艳:“色彩从四面八方聚拢来……黄的黄得彻底,红的红得透明,绿的绿得苍郁。”在作者笔下,秋天的京郊简直成了印象派画家作品的大汇展。然而作者更从中发现了秋色之美的深层原因,你认为这原因是什么呢?


素材回廊 写春夏名句: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陈陶)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宋•朱敦儒)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 

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宋•晏殊)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宋•苏轼)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唐•韦庄)

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王国维)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宋•秦观) 

不信青春唤不回 (民国•于右任)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宋•贺铸)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杜甫)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五代•冯延巳)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唐•白居易)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杜牧)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北朝•陆凯)

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宋•苏轼)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宋•欧阳修)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宋•苏轼)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唐•张泌) 

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宋•陆游)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唐•王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和尚)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唐•杜牧)

夏荷芳香柔风轻,群芳休斗池水中,接天连叶无穷碧,夏日荷花别样红。


(二)

风雅诗斋

[]余 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①。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②,畲田得雨肥③。 渊明谁送酒④?残菊绕墙飞。

[]①竹扉:竹子做的门。②远岫:远处的峰峦。③畲田:开垦过三年的田。④渊明:陶潜,陶渊明。

鉴赏指引:余靖,生平不详。余靖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官。此诗大约是他晚年所作,有陶潜、王维田园诗的遗韵,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带孤独惆怅之情。首联描绘了一幅凄清孤寂的图画。颔、颈两联是诗人近看远眺的秋天景色。末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孤独惆怅的心情。全诗采用由近及远、从景到情的写法,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文言读吧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玉工)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厉王认为和氏是欺骗),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眼泪流干就继续流着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天下被刖脚的人多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痛?)”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我不是悲痛脚被刖,我悲痛的是那宝玉被说成是石头,真诚的人被说成骗子),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

星隧木鸣(流星坠落地上,树木作响),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是自然界出现的特殊现象)。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太阳、月亮出现亏缺,刮风下雨不合时节,偶然出现流星坠落,这种现象没有哪个时代不曾经出现过)。 《荀子》

大家文坊

桐花•柿 (扬 彦)

我怀念桐花。

春天,我漫步在林间山道中,最爱的是洁白的桐花。因为它不但显出大自然的美,而且还令我产生许多遐想,和对往季的追念。

那是一丛丛洁白的桐花,过去常常开在公路的山道两旁,汽车在山谷中爬坡而上,首先映入眼帘中,是那一片的洁白,它比火还耀眼,我会突然从心中说:“又是春天了!”一年四季都在城市工作,忙得感不到季节变化的人,在这充满清新气息的山野,突然见到大片桐花,这种喜悦和感慨是难以形容的。所以,桐花常常令我产生许多遐想。但是,它更多的是令我对往事怀念。在十年动乱的年代,我被关在一间工厂做“牛鬼”,被强迫劳动,天未亮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扫净工厂厂区。这间工厂靠着一座山,四周有许多桐树,每天都落下许多桐花,它散落在空旷地和道路中。朝阳未出,天还很暗,我就穿着一件厚衣裳,“沙沙”地从高处扫往低处。花沾着露水还是很美的,白得令人悲伤,一堆堆地往洼地扫去。一天一天地扫到不见桐花落,第二年又是一天一天地扫到不见桐花落。

桐花在我心中是一朵洁白而又凄凉的花,它叫我咀嚼着苦难的往事。

然而我更喜爱的是秋天暗红的柿树。它像一个壮实的汉子站在山间,脸色微红,充满丰收的喜悦。它殷红色的果实是饱满的,累累地垂在枝头,沉甸甸的招人喜爱;它肥大的叶经过风霜以后,也叶叶金红,像火苗一样生动、美丽。

在春天和秋天的山道上,我常常怀着对桐花的忧伤,也激动于柿树的喜悦。柿树,常常是给人以奉献。唐代有书云:“柿,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它有上百甚至三百年的树龄,它是质地坚硬的木材,它夏日生出成片的绿阴,它的霜叶随着节气从暗红变成鲜红,令人注目,而它的果实过去常常是供养幼儿和老人的。父亲常常对我说:“你是吃柿饼饭长大的。”我也常常对我的女儿说:“你是吃柿饼饭长大的。”但后来者不都是这样了,他们不懂得柿饼为何物,因为他(她)们是吃牛奶或昂贵的“力多精”长大的!但是,我想,吃“力多精”的不见得个个聪明,吃柿饼饭的也不见得是愚蠢,到底是时代不同了。而柿饼,老年人还是要吃,据说它的营养高,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它给人间是一种奉献。

如今人生的晚秋已快来临,我应像一棵柿树。

伴读引思:桐树的开花与柿树的结果处在不同的季节,作者把他们放在一起来写,它们之间必有所联系,也有所象征,你能分析其联系及象征意义吗?

参考:桐花是春天的产物,柿是秋天的收获,所谓“春华秋实”。文中桐花与作者的痛苦经历相联系,柿则与奉献相联系。它们象征着:人生经历了艰难坎坷的洗礼,会更加成熟起来,有所收获,有所奉献。


素材回廊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2、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九辩》战国楚•宋玉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5、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6、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夜长。亭亭:远貌。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7、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8、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南朝齐•谢朓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9、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捣衣诗》南朝梁•柳浑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10、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别诗》南朝梁•范云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11、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北周•庾信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1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唐•王勃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1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唐•王勃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1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野望》唐•王绩

15、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始安秋日》唐•宋之问

16、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

17、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阙题二首•山中》唐•王维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18、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望秦川》唐•李颀

19、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20、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游休禅师双峰寺》唐•刘长卿

21、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

22、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庐司户》唐•李白

23、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唐•李白

2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25、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朓北楼》唐•李白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26、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唐•杜甫

27、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秋兴八首》唐•杜甫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28、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秋兴八首》唐•杜甫

29、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秋野五首》唐•杜甫

30、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月》唐•杜甫

3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32、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唐•岑参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33、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巩北秋兴寄崔明允》唐•岑参

34、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唐•钱起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35、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题苏公林亭》唐•钱起

36、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茂陵山行陪韦金部》唐•李端 宿雨:昨夜的雨。

37、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司马宅》唐•白居易

绿芜:绿草。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38、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词二首》唐•刘禹

39、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秋词二首》刘禹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40、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唐•杜牧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41、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唐•杜牧

轻罗小扇:轻薄的丝制团扇。这两句描写红烛在秋夜中发出寒光,照着画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团扇追扑萤火山。

42、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唐•杜牧 天阶:宫中的台阶。

4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李商隐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44、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45、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46、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又作: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天涯静寂寥)

47、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唐•来鹄《偶题二首》

飞霜使荷叶破碎,秋雨落在破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水珠了。

48、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唐•窦巩《秋夕》 不觉;不睡。

49、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南唐•李璟《浣溪沙》 菡萏:荷花的别称。

50、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5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橙黄橘绿时:指秋冬之交的时节。

52、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明日黄花:指重阳过后菊花逐渐枯萎。蝶也愁:菊花枯萎,蝴蝶无处寻花,故曰“愁”。

53、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54、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55、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宋•柳永《八声甘州》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

56、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宋•柳永《八声甘州》

霜风:秋风。关河:关塞河流。残照:夕阳的余晖。

57、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宋•柳永《八声甘州》

是处:到处。红衰翠减:花谢叶落。苒苒: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

58、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宋•黄庭坚《念奴娇》

断虹:残余的彩虹。霁雨:雨停了。修眉:形容山如美人的长眉。

59、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宋•秦观《浣溪沙》 无赖:百无聊赖。穷秋:深秋。

60、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宋•秦观《秋日》小轩;有窗槛的小室。

61、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宋•秦观《木兰花》秋容:秋色。老:深。

62、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宋•秦观《虞美人》

阿谁;何人。背西风:背向秋风。 指荷叶被秋风吹得叶梗都弯了。

63、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宋•秦观《满庭芳》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三句写孤城秋景。

64、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宋•辛弃疾《昭君怨》

65、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66、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可人:合人意。红蕖(音同“渠”):荷花。却:开尽。最小钱:新出荷叶才象小铜钱那么大。

67、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又《西塍废圃》。塍:田间的土梗子。)

68、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69、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70、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71、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72、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元•白朴《天净沙•秋》

73、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74、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变秋声:江流随着夏去秋来而改变声响。


(三)

风雅诗斋

赠从弟①三首选一 刘桢

亭亭山上松,②瑟瑟谷中风。③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④松柏本有性。

【注释】①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②亭亭:高貌。③瑟瑟:风声。 ④罹:遭受。凝寒:严寒。

鉴赏指引: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文言读吧

李超,宇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李超给他吃得饱饱的。)僧甚感荷(感激),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请让我传授给你。)”李喜,馆(留居)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甚得。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令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交叉而立。僧又笑曰:“可矣,于即尽吾能,请一角低昂。(行了,你差不多都掌握了我的拳技,请比一比高低吧。)”李欣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技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不一会儿,互相扭抱格斗抵挡,李超不时地钻着和尚的空子,施展拳技。)僧忽一脚挪,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聊斋志异》


大家文坊

大自然的礼赞 (李长之)

世界不是荒凉的。我们感觉没有人的时候,另外却另有别的令我们向往的东西,而且这种东西却一定存在。仿佛一个堂皇伟大,神秘而崇高的剧场吧,观众是愚妄的,这不要紧,因为他们可以散去,戏曲是鄙俗的,这不要紧,因为可以改,脚色平凡,这也仍然能令人忍耐下去,因为可以希望有更不平凡的来代替。所有这些失望的痛苦,和不甘于失望,又追求新的幻影的疲劳,我们都为一点补偿了,也就是多多少少是一种慰藉了。因为剧场总是好的,一切靠不住,剧场靠得住,剧场却比较悠久些。

这剧场就是大自然。一切变,大自然不变,这剧场永远是堂皇、伟大、神秘、崇高的。观众、戏曲、脚色、都渺小吧,这剧场却越发庄严。戏散了,这剧场也依然巍峨地矗立着。

所以,只要没忘掉这剧场的人,他是可以心平气和下去的,并且也不会寂寞。

有谁感到没有归宿的么?到大自然里去。

最不自量,而又最不安分的动物,恐怕只有人类吧。人类企求—切。而超越了实际的能力。大自然在这地方却恰是人类的母亲,她不会打消孩子们的梦的,虽然早知道那是梦,她却只用种种暗示,种种比喻,种种曲折而委婉的辞令,让人们自己去觉悟。在人们的能力限度以内,她却又鼓舞人们,完成人们,务在把人们所仅有的一点能力,去作一些最善的发挥。

大自然有种种律则,是剧场吧,有剧场的规矩,作母亲呢,也有母亲的教导之方。不过人们不容易知道。熟悉剧场的人,自然会熟悉剧场的规矩。一个母亲的爱恶,也常是不能明日地说出来的,但是一个骄儿会恰恰符合了母亲的意向。

大自然的骄儿就是天才。人自然永远爱护天才,她有种种设计,是让天才完成自己,虽然不必事先告诉。歌德、屈原、李白、康德、悲多汶。曹雪芹、高尔基、达文西,这都是在大自然的爱护之下,而完成了自己的。

大自然往往给她的骄儿一种伟大课题,以课题为重,大自然便不惜给她的骄儿以种种的或甘或苦的经历,几乎不能胜任。她不溺爱,可是她对于她的子孙并不平等。

愚妄的人们,对她是可以怨尤的,然而她不管,她呈现给愚妄的人们的,就是驳杂、混乱,她不求愚妄的人们的了解,也因为他们不能了解。

大自然在天才们的跟前,却是和悦的,她那条理和秩序,完全启示于天才。

天才没有不了解大自然的,大自然对天才,也永不会不爱护。

大自然,有情感,也有意志。她不盲日,也不麻木。她不是没有智慧,她的智慧乃是溶化于情感,意志之中。情感最可靠,大自然是任情感的,—如她所爱护的天才然。

她不但任情感,而且喜欢表现出来,你就看浓绿如油的春水吧,这是她的情感的表现,高空淡远的秋云呢,也是她情感的表现。她处处在流露,她处处似乎情不自禁。

大自然是感官的,是色相的。她忘不掉美,丑的出现,只是在人们对于美的破坏之际。她要点缀一切,她要种种色调,而且那色调要纯粹,要单一,你瞧吧,雪、红叶、云、秋霁的文岚,夏木的浓荫,……

大自然就是艺术家。音乐和绘画,她天天在创造。人间一切艺术,不过是人自然的艺术的副本。在人们忘掉,或者忽视了大自然的艺术的时候,往往是人间艺术堕落的时候,一旦携手,那才可以抬头。

艺术家必有意匠,大自然的意志就表现在她创造的艺术品的意匠里。大自然的意志是生,所以所有大自然的艺术,是生的表现的艺术。和这不相连的,只有人间的天才。

大自然、天才、艺术,是宇宙间最永恒的,最伟大的,最庄严的。然而这一切源于大自然,因作大自然礼赞。

伴读引思: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大自然?试加以概括。

参考:大自然是永恒、伟大的,他造就了天才;大自然是富有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家,一切艺术都来源于大自然。


素材回廊 愁恨悲欢类名句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2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同上


二、 心灵的牧场

(一)

风雅诗斋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①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内(今河南洛阳)人。他和白居易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时称“元白”,但其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远不及白居易。有《元氏长庆集》。②行宫:皇帝外出居住的地方。③玄宗:即唐玄宗李隆基。

鉴赏指引:在这首小诗中,诗人以精练、含蓄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废置行宫寂寞、荒凉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深沉、凝重的盛衰之感。第一句正面描写了古行宫的荒凉、衰败。“寥落”二字概括了行宫冷落、萧条的总体气氛。“古”字点明时间的久远。第二句通过红花,反衬行宫的凄凉。三、四句在前边写景的基础上,来描写人物。描写了老宫女们闲来无事,坐说玄宗旧事的情景。“白头宫女在”的“在”字,反衬出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都已不复存在的事实。“说玄宗”三字用得极为含蓄,促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文言读吧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排斥)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君王不抛弃小民,才能显扬盛德。)是以地无(不分,无论)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今乃弃黔首(百姓)以资敌国,却(拒绝)宾客以业(成就功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借兵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

(《史记•李斯列传》)

宋昭公出亡(失国后逃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施政办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侍从妃子)数百人,被(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宫内和朝廷中都听不到有人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样的境地)”由 宋 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大家文坊

又见橄榄树 (荷兰) 林湄

又到秋风秋雨时,此景此情,不禁令我沉思冥想,触物感旧。

漫步于秋凉兮兮的都市,满目琳琅,洋货多于土货,人造品多过天然物,难得见到田园式的清新和超然、“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景,因此觉得有所失落,有所不足…… ,

黄昏,无意间,在寂寞的一角,见到令我驻足的、青青的鲜橄榄。

又见橄榄,又见橄榄!

往时,当我品尝之时,感到心神浪漫,啜那苦涩、清甜之味,如同领略人生的一首哲理诗——苦尽甘来,苦尽甘来。这咀嚼,这遐想,伴我走过生命悠悠长路,使我不论面临险境、艰困还是绝望……仍能披荆斩棘,对美好、光明的前程不懈地追求和憧憬……

而今,这万物丛中的一堆青青橄榄,不仅令我口里生津,也牵动我幽幽的乡愁,使我在繁嚣之世,如同回到那静谧恬美的乡间。

记得祖屋的村前屋后,种植了许多龙眼、枇杷、石榴、柚、黄皮、荔枝树。古屋的石灰院右面,有一棵粗大而茂盛的橄榄树。向上的树枝,疏密有致的叶子,形同天然的大伞。不论是炎炎白天,还是溶溶月夜,树阴下,总有人休憩、下棋、闲聊……或有顽童卷一树叶吹哨,取一长竹竿捣落橄榄,将橄榄往衣襟一擦,丢往嘴里。初时皱眉咧嘴,啧啧叫苦,不一会儿就手拉手围着树干团转,合唱:“月光光,照厅堂,厅堂里,望橄榄……”

据说,这棵橄榄树是属于六伯的。他与老妻膝下犹虚,夫妇以制蜜饯橄榄为生。难怪每到晚霞满天的黄昏,那条熟悉而弯曲的小路,常常传来玲玲珑珑的拨浪声,六伯佝着背、挑着一担术桶蹒跚走来。这时,孩子们一听见拨浪声蜂拥而至,围着木桶上面木盆内的蜜饯:有晶晶青色、墨墨黑色、灿灿金色、淡淡褐色,味道有成的、甜的、酸的、又酸又甜的,还有一种外粘细盐的干榄,含在嘴里能镇咳。孩子们只要掏出一分钱,可买二粒蜜饯,没钱的,可取家里的空瓶空铁罐来换取(换多少是根据瓶罐重量面定)

我儿时最喜欢那又酸又甜的蜜饯橄榄,几乎是每次见到必买,然常常是边咀嚼边责怪自己贪吃。因我亲眼看见六伯六嫂将一筐筐洗过的青橄榄倒入石臼,然后穿上稻草编制的草鞋在石臼中踩踏,他弯着腰,甩动着双臂,原地不停地踏步,我常常担心他摔倒,但他总那么从容、自在,不时抹去额上的汗水。六伯告诉我,等果肉松脆,才往臼内加盐、糖、香料等等。我和小朋友站在一边,嘘嘘地说:“用脚踩,脏死了,以后别买呀。”这话不知说了多少遍,但还是照买照吃。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六伯用的草鞋是专用来踩榄,从不用来走路的。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黄昏,明明光着头,赤着上身,穿着补丁短裤,站在远处看着我们围在六伯的木桶旁选橄榄。明明用舌头舔着从鼻孔流下的两条清涕,我们笑着用手指在脸上划着羞他。这时,六伯像树枝般的手从木盆上捡了几粒蜜榄叫我们送给明明吃。不久他又挑起木桶,玲玲珑珑地摇着拨浪鼓而去,后面还跟着一大群孩子,直到小路的尽头……

三十多年过去了,六伯六嫂早已作古。然而,每到秋风起兮,见到街市的榄,总有一份说不出的情感,仿佛玲珑拨浪鼓声在耳旁萦绕,回味一番苦涩、清甜之味,目睹异乡秋景秋物,回顾几十年来品尝过人生道路中的苦、辣、酸、甜之后,似乎大彻大悟,面对青青橄榄,缕缕乡思中,又增添了一股淡淡的哀愁。

伴读引思:本文文字清丽而精粹,一开始,文章便细致而感伤地营造了冷秋凉意袭人的气氛——在浓浓秋意中,纷乱的思绪与秋风秋雨一起凝成难以遭怀的迷茫和哀伤。作者在“黄昏”,在这更有哀伤可能的时段里,不经意地一瞥,看到自己所熟识的家乡物产,竞“驻足”,作者从原先失落的心情的叙写顿然转笔至一种亲切温馨的叙述。

文章从愁煞人的秋风秋雨,写到鲜活难忘的记忆,在文末则更传达了一种生命深处的体验,这不是单纯的乡愁所能概括的。那橄榄样涩味的情感,需要以一种生活经验去认真体悟。

文中用“又见橄榄,又见橄榄”反复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用“记得”、“据说”、“我儿时”、“印象最深的是”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参考:从那“又见橄榄,又见橄榄”的惊呼中,可以想见作者当时心中受到的震动多大!“记得”、“据说”、“我儿时”、“印象最深的是”,凭借这些时间性极强的语词,作者由熟识的橄榄,追忆了祖屋的橄榄树和故乡的顽童,六伯的草鞋和那玲玲珑珑摇着拔浪鼓的背影……一切是那么恬美静谧,但恬美中又夹杂着感伤,静谧中又混含着迷茫,整个叙写都在一种诗意而感伤的氛围中进行。


素材回廊 近义词辨析歌(一)

本领能耐用功夫,时间时候用工夫;无序改变用变幻,由此变彼用变换;

陈述意愿用反映,引起评论用反应;总括一切用凡是,所有事情用凡事;

同意提议用附议,再次讨论用复议;客观情况用现实,目前现在用现时;

由此造成用以致,延伸扩大用以至;校对改正用校正,指教改正用教正;

具体条文用制订,大政方针用制定;原来意图用本意,本来意义用本义;

开始使用用启用,重新任用用起用;具体财物用物资,客观事物用物质;

支配管辖用权力,享受权益用权利;总加数量用总和,综合起来用总合;

衡量检查用考查,实地观察用考察;彼此响应用相应,互相衬托用相映;

超过限度用过度,转入下段用过渡;付诸执行用施行,尝试办理用试行;

边线分界用界线,事物性质用界限;独到见解用创见,创立建造用创建;

和平条约用和约,简单合同用合约;非常急速用急遽,变化迅速用急剧;

查实证明用认证,证人证据用人证;全军首领用统帅,统辖率领用统率;

欢乐兴奋用欢欣,喜爱心情用欢心;马上立即用及时,到预定时用届时;

部下属下用部属,安排布置用部署;启发有悟用启示,公开声明用启事;

已得利润用赢利,谋求利润用营利;推卸摆脱用推脱,借故拒绝用推托;

违背触犯用违犯,不遵纪律用违反;节约剩余用节余,结余存额用结余;

不再进行用停止,受阻不前用停滞;报告来到用报到,新闻宣传用报道;

爱护培养用抚育,精心喂养用哺育;含混不清用隐晦,顾忌不说用隐讳;

恭敬送上用呈献,显露出来用呈现;简明扼要用简洁,直接了当用简捷;

某时形势用时势,一个时代用时世;一定要做用须要,一定要有用需要;

到期为止用截止,到何时候用截至;学习经历用学历,学习水平用学力;

精神智慧用神智,知觉理智用神志;配合适当用协调,和谐统一用谐调。


(二)

风雅诗斋

读山海经十三首选一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于戚,①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②化去不复悔。③徒设在昔心,④良辰讵可侍!⑤

【注释】 ①刑天:《山海经•海外西经》云:“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莽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干戚:盾和板斧。②这句言女娃既已溺死而化为飞鸟,就异于人类而同于其他的物。即再死也不过从鸟再化为另一物,当无忧虑。③这句言刑天已被杀,化为异物,可不再悔恨既往。④这句言空有昔日的壮志。⑦良辰:指实现壮志的时候。讵:犹“岂”。

鉴赏指引:本篇原列第十首。诗人晚年正值晋宋易代之际,目睹了无数阴谋杀戮,心情极为激愤。在这首诗中他“惜荒唐之言,吐岔涌之情”,热情歌咏衔木石填海的精卫和敢与天帝争神的刑天,赞扬它们虽死不屈、抗争不息的精神,惋惜它们空有过去的猛志雄心, 却等不到实现理想的“良辰”。本篇属于 “金刚怒目” 式的作品,展示了诗人忧国伤时的壮烈情怀,让人们看到诗人性格中执着激烈的一面。

文言读吧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于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你知道你能射中的缘故吗?)”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报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要牢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掉。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 《列子?说符篇》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临时驻扎或住宿)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日:"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用那些积累下来的难办的事(向他)咨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日:"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 " (选自《大唐新语》)


大家文坊

青草地 []里奥帕德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2015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二)
2015年青海公务员面试真题(7月5日)
2011年6月12日青海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2010年青海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中最纠结的十大法律常识试题
2015年青海公务员面试真题(7月10日)
2015年青海公务员面试真题(7月20日)
青海省公务员计算机应用单项选择每日一练(一)
2015公务员面试题目预测:两会热点之立法与执法
2015年青海公务员面试真题(6月29日)
2010年青海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参考答案
2011年6月11日青海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历年青海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特点分析及2016备考指导
2009-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规律分析
2015公务员面试题目预测:两会热点之依法行政
2015年青海公务员面试真题(7月17日)
青海省公务员计算机应用单项选择每日一练(三)
2015年青海公务员面试真题(7月3日)
2010年青海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
2015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全真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政治常识练习
2009-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命题特点分析
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考试经典题:路程问题
2015青海公务员考试行测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5年青海公务员面试真题(6月26日)
2015年青海公务员面试真题(7月13日)
2014青海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0年青海公务员面试真题
2015年青海公务员面试真题(7月19日)
2015公务员面试题目预测:两会热点之引领新常态

网友关注视频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小学英语单词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租船问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