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人文社科> 哲学/历史> 《拿来主义》课例赏鉴

《拿来主义》课例赏鉴

上传者:曹文明
|
上传时间:2017-06-04
|
次下载

《拿来主义》课例赏鉴

  语文

  奎坚叁塑!塑望

  ◆

  I课堂

  弱

  赏鉴

  本课荣获2016年广东省中山市第一届高中青年教

  师教学竞赛特等奖

  ◎执教:刘卫平-观察:张华z

  (1.中山市实验中学,广东中山528403;2.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广东中山528403)摘要:《拿来主义》是语文课文中的传统篇目,相关的解读和课例相当丰富。如何从传统中挖掘新意,这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道课题。本课抛开传统的解读范式,以思维和语言的视角解读文本,提炼出对比、因果、辩证、对应等思维技术,引领学生品味课文犀利幽默且富有穿透力的

  语言特点,进而领悟作者强烈的情感和伟大的情怀。

  关键词:解读范式思维技术语言特点情感

  金奖课例蕊辫憋漆惑熬蕊繇黪捂‘【教学目标】

  1.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并熟悉“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在当代的具体表现。

  2.理清课文思路,重点掌握对比、因果、辩证、对应等思维技术,品味课文犀利幽默和富有穿透力的语言,感悟“拿来主义”的本质特征。

  3.结合对作者的了解和对语言的品味,体味作者深厚的思想和博大的情怀,领悟“拿来主义”对当下的指导意义。

  i

  要学习的一篇传统的经典课文——鲁迅

  先生的《拿来主义》。(投影展示文题,附上鲁迅先生的照片。)

  师:这个标题最核心的字是哪个?生(齐):拿(投影展示加粗大号字)。师:好!读了标题,我们不禁心生疑问:为什么要去拿?去拿什么东西?怎么去拿?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那我们先快速阅读课文,解决两个问题: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把自己的答案标画在课文

  上。

  义”。

  师:不错。下面再来分析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文章开头阐释了哪些思想?

  生: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师:还有吗?生:抛给。生:送来。

  师: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送来主

  (生笑。)

  师:这三种思想在“拿”与“送”的关系上各有什么特点?

  生:闭关主义强调不送不拿,送去主

  (学生阅读,教师走下讲台,观察学生的阅读状况。3分钟后请学生回答。)

  师:大家读完了吧?先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什么是拿来主义。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生: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师(追问):这个句子主要体现了作者什么写作思维特点?注意词语“所以”和段落特点。

  生:“所以”一词体现出因果思维;单独成段,体现出凸显思维。

  师(再追问):这些思维特点有何价值?结合上下文分析。

  生:论述自然流畅,逻辑水到渠成;突出重点,令读者印象深刻。

  义强调只送不拿,送来主义强调只受不拿。它们都存在极端化倾向,都存在思想弊端。

  (板书:不送不拿只送不拿只受不拿)

  师:作者在开头阐释这三种思想,目的就在于通过批驳这些极端思想,为树立拿来主义的思想做铺垫。这种思维特点叫作?

  生:批驳思维。

  师:这种思维特点在文中有何意义?生:拓展写作思维的空间,对错误观点批驳,解决读者的疑惑,凸显作者敏锐的视角。

  师:回答得非常好。在这三种思想中,作者详细阐释了“送去主义”。

  2016.7~8

  【教学重难点】

  提炼思维技术。挖掘该思维技术的价值,品味鲁迅先生杂文的语言特点。

  【课堂实录】

  一、实例导入

  师:法国一名记者写的一本书《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书中描写了一间美国好莱坞老板的办公室:他的办公桌上放了3个座钟,指针分别调在“日本时间”“中国时间”和“印度时间”。作为影视界的大哥,好莱坞为什么还要盯住其他国家的时间呢?

  (生眼神有光,心生疑惑。)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

  I语文戟学通讯?高中I

  101

  万方数据

  语文

  I课堂l

  义”

  本版编辑/海浪

  三、细悟“送去主义”。简析“送来主(投影)

  此文写于1934年6月,"-5时日本正

  来主义”,真正步人中心,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拿来主义的态度怎么样呢?

  1.对待大宅子的三种错误态度。师:为了揭示拿来主义的三种错误

  1.“送去主义”的事例。

  师:请同学们用精练的语句概括“送去主义”的三则事例。

  生:展览古董,捧古画、挂新画,送出梅兰芳博士。

  师:其实这也是一种思维特点:举例思维。它能充实文章内容,强化论点的说服力。标志词是:单是……上的东西。

  2.“送去主义”的危害。

  师:文章第3段重点阐释“送去主义”的危害,但是在论述中并没有简单地进行线性分析,而是先剖析其价值,再分析其危害。这种思维特点是写作中

  加紧疯狂进攻中国,准备血染黄河,而当时当政的国民党为求一时之安却一味退缩,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出卖国家宝贵的资源。

  师:面对这种卖国求荣的政策,鲁迅先生挺身而出,奋笔疾书,慷慨写下本文,指责国民党的错误政策,甚至可以说是愚蠢政策,批评他们不该那么积极地实行送去主义政策。

  4.时代痕迹。

  师:虽然世易时移,但这三大错误思想还会在当今现实土壤中冒出,下面给大家欣赏三张图片,请大家分别指出它们对应哪种思想。

  (投影展示三张图片。)

  图片一:2012年各地掀起抵制日货的活动(图略)

  生:闭关主义。

  图片二:中国人蜂拥到日本购买杭州生产的马桶盖,售价在2000元人民

  币左右(图略)

  态度,作者选取了特定的对象——大宅

  子,祖上阴功得来的大宅子代指什么东西?请大家齐读第8段。

  (老师倾听朗读。)

  生:大宅子代指古代文化遗产。师:没错。就像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由胶片发展到数码照片代指科技的发展。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存在哪

  常用的思维方式,叫——

  生(齐):辩证思维。

  师:该思维的标志词是:当然……然而……。

  师:我们还可以延伸类似的标志词,比如:当然……但……;诚然……但是……;不可否认……但是……。这类词语对写作有何帮助呢?

  生:使我们认知更为全面,更有深度,思维超越一般人。

  师:真好,你的思维也超越了一般人。为了进一步阐释“送去主义”的危害,这里也通过举例来分析,如:尼采自诩为太阳却发疯,中国掘起地下煤却贻害子孙。为了加深对其危害的理解,引用名言来揭示。

  (投影)

  倘若是一头虎,显示自己的强大就

  三种错误的行为态度?该行为的实质是什么?

  生:第一种是孱头,他不敢进门,该行为的实质是逃避害怕。(板书:逃避害

  怕)

  生:送去主义。

  图片三:国外洋垃圾纷纷涌入门槛极低的中国(图略)

  生:送来主义。

  师:可以说,三大错误思想依然活跃在你我心中。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我们不能完全拒绝外来文明,也不能一味地媚外,也不能单纯低头接纳外物。在待人接物方面,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是对自己人格的践踏。今天这个时代,没有谁是独立的个体,谁都离不开谁,每个人都是捆绑在一艘船上的大集体中的一分子。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所说的:

  (投影)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丧钟为谁而鸣》)

  师:到现在大家该明白好莱坞老板为什么要放3个座钟了吧?

  四、剖析“拿来主义”

  师:前面讲了三种态度,都偏激。文章直到第7段开始,才重点讲述“拿

  生:第二种是昏蛋,他放火烧光,实质就是全盘否定。(板书:全盘否定)

  生:第三种是废物,他接受一切,其实质是全盘肯定。(板书:全盘肯定)

  师:大家的分析能力很好,能挖掘出这三种行为态度的本质。既然这样的行为态度不可取,那么我们要树立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呢?请大家齐读第9段。

  (老师倾听朗读。)

  2.对待大宅子里遗产的三种正确方式。

  师:为了具体阐释道理,作者选取了四类东西,分别是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对于不同类的东西,要因地制宜,因物制宜,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那么为什么选取这四类东西呢?请从价值和害处两方面进行分析。

  师:老师先来个示范。比如,对于鱼翅,我们要吃掉,因为它们有益无害。

  (板书:鱼翅有益无害)

  是一件好事;但若是一头猪,夸耀自己

  的肥大就不是好兆头了。(鲁迅)

  3.“送来主义”的实质。

  师:别人送来的往往不是好东西,而是废垃圾,是糖衣炮弹。对待这样的馈赠和施舍,我们能毫不犹豫地敞开大门吗?

  生:不能。师:因为天下……生: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师: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生笑。)

  师:三种思想中为什么重点写送去主义呢?

  102I语文教学通讯?高中I

  2016.7~8

  万方数据

  语文

  师:鱼翅是什么东东?

  生:是海味,很珍贵的,味道鲜美,是有钱人吃的。

  师:怪不得老师没吃过。你们吃过吗?

  (生哄堂大笑。)

  生:对于鸦片,我们选择送去药房的处理方式,因为它们有益有害。

  (板书:鸦片有益有害)

  生:对于烟枪烟灯,我们除了送去博物馆,其余都毁掉,因为它们无益无害。

  (板书:烟枪烟灯无益无害)生:对于那群姨太太,让她们各自走散为是,因为她们无益有害。

  (板书:姨太太无益有害)师:难怪全世界都在扫黄。(生大笑。)

  师:若是我们把第8段和第9段综合起来分析,就知道它们分别阐述了“拿”的三种错误态度和“拿”的三种正确方式,两者形成鲜明的反差,这种写作思维特点叫作什么?

  生:正反对比思维。

  师:没错。通过正反对比,使得对事

  物的论述更为全面,论证更为严谨,感染

  力也就更强。

  3.分析第10段。

  师:请大家齐读第10段。

  师:以前的学生曾经提出过一个很意外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文中“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三个短语顺序是否可以调换?提示注意上段的标点符号。

  (学生同桌相互讨论。)

  生:不可以调换,因为这三个短语与上段三大类东西形成对应关系。

  师:这叫作对应思维,上段中的标点符号有所暗示。因此,可以说,标点是会说话的,标点符号的问题其实就是文章思路的问题。鲁迅先生写文章如此用

  心,具体到标点符号,具体到语序,具体

  到标点和语序的对应,可见其行文之严谨,思路之清晰。

  五、总结思维方式(投影)

  万方数据

  语言思维一览表

  思维技术

  标志词(技术要领)因果思维

  (1)因为……所以……;(2)因此;(3)究其原因;(4)由于

  批驳思维

  直陈其他思想的错误或危害,尤其是极端思想

  举例思维

  (1)别的且不说,单是;(2)譬如

  (1)当然……然而……;(2)

  当然……但……;(3)诚然辩证思维

  ……但是……:(4)不可否认……但是……

  正反对比

  (1)全不这样;(2)然而;(3)思维但是

  对应思维顺序确定性,前后一致性,思路对应性

  师:杂文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体,它是散文与议论文的联姻,是议论性的散文,它可以自由、灵活地发表感想、论事说理,但又有议论文的元素,议论有力,思路清晰。本篇杂文不仅在文体结构上独具特色,在语言上也是很有特色的。

  六、赏析语言。幽探语言内蕴师:赏析语言的技巧主要有两种:一是从内容和手法两大方面赏析;一是抓住关键点进行赏析。从文中摘取三句典型的句子来赏析,大家分组讨论。

  (板书:内容和手法抓住关键点)

  (投影)

  (1)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2)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

  义”。

  (3)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

  新画……

  生:第一句中,“进步”本为褒义,但这里意思不是进步,而是退步。褒词贬用,反话正说,手法上属反语。

  (板书:反话正说反语)

  师:没错,反话正说。这让我想到了鲁迅的《藤野先生》,说清国留学生“实在标致极了”。

  生:第二句中,“鼓吹”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

  本版编辑/海浪

  I课堂I

  词严地宣扬真理。“吝啬”也不是小肚鸡肠,意为“珍惜”,表明对国家财产、文化

  财富应有的正确态度。采用了贬词褒用

  的方法,正话反说,也是反语。

  (板书:正话反说反语)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文章一会儿褒词贬用,一会儿贬词褒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讽刺性和幽默感。反语的目的是讽刺。

  生:第三句中,“几位”“几张”形容数量少得可怜,采用引用的手法,“大师”也并非真正的大师,“捧”貌似恭敬,实则讽刺他们的奴颜。既写出了他们的

  寒碜,又写出了他们谄媚求荣的丑态。

  (板书:引用讽刺)

  师:由此可知,鲁迅先生杂文的语言特点是讽刺辛辣,妙趣横生;诙谐中

  见讥讽,憎恶溢于言表。

  七、概括拓展

  师: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充分展示了鲁迅精神,用几个关键词来描述鲁迅的思想,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鲁迅先生在文中表达的思想。

  (学生同桌讨论片刻。)

  生:冷嘲热讽、针砭时弊、责任感。(板书学生的回答。)

  师:文中,鲁迅先生运用杂文的笔墨进行了冷嘲热讽,以犀利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鲁迅先生,虽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依然照耀思想的天空。作为一名公民,他敢于在沉默的大多数中挺身而出,发出自己的声音,痛陈时代弊病,针砭时弊,我们由衷地敬佩他的勇气和魄力;作为一名文人,他扛起如椽大笔,告诉我们如何对待外来

  文化和传统文化,体现出他作为一位文人对文化的敏锐感觉,更体现出他拯救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用自己的智慧为混沌懵懂的社会找到了曙光,开出了一剂良药,这剂良药不仅在当时能发挥功效,在物质文明十分丰富的今天,也依旧适用。可见,鲁迅先生的眼光是多么的敏锐,思想是多么的深邃。这就是伟人的风采。

  师:毛泽东推崇鲁迅,说他很有政

  治的远见,他是这样评价鲁迅先生的——

  2016.7~8

  I语文戟学通讯?高中l

  103

  语文

  I课堂I

  本版编辑/海浪

  (投影)

  他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

  (毛泽东)

  鲁迅的骨头很硬,半殖民地的国家有像鲁迅这样硬的骨头是很可贵的。

  (毛泽东)

  师:有人形象地将中国文化比作“酱缸文化”:与外界缺乏沟通,与他人缺乏了解。在这样的文化体制之下,鲁迅先生敢于挺直腰杆,敢于站起来说话,这

  种精神更显得可贵。鲁迅先生为我们后

  人竖起了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

  学了这篇课文,希望大家也学会“拿来主义”,从别人那里拿来观点,拿来思想,拿来技巧,拿来智慧,这样人就会成为新人,宅子就会成为新宅子。

  师:请同学们记下课后的作业。写一篇微作文,题目为“敬畏规则”,在正反对比思维、举例思维、批驳思维、辩证思维、对应思维五种思维方式中,任选两种思维方式撰写短文,字数不少于200。

  师:下课!

  执敦感言溺蕊蕊鬻懑麟溪骥瀚鬻慧惑漆

  撬撇黪墼照锄蟪

  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是一篇传统课文,解读的范例真可谓不胜枚举。文本的教学价值似乎被榨干,文本的教学营养好像被掘尽。但本人秉承着以本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细读文本,挖掘教学资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体现自己的课堂价值追求。基于本篇课文的特点,确定“拨寻语言思维,幽探语言内蕴”为教学着力点,力求在老生常谈的问题上作一些新的教学思考和尝试。

  一、走进文本。走出窠臼

  作为一篇经典课文,它的教学价值点在哪里?《拿来主义》放置在“议论文”单元,常被人以议论文的典范作为教学价值点。’我想,它还应该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因此,力求做到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在“新”字上做文章。依据课文的内容特点,我以思维技术来解读文本,探寻文本的语言韵味,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既抛开课文传统的解读样本,但又不脱离文本,而是仔细研读文本,以敏锐的视角发掘文本的教学价

  104

  l语文软掌通讯?高中l

  2016.7~8

  万方数据

  值,拨开云雾,幽探文本背后的技术要领。这是作为一节比赛课所追求的教学亮点。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语文素养的积淀也不是仅靠课堂就能够完全解决的,但作为教师要明白,在有限的一节课内,该让学生掌握什么,该有意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养,这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最明显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思维素养是高中新课标倡导的核心素养之一,却常常被语文教师忽视。作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思维素养不能凌空生长,而是扎根于语言文字,于是我总结出标志词,让思维素养“贴着地面行走”。

  二、引思入胜。追求实效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应该追求教学的实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应该明白,课堂上自己可以信手拈来、张扬个性,也可以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课堂教学的根本是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为,进而让学生学有所得。

  品其文悟其法,这是本堂课的意义指向,也是学有所得的要津。比如,赏析涵泳本文语言特点时,并不是毫无指向地让学生去赏析,而是先提供赏析语言的方法,再合作讨论,品悟语言文字的反语、引用等表达技巧,触摸语言背后的情感,挖掘文本蕴含的文化味和生活味。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品悟中学会触类旁通。又如,提炼出多种思维特点,课后就围绕思维技术进行训练,实现讲练结合、一课一得的教学设想。

  三、掌控节奏。注重过程

  适度的课堂节奏,可使课堂教学波澜起伏,从而牵动学生的思维,维系学生的热情。良好的教学节奏,除了把控知识容量以外,还需要适当的教学艺术和灵巧的教育机智。

  比如,同是讨论法,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讨论,避免讨论疲劳。当讨论多个问题时,可分组讨论;当讨论较难问题时,可采用同桌讨论的方法等。当然,本节课还是留下

  不少遗憾。比如,过于强调掌控节奏,导致动态生成性少,课堂预设过紧,吞噬了生成性课堂的光华。

  名师观察爨慧黼黼鬻糕躐躐漆瀑雾羹瓣

  蟛毪拶氆黠戮澈

  刘卫平老师执教的《拿来主义》一课,在中山市首届高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无可争议地获得了特等奖。对于一篇“不太容易教”的传统课文,刘老师何以让众多评委“眼前一亮”并不吝赞

  赏之辞呢?在我看来,这节课的最大亮

  点或者说最有启发之处,就在于跳出了阅读教学的固有框架,选择了“技术”这一分析路径,向思维的深处掘进。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在文本中寻找思维的落点《拿来主义》是教材中的经典课文,

  也是各种教学公开课的常选篇目,但

  大多数教学设计,其教学目标的重点都指向了“论证方法”的学习,如“比喻论证、类比论证或对比论证”等。这当然也不能说不好,问题在于,如果“论证方法”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概念+例子”的解读上,那么,这样的教学其实是有待深入的。因为“论证”的背后,其实是“思维”的问题,必须落实到“思维特点”的分析上,论证方法的学习才算是有了基点。

  从课例中可以看出,刘老师的教学准备是较为充分的,这些准备也都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在爬梳文本的过程中,将焦点聚焦到了“思维”的落点上。比如“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一重要句子,在很多人将目光锁定在“脑髓、眼光、来拿”等字眼上时,刘老师聚焦的却是“所以”二字,并由此窥探到了作者单独成段的“因果思维”。又比如课文第3段“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一般人的阅读很可能是快速“滑”过去的,但刘老师却看到了显现其中的“辩证思维”。通观整个实录,我们会发现,刘老师很擅长在文本中寻找出“思维”的落点,这种文本解读的方法,首先“方法论”层次上,不落窠臼,富有创造性。

  语文

  本版编辑/海浪

  课堂

  ◆

  课例赏鉴

  《荷塘月色》课例赏鉴

  本课荣获太原市第二届成长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

  大赛一等奖

  ◎执教:和淼1观察:任海林z

  (1.太原十二中,山西太原030002;2.太原教科研中心,山西太原030002)

  摘要: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对文章中的重点句段朗读、品析,感受作者所描述的美景、意境。进而运用自主思考、比较阅读等方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回归课本朗读品析比较阅读思想感情

  金奖课例黼黼潮黼惑濑黼黼阏黼黼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读出课文的韵味和情调。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体味作者艺术手法的巧妙。

  3.感受作者心灵的律动,探寻作者的精神家园。【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把握

  作者的情感基调。

  2.理鳃作者书写江南采莲旧事和《西洲曲》的用意。

  先生的笔下,荷塘月色向我们传递出怎样的情思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人《荷塘月色》。首先请大家看一下本课的两个学习目标:

  (投影)

  1.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

  2.反复朗读文中精彩的语段,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律动。

  二、品析语言。感受美景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在杨万里的笔下,寄予了他对大自然盎然生机的赞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在苏轼的笔下,承载了他对亲人的思念。那么,在朱自清

  二、在思维点上提取技术成分其实,“思维教学”是语文课堂上一个长期滞留的难题。我们知道,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但是,由于思维的“内隐性”特点,“思维”的教学,往往流于表面,或者根本就不存在。面对这一困境,出路在哪里呢?其实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思维教学的突破路径就在于语言。换言之,语言分析就是思维教学的核心“技术”所在。

  这一点,刘老师的教学可谓“煞费苦心”。针对每一个寻找出的“思维点”,刘老师都力求将其还原到“语言(词句)”上,让内隐的“思维”变得“直观可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比如在讲到“因果思维”这个点时,刘老师就特别

  到“辩证思维”这个点时,刘老师帮助学生寻找到思维的标志词“当然……然而……”;在讲到“举例思维”这个点时,刘老师指出其标志词是“单是……上的东西”;等等。每一思维点,刘老师都很注意将其落实到“语言”层面上,这就相当于在文本中提取出了思维的“技术”成分,让“思维教学”变得易于操作,让学生更容易发展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将思维技术生成教学内容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病,在我看来,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状态,与教学内容的模糊不清有撇不开的关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高度重视遴选与确定教学内容。

  刘老师的这节课,有“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拿来主义’等”的知识目标,有“体味作者深厚的思想和博大的情怀”的情感目标,也有“掌握思维技术”的能

  力目标。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是大多数人都能设计出来的,但“能力目标”的设计则往往差异很大。刘老师设定的“掌握思维技术”,完全是基于文本分析和解读而生成的。这种目标的生成,依托于文本的细读,根源于语文学习的发展需要,承载着语文教学的“价值点”,是精心选择和审慎确定的“教学内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语文教学虚空无效的潜在弊病。

  以上从“思维”和“技术”两个角度,解读了刘老师这节课的特色,其实教学结构的流畅清晰、教学语言的生动有趣,也是这节课显而易见的优点。

  我们常说,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刘老师的这节课当然也存在一些商榷之处。比如教学内容铺得太开,影响了教学的聚焦,教学的力度也就大大降低;又比如对“思维技术”的堂上运用关

  提醒学生注意前面的“所以”一词;在讲

  注不足,以致课后的练习容易蹈虚。哆

  2016.7—8

  I语文戟学通讯?高中I

  105

  万方数据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黄河大合唱》答辩问题与解析
《从种到界》答辩题目及答案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大洲和大洋》答辩问题及解析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答辩题目与解析
高中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武术运动—形神拳》答辩问题及解析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梦游天姥吟留别》答辩
初中品德《法律保障生活》答辩问题及解析
初中地理教师资格证“亚细亚”和“欧罗巴” 答辩问题及解析
《其他植物激素》答辩题目及答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TCP/IP协议》答辩题目与解析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次北固山下》答辩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战国百家争鸣 》答辩问题及解析
初中历史《“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答辩问题及解析
《达姆达姆》答辩问题与解析
高中政治《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答辩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答辩问题及解析
《俄罗斯舞曲》答辩问题与解析
初中体育教师资格证面试《武术运动—健身拳》答辩题目与解析
初中信息技术《为运动员加油》答辩题目与解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情绪的调节》答辩题目
高中生物教师资格证《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答辩题目及解析
《阴刚阳柔—篆刻的阳文》答辩题目与解析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与实践》答辩问题及解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上学了,真高兴》答辩
美术学科《纪实摄影》 答辩题目与解析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答辩问题及解析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面试《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答辩问题与解析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答辩问题及解析
初中美术《马蒂斯的红色房间》 答辩题目与解析
初中数学《平方差公式》答辩题目及解析

网友关注视频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一次函数复习题B组(P11)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第8课 对称剪纸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书画版二年级上册)_T3784187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五年级下册 Unit 1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