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资格考试> >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国作曲家介绍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国作曲家介绍

上传者:纪杨建
|
上传时间:2018-10-17
|
次下载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国作曲家介绍

  1.聂耳(1912-1935):作曲家。原名守信,字紫艺,1912年2月14日生于云南昆明市。父聂鸿仪,母彭叔宽,靠行医和经营药铺维持一家八口生计。聂耳在中小学读书时,已显露他的艺术才能,音乐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学会了笛子、小提琴,喜看花灯和滇剧,他在少年时所获得的民间音乐感性知识,为以后从事音乐创作准备了良好的条件。1927年秋,聂耳初中毕业,进入云南省第一师范高级部外语组学习,并在共青团地下组织的领导下参加革命活动,于1928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处于低潮,年轻的聂耳抱着一种希望革命事业快些推进的心情,于1928年11月应募入伍当兵。在滇系军阀范石生的十六军半年的军营生活,丰富了他的社会生活经验。1929年5月,他从部队回到昆明,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继续读书。1930年,云南省反动当局大肆镇压革命力量,党的地下组织被叛徒出卖,聂耳在得知可能逮捕他的消息时,于7月离开云南到上海,始作店员,后于1931年春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班(1932年易名为明月歌剧社)。在明月一年多期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惨案,眼见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工农群众的痛苦生活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武装侵略,深切地感到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他思考着怎样去作革命的音乐,创造能够兴奋起、可以鼓舞起劳苦群众的情绪的音乐艺术的问题。他意识到明月歌剧社大部分演出节目迎合的是资产阶级的低级趣味,和时代的需要背道而驰。为此,他用******的笔名,在报刊上相继发表了《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两篇文章,对黎锦晖的歌舞创作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他在文中指出:香艳肉感,热情流露,这便是十几年来所谓歌舞的成绩。唉!被麻醉的青年儿童,无数!无数!黎锦晖的作品当中,并非全是一塌糊涂;有的却带有反封建的元素,也有的描写出片面的贫富阶级悬殊;然而,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软豆腐,而是真刀真枪的硬功夫!他认为歌舞艺术应该成为帮助人民进行解放斗争的手段,并说道:我们应该取怎样的手段去寻求一个劳苦大众的救主?!他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流露了他的爱憎:你没听见在这地球上,有着无穷的一群人在你的周围呐喊、狂呼:你要向那群众深入,在这里面,你将有新鲜的材料,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喂!努力,那条才是时代的大路!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条件,勤奋、刻苦地学习音乐。除了小提琴外,还学习弹钢琴。民乐方面,他原来就会演奏二胡、笛子、京胡、板胡、椰胡、四胡、坠胡、低音大胡琴,常用的弹拨乐器后来都一一学会了,并能做一般的演奏。他也学习阅读古琴谱、昆曲谱、雅乐谱,并对所能得到的民歌、戏曲、中外古典音乐、现代音乐的资料进行钻研。同时,还努力学习作曲知识,求知欲望显得十分旺盛,并有飞跃的进步。1932年8月,聂耳脱离了明月,去北京寻找工作未成,又返回上海,入联华影片公司。1934年4月,去百代唱片公司担任唱片录音工作,约八个月后,又入联华从事电影音乐创作和配音。

  1933年,聂耳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冲破了弥漫于当时社会上的靡靡之音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音乐的包围,创造出反映工农群众心声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踏上了我国革命音乐的光辉道路。从1933年4月间聂耳为田汉编剧的影片《母性之光》创作的《开矿歌》开始,至1935年4月他出国为止,两年间共创作了三十多首歌曲,其中,多数是为当时的一些进步影片写的主题歌或插曲,此外是为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田汉编剧)、话剧《回春之曲》(田汉编剧)等写的歌曲。1934年初创作的《开路先锋》(孙师毅词)和《大路歌》(孙瑜词),是聂耳所追求的能够兴奋起、可以鼓舞起劳苦群众的情绪的音乐的最初的成功之作。前者表现中国工人阶级为推翻三座大山,为开辟自由解放道路和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关于后者,聂耳曾经对友人谈过创作意图。他说,在表现筑路工人们艰苦沉重的步伐的同时,更应强调工人们团结作战,负起重担,争取自由解放的那一种朝气蓬勃和胜利乐观的信心。1932年夏,他乘船路过九江,听到码头工人劳动时的号子声后,激动不已,他写道:一个群众的吼声振荡着我的心灵,它是苦力们的呻吟,怒吼!我预备以此动机作一曲。1934年夏产生的《码头工人歌》(孙石灵词)正是劳苦群众英勇的反抗斗争精神对聂耳的教育、启发,并经过他长期酝酿而成的结果。他在创作《新女性》的时候,为了熟悉和了解纱厂女工的生活,每天清晨二三点钟就起床跑十多里路到上海有纺纱厂的地区去了解女工的生活。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斗争,是聂耳的歌曲创作中的一个重大题材。《毕业歌》(田汉词)以激愤的音调揭示了当时全国人民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它一经问世,就紧扣人们的心弦,掌握了亿万群众。1934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救国六大纲领,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救国运动,聂耳在这时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前进歌》(田汉词)等,有如战斗的号角,有力地激励着中国人民的斗志。在抗日战争中,这歌声鼓舞着中国人民向侵略者冲锋陷阵,奋勇战斗。1949年9月,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我国代国歌。这是对这首歌曲的历史作用的高度评价。聂耳在短暂的两年创作过程中,主要是创作歌曲,但也做过整理改编我国民族器乐曲的工作,在继承发扬我国民族器乐优秀传统方面作了有意义的实践。他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很受群众喜爱。1935年4月,为了避免遭受国民党反动派当局的迫害,党组织通知聂耳离开上海。他于4月间到达日本,准备在日本停留一个时期再转赴欧洲考察和继续学习音乐。7月17日,他在日本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被大海吞噬,逝世时才23岁。

  田汉(1898-1968):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字寿昌,湖南长沙人。自五四运动起,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早年留学日本,1925年创办进步文艺团体南国社,后积极投入左翼文化运动,对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歌词创作上,他运用主题歌和插曲的形式,和聂耳、星海等合作,通过电影、话剧使这些歌曲广为流传,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争取解放、要求抗日救亡的呼声,同时也给予当时对人民起着腐蚀作用的黄色歌舞以致命的打击。他写的歌词作品(经聂耳谱曲),影响最大的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打长江》、《慰劳歌》及小歌剧《扬子江暴风雨》等。

  小故事:聂耳的耳朵

  聂耳是我国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他短暂的一生,为祖国和人民的音乐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写过许多电影音乐、器乐曲、歌曲等,在人民群众中得到广泛流传。他写的《义勇军进行曲》,从解放后就成为我国的国歌,他写的《卖报歌》至今受到小朋友的喜爱。聂耳原来名叫聂守信,后来,为什么改名叫聂耳呢?

  原来聂耳从小耳朵就特别灵敏。小时候,他非常爱听母亲讲故事。每天睡觉以前,他就坐在床前的小凳上,听着母亲讲各种有趣的民间故事,像《孟姜女》啦,《柳荫记》啦。他常常是听一遍就记住,而且能完整地复述出来。母亲常常夸他说:你的记忆和耳朵真灵!

  是的,灵敏的耳朵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就像猎人的眼睛同样重要。可聂耳的耳朵为啥这样灵呢?有人曾说他的耳朵是天生灵敏的,但聂耳自己知道:是靠平时刻苦锻炼出来的呀!原来,聂耳从小喜欢留心听各种人物的说话,时间长了,他的耳朵就特别灵敏,对别人讲的东西,常常一听就明白并能学出来。

  1931年4月,聂耳来到明月歌舞班担任小提琴乐师。班上学员有广东人、江西人、山东人、江苏苏北人。平时,他们各自讲着自己的家乡话。聂耳一听,立即会从嘴里溜出各地方言,简直一模一样。每逢这时,同班的学员都爱亲切地喊上一声:耳朵!

  一天,联华影片公司召开同乐会,邀请歌舞班和学员一起参加。总经理知道聂耳向来有耳朵的外号,还能学讲各地方言,特地为他安排一个特别节目:聂耳博士演讲。

  同乐会开幕了。台上一会儿唱歌跳舞,一会儿奏乐演戏,掌声哗哗,笑声朗朗,好不热闹。忽然,报幕员兴高采烈地说:下面有个精彩节目:聂耳博士演讲。演出者:聂守信。霎时,观众交头接耳喜气洋洋。这个说:哈!耳朵上台了。那个说:这个特别节目可从没见到过呢!

  紫红色的幕布拉开了。聂耳微笑着站在台中央,神态自若,笑着朝大家望了一眼,说道:今天,我给诸位演个三十六行无所不会的节目。

  哗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聂耳熟练地用平时溜进耳朵的三十六种方言,编成三十六句有趣的话脱口而出,引起大家一阵又一阵的笑声。

  会后,总经理为了答谢聂守信,特地送了件礼物,上面系着粉红色的绸带,写上聂耳博士四个字。台下观众纷纷叫着:耳朵、耳朵!聂耳接过礼物,用各地方言重复地说:你们硬要把一只聂耳送我,那么就收下了。从此,聂耳干脆取消了聂守信这个名字,正式改名聂耳了。

  小故事:关于国旗

  新中国成立前,全国政协筹备委员会在1949年6月16日举行第一次会议,会上决定成立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和国歌的方案小组,同年7月根据拟定国旗、国歌、国徽方案领导小组的要求向全国发布关于国旗设计的应征要求。

  体现中国特征(如地理、历史、民族、文化等);体现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形状为长方型,长周三与周二比,以庄严简洁为主;色彩以红色为主,可用其他配色。

  这件事得到亿万民众的关注,仅一个月时间便收到三千多件应征图案。其中有一个名叫曾联松的人,他设计了五颗星的图案,一颗大星,四颗小星。他把五星设计成黄色,体现中华民族黄色人种的肤色特征,与象征革命的红色旗帜辉映协调,他设计用大五角星来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分别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每一个小星都有中心点,通过自己的一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联成一线,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他把五星放在了旗面的左上方,五颗金星,居高临下,普照大地。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重新以法律的形式把国旗确定了下来。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和象征,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她由红色作底,四颗金黄色的小星环绕着一颗大星。原设计时四个小星代表四个阶级的含义已改变为代表海内外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一颗大星的周围,旗面的大部分面积象征着祖国辽阔的国土,红色则象征着我们的革命政权是由无数革命者的鲜血铸成的。在这面国旗上,凝聚了千千万万革命者的愿望、信仰和追求,倾注了中国亿万人民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深情。

  五星红旗,象征着革命的胜利,人民的解放,代表着自由、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代表着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和尊严;她是我们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精神的显示,是社会主义祖国大踏步地跻身于世界民族前列的明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如今,能够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升国旗仪式几乎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夙愿。每天清晨,都有无数人聚集在那里,等待着那庄严而神圣的时刻到来。

  教材中的作品:一年级①第三课《祖国您好》中的歌曲《国歌》;

  二年级④第二课《难忘的歌》中的歌曲《卖报歌》。

  四年级⑦第二课《国歌》中的欣赏和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丁善德(1911-1995):我国着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昆山人。他早年曾广泛接触民间音乐,1928年入上海音专,先后学习琵琶、钢琴演奏,后师从黄自学习作曲,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194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院深造,师从布朗热、奥涅格等大师。1949年回国后,一直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他曾任作曲系主任、副院长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他创作的乐曲结构严谨,手法新颖细腻,追求民族风格与现代创作技法的统一。他的代表作有《新中国交响组曲》、《长征交响曲》、《交响序曲》以及钢琴组曲《儿童组曲》、《春之旅》、《新疆舞曲》第一、二号等。

  教材中的作品:一年级①第九课《游戏》中的钢琴曲《捉迷藏》;

  二年级④第十课《跳起舞》中的钢琴曲《新疆舞曲》。

  四年级⑧第二课《跳起来》中的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3.贺绿汀(1903--1997):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03年出生于湖南邵阳县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学习音乐。大革命期间曾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广州起义。1928年创作了《暴动歌》曾在海陆丰一带流传。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专,从黄自学理论作曲,从查哈罗夫、阿克萨可夫学钢琴。1934年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在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获头奖和名誉二等奖。此后进入电影界,参加歌曲作者协会,为左翼进步影片《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写音乐,其中的《春天里》、《天涯歌女》等插曲广为传唱。八一三事件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一队,后到重庆,任教于育才学校音乐组。这时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风格清新的歌曲。1941年去新四军,1943年到延安,筹建了中央管弦乐队。解放战争期间,继续教学和创作。合唱《新世纪的前奏》,秧歌剧《刘德顺归队》,管弦乐小品《森吉德玛》、《晚会》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解放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主要从事培养人才,但仍坚持创作。写有《人民领袖万万岁》、《英雄的五月》、《工农兵歌唱七一》、《牧歌》、《快乐的百灵鸟》、《党的恩情长》、《绣出山河一片春》、《十三陵水库》、《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及《上饶集中营》、《宋景诗》、《曙光》等电影音乐。半个世纪以来,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着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教材中的作品:二年级③第十课《新年好》中的管弦乐《晚会》;

  三年级⑥第四课《音乐会》中的歌曲《游击队歌》;

  三年级⑥第五课《牧童之歌》中的钢琴曲《牧童短笛》。

  四年级⑦第五课《妈妈的歌》:欣赏大提琴曲《摇蓝曲》。

  4.瞿希贤(1919- 2008):女作曲家。上海人,自幼爱好音乐。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曾从师于弗兰克尔(德籍教授)、谭小麟教授等。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她的作品题材宽广,风格多样,音乐语言清新生动,刚柔兼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独创性。其中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获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歌曲比赛一等奖,合唱曲《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获1964年全国群众歌曲一等奖,儿童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艺术创作评奖音乐作品一等奖。此外,大型声乐作品《红军根据地大合唱》和电影音乐《青春之歌》、《红旗谱》、《为了和平》、《元帅之死》等,也受到音乐界的好评。歌曲《新的长征,新的战斗》于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

  教材中的作品:二年级④第二课《难忘的歌》中的合唱《儿童团放哨歌》;

  三年级⑤第七课《妈妈的歌》中的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三年级⑥第七课《老师的歌》中的合唱《飞来的花瓣》。

  5.寄明(1917-1998):女作曲家,原名吴亚贞。生于苏州,原籍江苏淮安。自幼会演奏多种乐器,曾在上海国立音专主修琵琶、钢琴,后参加抗日歌咏活动。1939年到延安鲁艺任教,是延安时期的第一个钢琴家。后任东北音专副校长兼教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从事电影作曲,曾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早期以小歌剧、说唱性歌曲创作为主,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小歌剧《干活好》(和张棣昌合作)、《谁沾光》等,歌曲《庄稼人小唱》也传唱一时。1953年起,先后为《小八路》、《凤凰之歌》、《李时珍》、《平凡的事业》、《鲁班的故事》等近30部电影作曲。其中《凤凰之歌》、《给解放军叔叔洗衣裳》等电影插曲广为流传,《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作于1962年,系儿童故事片《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歌,此曲于1978年被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并于1980年获少年儿童音乐作品一等奖。

  教材中的作品:二年级④第二课《难忘的歌》中的合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6.郑律成(1918-1976):生于朝鲜南部,自幼喜爱唱歌。当时朝鲜处于日本侵略者统治之下,1933年随亲人来中国参加朝鲜革命组织,同时坚持学习音乐。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到延安学习工作。1950年入中国籍。作有300多首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均是知名之作。

  教材中的作品:三年级⑤第一课《童年》中的合唱《我们多么幸福》。

  7.刘天华(1895~1932):我国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学时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军号,曾先后学过铜管乐、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1914年在失业、丧父、贫病交迫的逆境中自学二胡。1927年创立了国乐改进社,在创作和演奏上均有成就。还先后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师和北京艺专教授二胡、琵琶、小提琴。刘天华还刻苦学习西洋作曲理论和民间戏曲。他谦虚好学,向各种人(包括演奏家、流浪艺人、和尚、道士、乞丐等)求教,因而在二胡和琵琶上有较深的造诣。他在二胡演奏技巧上吸收了小提琴的长处,把二胡从伴奏乐器提升为独奏乐器,并纳入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学,为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定了基础。他的作品有《病中吟》、《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等10首二胡曲和15首琵琶练习曲。

  教材中的作品:三年级⑤第五课《爱鸟》中的二胡曲《空山鸟语》。

  8.王惠然(1936-):柳琴、琵琶演奏家,从小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立志从事民族音乐的演奏和创作,对柳琴、琵琶的技法发展和乐曲创作都有重大贡献。曾任济南部队前卫歌舞团独奏演员。他的演奏技巧熟练,声情并茂,曾多次获奖并着有《柳琴演奏法》一书。他创作的琵琶曲《彝族舞曲》为代表作品,流传很广。

  教材中的作品:三年级⑥第二课《春天的歌》中的柳琴独奏《春到沂河》。

  9.冼星海(1905-1945):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1918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习小提琴,1926年入北大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并发表了着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着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着名作曲家保罗.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电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雷雨》等谱写音乐。抗战开始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5-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黄河之恋》、《夜半歌声》、《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艺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此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此外还写有《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一发表的有35篇。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教材中的作品:三年级⑥第七课《爱祖国》中的歌曲《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

  10.黎英海(1927-):四川富顺人,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音乐院,建国后在上海音乐学院及中国音乐学院任教。在长期教学、科研和创作实践中,对我国多声部音乐的民族风格问题进行过富有成果的探索,体现在《汉族调式及其和声》、《民族五声性调式概述》等论着中。在声乐创作方面,写有《奋发图强干一场》、《船歌》(电影《两个小足球队》插曲)、《千里草原把身翻》、《在英雄墓旁》、《千年的古树开了花》等近二百首歌曲;改编了《哦俄丽泰》、《小河淌水》等数十首民歌,出版了《民歌独唱曲》。在器乐创作方面,写了《夕阳箫鼓》、《阳关三叠》等钢琴曲和大提琴、二胡独奏曲十余首;改编了百余首钢琴小曲,出版了《民歌钢琴小曲五十首》。另外还为《伟大的起点》、《闽江橘子红了》、《聂耳》(与葛炎、刘福安合作)等七部故事影片以及话剧、舞蹈写了音乐。

  教材中的作品:三年级⑤第三课《好伙伴》中的合唱曲《船歌》。

  11.吴祖强(1927-):原籍江苏武进,生于北京。少年时和张定和、寇家伦等学习音乐,1947年入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师从江定仙。1952年被选送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专修理论作曲,1957年回国后执教于中央音乐学院,曾任该院院长、作曲系教授。主要作品除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外,还有《钢琴变奏曲》、《弦乐四重奏》、交响音画《在祖国大地上》、清唱剧《与洪水搏斗》、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琵琶与管弦乐协奏音诗《春江花月夜》、二胡与管弦乐合奏《江河水》等。后两首作品曾在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主办的夏季音乐节上公演。着作有《曲式与作品分析》等。

  王燕樵(1937-):出生于北京,自幼喜爱音乐,在小学读书时受音乐教师胡汉娟的启蒙与影响,决心学习音乐。1952年考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乐队,1957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吴祖强。1960年到新疆艺术学院工作,1963年回中央音乐学院继续学习,1966年毕业。1968年入中央乐团创作组,1980年赴日本桐朋学园研究学习。作品除《草原英雄小姐妹》外,还有钢琴协奏曲《战台风》(与刘诗昆合作),电影音乐《大河奔流》、《婚礼》、《春雨潇潇》、《红色背篓》等。

  刘德海(1937-):原籍河北沧县,生于上海。1957年入中央音乐学院专修琵琶,毕业后留校任教,1970年任中央乐团独奏演员。1980年与美国波士顿乐团先后在北京、美国演奏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得到了国内外听众的较高评价,并曾出访二十多个国家,为祖国赢得了很大荣誉。

  教材中的作品:三年级⑤第二课《草原》中的器乐曲《草原放牧》。

  12. 刘炽(1921-1998):作曲家,陕西西安人。从小随民间艺人学习鼓乐,15岁便成为红军人民剧社小演员。1939年入延安鲁艺随冼星海学作曲,是当时延安有名的五人团成员(其他四人为安波、马可、鹤童、张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学习作曲,曾任煤矿文工团副团长。共作有10部歌剧音乐(有的与别人合作),10部大合唱、10部电影音乐,500余首各种形式的中、小型音乐作品。较着名的有歌剧《牧羊姑娘》(与陈紫合作)、《阿诗玛》,大合唱《祖国颂》,歌曲《胜利鼓舞》、《翻身道情》、《生产忙》(东北民歌改编)、《新疆好》、《我的祖国》(故事片《上甘岭》插曲)、《风烟滚滚唱英雄》(故事片《英雄儿女》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故事片《祖国的花朵》插曲),舞蹈音乐《荷花舞》等。其作品旋律隽永秀美,民族风格浓郁,富于歌唱性。

  教材中的作品:二年级④第十课《跳起舞》中的女声独唱《新疆好》。

  四年级⑧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

  13.辛沪光(1933--):女作曲家,原籍江西万载,生于上海。1951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随江定仙、黄飞立、陈培勋学习,毕业后在内蒙古歌舞团从事创作,后在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1981年调往北京市歌舞团创作室。主要作品有:《草原组曲》、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弦乐四重奏《草原小牧民》、《剪羊毛》、单簧管独奏《蒙古情歌》、《欢乐的那达慕》、双簧管独奏《黄昏牧归》、电影音乐《祖国啊,母亲》。成名作交响诗《嘎达梅林》写于1956年。作品撷取蒙古民歌主题,用管弦乐队成功地塑造了蒙古族民族英雄形象,展现了史诗般壮丽的画卷。这首作品奠定了辛沪光以草原生活为创作之源的倾向,她的作品以独具草原风格而在我国乐坛独领风骚。

  教材中的作品:三年级⑤第七课《妈妈的歌》中的歌曲《妈妈的心》。

  14.吕其明(1930--):安徽无为人,11岁加入新四军文工团,得到了贺绿汀、管荫深的指教。1949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搞音乐创作,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曾去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指挥,为《铁道游击队》、《铁窗烈火》、《红日》、《白求恩大夫》、《庐山恋》、《南昌起义》等40部影片作曲。还创作了管弦乐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十多部大中型器乐作品和一些群众歌曲。象《谁不说俺家乡好》、《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啊!故乡》等电影插曲广为传唱脍炙人口。他的电影音乐旋律清新、亲切,极大地强化了影片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他的交响乐常运用自己的电影音乐主题,通过影片画面的视觉形象深化了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因而使他的交响乐作品具有通俗易解的风格特点。

  教材中的作品:

  三年级⑥第七课《爱祖国》中的管弦乐《红旗颂》。

  四年级⑦第六课《少年的歌》中《少先队进行曲》。

  15.潘振声(1932-):蒙古族作曲家,生于上海。主要从事儿童年音乐创作。曾任音协宁夏分会主席、宁夏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常务理事等职。作品包括儿童歌曲《小鸭子》、《一分钱》、《好妈妈》、《红太阳照山河》(均为本人作词作曲、《嘀哩嘀哩》等。曾荣获全国优秀少年工作工作者的称号。

  教材中的作品:

  二年级④第一课《嘀哩嘀哩》、《春晓》。

  四年级⑧第一课《手挽手》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16.白诚仁(1932--):国家一级作曲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1955年毕业于东北鲁迅艺术学院(即今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后被公派到毛主席的家乡湖南,支援湖南音乐工作建设。上世纪50年代,他便开始露宿田野山寨,从事湖南民间山歌的探源工作,足迹遍及三湘大地的四大少数民族(苗、瑶、侗、土家)山寨,先后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极富地方特色的湖南民歌。历任湖南省歌舞团作曲、团长以及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白诚仁长期致力于湖南民族音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露宿田野山寨,从事民间山歌的探源工作,他的足迹深入到了湖南的苗、瑶、侗、土家四大少数民族的山寨,走遍三湘四水,创作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湖南民歌,作品内涵深刻,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白诚仁不仅具有渊博的音乐知识,热衷于民族音乐创作,还挖掘培养了诸如宋祖英、张也、吴碧霞、何纪光等一大批着名歌唱家。代表作品《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乡》、《小背篓》、《苗岭的早晨》。

  教材中的作品:三年级⑥第四课音乐会中的《游击队歌》;第九课家乡美中的《洞庭鱼米香》。

  17.任 光(1900~1941) :作曲家。从小喜爱民间音乐。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同时学习音乐。1927年后回国参加进步的音乐活动。1934年创作了着名的《渔光曲》而一举成名。以后还创作了歌曲《打回老家去》、《高梁红了》及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1940年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时牺牲。

  教材中的作品:四年级⑦第一课《水乡》中的聆听歌曲《渔光曲》。

  18.黄 自(1904~1938)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他毕生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在介绍西洋近代音乐理论、培养专业人才方面作出了显着贡献。同时,他也从事创作和着述。他创作了交响音乐、室内乐、清唱剧和歌曲等94首作品。其中《怀旧》与《长恨歌》等是我国在交响乐和清唱剧方面较早的尝试;他的歌曲《玫瑰三愿》、《点绛唇》、《南乡子》、《天伦歌》等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抗敌歌》、《九一八》、《旗正飘飘》是我国最早的抗日歌曲,在民族解放战争期间鼓舞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教材中的作品:五年级⑨第八课《冬雪》中欣赏歌曲《踏雪寻梅》。

  19.魏群(1936~2010):中国军旅作曲家。辽宁省抚顺市人,1948年12岁参军,多年来他创作的歌曲千余首,《海上女民兵》 (魏群、付晶曲)、《芝麻开花节节高》、《歌唱敬爱的周总理》(晓藕、魏群曲)、《浪花啊浪花》、《合欢花我心中的花》、《天地之间的歌》、《干枝梅呀干枝梅》、《走向海洋》、《雨情》 、《我心上有一首诗》、《校园丁香》、《唱吧跳吧》、《遥远的思念》、《爱是天意》等,1981年出版发行了魏群独唱歌曲选。他创作的部分军乐曲《欢迎进行曲》、《团结友谊进行曲》(魏群、付晶曲)、《军威进行曲》、《将士的骄傲》、《军旗下的步伐》、《祝你好运》、《友谊传四海》、《民族团结尽歌舞》、《欢歌喜舞庆胜利》、《祝你快乐》、《友谊中的欢乐》、《友谊圆舞曲》、《欢腾的瑞丽江畔》、《西双版纳的节日》、《天山之歌》、《丰收的喜悦》、《牧场欢歌》、《火把节之夜》、《轻歌荡舟》、《花在欢笑》、双簧管独奏《山村新歌》、小号独奏《春天的歌舞》(魏群、贾双曲)、《山丹花随想》、《买买提参军》、长号独奏《在金孔雀起飞的地方》等,有的作品在国外演奏发行出版。为军乐团外事任务编配了二百余首中外乐曲。多年来近百首声乐、军乐曲在全国、全军、中国音协,各省市获奖。

  教材中的作品:四年级⑧第一课《手挽手》中的吹奏乐《祝你快乐》。

  20.印青(1954-):中国作曲家。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多次在全国、全军各次重大比赛中担任评委、国家一级作曲。代表作品:歌曲《走进新时代》、《西部放歌》、《天路》、《世纪春雨》等。

  教材中的作品:四年级⑧第三课《家乡美》中的聆听歌曲《东方明珠》。

  21.付林(1946-):词曲作家。1946年1月17月出生于黑龙江富锦市,1968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曾任海政歌舞团演奏员、副团长、艺术指导等职等职,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音协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轻音乐学会副主席等职。从艺近四十年的付林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妈妈的吻》、《小螺号》、《小小的我》、《故园之恋》、《相聚在龙年》、《都是一个爱》、《故乡的雪》、《楼兰姑娘》、《步步高》、《海岛谣》、《天蓝蓝海蓝蓝》、《故乡情》等上千首歌曲。付林曾创作大量的影视剧词曲作品,如《潮起潮落》、《儿女情长》、《哦昆仑》《朱德》、《刘少奇》、《戊戌风云》、《父子老爷车》、《好汉三条半》、《刘胡兰》等百部作品的音乐。

  教材中的作品:四年级⑧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演唱歌曲《小螺号》。

  22.刘管乐 (1918~1990):中国笛子演奏家。中国的笛子演奏艺术大体可分为南北两派。南派以细腻娓婉取胜,北派以火爆粗犷见长。刘管乐和冯子存一样,是音乐界公认的北派笛艺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笛音高亢、脆亮,坚实,极富光彩。在注重气、唇、指、舌各种技巧的娴熟自如;密切配合外,尤精于滑音,剁音、吐音、历音、花舌音和多指颤音等北派梆笛的主要演技。他还善于以笛音模拟禽鸟的呜叫声,那用高超的技巧和细微的气息控制所演奏出的百鸟竞技的生动场景,曾令观众和同行惊奇不已.刘管乐是一位多产的笛曲作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影响深远。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两部作品专辑:《笛子独奏曲集》、《刘管乐笛子曲选》。其中1956年月11月出版的《笛子独奏曲集》,是我国出版最早的个人笛曲专辑。作品中尤以《荫中鸟》和《卖菜》最为着名。由于刘管乐具有丰富的民间音乐素养,因而他的创作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教材中的作品:四年级⑧第六课《风景如画》中的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声乐委员会顾问。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市音协常务理事、中国合唱协会艺术顾问、中国基督教圣乐委员会顾问、上海合唱协会艺术顾问、国际合唱学会会员、美国合唱指挥家协会会员。陕西乾县人,从小在教会唱诗班唱歌,中学毕业后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师从奥地利音乐博士史达士。193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音乐系,抗战胜利后,赴美国维斯铭士德合唱音乐学院专攻合唱指挥,获硕士学位。1950年毕业于美国西南音乐学院研究院。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音乐学院。文革结束后,六十多岁高龄的马革顺教授进入了他艺术生涯的鼎盛时期。在专业指挥课的教学中,他得以充分选用和扩展合唱经典曲目,由此培养出又一批青年合唱指挥家。他为《周总理,您在哪里?》、《祝酒歌》、《运动员进行曲》、《每当我拿起洁白的粉笔》、《本事》等歌曲编写合唱。摘译了G.F.Darrow《四十年来的合唱训练》(1978)、修订《合唱学》(1980)、发表论文《西欧各时期合唱作品的主要表现特征(1982)、合唱指挥的教学与排练随笔三篇(1989)。此外,陆续发表于《上海歌声》、文汇报、《舞台与观众》、《儿童歌声》、《多来咪》等报刊的文章有十多篇。马革顺教授对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与提高,影响是极为广泛、极为深远的。1981年2月,应美国合唱指挥家协会邀请,前往美国21所大学讲学和举行音乐会,并获维斯铭士德合唱音乐学院荣誉院士称号。马革顺教授关于合唱艺术的学术思想具有中国民族的特征,是在立足于汉民族的思维、情感、语言、声调基础之上,吸取国际合唱艺术的学术精粹创造性地发展形成的。马革顺教授关于合唱艺术的学术思想具有鲜明的个性。音乐表现重风格、重情感、重深度。合唱音响谐和典雅、色调丰富。对于我国的歌曲,他不仅仅在咬字吐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更在运用声调、语调以加强合唱感染力方面有其极宝贵的成功经验。

  教材中的作品:四年级⑧第七课《校园里》中的聆听合唱《运动员进行曲》。

  24.施光南(19401990):我国着名作曲家,一级作曲家,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的一代作曲家的杰出代表。创作大量歌曲脍炙人口, 70年代初即写有《最美的赞歌献给党》、《打起手鼓唱起歌》等群众歌曲,1976年后创作了《周总理,你在哪里》、《祝酒歌》等着名小说诗歌文学作品。1978年7月,施光南调入中央乐团,他接连创作了《生活是多么美丽》、《月光下的凤尾竹》、《假如你要认识我》等上百首带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歌曲,其中最突出的是由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演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和由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1981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施光南创作了大型歌剧《伤逝》。1990年3月,在施光南心中孕育了20余载的另一部大型歌剧《屈原》初步完成,并举行了歌剧《屈原》音乐演唱会。1990年4月因脑溢血卒然逝世。终年49岁。施光南,被誉为时代歌手、人民音乐家。

  教材中的作品:四年级⑧第七课《校园里》的表演《校园多美好》。

  25.谷建芬(1935- ):中国当代着名女作曲家。祖籍山东省威海市,1935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41年回到祖国。1950年,谷建芬考进旅大文工团担任钢琴伴奏。1952年入东北音专(现沈阳音乐学院)主修作曲,师从霍存慧、寄明等。1955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歌舞团(现中国歌舞团),主要从事舞蹈音乐创作。创作作品已近千首。谷建芬的一系列作品从80年代初就开始不胫而走,获得了听众的热烈欢迎。她创作的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歌曲创作经典的一部分,其中近百首作品获奖,主要获奖有:中国金唱片奖、当代青年最喜爱的歌奖、文化部音乐舞蹈作品奖、中国音乐电视96MTV大赛作曲奖、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流行音乐作曲奖、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优秀音乐教材奖等。主要代表作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烛光里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歌声与微笑》《二十年后再相会》;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等。

  如果说谷建芬的创作对于中国大众音乐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开拓作用,那么她为中国流行乐坛培养出的一批批优秀歌手无疑是为中国流行音乐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0年代谷建芬在重重困难中创办了谷建芬声乐培训中心。这个以出人才,出作品为宗旨的培训中心致力于推动当时通俗音乐领域中的创新,渐渐为大众所接受和关注。日后在流行音乐界成为走红一时的歌星中有很多人都是出自她的门下:苏红、毛阿敏、万山红、那英、段品章、解晓东、孙楠谷建芬还是一个流行音乐活动家,她是多次流行音乐比赛的评委,为把内地流行音乐传达给海外听众作出努力。如今已是中国音乐着作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以及人大常委的谷建芬,还在致力于大众音乐文化的市场建设,并且为中国词曲作家的着作权保护作出了大量的努力。2006年,谷建芬为福建再谱佳作。由龙岩市、连城县选送的歌曲《价值连城》,参加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二届诗仙太白杯形象歌曲音乐电视展播活动,获最佳旅游歌曲奖,成为福建省惟一获此殊荣的歌曲。《价值连城》由谷建芬作曲、王持久作词,佟铁鑫演唱。歌曲旋律优美,乡土气息浓厚。2006年春制成MTV后,深受民众喜爱,很快传唱省内外。值得一提的是,《价值连城》是着名作曲家谷建芬继《蓝蓝泉州湾》之后,为福建谱写的第二个佳作。 2008年,谷建芬创作的奥运歌曲《神圣的时刻》入选北京奥运会的30首优秀奥运歌曲。

  在内地乐坛,提起谷建芬,可谓无人不知。谷建芬创作千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烛光里的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歌声与微笑》、《二十年后再相会》等作品整整影响了两代人。为什么从事流行歌曲创作的谷建芬,到了晚年又开始创作儿歌呢?小孩子一开口,就唱老鼠爱大米。谷建芬老师说:现在的孩子们想要天上的月亮,父母都会满足他们,但是,孩子们想唱属于自己的歌曲,却少得可怜。2004年秋冬季节,时逢中央召开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会,国务委员吴仪见到谷建芬说:要为孩子写一些歌。退休后的谷建芬老师决定为优秀的古诗词谱曲,让古诗词歌曲成为孩子们的新学堂歌。从2004年至今,谷建芬创作了30多首《新学堂歌》,歌曲动听的旋律让孩子更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我们祖先的经典。目前,《春晓》、《明日歌》、《相思》、《咏鹅》、《长歌行》、《静夜思》等20首古诗词歌曲已经创作完成。

  教材中的作品:四年级⑧第八课《理想》中的聆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26.徐沛东(1954-):祖籍山东,1970年考入福州军区歌舞团任首席大提琴。197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1979年毕业,同年回福州军区歌舞团任作曲及指挥。1985年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任作曲、指挥。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室主任、副院长等职。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现任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1991年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30名候选人之一。

  1992年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和国务院颁奖的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中青年优秀专家。

  1992、199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词曲作家以最多选票名列榜首。

  1996年获得中国歌坛辉煌二十年作曲成就奖及1996年中国流行歌坛成就奖。

  因在1990年获得特殊荣誉、取得优异成绩,经《中国音乐年鉴》编辑部提名被评为1990年(中国音乐名人),并收入《中国音乐年鉴》1991年(中国音乐名人录)。

  1999年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

  2000年5月在莫斯科获国际德尔菲大赛评委。

  2001年评为在中国文联万里采风活动中荣获采风贡献奖。

  2002年4月26日荣获意大利岸国际学院第三届国际奖第三千年授予徐沛东。

  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其中有歌剧《将军情》、舞剧《枣花》、电影《摇滚青年》、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三部曲,《风雨丽人》、《东周列国》、《和平年代》、《雍正王朝》、《走向共和》、《我这一辈子》、《五月槐花香》等60多部音乐作品,并创作大量的美声、民族、通俗及文艺晚会主题曲近千首。出品了近100多盘个人作品专集磁带、CD等。代表作品有:《我热恋的故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篱笆墙的影子》、《苦乐年华》、《亚洲雄风》、《不能这样活》、《命运不是辘轳》、《乡音乡情》、《辣妹子》、《红月亮》、《种太阳》、《久别的人》、《爱我中华》、《我像雪花天上来》、《大地飞歌》、《踏歌起舞》、《阳光乐章》、《天地喜洋洋》、《风景这边独好》、《中国永远收获着希望》等。除以上作品均多次获得全国各类比赛的金、银、铜奖外,还有60多首的作品获全国各类大奖。

  歌曲《亚洲雄风》(90年7月)获第十一届亚运歌曲传播奖第一名。

  歌曲《我热恋的故乡》(88年7月)荣获第三届亚洲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歌曲优秀新作品奖。

  舞剧《枣花》获1992年全国舞剧调演优秀音乐奖。

  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的音乐(91年4月)荣获第11届全国电视飞天奖最佳音乐奖。

  歌曲《篱笆墙的影子》(93年5月)收入二十一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入选录。

  舞剧《篱笆墙的影子》的音乐,荣获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最佳音乐创作奖。

  电视剧《和平年代》的音乐荣获第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音乐奖,同时还荣获第十七届(1996年度)全国电视飞天奖优秀音乐奖。

  电视剧《雍正王朝》的音乐荣获第十七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音乐奖,同时还荣获第十九届(1998年度)全国电视飞天奖优秀音乐奖。

  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歌曲《得民心者得天下》荣获最佳电视剧主题歌奖。

  儿童歌曲《你我手拉手》及歌曲《英雄》(97年)双双荣获第六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最佳歌曲奖。

  歌曲《中国永远收获着希望》、《中国我属于你》、《中国新闻工作者之歌》(99年)三首同时荣获第七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最佳歌曲奖。

  歌曲《大地飞歌》、《踏歌起舞》(2001年)双双荣获第八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最佳歌曲奖。

  歌曲《今天的你》(2003年)荣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九届入选作品选。

  歌曲《爱我中华》(2001年)荣获中国歌曲首届金钟奖金奖。

  2003年歌曲《漓江情》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第二届中华民歌大赛中,荣获创作一等奖。

  1992年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编曲特别奖。

  歌曲《中国我属于你》(98年)荣获北京市首届文学艺术奖。

  多次担任国内各重大文艺演出的音乐总监及比赛的评委工作。代表国家多次参加国际音乐节、流行歌曲比赛的评委工作及文化交流活动。曾出访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罗马尼亚、韩国、日本、埃及、希腊、土耳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及香港、台湾等地区。为文化部组建并带队92、93、94、95年《中国风》赴香港的演出工作。

  社会职务:中国轻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着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视音乐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名誉会长。北京青联老委员联谊会会长等

  教材中的作品:四年级⑧第八课《理想》中的演唱《种太阳》(与王赴戎合作)

  27.娄树华(1907-1952):近代古筝家。字荫堂,号权中。河北省玉田县人。他十岁时入小学就读。树华除了学好一般的功课外,对于老师陈松桥的书法、音乐、美术等,也有着强烈的兴趣。他十五岁时,经父亲托人介绍到新集一家布店当学徒。这对树华来说,是无可奈何的,皆因孝悌至性而顺从父命勉为其难了。树华利用业余时间练习书法,拉拉胡琴已取得精神上的慰藉。树华先生18岁(1925年)由父亲包办与大丁庄李春坛之女李珍结婚。不久,因不堪继母虐待而告别了新婚的妻子,离家出走,到了北京,经人介绍在北京道德学社尽苦劳维持生活和完成他提高文化素养的愿望。树华先生在道德学社尽义务时,结识了道德学社成员河南遂平魏子猷先生。魏老是河南民间音乐世家,尤其长于河南中州古调乐中筝树华先生经常到魏家欣赏观摩并参与魏家家庭音乐活动,久而久之,便因同道同学关系,专诚求筝艺,师事魏子猷先生门下。树华先生,诚心诚意,毕恭毕敬,亦步亦趋的按照魏先生的传统教学方法研习古筝;先熟读乐谱,再行操缦,每首筝曲,每个指法都是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学到手的,因此树华先生对筝艺基本功和传统音乐艺术修养,多是千锤百炼过得硬的。树华先生对古筝艺术的造诣,历来是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这也是他继承魏师之志,述魏师筝艺的一种动力吧!树华先生在魏老师逝世后,便以筝艺为己任,责无旁贷肩负起宣扬推广中州古筝艺术。30年代中期,经常参与在京音乐界的活动,如定期在电台广播古筝独奏;参加音乐会表演古筝节目等等,这对者对宣扬民族音乐乐中筝,在当时有很大影响,起到积极的推广作用。1935年,树华先生参加了中国音乐旅行团赴欧洲的旅行演出,先后到瑞士、奥地利等国,最后绕道苏联莫斯科回国。据当年《沙漠画报》报道,中国音乐旅行

  团在维也纳这座世界闻名的音乐之城成功的表演活动,是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乐中筝受到了国际上的称赞和推崇,为祖国音乐文化争得了光辉和荣耀。1936年5月20日,树华先生等赴欧洲旅行演出,载誉回国不久,应上海百代公司特邀灌制了北派古筝唱片一张,正面《天下大同》,另面《关雎》。乃是树华先生留给人民唯一的珍贵的音响资料,它是中国古筝近代史上重要物证之一。1936年,树华先生再这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都北京,承担起传授古筝艺术的重任以来,使古筝艺术的发展,得以后继有人。树华先生,为了充实教学内容和施教方便,就在河南魏子猷的传谱中州古调的基础上,又移植古琴曲、江南丝竹曲等曲目充实了古筝曲的内容,并借鉴的古琴减字谱的指法字母和名称,改造了工尺谱为专用的古筝指法谱同时还编定了《古筝练习曲21首》以及用于表演和教学的《古筝曲选集》。虽然限于经济条件,没有刊印谱本行世,但经他的门人的子专业音乐工作者在教学、表演工作中的辗转传述过程中得到继承推广。树华先生在南京为了普及古筝艺术,于1948年秋、冬之际,曾以中国古筝学会名义,自编自刻了《筝学讲义》,并开始采用简谱记写筝曲,使中国北方古筝艺术在金陵地区,开辟了新的阵地,成为今天南京古筝发展一个根据。1949年6月,树华先生接受了学生建议,回到北京,参加华北大学学习,同时加入工农民主党;在静待分配工作期间,树华先生因多年来积劳成疾,得了肺结核,不得不回家乡疗养沉疴,终因不治,于1952年5月16日逝世于西迷王会村,终年仅46岁。对中国民族瑰宝乐中筝有卓越贡献的奠基人,一代古筝宗师的树华先生,不幸谢世,对古筝艺术事业,是一个不可挽救的损失。但是,他的名作《渔舟唱晚》不仅响穷彭蠡之浜,而且响穷五洲六洋各个角落。如果树华先生死而有知的活,亦可以含笑九泉之下了

  树华先生的《渔舟唱晚》,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是用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者,它是以13弦筝,五均调律定弦和弦柱乐器的特殊结构和性能,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弹按技巧和声韵配合的妙用,诗情画意,切题发挥,突破了地方风格的框子,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佳作。《渔舟唱晚》创作于1938年1939年之际。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经过50多年表演证明,是一首受到中外音乐界公认的名筝曲。

  1983年2月,由南京音协、南京乐社古乐组,举办了树华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会,有全国各地各个流派筝人参加,共同追忆、缅怀树华先生生前发展古筝艺术的丰功伟绩,借以激励后学对古筝艺术事业的繁荣昌盛,群策群力共同并肩前进,让这群声之主,众乐之师的弦柱乐器乐中筝,能够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有更为光辉的前程。

  教材中的作品:五年级⑨第一课《朝夕》中的筝曲《渔舟唱晚》。

  这是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28.马思聪(1912~1987):中国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他一生从事小提琴演奏、作曲和音乐教育工作。作有《绥远组曲》、《山林之歌》、《祖国大合唱》、《新疆舞曲》、《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等作品。

  1912年5月,马思聪出生在广东海丰县海城镇幼石街的书香门第。父亲马育航,清光绪庚子科秀才,曾任海丰小学第一任校长。马育航与同乡陈炯明自发结社反清,陈炯明任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时,马育航任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后为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家境殷实,少年的马思聪听风弹琴,随雨吟唱。1923年秋冬,11岁的马思聪随20岁的大哥,西渡来到法国巴黎,住在名曰半个月亮的公寓里。两年后,马思聪考上法国巴黎音乐学院预科班。1928年,马思聪以优异成绩,正式考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提琴班,成为中国,也是亚洲第一个考入这座高等学府的黄种人。1929年初,国内家境突变,马思聪回国。他先后在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1931年,经当时广东省政府资助安排,马思聪二度赴法留学,第二年归来,任中国第一所现代私立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结识王慕理,这对以琴为媒的师生之恋,奏响了婚礼进行曲,马思聪时年20岁。其后,马思聪分别在北京和南京任教。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在鲁大铮笔下,1937年的广州,一面是警报、炸弹和高射炮的三重奏,一面是抗战情绪汹涌澎湃的和声。当上海八一三保卫战志士的热血,倾洒在苏州河畔的时候,马思聪即日谱就战士们!冲锋啊的大众歌曲。马思聪在后来的文章里这样说:这时期大部分的抗战歌曲,可以说全是在炸弹爆发下孵化出来的,歌词大多是在书局新出的诗集中找出来的。音乐穿上武器,吹起号角,便着实参加这大时代的斗争了。 在这血与火年代的缝隙里,马思聪完成了自己不朽的名作《思乡曲》。马思聪完成的《绥远组曲》,内分三章:一、史诗;二、思乡曲;三、塞外舞曲。战火纷飞的岁月,《思乡曲》呼唤起广大民众背井离乡的惆怅心境和对故乡亲人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1939年10月,马思聪经过长途跋涉,一家三口来到重庆。在这里,马思聪结识了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朋友李凌。两人是广东老乡,又都是音乐文化人,彼此亲密无间。李凌从延安来,肩负周恩来交付的任务:要做音乐界上层的统战工作,许多音乐家是主张抗日的,要关心团结他们,人越多越好,要有一些知名的音乐家来关心支持音乐事业才好。李凌开始频繁接触马思聪,关注马思聪的思想和情绪,从音乐艺术直至谈到民族命运。1940年5月,在重庆嘉陵宾馆的晚宴上,马思聪见到周恩来。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见。周恩来大步流星地走到马思聪面前,紧紧握住了他的手。1945年,马思聪和徐迟同在重庆。8月,毛泽东为国共谈判事飞抵此地。9月16日,乔木告诉徐迟:今天下午3点钟,你和马思聪两人,一起到红岩村去,到时候会有车子来接你的。毛泽东和周恩来这次对文艺界的接见,谈话主要在毛泽东和马思聪之间进行。马思聪向毛泽东提出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毛泽东回应说:既要有普及工作者,也要有写提高作品的作者,鲁迅先生是一个写提高作品的作者,但如果大家都来当鲁迅先生,那也就不好办了。后来徐迟解释,毛泽东希望马思聪这样的大音乐家写一些提高作品,但同时也做一些普及工作。1946年11月,马思聪到上海,与乔冠华、龚澎会面,出席由周恩来主持的上海各界人士座谈会。1947年,马思聪任香港中华音乐学院院长,完成《祖国大合唱》。马思聪使用陕北眉户的民歌曲调,铺就开篇的歌曲,象征着光明从延安来。

  1948年夏天,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来到马思聪的住所,用流利的普通话顺道拜访马思聪先生。大使直言不讳地说:中国要落在共产党之手了,共产党只要扭秧歌、打腰鼓,不要贝多芬、莫扎特;美国政府盛情邀请马思聪先生到美国大学任教;五线谱是世界语言,希望能在美国听到马先生的琴声。马思聪当场谢绝。当年,马思聪完成《春天大合唱》。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4月,在香港地下党的精心安排下,马思聪和一百多位知名爱国人士,从香港经烟台抵达北平。7月,马思聪被选为全国音协副主席。9月,作为全国文联代表,马思聪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出席天安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马思聪谱就《欢喜组曲》。不久,周恩来约见马思聪,问道:如何在一片废墟上发展新中国的音乐事业?马思聪提出人才第一的观点,培养新中国的音乐人才,首先要办学校。周恩来应声说道:正在考虑建立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拟请马思聪先生出任院长。12月18日,马思聪随周恩来出访苏联归来,即被政务院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时年37岁。

  1950年,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的儿童歌曲传唱全国,经团中央确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团结起来继承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亿万中国少年儿童唱着这首歌长大。

  1952年,马思聪隔墙听音,录取15岁的林耀基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学习。两年后,录取13岁的盛中国进校,并亲自点派两人赴苏联深造。1955年,马思聪赴波兰,担任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评委。中国派出的选手傅聪同行。十多天相处,马思聪给予傅聪改进意见。国际比赛众星璀璨,傅聪脱颖而出,夺得最高的马茹卡舞曲奖。1958年,马思聪任柴可夫斯基钢琴和小提琴国际比赛评委,携弟子刘诗昆到莫斯科。赛前,马思聪对刘诗昆说:手指触键要更短促、更有力,锤子击钟后不立刻离开就把音捂死了,音会发闷。在比赛中,刘诗昆获得第二名。

  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7年1月马思聪携带着他那把至爱的小提琴,与妻子、子女偷渡到香港。后到美国定居。在《思乡曲》完成了整整30年之后,马思聪也成为了思乡之人。1984年10月,中央音乐学院向公安部、文化部提交了三份报告:《关于对我院原院长马思聪先生落实政策问题的请示报告》、《对马思聪叛国投敌案的平反结论意见》和《关于给马思聪先生彻底平反的决定》。当年11月,当年的学生会主席,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吴祖强,到美国拜访老院长。这是马思聪在离开祖国18年后见到的,第一位以官方身份前来拜访的大陆来人。80年代初,马思聪将维吾尔情诗《热碧亚赛丁》改编为歌剧,起名为《冰山下的恋歌》。几乎同时,马思聪的芭蕾舞剧《晚霞》完稿。1987年3月,马思聪感冒住院,转为肺炎并引发心脏病。5月20日,手术失败,在美国费城宾州医院冰冷的手术床上,中国一代音乐巨子马思聪,与世长辞。终年76岁。

  教材中的作品:五年级⑨第五课《故乡》中的小提琴曲《思乡曲》。

  用小提琴奏出的哀婉缠绵、如诉如泣的旋律带着浓重的思乡愁情扑面袭来,远离家乡的人们那种冷冷清清、寻寻觅觅,欲回家乡而又不能的情境似呈眼前。这就是我国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所作的《思乡曲》。该曲是马思聪创作于1937年的管弦乐曲《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后被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常被小提琴演奏者选为表演曲目。

  29.郑路(1933):作曲家,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宣传队员、文工团员。1952年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任单簧管演奏演员,现任该团创作室副主任。三十多年来共编创中外乐曲近300首。代表作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漓江音画》、《草原车队》等。其中《民歌主题组曲》在1964年全军军乐汇演中获优秀作品奖,《北京喜讯到边寨》在文化部举办的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中获创作一等奖。

  马洪业(1927):北京人,自幼喜爱音乐。1948年参加部队宣传队,任演奏员,并参加业余创作组,搞音乐创作。转业后,于1945年先后在东北人民广播电台管弦乐队、上海广播乐团、中央广播乐团担任单簧管演奏员。多年来不断进行业余创作,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小型管弦乐曲《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欣喜若狂地庆祝这伟大的胜利。作者郑路,以切身的体会和满腔的热情,创作了管乐合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后与马洪业共同改编为管弦乐合奏曲。乐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边寨时,万民欢腾、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北京喜讯到边寨》是首热情奔放的舞曲。音乐表现手段简朴:主题取材于苗族和彝族的民间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明快,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舞蹈性的伴奏贯穿始终,使得欢乐的情绪表现得十分强烈和集中;配器手法简练生动,调性和力度的多变,使乐曲富有色彩和对比;乐曲采用了主题并置的写法,各主题的风格既统一,又各有情趣;由于乐曲的音乐形象鲜明,情景交融,通俗易懂,因此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教材中的作品:五年级⑩第二课《欢乐的村寨》中的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30. 张文纲(1919-1990):着名作曲家。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人。1919年12月11日出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于重庆音乐院作曲系。曾任中华音乐院教务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创作组组长,《儿童音乐》主编,中国音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品有歌曲《牧羊女》、《忆江南》、《我们的田野》等。大合唱《飞虎山》1951年获布加勒斯特国际歌唱和平及人民友谊群众歌曲比赛二等奖,《我们快乐地歌唱》1954年获全国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我们的田野》1980年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选一等奖、1992年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推荐歌曲中,《我们的田野》被列入其中。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我们的田野》被选用,并由韩红演唱。1990年5月,张文纲在北京逝世。

  教材中的作品:五年级⑩第五课《你好!大自然》中的合唱《我们的田野》。(这是一首抒情的儿童合唱曲,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

  五年级⑩第七课《友谊》中的歌曲《可爱的苹果》。(管桦改词,张文纲曲。)

  31.杨鸿年(1934一):中国着名指挥家、教育家、国际童声合唱及表演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指挥、中国歌剧院合唱团客席指挥同时兼任昆明交响乐

  团艺术指导、上海乐团客席指挥及日本大阪青少年交响乐团客席指挥。

  江苏南京人。自幼酷爱音乐。1951年任南京人民广播电台合唱队指挥,1951年秋考入上海华东师大音乐系,师从杨嘉仁教授及德国指挥家希兹曼学习指挥,向前苏联专家阿尔扎玛诺夫学习曲式、复调。1958年任教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音乐系,1973年调至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指挥系任教。曾先后指挥中央乐团合唱队、中央民族歌舞团、东方歌舞团、上海合唱团等30余个团体的演出,并举行多场交响音乐会及合唱音乐会。着作有《乐队训练学》 、 《合唱训练学》、《二部歌曲写作》 、《儿童歌曲集》 (上下册)及论文《论合唱音准问题》 、《论管弦乐的音响层次布局》 ,以及译作《合唱配器法》及《德彪西的和声语言》等。经他培训、指挥的中国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合唱团1987年赴美参加国际童声合唱节,荣获美国总统里根签署的鉴赏证书。由他创建的中央乐团(后改名为中央交响乐团)少年及女子合唱团10余年来足迹遍及祖国各地,台湾就去了4次,前后演出20余场。台湾同胞称该团是两岸中国人的骄傲、两岸共同足以傲视国际乐坛的团体。该团访问过美国、奥地利、新加坡、日本、摩纳哥等许多国家及地区。日本评论家称该团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我们东方人的骄傲美国着名的指挥家说他们的训练既有特定的中国音乐风格,又吸收了欧洲的技巧,每个孩子都具有不可多得的天赋与绝对良好的音准与节奏。可以看得出他们有一位才能卓越的优秀指挥家。他将合唱队分为培训队、演出预备队、演出队,这样的梯队形式,既保证了质量,又是培养人才的最佳方法。10多年来参加过该团的学员达1000余人,演出的曲目达500首以上。

  他的指挥风格热情、细腻,极富表现力,以其独具一格的指挥艺术及训练合唱的过人技术与修养,赢得国内外乐迷与专家的一致赞誉,被称为真正掌握合唱艺术奥秘的大师。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杨鸿年创建并担任艺术指导及常任指挥的中国交响乐团少年及女子合唱团足迹遍及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三大童声合唱团之一。鉴于杨鸿年教授的艺术成就,连续三届被各国指挥推举为国际童声合唱及表演艺术协会副主席。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最高鉴赏证书赠与他所指导的少年合唱团,并获得美国纽瓦克市荣誉市民奖章,日本大阪市政府及兵库县先后授予他金钥匙,以表彰他做出的贡献。

  杨鸿年教授经常应邀到各地指挥交响音乐会、室内乐音乐会、合唱音乐会,是国际上甚有影响的合唱指挥家。1988年8月,杨老师创建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并亲任其艺术知道与常任指挥。在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合唱团已成为蜚声海内外的着名合唱团。他经常应邀率领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出国访问,足迹遍及美国、日本、新加坡、奥地利、澳大利亚、意大利、瑞典、俄罗斯、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无不掀起赞誉高潮。1996年8月,他所指导的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在意大利第44届圭多达莱佐国际复调合唱比赛中一举获得四项大奖,打破了该比赛几十年来的历史记录;1999年5月他率领少年及女子合唱团赴莫斯科参加纪念普希金诞辰200周年国际艺术节专场演出,荣获唯一特别奖;1999年7月他指挥新疆师范大学合唱团赴意大利参加第38届赛格希兹国际合唱比赛,又荣获混声组第一名,女生组第一名,男生组第一名三项大奖;杨鸿年教授是我国在国际合唱比赛中获奖最多的指挥。

  谈到指挥这一行,他动情地说:指挥是我最崇拜的职业,我一直执着追求,梦想成为一名出色指挥家。他说,童声是人声中最明净空灵的音色,用正规美声方法训练的童声合唱,音质和旋律的高度统一能达到辉煌、美妙的境界。他认为,教育是最根本,只有从小教育孩子学合唱,中国全民的合唱水准才会不断提升。

  教材中的作品:五年级⑩第五课《您好!大自然》中的聆听《铃儿响叮当》(杨鸿年改编)。

  32.顾冠仁(1942):生于江苏海门,1965年肄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历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现为上海市广播影视艺术创作中心签约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荣誉会长。顾冠仁的作品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是要作品有:琵琶协奏曲《花木兰》、《王昭君》、合奏《东海渔歌》(与马圣龙合作)、《春天》组曲、《星岛掠影》、《将军令》、《大地回春》、《梅花引》、《在那遥远的地方西部民歌主题组曲》、《可爱的玫瑰花西部民歌主题组曲II》;乐队协奏曲《八音合鸣》;二胡协奏曲《望月》;中阮协奏曲《塞外音诗》;合唱与乐队《妈祖香赞》(黄莹词);弹拨乐合奏《三六》、《驼铃响叮当》、《喜悦》;江南丝竹《春晖曲》、《绿野》;小合奏《京调》、《苏地漫步》;重奏《激流》、《江南风韵》;乐队与朗诵《琵琶行》、《兵车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顾冠仁还活跃在民族乐队的指挥舞台上,先后指挥台北市立国乐团、香港中乐团、新加坡华乐团、澳门中乐团、台湾实验国乐团,成功地各种类型的专场音乐会,还指挥上海民族乐团完成了各种重要演出任务;2003年,顾冠仁受聘为台湾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客座教授。

  教材中的作品:五年级⑩第六课聆听《京调》。

  33.臧云飞(1952-):着名音乐制作人,军旅作曲家,编曲配器大师,北京军区臧云飞政治部战友歌舞团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代表作品《一二三四歌》、《当兵的人》、《珠穆朗玛》等。山西省太原人,1969年入伍,1979年起在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从事音乐创作,创作的多首歌被多位名家唱响。

  正式发表的第一首歌,是韦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边舞边歌的《一二三四五六七》。

  阎维文热情高歌《一二三四歌》(获第三届解放军文艺奖);

  刘斌在首体高唱《当兵的人》(获第四届解放军文艺奖);

  国庆45周年节日的天安门广场十万人欢歌《三百六十五个祝福》;

  彭丽媛在抗洪大堤上高唱《我的士兵兄弟》,在西藏布达拉宫前高歌《珠穆朗玛》(获国务院文化部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宋祖英和战士们一起演唱《东西南北兵》(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刘小娜载歌载舞《士兵小唱》(获全军创作一等奖);

  张薇薇、张丽丽迈着正步和女战士们一起唱《军中姐妹》;还有《女兵》(获军歌大赛金奖)、《驻香港部队之歌》、《驻澳门部队之歌》、《听党指挥歌》和《爱军习武歌》等等。

  教材中的作品:五年级⑩第七课《友谊》中的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34.郭峰(1962-):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的艺术家庭。父亲郭科会,山西原平人,着名军旅作曲家。从小受父亲影响开始学习音乐,3岁学习钢琴,13岁考入四川艺术学校(现在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钢琴系,18岁毕业留校继续任教,经历了18年钢琴演奏生涯。他14岁发表了第一首创作歌曲《月光》,18岁时便成为中国音乐家学会中最年轻的会员。1983年任职于四川省电视台、负责音乐、作曲和编辑工作。1985年调入东方歌舞团任专业创作,1988年东渡日本,1991年赴新加坡,1995年回国继续音乐事业。从《我多想变成一朵白云》《让世界充满爱》《地球孩子》《恋寻》到《心会跟爱一起走》《永远》《甘心情愿》《不要说走就走》,一首首金曲铸造了经典。

  中国原创音乐开路人,中国百名歌星演唱会发起第一人,2008北京申办奥运会音乐第一人,被东方时空誉为东方之子的流行音乐第一人,集词、曲、编曲、制作、演奏、演唱、策划、导演于一身的全方位音乐人。

  教材中的作品:五年级⑩第七课《友谊》中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作曲家郭峰一直把自己的创作与体育紧密相连,他以让世界充满爱为标题,创作了一组歌曲,共三首,都是以和平、友谊为主题,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对友谊的珍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信念。

  35.刘欢(1963-):流行歌手、着名歌唱家。1963年8月26日出生于天津的一个教师家庭;1981年至1985年就读于北京着名的政治外交类高校国际关系学院,攻读法国文学专业;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主要教授《西方音乐史》等课程。1985年夺得北京首届高校英语、法语歌曲比赛双料冠军。也从此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进入流行乐界后,刘欢每年均有畅销单曲推出,如《心中的太阳》、《弯弯的月亮》、《亚洲雄风》、《花落花开》、《人生第一次》等歌曲,均以其磅礴之气势、炙热的演唱情感与技巧,带给听者绝大的震撼与感染,也表达了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广大听众的共同情感。他大量的作品成为了街知巷闻,人人会唱的百姓歌曲、时代之音。其中《弯弯的月亮》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中国流行音乐最具经典意义的作品之一。他演唱的很多歌曲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其创作和演唱的作品多次获奖。主要歌曲有《少年壮志不言愁》、《千万次的问》、《弯弯的月亮》、《好汉歌》、《从头再来》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早在1987年的抽样调查中知名度就已达87%,自1985年夺取首都高校英语和法语两项歌曲大赛的冠军以来,一直屹立于歌坛之巅,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流行歌坛大哥大。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式上,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演唱主题歌《我和你》。

  刘欢多次荣获全国各地电台、电视台举办的各种评比及排行榜最佳男歌手、最受欢迎男歌手、最有成就男歌手等称号;应邀先后出访过法国、新加坡、日本、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奥地利、美国、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厄瓜多尔、摩纳哥、罗马尼亚、香港、韩国、俄罗斯、德国、英国、希腊、南非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应邀在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首都着名高等学府进行音乐专题讲座。多年来,一直关注着刘欢的媒体曾经毫不吝啬地为他冠以各种各样的美名:中国歌王、中国流行歌坛第一人、中国主流音乐的教父级人物.中国流行乐坛的一面旗帜.流行乐坛的常青树、不倒翁着名歌唱家、流行音乐家等等,多年的磨砺使刘欢历久弥新,他甚至成为确保演出品味和档次提升的标志。

  教材中的作品:五年级⑩第三课《幻想》中的聆听歌曲《天地在我心》(刘欢词,郑方、刘欢曲)。

  36.段时俊(1925-):中国作曲家。1925年11月5日生于四川省井研县。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艺系音乐理论作曲专业。先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文化部电影局音乐处、电影音乐创作所、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职。曾为五十余部美术片及多部纪录片作曲,其中《风筝》、《渔童》、《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东海小哨兵》、《鹬蚌相争》、《熊猫百货商店》、《怕羞的黄莺》等影片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还创作了几十首儿童歌曲。

  教材中的作品:一年级①第四课《可爱的动物》中的管弦乐《快乐的小熊猫》。

  37.史真荣:中国福利会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儿童音乐作家。他的作品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其代表作品《龟兔赛跑》是为儿童编写的一部童话故事音乐,并由作者编写了说明词。这是一部由大管、单簧管主奏的管弦乐作品,完成于1959年,并在1960年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演出后,深受儿童们的喜爱和欢迎,于1962年出版总谱并灌制了唱片,多年来一直作为我国少年儿童管弦乐欣赏教材的主要曲目之一。

  教材中的作品:二年级③第九课《美丽的动物》中的管弦乐《龟兔赛跑》。

  38.叶佳修: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创作的青春校园歌曲,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在台湾,叶佳修被称为乡村田园歌谣始祖,是上世纪80年代台湾民歌运动中的领军人物之一。1979年,由他作词、作曲、主唱的首张专辑《叶佳修》,在民歌时代首开流行乐坛全能派歌手的先河。从叶佳修歌曲的名字就可以知道他的音乐风格,很多作品都在写乡村、写风景,而且叶佳修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如此的美,美得令人心神俱醉。代表作有《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踏着夕阳归去》《思念总在风雨后》等。

  教材中的作品:五年级⑨第四课《可爱的家》中的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4(1)无理方程P18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二课时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