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资格考试> > 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基本能力考点归纳: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资格之小学综合素质基本能力考点归纳:阅读理解能力

  考点归纳

  1.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重点提示

  一、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把握

  文章的结构,实际是文章段落内部和段落之间的组合关系。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一)分析结构的目标

  目标主要有两点:

  1.分清层次。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说段内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小层次。

  因为段内层次的分析与全文层次分析的原理是相同的,这里只说段内层次分析。

  段内层次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辨类型、归意群、找标志。

  (1)分辨段的类型。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

  (2)归纳意群。所谓归纳意群,就是以句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

  (3)寻找标志。一般说来,段内意群之间往往有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如表先后顺序的词语,表递进或转折的句子,或者提示性、小结性的词语等等。找出这些标志性语句,有助于准确归纳意群、分清层次、概括层意。

  2.摸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摸清这种关系,既是分析结构的需要,也是弄清写作思路的需要。

  (二)分析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明确结构分析的目的。分析结构、把握思路,都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为达到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

  二、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从阅读,尤其是学习性阅读来说,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种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或图形。从考试来说,信息就是阅读材料中的文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要求之间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一)获取信息的途径

  获取信息主要有三条途径:

  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因此,在阅读中要十分重视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

  2.从重要的句子中获取信息。给概念下定义的句子当然是重要的句子。不过,这里说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度、介绍某种情况,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也指那些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句子。

  3.从运用的材料中获取信息。写文章总是要运用材料的,材料总是明示或隐含着一定的信息。把它提取出来,是阅读应该完成的任务之一,自然也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二)关于整合信息

  提取信息是为了整合信息。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把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把零碎的信息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方可对阅读材料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获得更有价值的东西。

  (三)筛选、整合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1.提取信息要准确。所谓准确,主要是指两点:一是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二是满足试题需要,包括提取和整合的角度,归纳的要点,都要恰如其分。

  2.要准确理解文章语言。这是从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角度说的。信息靠语言文字符号传递。不能准确理解语言,就不会有准确的筛选和整合。因此,要特别注重准确理解阐释基本概念、介绍事物属性的语句。准确理解表述作者见解、观点或传递新知识的语句。

  三、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与归纳

  (一)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意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能力,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1.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含义

  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般论说性的文字是明朗的、直说的;文学作品则比较含蓄。论说性的文章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理论,就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叙述性的文学作品,一般以写人、叙事、写景见长,观点态度等不直接说出,但是,也是可以捕捉到的。如孙犁的散文《黄鹂》,由实而虚,经过几番推导,而不断飞跃,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的情致美。读完全文,经过一番揣摩,就可以领悟到融化在艺术画面里的生活感受和得到的人生见解,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破坏人生和文艺的极致的义愤。

  2.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

  (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人手。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人手。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会表达一定的观点。因此,从分析材料人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人手,提取精要,作出概括。

  3.分析概括观点态度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应注意下列两点:

  (1)要整体把握文章全文的倾向。分析概括全文的观点态度固然要注意这一点,即便是分析概括文章局部表现的观点态度,也应如此。

  (2)要准确理解语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语句来表现的,对语句理解不准确,分析概括就会出错。

  (二)归纳内容要点

  所谓要点,《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话或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文章的内容要点,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

  1.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为了防止内容要点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

  (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们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

  2.归纳内容要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2)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耳鼻咽喉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耳鼻咽喉科学专业优秀论文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基因表达调控的初步研究
缩泉丸对醛_固酮合成与分泌的调控机制研究
临床分析耳鼻喉患者在术中突发昏厥的常见原因
强噪声对听觉功能及耳蜗毛细胞损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耳鼻咽喉科学专业优秀论文 儿童osahs患者血清igf-1、igfbp-3及甲状腺激素的检测及分析
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体会
局部糖皮质激素在耳鼻咽喉科疾病术后的疗效观察
浅论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方法研究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阻塞及治疗前后鼻阻力的比较
基于学术道德培养的药学研究论文
耳鼻咽喉科学专业优秀论文 改良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中副神经定位及保留的研究
药物制剂技巧说课[新版]
耳鼻咽喉科学专业优秀论文 xiap及caspase-3在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c57bl6j小鼠初级听皮层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耳鼻咽喉科学专业优秀论文 抗生素并用口服类固醇及类固醇鼻用喷剂对于小儿持续积液中耳炎的疗效
小儿耳鼻咽喉科新进展
深化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探讨
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25例报告
比较鼻科动力系统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腺样体肥大的疗效 comparison of nasal dynamical system and low temperature plasm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adenoidal hypertrophy
现代战争耳鼻咽喉头颈创伤的急救
耳鼻咽喉科学专业优秀论文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入路的临床分析及p53、p73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
耳鼻咽喉科 pdf
OA系统在我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考试试题及答案(公共课程考试)
耳鼻咽喉科学专业优秀论文 多层螺旋ct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喉癌及下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医学超等全耳鼻咽喉头颈外迷信】咽炎[宝典]
[精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28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六味地黄丸新用07243
上海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
中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网友关注视频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18集 常见的酸和碱(二)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_第一课时(特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39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第8课 对称剪纸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书画版二年级上册)_T3784187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租船问题》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