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等教育> 哲学>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讲义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讲义

上传者:任伏虎
|
上传时间:2015-04-15
|
次下载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讲义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导入:同学们,在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明白了改革开放对我国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我们不仅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还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那么,同学们想想,时至今日,我国改革开放已有多少年?取得的成就如何?我国改革开放已有三十五年有余,这三十五年是我国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今非昔比。身处于社会主义中国的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国家的变化,尤其我们身边生活的变化。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三十几年取得的成就归根结底在于我国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如此成就呢?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我们今天的课程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个国家要发展,经济的发展是根本,必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对于我国而言,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而我国经济体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建设社会主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有一个历史的探索过程,经历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

什么是计划经济?

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和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主要的经济活动按计划规定进行,国家计划不仅调节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而且覆盖社会主义企业和居民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

1、建国初期我们为什么选择计划经济?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形成的。其形成有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从客观条件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计划经济是苏联第一个实行的,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苏联的工业

产量迅速跃居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大危机时,全世界只有苏联一支独秀;当时我国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

从主观条件看,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不可否认,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156个重大项目的建设为后来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1)在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通过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国家重点建设。(2)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物质基础。(3)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

但是,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复杂,技术进步步伐加快,人民生活要求提高,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而且越来越明显。主要弊端是:(1)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3)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

(4)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条件的变化,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党的领导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针对当时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这些问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反思,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这一时期,党的领导人提出的主要观点在于: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三个方面利益。毛泽东提出要搞“新经济政策”,认为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的太早了。针对有人提出要消灭商业、货币的错误观点,毛泽东指出:我国是一个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国家,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

的阶段。针对“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毛泽东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总起来说,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应该走怎样的道路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问: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理论上解决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对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5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其核心是寻求解决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方法。

(插播视频:计划与市场)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问:同学们对于邓小平了解多少,说一说。为什么他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教师总结:邓小平同志被西方政治家称为永远打不倒的小矮人,三次被打倒,三次都能复出。在革命战争年代,小平同志就展现出超人的毅力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指挥野战军有方,建国后出任西南局第一书记,之后调任中央,亦得到毛主席的重用。毛主席曾说:邓小平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由此可以看出邓小平的能力。在文化大革命的尾声,中国将走向何方,小平同志能够力挽狂澜,与他的经历和时势有关,更与他的毅力和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品格有着紧密联系。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他多次指出,我们原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不是完全清醒的。从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邓小平就没有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反映社会制度的范畴,而只是作为组织经济活动的手段。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计划经济

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并得到十二大的肯定。这一时期,占主体地位的国有经济大体上保持计划经济的基本架构,不采取重大的改革步骤,而把改革的重点放到国有经济以外的部门去,即在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国有经济中开辟市场经济的新园地作为补充,建立市场导向的新体制,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了道路。

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强调“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插播视频:邓小平谈市场经济)

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直截了当地阐述了他对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基本观点,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江泽民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讲话中,主张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十四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

至此,系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就此形成。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通过上面我们对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一系列讲话的介绍和了解,有必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作进一步的说明。

案例:起起落落看物价上涨

起起落落太频繁的物价在2012年一直让市民们纠结个不停。特别是农产品价格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从2010年的“蒜你狠”、“豆你玩”、“萍什么”到2013年持续上涨的叶菜类和肉价,虽然CPI涨幅一直持续回落,但老百姓面对不时上涨的肉、禽、蛋、菜等日常消费品,难免会产生“每天遇到物价上涨,顿顿遭遇通货膨胀”的感受。

讨论:怎样控制小农产品的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4个:一是货币因素,货币的发多使市场热钱流动量增加,这是一个世界性、普遍性的问题;二是长期因素,我国在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生产资源,包括土地、劳动力和资金快速向城市流动,导致农业、农村方面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造成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有了一个长期的趋势和合理的过程;三是临时因素,今年以来,气候异常灾害多发,比如蔬菜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就是因为灾害的影响;四是炒作的因素,因为货币发多了,游资总需要找一些出路,在一些农副产品、小农产品临时减产,供求紧张不平衡的时候进行炒作。上半年的大蒜、绿豆就是炒作的结果。“煤、油、粮等基础价格上涨必然推动新一轮的物价上涨。”

国务院从控制货币供应量、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方面入手,对稳定物价总水平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对价格走势的影响,及时发现价格波动异常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坚决防止物价过快上涨。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2005年上海市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B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A卷真题解读:试题呈现四大特点
2012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B卷部分答案
2008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含解析
2012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A卷部分答案
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2003年上海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2012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冲刺试卷
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真题解读
200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真题含参考答案
2011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前冲刺测试卷
2011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A类)部分真题答案及解析
200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真题含参考答案
2008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2008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200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含答案
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3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解析
2007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参考答案
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5月14日下午)
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5月15日上午)
2004年上海市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参考答案
2001年上海市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5月14日上午)
201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参考答案
2012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试卷
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2010年6月14日上海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B类)真题解读

网友关注视频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五年级下册 Unit 1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_第一课时(特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39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一次函数复习题B组(P11)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