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等教育> 哲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上传者:柏长勤
|
上传时间:2015-04-15
|
次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sd

1.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你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地位? P13 答题要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具有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因为:第一,这个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即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具有长久的和普遍的指导意义,不会因为今后情况的变化而过时;第二,这个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对于今后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具有指导意义,它将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适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2)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应取辩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建立的基本原则是思想和行动的指南,不是教条。实践中,应以这一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从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的认真研究中,作出合乎新的实际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推动理论与实践发展。

1. 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你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地位? P13 答题要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具有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因为:第一,这个理论体系中的哲学思想,即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具有长久的和普遍的指导意义,不会因为今后情况的变化而过时;第二,这个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对于今后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具有指导意义,它将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适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2)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应取辩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建立的基本原则是思想和行动的指南,不是教条。实践中,应以这一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从历史实际和现实实际的认真研究中,作出合乎新的实际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推动理论与实践发展。

1、联系实际论述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题要点:

(1)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就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而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制定和坚持贯彻这条思想路线,其目的是为了在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找出其固有的、能够作为我们行动向导的客观规律性,用以指导实践、求得现实问题的解决。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前者被实践证明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规律的正确认识;后者被实践证明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的正确认识。两大理论成果前后相继,一脉相承,互相区别、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出发点、根本点和逻辑起点。其理论的创造过程、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髓。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产生的这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前提、理论基础和建构理论体系的基本方法论,是贯穿其中的“活的灵魂”。

1、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你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基本内容分析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1.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题要点:

(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资本论》中就有论述。《资本论》第一卷中讲过:“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的新概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促进因素和支撑力量,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处于总体落后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在科学技术上特别是在高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

(4)当代大学生的责任。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当今中国讲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科学技术搞上去。当代大学生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的重任 。

2. 怎样理解坚持科学发展?

答题要点: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保持着良好势头。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突出问题: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所有这一切,都提出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迫切要求。 第一,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立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成效。 第二,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三,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方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睦相处的局面。

1.如何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题要点:

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获得赖以发展的物资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获得赖以发展的体制保障。

(1)改革是全面的改革。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1984年进入全面改革探索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全面展开;21世纪以来,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深化改革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阶段,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2)改革的评价标准。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它是理论上的创新,也是实践上的创举。如何评价和判断改革成败与是非得失?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 “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个标准本身强调的就是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是强调两点:一是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

sd

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二是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P10--11

答题要点:

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改革和开放紧密相连是新时期我国最鲜明的特点。把对外开放定为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有其历史必然性。因为:(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要发展必须开放。(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通过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一方面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闭关自守吃苦头,拉大了与世界的距离,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另一方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实行对外开放,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3)实行对外开放是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4)实行对外开放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始终把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联系实际论述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答题要点:

1 、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改革和开放紧密相连是新时期我国最鲜明的特点。2 、把对外开放定为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有其历史必然性。因为: 第一,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通过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三,实行对外开放是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第四,实行对外开放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题要点:

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宝贵经验之一。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

(1)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三者的关系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总揽全局的重大关系,三者密不可分,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三者之间: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实践证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2)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原则。 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主要是: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如何认识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答题要点: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正确认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党的十五大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3)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对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这种表述,使人们对公有制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从过去单纯看它们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扩展为从质和量的统一的观点上去把握,从偏重于量的优势发展到更加重视质的提高。这为更好地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拓宽了思路,奠定了坚实的了理论基础。在坚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的条件下,只有强调质的提高,努力使公有制经济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注重结构优化和规模经济效益,加强科学管理,加速技术进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样的数量优势才有实际意义,才能真正坚持主体地位。在国有经济控制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的前提下,在其他领域中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增强控制力和竞争力,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

2.联系实际论述你对我国现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的认识。

答题要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多种分配方式是指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按生产要素分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必然性。它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收入分配理论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相联。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能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

3.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具体途径有哪些?

答题要点:

(1)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具体途径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党和政府一直要求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根本性转变的战略方针;十七大进一步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但总的来说,保障科学发展的新的发展方式还没有形成,因此,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具体途径。

(2)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具体途径。主要是要做到“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依靠”。 第一,把提高质量和效益作为推动发展的立足点。第二,做到“四个着力”:一是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二是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三是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四是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四个着力”指明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明确了不断增强我国长期发展的后劲和路径,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全方位的战略选择。 第三,“五个更多依靠”:一是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二是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三是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四是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五是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1.联系实际论述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的认识。

答题要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最好的组织形式。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大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集体行使职权,集体决定问题,集中人民的共同意志,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通过人

sd

民代表大会,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机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国家机构的这种合理分工,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又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工作效率。

2.试述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必要性。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安定团结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稳定压倒一切。

3.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试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答题要点: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1)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2)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3)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5)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6)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7)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答题要点: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培育“四有公民”的重要性

第一,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第二,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包括文化建设在内所追求的根本目标。第三,培育“四有”公民,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联系实际说明你对“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的理解。

答题要点:

(1)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2)发展教育和科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主要表现在:

第一,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二,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第三,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

1、联系实际论述,你认为应从哪些方面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答题要点: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2)联系实际说明: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五个方面论述: 第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第三,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1)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缓解资源环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2)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满足人民群众;(3)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推进中国特色;2.联系实际论述: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你认为应;(1)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和资源高效利用的;(2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四,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答题要点: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方位全过程的一项神圣事业,把它放在突出位置具有战略重要性与现实紧迫性。

(1)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难题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全球性的资源环境问题日趋增多,资源耗竭、能源危机、气候异常、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增大。一是资源约束加大。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很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淡水、耕地、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石、铝土矿等。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消耗大、浪费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高,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约束越来越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传统的发展方式导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过大,有的超过了环境容量,水、土壤、空气污染加重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系统退化现象普遍而严峻,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质灾害频发、湿地湖泊萎缩、地面沉降、海洋自然岸线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等,生态系统缓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四是气候变化问题突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所有这些表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

(2)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愿望和诉求、实现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人们越来越关注和关心空气质量、食品安全、饮水卫生、生活环境等等,生态环

sd

境的质量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幸福的重要指标,生态产品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生建设的“短板”。饮用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享用绿色的植被,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满足人民群众这些诉求和期待,加强生态建设迫在眉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满足当前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也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顾及后代人的利益,不能让子孙后代承担当代人过度使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恶果,使后代具有生存和发展的公平机会。

(3)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促进人类生态文明进步的迫切需要。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是条件,五大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矛盾突出,影响或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同时,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生态问题具有全球性,解决生态危机对人类的威胁和挑战,需要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迫切需要深刻反思传统发展模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适应世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趋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方式的形成,对人类生态文明做出重要贡献。

2. 联系实际论述: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你认为应该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答题要点:

(1)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和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和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基本特征,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联系实际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从四方面努力:

第一,合理消费,形成文明生活方式; 第二,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第三,节约能源,加强耕地、水、矿产等资源保护; 第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答题要点:

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

(2)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不仅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还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方针。

(4)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就是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壮大可再生能源规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5)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努力形成同传统工业文明那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大量占用自然空间不同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发展方式,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的产业以及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利用节能减排技术和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制造;倡导和推行绿色消费、低碳消费、适度消费。

(6)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生态产品是人民群众重要的消费品、生活必需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内容和意义?

答题要点: (1)内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其基本涵义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高度自治;力争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即: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作为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台湾;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坚决反对台湾分裂势力搞“台独”,坚决反对“外国势力”干涉台湾问题,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实现统一。 (2)实践意义。第一,顺利收回香港、澳门,保证了两个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发展;第二,坚持在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主权的同时,照顾到台海两岸的历史和现状,有利于避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也尽可能为中国经济建设争取到和平的国内外环境;第三,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树立了良好范例,提供了新思路,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3)理论意义。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现实出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科学构想。第一,创造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在一个国家内,可以同时容纳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第二,创造性地把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运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统一问题。认为,在一个国家内,两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地区,可以参照这五项原则和平共处。

2.我国为什么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宗旨?

答题要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向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当代世界的全球化发展趋向,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申明,“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1)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当代世界的全球化发展趋向,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将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2)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贡献。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责任在外交实施过程中,遵循国际公认的准则,以和平方式、通过对外活动来实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扩大国际影响和发展同各国的关系的目标。坚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就是要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致力于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致力于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致力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试述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联系实际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1)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现实依据:一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向和潮流,抓住机会发展自己;二是从我国现实需要出发,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更多更好的和平环境,同时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贡献。历史文化和制度渊源:一是中国人民自古就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传统理念。爱好和平、努力谋求与相邻各国友好相处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sd

二是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对于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可贵。决不会发动战争奴役他国人民,也决不会允许过去中国遭受外国统治和压迫的屈辱历史在当代重演;三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中国必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恪守五项基本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力争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

4.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首要的一点就是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第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同一切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其基本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 第三,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是我国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战略原则和主张。中国这样主张,也这样付诸实践,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也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1. 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中国搞现代化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答题要点: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因为: 第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 第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找到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的正确道路; 第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合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军。(2)联系实际说明: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力量。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可以形成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形成坚强的整体。只要我们党的领导是正确的,就能够把全国人民的力量集合起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2. 结合实际,谈一谈新时期如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答题要点:

党的十八大强调指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首先,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基本建设,它是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现实要求和具体体现。 其次,紧紧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继续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前提。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时代要求。 总之,只有抓好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才能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2008年湖北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B类)真题
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
2013年413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红色”十题
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解析(8月29日)
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参考答案
2012年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12年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2013年湖北公务员面试真题解析(6月21日)
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
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8月29日)
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9月15日)
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9月4日)
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参考答案
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面试题(9月5日)
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公安类)面试真题(9月14日)
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8月30日)
2012年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解读(6月26日)
2009年湖北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
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8月28日)
2000年湖北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及解析
200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真题参考答案
2013年湖北公务员面试真题解读(6月22日)
2013年湖北公务员面试真题解析(6月20日)
2009年6月8日湖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解析
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9月6日)
2009年湖北省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参考答案
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

网友关注视频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3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