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人文社科> 文化/宗教> 近20年山西区域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近20年山西区域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上传者:毕和平
|
上传时间:2015-04-28
|
次下载

近20年山西区域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第24卷第2期2010年4月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Da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Vol.24NO.2

Apr.2010

·哲学·历史·

文章编号:1674-0882(2010)02-0010-05

近20年山西区域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仝建平1,2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山西临汾041004;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要:山西的区域文化研究,近20多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新世纪伊始,整合和提升

山西区域文化研究成为现实需要,山西学界适时地提出了建设“晋学”的目标。但在近20年来山西区域文化研究的发展过程中,混淆历史与文化现象,对碑刻、地方志和家谱资料不加辨析地盲从等研究误区依然存在,必须引以为戒。

关键词:山西区域文化;晋学;回顾;反思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一、山西区域文化近20年来研究的简要回顾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历史文化悠久,积淀厚重。特殊的区域环境,表里山河,古代处于农耕区与游牧区的分界线上,加之长期临近封建王朝的都城,因此在分裂和战乱年代,山西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河东者得天下之说。作为中华民族一处重要的发祥地区,山西境内文化遗址较多,尤其是国内现存宋元及其以前的建筑半数以上保存在山西,因此有“中国古建筑的博物馆”之誉,加之现存丰富的民居、民俗、方言和碑刻,使得山西地区近年来成为中外学者重点关注的区域。

对山西区域文化的关注和研究,省内省外代不乏人,始终没有被忽视,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物考古方面。应用新理论和新方法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文化热的时潮,地域文化研究开始升温。上世纪80年代中期,山西省成立了三晋文化研究会,之后在各地市先后成立了分会,再后来一些县里也成立了区县级分会,成为团结省内知识界研究晋文化的核心团体。三晋文化研究会承担了晋文化研究最主要的组织领导工作,所属会员成为晋文化研究的主力军。上个世纪90年代,三晋文化研究会组织整理和编辑出版了三晋文化研究系列丛书近百种,如清

收稿日期:2009-12-28

光绪版《山西通志》、《三晋历史人物》、《山西文献总目提要》、《山西历史地名通检》、《山西民俗》、《三晋、《傅山全书》、《裴氏世谱》、《三晋文化古文化源流》

论丛》,《三晋传统饮食文化丛书》、《蒲州梆子传统剧等。与此同时,各地市也在积极挖掘自己的本汇编》

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寻找当地文化研究的聚焦点和突破口。比如太原的晋阳文化,晋中的晋商文化,临汾的尧文化、晋都新田文化和大槐树移民文化,长治的上党文化,运城的盐池文化和关公文化,大同的佛教文化,忻州的五台山文化等。他们先后成立了研究机构,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经过反复论证,结合地理形势及文化特征,在综合研究考察的基础上,全省大致被划分成北部佛教文化区、中部晋商文化区、南部农耕和根祖文化区三大主体文化区域。世纪之交,山西省委和省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单一的能源型经济终究没有出路,必须开发利用现有丰厚的文化资源,积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配合,文化、艺术和学术界广泛参与,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已经初见成效。就开展山西历史文化研究工作而言,省内的研究力量主要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文博系统、各级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以及地方史志部门组成,当然也有一大批民间业余爱好者热心参与。尤其是最近的10余年来,既有政府参与委托、单位组织、学

基金项目:2009年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晋学学科体系的建设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91012。::-10-

会安排,一批研究机构得以设立并展开工作,也有属于个人爱好的自发行为。山西历史文化研究的系列成果相继推出,如新世纪之初,由三晋文化研究

《山西历史文化丛书》,会团结各地分会组织编写的

目前已出版了30多辑300多册,内容涉及山西历

史文化从古到今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各市县由三晋文化研究会牵头,也编辑系列历史文化丛书,如大同市的《大同历史文化丛书》已出8辑80册,临汾市的《平阳历史文化丛书》已出7辑70册。此外,象太原市的《晋阳文化研究丛书》13册,长治市的《魅力长治文化丛书》10册,临汾市的《临汾方志丛书》12册,吕梁市的《吕梁文化丛书》5册,运城市新绛县的《新绛历史文化名城丛书》5册,临汾市洪洞县的《洪洞文化系列丛书》5册,忻州市代县的《雁门文丛》等,也都属于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最近几年,由省三晋文化研究会牵头,各地三晋文化《山西碑文全集》,第一步编辑研究会负责组织编撰

的《三晋石刻总目》,太原、大同、朔州、晋中、阳泉、临汾、运城、长治、晋城九市的专辑均已正式出版。第二步编辑的各区县的碑刻全集,已有《寿阳碑碣》和《洪洞金石》正式出版发行。相信《山西碑文全集》的出版,将是功及当代惠泽千秋的文化盛事,必将流芳中外文化界。为落实文化强省战略,由省委宣传部负责发起,在省内几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了8个研究中心,它们分别是山西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山西华夏文明研究中心、山西晋商研究中心、山西晋学研究中心、山西北朝文化研究中心、山西五台山研究中心、山西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西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目前,这些中心均已程度不同地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山西晋学研究中心依托山西师范大学,以该校三晋文化研究所为中心,联合本校的戏曲文物研究所和黄河民俗文化研究所的研究力量,积极开展山西历史文化的研究,现已召集过全国规模的晋学研讨会和陶寺遗址发掘讨论会,并与安泽县联合成立了荀子学院。此外,还承担了《晋文化词典》的编撰、魏国史稿、安泽历史文化研究、安泽碑刻整理等项目,出版了《三晋文献集》(先秦卷)、《晋国史》、《晋国人物述评》、《晋国文化十八篇》、《先秦三晋地区的社会与法家文化研究》、《临汾宗教》、《山西历史与文、《魏国史话》、《晋学研讨会论文集》等一批学术化》

专著,编辑了《安泽碑碣》和《神奇安泽》,现在正在进行着《荀学研究论著目录索引》、《荀学研究资料》和晋学概论》的

编写工作。山西省教育厅亦依托省内高校设立了几个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如山西票号与晋商研究中心、戏曲文物研究中心、河东文化研究中

心、旅游文化与旅游规划研究中心等等。三晋出版社近期组织编辑出版的大型《山西县域文化图志》丛书,已经出版《平鲁文化图志》、《代县文化图志》、《右玉文化图志》。这套丛书图文并茂,是山西各区县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现。当然,近20年出版的其它成果还有很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整理出版物如成化、雍正、光绪和近现代四种《山西通志》、《山西历史地图集》、《山西文物地图集》以及10卷本的《山西通史》和《山西文学大系》,山西省地方志资料丛书和太岳、太行、晋绥革命根据地资料丛书等等。与此同时,一批省外及国外学者也把研究的目光和兴趣投向山西,他们关注和研究山西的历代移民、世家大族、民俗、建筑民居、音乐、方言、文物遗址、晋商、革命根据地等,几乎无所不包,已经产生了一批有一定影响的成果,如笔者参阅过的《山西移民史》、《山西乐户研究》、《元朝时期的山西地区》、《皇权旁的山西》等。总之,在政府的重视和学者的参与下,近20多年来山西的历史文化研究蒸蒸日上,成绩喜人。

进入新的世纪,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多出精品,整体提升研究水平,加大宣传普及力度,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已经成为各地的共识,同时也是区域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一些新的抑或寓有新意的地方文化及地方学概念被纷纷提出。为了配合山西省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山西学术界经过长期酝酿和反复研讨,提出了新“晋学”的学术文化概念,努力打造“晋学”学术文“晋学”概念化品牌,实现文化兴晋的发展目标。新

现在虽还在讨论之中,但绝非全然等同于前辈学者如廖平、蒙文通等在探讨先秦学术思想的地域分野时所提出的“晋学”。新“晋学”是学问,而非学派,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应包括山西区域文化的所有方面。具体而言,应主要集中在人文和社会方面,如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民族、制度、思想、宗教、文化、教育、人物等等,即广义上的历史文化。其研究对象和内容,从时间来讲应包括山西区域文化的从古到今,从空间来讲应包括历代的山西区域。当然,新“晋学”的概念还继续探讨完善,但它的提出是对山西区域文化研究的整合和提有其合理性。既是对过去研

-11-

究工作的肯定,又是对今后开展工作的鞭策,既有压力,也是动力。相信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省内学界的扎实有效地工作,加上省外学者的配合帮助,群策群力,互通有无,坚持科学,崇尚学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经过10年左右

“晋学”的概念将得到更大范围时间的共同努力,新

的认可,新“晋学”将在中外学界赢得应有的地位。

二、近20年来山西区域文化研究的反思

山西区域文化近20多年的研究总体呈现良性发展态势,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其中可资参考利用者多为资料的收集整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只占一小部分。与邻近的陕西和河南省的同类研究成果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大批非专业研究者的研究相对更为粗放,亟待规范和提高。在新的世纪,实现山西区域文化总体研究水平的提升,不仅需要收集汇总山西各区域的文化资源,更需要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面世。但在本世纪开局的近10年里,山西各地在区域文化建设和研究中仍有一些不良的倾向存在,比如混淆历史与文化现象,对碑刻、地方志、家谱等资料不加区别地盲从,研究中的主观感情压倒理性思辨等等。这些倾向在其它省区的地方文化研究中也屡见不鲜,必须引以为戒,否则不科学的文化研究和建设不仅损害文化本身,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下面仅就区分历史与文化现象,正确利用碑刻、地方志和家谱资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举例略作论析。

1.应正确区分历史与文化现象

首先是关于

介子推的归隐地与介休绵山的旅游文化开发的问题。晋文公火烧绵山寻找流亡时的随臣介子推的史实为我们熟知,但介子推归隐的绵山究竟在山西的何地,过去一直有多种说法,如绵山即万泉(今运城市万荣县)的孤山、介休市的绵山和翼城县的绵山,今介休之绵山说长期以来影响更大。但后来研究证明,当时晋国的统辖范围向北没有超过霍山,甚至只能到今临汾市尧都区一带,绝不可能在介休之绵山,因此介休绵山说最不可信。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被历代广泛征引,但台湾晋籍学者席涵静认为,这个故事终究是传说,假若介子推从大腿上割舍一大块肉供重耳实用,十之八九会因失血过多而殒命亡途之中。至于有人认为今“介休”为“介子推休眠地”之意,更是后代附会的结果。今日介休市开发绵山的旅游文化,把介子推隐居地作为其最重要的宣传亮点,组织寒食、清明系列民俗活动,甚至-12-

支撑。作为一种民间世代相传的文化现象,这本来无可厚非,旅游者可以认同,但研究者绝对不能把二者混同。

其次是关于杨家将的历史与文化。杨家将是北宋初年在反抗辽朝南下过程中涌现出的一个英雄

《资治通鉴》、曾巩《隆平集》群体。根据宋人司马光

和欧阳修《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等史籍的记载,杨业为麟州新秦(今属陕西省神木县)人,即其出生

地为今陕北神木。但后来杨业长期在太原效忠北汉,《宋史·杨业传》便记其为“太原人”,降宋后在代州雁门关一带为官,守边抗御契丹,其子杨延昭也曾长期在代州镇守防辽,故而杨家将的历史主要在今山西展开呈现。加之北宋之麟州隶属河东路统辖,因此宋代杨家将的历史可以纳入“晋学”研究范畴。今天忻州市的代县打造“杨家将故里”,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讲得通。但元明以来,伴随着一次次的民族冲突,杨家将的历史逐渐为戏剧和小说等文学作品演绎出许多传说与故事。随着影响日大,其距离真实的历史也愈来愈远。杨家将传说故事影响越大,还原杨家将历史的本来面貌也就愈益成为需要。对于杨业之死,过去一致认为是被俘绝食三日而亡。2007年8月,在陕西神木县召开的首届全国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上,有宋史研究专家撰文认为,杨业遭受箭伤较重不能进食三日而死,更为接近事实,从而对传统的“绝食说”提出质疑,得到了与会多数宋史专家的认可,但杨业的后代从情感上不能认同这种说法。历史学本来就是要努力地如实叙述历史,尽量保持价值中立,学者研究考证杨业真正的死亡原因本身就是尊重历史原貌,这与宋代之后形成的杨业英雄形象完全不是同一范畴的问题,二者可以并行,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杨家将文化有其留存的合理性,杨家将英雄群体甚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杰出代表,但在学术研究中一定要区分杨家将的历史与杨家将文化现象。

第三,关于明初山西移民与大槐树移民文化。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出于经济和政治的考虑,明王朝曾多次从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等省移民至外地,《明史》本纪和《明实录》中多有记载。山西移民见于官方史籍的以平阳、泽、潞即今日之晋南、晋东南为多。当时的洪洞县为平阳府一大县,人口相对较多,参与此次移民活动在所难免。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初的移民逐渐融入迁入地的社会生活之中,与当地人融为一体。由于明初洪洞县

府登记造册、发放钱物之所的说法,待到民国二年(1913年),宦游外地的洪洞人景大启在洪洞城内广济寺旧址残存的明代大槐树遗址旁建起碑亭,后又募集经费,建起茶室、牌坊等,其后屡加修葺。由于此时距离明初移民已经有500多年时间,移民最初迁出的物证难以寻觅,而散布在各地的移民后代对祖先居住之地有着情感眷恋,可能当时也夹杂着一些其它的政治文化方面的原因,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台湾的柏杨先生也称自己本姓郭,祖籍山西洪洞,属于大槐树移民后裔。伴随着大槐树移民影响的扩大,关于大槐树移民的传说和故事也日渐增多。直至今天,洪洞大槐树成为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洪洞县由此成为山西乃至全国知名度最高的县。民国以来,多有家谱称其始祖由大槐树集中迁出,现今全国各地重修或新修家谱成风,洪洞亦成为诸多家谱推崇的祖先迁出之地。试想,明初曾从洪洞县迁出民众于外地,这段历史不会虚假,洪洞县的迁出民从大槐树处集中或出发也有可能,但史载的晋南和晋东南多次移民均要赴洪洞大槐树集中就不大可能了。况且明初山西移民也并非只有洪洞乃至平阳一地,全国的移民也并非只有山西一省,移民路线的选择一定会遵循切实可行的原则,绝对不会舍近求远,毫无理由地先赴洪洞大槐树处集中再出发。随着历史的推移,绝大多数的移民后裔都面临着祖籍难考的困难,但眷念祖籍的情感又难以割舍,于是乎名气日大的洪洞大槐树逐渐得到大家在文化和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观念于情于理都可以讲得通。现今洪洞县为了开发旅游资源,建立祭祖堂,广设全国主要姓氏的祭祖牌,甚至宣传洪洞是全球华人的家园,这从文化层面上讲是可以的,但上述明初山西移民所呈现出的历史却和近代以来逐渐形成的洪洞大槐树移民文化现象有着明显的实质差别,务必予以指出。移民历史可以用历史方法进行研究,移民文化可以从文化学上去理解,可以并行,但千万不能混为一谈,尤其对专业研究者而言。

另外,山西各地在挖掘和开发地方历史文化时,时有打造历史文化名人品牌的现象发生,如忻州市忻府区打造的“貂蝉故里”和定襄县打造的“吕布故里”,临汾市的安泽县打造的“荀子故里”和古,太原市的阳曲县打造的县打造的“蔺相如故里”“郭子仪故里”和清徐县打造的“罗贯中故里”等等。最近,吕梁市的石楼县又打造了“姜子牙故里”。这但研究

的结论未必都能支持提前的预设。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晋中市的武乡县和榆社县争抢后赵皇帝石勒,吕梁的汾阳市和太原的阳曲县曾争抢郭子仪,长治市和临汾市争抢法显等等。这种在区域文化研究和开发的事例中,主观感情压倒理性思辨,混淆历史和文化现象以及对历史地名的误解等因素是不值得提倡的。

2.正确利用碑刻、地方志和家谱等研究资料山西境内现存有丰富的碑刻、地方志和家谱资料,碑刻和方志多为明清及其以后的,家谱多为清代及其以后的,其利用价值近年来不仅受到省内文化界的高度重视,还引起省外和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碑刻、地方志和家谱作为山西区域文化研究的主要资料,其史料价值高低具有相对性,在研究中必须认真鉴别,要具体内容具体分析,以求正确利用。在近年来的山西区域文化研究以及外省的地方文化建设和研究中,对碑刻、地方志和家谱资料不加鉴别地盲目使用,甚至奉为经典的现象屡见不鲜,务必引以为戒。曾有著名学者撰文指出,用明清的地方志证明先秦的历史、用清代的碑刻佐证远古传说叙述的真实是非科学的。诸如此类的研究模式在非专业研究队伍中更是司空见惯,对于正常的学术研究具有极大的损害作用。

碑刻、地方志和家谱在记录编制时代及转录前代内容时价值相对较高,在追记前代内容时常有错误发生。如家谱在追记远祖记录家族贤能者事迹时,主观感情因素往往较重,牵强附会夸大其辞者甚多,因此,使用后代编纂的地方志研究前代历史文化时应慎之又慎。笔者在参加《晋文化词典》人物词条撰写时,曾利用过光绪《山西通志》整理本,发现其中一位元代山西历史名人的传记只有300余《元史》其人本传竟有8处不同。经查考,字,却与

《山西通志》所记的8处不同记载均误。山西民间散存的众多明清碑刻,大部分是寺庙宫观内的功德碑,其中多有精品。这些碑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利用,如用来研究历史、民俗和戏曲等,但碑文所记并非全部真实,绝对不能把碑文所记完全等同于历史真实。尤其是属于民俗文化的碑文内容属于文化现象,应该用文化学的视角去思考,不符合历史实际的碑文内容千万不能用作史料研究历史。当然,近20多年来山西区域文化研究中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其它一些,但上述混淆历史与文化现象,对碑刻、地方志和家谱等资料的盲从,在山西-13-

者和爱好者。这一现象对于外省的历史文化研究开

发也有深刻的现实借鉴意义。我们只有坚持科学,

参考文献:崇尚学术,山西的区域文化研究与建设才能再上新台阶,才能实现文化兴晋的发展目标,泽被后世。

[1]申维辰.华夏之根:山西历史文化的三大特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2]仝建平.山西历史文化书目举要[J].兰州学刊,2010(1):176-180.

[3]张有智.晋学概念及其他[N].光明日报,2009-12-11.

[4]刘纬毅.山西历史地名词典[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5]李裕民.全国首届杨家将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仝建平.晋学研究资料利用问题[N].光明日报,2009-12-15.

ReviewandReflectiononShanxiRegionalCultureinthePastTwentyYears

TONGJian-ping1,2

(1.HistoryDepartment,ShanxiNormalUniversity,LinfenShanxi,041004;

2.DepartmentofHistoryandCulture,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Shanxi,710062)

Abstract:TheresearchonShanxiregionculturehasobtainedconsiderabledevelopmentandyieldedaseriesofresultsinrecentlytwentyyears.Atthebeginningofnewcentury,conformityandpromotiontheresearchonShanxiregionculturebecomestherealisticneed.Attherightmoment,theShanxieducationalworldproposedthegoalofconstructingJinstudies.ButsomeresearcherroneouszonestillexistsindevelopingprocessofShanxiregionculture.Suchasconfusethehistoryandculturalphenomena;useblindlyinscribedtext,localchronicle,genealogy.Wemusttakewarning.

Keywords:Shanxiregionculture;Jinstudies;review;reflection

〔编辑赵立人〕

!!!!!!!!!!!!!!!!!!!!!!!!!!!!!!!!!!!!!!!!!!!!!!(上接第3页)

参考文献:

[1]李琛.“法与人文”的方法论意义———以著作权为模型[J].中国社会科学,2007(3):100-113.

[2]梁启超.变法通议[A].童秉国.梁启超作品精选[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

[3]熊十力.新唯识论(壬辰删定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秦晖.实践自由[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5]周旺生.法理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德)伊曼努尔·康德著,周红斌译.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7](德)魏德士著,丁晓春,吴越译.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8]唐君毅.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OntheResourcesofRuleofLawinChina

LINQun-feng

(SchoolofPoliticalScienceandLaw,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Hubei,434023)

Abstract:Theresourcesoftheruleoflawnecessarilyneedtobesubjectedtoassessmentofthevalueofpeopleasjudgedbythelawofvalueisadisputeoverrankfromcarryon.Discussionofthevalueofrankaimedatweighingthevalueofhighorlow,andthenmakeadecision.Thisprocess,someideashavebeentoucheddistributionisinevitable,andequityandefficiencyindisputeoverwhatprioritytohygienecarryon.ThevalueofthisconflictoftwopairsofroughlyKuizhitheruleoflawcanbeusedtochoosetheresourcesShu.Bodyoftheruleoflawderivedfromuseoftherealintentionofresources,localresources,theruleoflawPochicommentatorssophistry.

Keywords:ruleoflawresources;law;conflictofvalues

〔编辑赵晓洁〕

-14-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2013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密卷及答案(3)
教资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题(写作题)
2013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模拟题密卷及答案(1)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题及答案(四)
2013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密卷及答案(2)
教资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题(单选题三)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题及答案(六)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前押题模拟题五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命题模拟题试卷八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前押题模拟题二
教资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题(材料分析题二)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前押题模拟题四
2014年四川教资考试教育学模拟题及答案二
2014年四川教资考试教育学模拟题及答案一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题及答案(三)
教资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题(材料分析题一)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命题模拟题试卷十
教资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题(单选题二)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命题模拟题试卷九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命题模拟题试卷一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前押题模拟题三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命题模拟题试卷一
2014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题及答案(二)
2013年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模拟题密卷及答案(3)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命题模拟题试卷五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命题模拟题试卷七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题(简述题)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题(单项选择)
2014年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前押题模拟题一

网友关注视频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二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_第一课时(特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39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