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人文社科> 哲学/历史> 文海新解道德经十四道之惚恍有纪

文海新解道德经十四道之惚恍有纪

上传者:马振江
|
上传时间:2015-04-29
|
次下载

文海新解道德经十四道之惚恍有纪

道之惚恍有纪

一易堂 风萧萧

且说那老聃告诉关尹子,人之所以会受外界的物情所累、宠辱所害,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有我身”之累,并进而提出告诫,能得“贵身爱身”之道,则可“宠辱不惊”、大患不惧;欲得“贵身爱身”之道,则在于心中能否做“无我”“无身”之境界。

可是关尹子想想老师前面所讲,又感到似乎矛盾重重:

先是说如要得道,必须放下、放下、再放下,直至于放下一切,完全归于“无”的境界,自己曾问,是不是要抛弃这身臭皮囊,老师却说,万万不可,“有之以为利”,这肉身凡胎不但不能轻易毁损抛弃,反而要爱护有加,方可与道长存。

至于如何爱护这肉身凡胎,老师说不但要“去欲取真”,免受那五色五音等耳目之欲的侵害,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内心完全抛却宠辱之念的伤害,并告诉我只有心中“无身”才能消除宠辱得失之患,才是真正的贵身爱身之道。

究竟要“爱身”还是要“无身”,他有些莫名其妙。

于是,又一次陷入迷茫的关尹子,向老师问道,您老一会儿要我“贵身爱身”,一会儿要我“无我无身”, 尽管我理解您说的“有以为利、无以为用”,可是何苦非要这样存身又抛身?令人烦不胜烦!既然您说过“有”和“无”同出于“道”,那么“身”与“无身”也是同出于“道”,还是烦请老师为我讲一讲,“道”究竟是个什么东东吧。

对于关尹子的疑问,老聃知道,这个新收的学生其实一开始就想知道,“道”究竟是个什么东东?只是由于自己道德修为的境界所限,实在是无法给“道”下一个定义,所以只好拿出一个“可名于有,也可名于无”的说法,试图引导他慢慢的认识“道”究竟是个什么东东。没想到绕来绕去,还是必须直面这个问题。

面对关尹子迷茫而渴求的眼神,老聘实在不忍拒绝,只得细细思考如何去描述这“道”为何物!

良久,他抬起头来,对关尹子说道,好吧,关于道之“有”“无”的问题,我们探讨的也很多了,既然你还是想让我给“道”下一个定义,而老师我又确实无法做到,那我只好给你描述一下它大概的样子吧!

前面我说过,可以叫它“有”,也可以叫它“无”,但是你不要执着于它的名字,“名可名,非常名”嘛,可以叫它“有”,但不能说“道”就是“有”,可以叫它“无”,但不能说“道”就是“无”,这个基本的道理你应该懂的。现在我给你描述它的样子,还是会借用几个名字,你一样不可执着于“名”。

关尹子点头表示理解。

老聃继续。

道这个东东,你用眼睛去看却看不到它的面目。我把“道”的这种状态叫做“夷”,夷者,无色也,它没有任何的色彩呈现在你眼前,你又怎么能看得见它呢。

你用耳朵去听却听不到它的声音。我把“道”的这种状态叫做“希”,希者,无声也,它没有任何的声音发至你的耳边,你又怎么能听得见它呢。

你伸手去抓却根本无法将它抟持在手。我把“道”的这种状态叫做“微”,微者,无形也,它不以任何特定的形状存在,你又怎么可能将其抟持在手呢。

道的这三种状态----无色无音无形,我们无法用感官来感知它的存在,而只能用我们的心去体悟它的存在,所以没有办法去刨根问底诘问它到底是什么样子,“道”的这三种状态原本就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存在。

道的这种浑然一体的状态充斥于宇宙之间。它不会因为在上面而显得明亮耀眼,也不会因为在下面而显得昏暗不明。正所谓,其上不徼、其下不昧。

它也象我手中牵牛的这根缰绳一样,只要你需要,就可以毫不费力而无限制的将它接续延长,绵延不绝、无头无尾,一动一行、无穷无极,实在是不可名状。

这就是我说的这个“道”,无声无色无形无状,却又混为一体不明不暗;无头无尾无始无终,却又连绵不绝不可名状,实在是刨根问底也得不出一个答案,你只能闭上你的眼睛、塞住你的耳朵、收回你的双手,反来复去用你的心,去感受它的存在,最后还是归结为两个字---“无物”,什么东西都没有。这就是所谓的“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绳绳者,不绝之状也。

辩其色彩,不可以拿青红黄白黑任何一个色彩来界定它;听其声音,不可以拿宫商解征羽任何一种声音来区分它;度其形状,不可以拿长短大小任何一种尺度来衡量它。这种“无物”的状态,可以说成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实体的形象,即“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对于道的这种状态,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惚恍”,惚惚恍恍、似有却无,微妙难测、似无却有。

你若想当面迎着它去观察,也看不到它的头在哪里、起始在哪里;你若想跟在它的后面去观察,也看不到它的尾在哪里、终结在哪里。正是“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它的头和尾一样都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循环往复、周行不止。

“道”虽然是个“三无”产品,无色无声没有形体,惚惚恍恍、微妙难测,可是我们观察那天地万物循环往复的更替演化,内心却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亘古以来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之间、一事一物之中,须臾没有离开。如果我们能够领悟这个自古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大“道”,就会知道如何利用“道”来观察、理解,甚至驾御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存在。对于这个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宇宙万物亘古以来起源的工具,我称之为“道纪”,就是大“道”运行的基本规律。这就是我真正想告诉你的话: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你看那四时的更替变化、人类的生老病死、草木的春长冬枯、流水的避高趋下,一切的一切,自古以来,时刻都在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有条不紊、循环往复的进行,这个规律,就是“道”之“纲纪”,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不知你是否能够领悟。

一直没有言语的关尹子,听到此处,禁不住喜形于色,一幅茅塞顿开的样子,对老师说到,弟子明白了,您老说它恍恍惚惚,我现在却是恍然大悟,您讲的这么多,可以归纳成一句话,“道”其实不是一个有形体之“物”,而是存在于事物之中的“纪”,或者叫作“规律”吧。

看着这个似乎有点得意忘形的弟子,老子笑道,你也太沉不住气了,哪象一个习道之人。你这么理解“道”,只能说你对道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但其实还是有失偏颇。

任何有形之“物”必然有“道纪”蕴含其中,道也确非有形之“物”,但它虽非有形之“物”,却也是无形之“物”。切不可把“道”与“物”人为的隔裂开了,非岂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所以,道,既可称之为“物”,也可称之为“纪”。再绕回到我一开始就跟你说的,既可称之为“有”,也可称之为“无”。道之为“物”,或可“无”形,道之为“纪”则必“有”纲。也许你现在还不能完全领悟,不过没关系,我常说,为道日损,等你把心中原来固有的一些认识和观念都消除之后,你就会明白究竟什么是“道”。

老聃这一席话,好似一盆凉水兜头泼下,令关尹子好不羞愧,不由得赶忙收心敛神,细细琢磨老师刚才所言。

附《道德经》原文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18集 常见的酸和碱(二)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