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人文社科> 教育学/心理学> 优入圣域_王阳明_孔子教育方法之比较_王胜军

优入圣域_王阳明_孔子教育方法之比较_王胜军

上传者:任建岳
|
上传时间:2015-05-10
|
次下载

优入圣域_王阳明_孔子教育方法之比较_王胜军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优入圣域:王阳明、孔子教育方法之比较

王胜军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阳050025)摘

“学为圣人”,“优入圣域”。阳明一反当时知识学的教育路径,要:王阳明立志在教育方法上也希图转而倡导孔子明

白简实、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使儒学反求诸己的身心之学得以重新展开。然而,阳明多是运用语言思辨,让生徒进行形而上的体悟,孔子却是从形而下的生活中去矫正生徒的性情;阳明对生徒多持肯定态度,张扬其成圣的勇气,孔子对生徒力图使之成为中和的君子。则更多是加以裁抑和矫正,

关键词:王阳明;孔子;儒学;教育方法中图分类号:F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3X(2014)06-0024-06

TobethebesttotheSanctuary:ComparingtheEducation

MethodofWangYang-mingandConfucius

WANGSheng-jun

(ChineseCultureAcademy,Guizhou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

Abstract:WangYang-mingdecidedto“learntobeasaint”,andintheeducationmethodhewasalso“tobethebesttothesanctuary”.WangYang-mingabandonedthemethodofknowledgetoadvocatetheeducationmethodofsimpleunderstanding

andteachingstudentsinaccordancewiththeiraptitudeofConfucius,andmadetheConfucianisminbodyandmindrestarted.However,WangYang-mingusedmerelylanguagethinkingtoletthestudentsunderstandthemetaphysical,andConfuciustriedtocorrectstudents’temperamentfromtheshapeoflife;WangYang-ming’studentshadmoreaffirmativeattitude,publicizedthecouragetobecomeasaint,andConfuciustriedtomakethembecomegentlemanbymeansofrestrainingstudents.Keywords:WangYang-ming;Confucius;Confucianism;educationmethod

孔子是儒家的圣人、士林的木铎,从汉唐到宋明,两千余年来,可以说,言六艺者莫不折中于夫子;这种折中不仅表现在学术内容上,也表现在教

,如孟子“教亦育方法中。教育方法或称“教术”

多术矣”之谓。王阳明拔本塞源,批判朱学,在明朝中后期掀起的心学运动,也是向孔子折中。那么,阳明批评朱子之学,是不是比朱子更接近孔子呢?从儒学史的角度看,就是阳明能否进入儒家道统,或在道统中处于何种位置。自明末清初以来,学术界对此一直意见纷纭,有人甚至主张将阳明打入到异端的阵营。这些判断主要是基于对王阳明学术的分析,或者兼有为学工夫,对教育方法涉及并不多。教育方法不等同于为学工夫。对为学工夫,宋儒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发明,比如格物、

致知、居敬、涵养、静坐等。这些工夫是学习方法,

不是教育方法。而本文主要是从教育方法的角度,以阳明为中心,探看阳明与孔子的差异,为阳明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新视角和新看法。

一、简易与因材:阳明对孔子教育方法的认知、诠释

阳明对孔子教育方法的认知、诠释起因于对当时儒学教育式微的批判。虽然自明初以来,也不乏吴与弼、陈献章等大儒讲学授徒,但是在阳明看来,当时的儒学教育却是一片式微的景象,为什,么呢?就是时人沉溺于“词章记诵”以业举、辞

训诂为代表的“知识学”式的教育路径,脱离章、

了儒学观照“身心”的本义,重言轻行,是为人之

收稿日期:2014-10-12

“阳明心学与贵州地域文化”((2011)ZG011号)阶段性成果。基金项目:贵州省2011年教育厅高校基地项目

作者简介:王胜军(1979-),河北高邑人,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明清理学、书院教育。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JournalofGuizhou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

“优入圣域”学,而不是使人的师友之道。阳明对

此大声疾呼说:

。《六经》自程、朱诸大儒没而师友之道遂亡

分裂于训诂,支离芜蔓于辞章业举之习,圣学几于息矣。……自予始知学,即求师于天下,而莫予诲也;求友于天下,而与予者寡矣;又求同志之士,二

[1]226

三子之外,邈乎其寥寥也。为什么儒学教育衰落成这样呢?阳明将其归结到教育方法上,也就是学者传授儒学的方式出现了问题。那么,孔子又是怎么样传授儒学的呢?首先,在阳明看来,孔子的教法是“简易明白”的,而后世教人者都偏离了这样一个方向,迈向了繁复的知识学。阳明指出:

圣人之言明白简实,而学者每求之于艰深隐奥,是以为论愈详而其意益晦。……圣人之示人无隐,若日月之垂象于天,非有变怪恍惚,有目者

[1]913

之所睹。

圣人教人,只怕人不简易,他说的皆是简易之规。以今人好博之心观之,却似圣人教人差[1]104了。

也就是说,孔子讲学是切近身心的,是人易知、易行的;而当时的教育,将外在知识的广博作为目的,求艰深、求怪诞、求高妙,走向了孔子简易之教的反面。这种知识学路径的教育方式,不仅

还会使人变得诡诈、庸劣。其中,不能导人向善,

:“近世之训童蒙教育体现得最明显,阳明批判说蒙穉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

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总之,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当时有关儒学的教术是不得孔子简易之法的。

那么,孔子的教术又何以是简易的呢?在阳

孔子的讲学是“讲之以身心,行著习察,明看来,

[1]75

实有诸己者也”,也就是说,只有离开对外在知识的讲授、猎取,返回到身心行为上,才能成就“简易之学”。阳明以心学特有的语言指出:“圣人之学所以至易至简,易知易从,学易能而才易成者,正以大端惟在复心体之同然,而知识技能非所

[1]55”与论也。知识技能是艰深的、复杂的,是不易

知、不易学的,与之相对的简易之学是“复心体同

“良知之学”。因此,然”的阳明在教学时,将“致

“优入圣域”良知”视作的简易法门,试图由博入

约,达成孔子的境界。

其次,阳明认为孔子是因材施教,而后世学者

[1]88

,“优却是整齐划一的知识学教育。在阳明看来

入圣域”虽是儒学教育的终极理想,但是人的资

性情等)不尽相同,不可作整齐划质(包括气禀、

:“人品不齐,一的教育。他批评说圣贤亦因材成言人人殊,后世儒者始有归一之就。孔门之教,

[1]158

论,然而成德达材者鲜,又何居乎?”为什么孔

“言人人殊”门之教呢?因为教育对象的资质本有不同。后儒著书立说,不关心教育对象身心性情等差异,只是从知识学层面抽象地去诠释圣人之学,远离了活生生的、不同资质的人,便造成了“成德达材者鲜”的结果。

因此,阳明特别强调对教育对象资质差异与

,“人的资质不教育方法之间关系的考察。比如

[1]103

”“教人为学,同,施教不可躐等。不可执一

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

[1]16”察克治。因此,阳明多次提及孔子的因材施

,:“行夏之教。比如,颜回问“为邦”孔子回答说

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

”佞人殆。阳明对此指出:人。郑声淫,

颜子具体圣人;其于为邦的大本大原都已完

备。夫子平日知之已深,到此都不必言,只就制度文为上说。……颜子是个克己向里、德上用心的人,孔子恐其外面末节或有疏略,故就他不足处帮补说。若在他人,须告以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达道九经及诚身许多工夫……[1]38

可见,在阳明看来,孔子对弟子提问的解答是与特定的教育对象联系在一起的。

因材施教与致良知的简易之教是紧密联系的。从一方面看,因材施教实际上也就是要达成致良知,前者是途径,后者是目标。因材施教是因为人的资质有不同,致良知是因为不同资质的人具有相同的天命之性善。因此,因材施教就是要

:“圣人不矫正人在性情上的偏颇,正如阳明所谓

欲人人而圣之乎?然而质人人殊。故辩之严者,曲之致也。是故或失则隘,或失则支,或失则流矣。是故因人而施者,定法矣;同归于善者,定法矣。因人而施,质异也;同归于善,性同也。夫教,以复其性而已。自尧、舜而来未之有改,而谓无定

[1]232~233

乎?”正是因为因材施教要达成良知,良知是内在的,是反求诸己而有的、是我欲仁斯仁至矣,因而是简易之教。

从另一方面看,所谓“优入圣域”的教育,是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王胜军:优入圣域:王阳明、孔子教育方法之比较

从致良知的角度讲的,而不是从学多少知识、学多少技能的角度讲的,知识技能必须根据人资质的

有次第、有重点、有选择地传授,这就是因材差异,

:“匠斵也,陶垣也,圬墁也,其施教。阳明举例说

亦一也。是故立法而考之,技也。各诣足以成室,

而同足于用。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其巧矣,

[1]232”材矣,而同归于善。阳明认为儒学教育的最“同一”终目标只能是的良知,而不是知识、技能,

知识、技能上的差别,并不防碍一个人“优入圣

,域”正如阳明所批评的,当时的教育“是以皋、

,“初学小生皆欲通其夔、稷、契所不能兼之事”

[1]56”说,究其术。实际上,每个人只要依自己的资

学到能学的知识、技能就行,贪多求大、整齐划质,

一的知识技能式教育,只能使教育对象走向良知的反面。

过了孔子。阳明很强调讲学的意义,在其看来:“孔子犹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今世无志于学

幸有一二笃志之士,又为无师友之讲者无足言,

明,认气作理,冥悍自信,终身勤苦而卒无所得,斯

[1]158~159”“山中友朋,亦有以此学日相诚可哀矣。

:‘德之不修,讲求者乎?孔子云学之不讲,是吾

[1]176

’忧也。而况于吾侪乎哉?”因此,讲学在心学传播过程中特别突出,倘若说朱子式教育人人都“读”,,在阳明式教育便是人人都在“讲”孔子的教育却不仅仅是讲学。

阳明的语言是触动人的逻辑思维的,其关于弟子的答问经常洋溢着思辨色彩,明人“牛毛茧丝,无不辨析”的精神体现无余,而孔子的语言却是要触动人性情的,因而更明快、更简捷、更审慎。比如,子贡论人短长,孔子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孔子没有对子贡直接批评,但是这种讽喻也足以启发子贡去反醒了。还比如,以语言著

:“三年之丧,称的宰我向孔子发难说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从知

宰我反对三年之丧的理由似乎也识思辨的角度,

很充分!当然,孔子要从知识学上反驳也未尝不可,但是孔子只是从性情的角度对宰我讲“食夫

?”“今女安,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则为之!”难怪

从孔子的教育方李泽厚讲儒学是情本体的哲学,

法来看是有道理的,至少孔子是针对性情而非知识和思辨。相对而言,阳明对弟子则一定要讲出道理来,让学生去思考。比如,有位弟子曾问:“先儒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不可不察,如何?”阳

:“夫我则不暇”,明也以孔子的方式回答说不过

又添了一句“公且先去理会自己性情,须能尽人

[1]34”之性,然后能尽物之性。这增添的一句话显然只有通过逻辑思辨才能理解。

在对仁、良知等核心命题的解答上,孔子、阳明运用语言的差异性就更显著。孔子在解答弟子“仁”问时,都是将其引向现实的思考和行为,以

樊迟问仁,孔子回答得极简触发人的情感。比如,

“爱人”、“居处恭,,单,说执事敬,与人忠”这些要求都是直接触动人的情感的。而阳明对于“良

,知”一方面认为它是从百死千难中得出,不可易轻说,另一方面还是试图用语言对其进行描述、辨析,尤其是大量使用书面语言进行说明。比如在《答陆原静书》“良知”中阐释时,便写道:

良知者,心之本体,即前所谓恒照者也。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

二、思辨与性情:阳明对语言的运用与

孔子的差异

语言是人类思维、交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教育得以绵延传承的重要条件。儒家教育当然也是离不开语言的,但是孔子对语言的运用却很审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慎。比如,孔子讲言及之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又讲“述而不言谓之隐,

”,“行有余力,,而不作则以学文”还高度赞扬“木,“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令色反对巧言,认为讷””、“巧言乱德”、“有言者不必有德”,鲜矣仁如此

,重“行”语言简洁明等等。孔子的教育轻“言”

快,是判断式的,往往直接面对问题,很少有分析,

[2]77

,“孔子尽是明快人”。正如后世学者所指出的

阳明在揭示孔子简易之教的基础上,批判了“言”重轻“行”的知识学式教育。阳明早年一直试图走朱子的道问学之路,但是自龙场悟道之后,阳明发现见闻与良知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朱子所

:“学问最怕有意见的人,只患闻见谓。阳明曾讲

覆蔽益重。反不曾读书的不多。良知闻见益多,[1]1172”人,更容易与他说得。对于学者而言,语言

阳明反对朱子教人读文字属于见闻的重要方面,

书成圣的方法,就是反对学者陷溺在语言文字中,正如黄宗羲所称阳明是“承绝学于词章训诂之

[3]6

后,一反求诸心”。阳明大力批判朱子式的教

认为记诵之广、知识之多、闻见之博、辞章之富育,

“长其敖”、“行其恶”、不仅不足以成就圣学,还会[1]56

“肆其辨”、“饰其伪”。可见,就对语言、文字、知识的态度而言,阳明是试图绕过朱子的“繁琐

“简易明白”支离”而向孔子的迈进的。

不过,阳明对语言的运用和肯定,实际上却超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JournalofGuizhou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

但人不知存,则有时而或放耳;虽昏塞之极,而良知未尝不明,但人不知察,则有时而或蔽耳,虽有时而或放,其体实未尝不在也,存之而已耳;虽有时而或蔽,其体实未尝不明也,察之而已耳。若谓良知亦有起处,则是有时而不在也,非其本体之谓[1]61~62矣。

还比如,阳明对陆澄解释“未发之中”即“良知”时,在近七百字的篇幅内,集中使用了“内”、“浑然一体”、“有事无事”、“动静”、“寂然感外”、“本体”、“理”、“欲”、“酬酢万变”、“未发”、通

“已发”、“至诚”、“太极”、“生生”、“妙用”、“常”、“屈伸”、“隐显”、“转法华”体等一系列内涵极为复杂的词汇。这些词汇都有很深的知识学背景,很多都是宋明理学中的重要命题,如此重要而又繁多的命题集中出现,无疑大大增加了教育对象的思辨要求。其实,孔子对宰我讲“汝安则为之”时,何尝不是在激发其良知?然而阳明却一定要用思辨的方式将良知讲出来。

为了将自己的思想通过有限的语言更为明确地展示出来,阳明在使用某些词汇时,还对其进行

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受教育者的了自己的解释,

思辨难度。比如,知、行在一般意义上并不难理解,即亦从知识学的角度不难理解,不需要抽象,但是在阳明的思想世界中,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是从本体上讲知行的,因此受教育者必须将思维抽象到“知行合一”的本体角度才能理解。还

,比如,对《大学》中的“格物”阳明将“格”解为

“正”,“物”,将解为“心”事实上也增加了思辨的难度,如果不去了解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以及阳明对朱子事事物物有定理的批评,包括阳明所谓“理”“理”与朱子所谓的区别,就很难做出准确的理解和判断。

很多时候,阳明还会借用佛教的一些现成说

“正藏法眼”,“本来面目”、“学者的法。这些词有、“个个圆成”、“清净自在”,究竟话头”等等。有

时阳明的讲说如诗似偈,比如“哑子吃苦瓜,与你

,“东家老翁还须你自吃”说不得。你要知此苦,

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西家小儿不识虎,持竿驱虎如驱牛”之类,连“无善无恶心之体”的四句教都有佛家偈子的味道。临终时,阳明还用佛教

:“此心光明,的话语说亦复何言?”尽管阳明借用

佛教语言的这些做法,多受学者讥评,但它却被大量运用在对生徒的教育当中。理学的形而上概念,已然是不易理解,佛教语言对于从事儒学的学者来说,无疑又增加了一种提升自己思辨能力的

[1]64~65

负担。

三、张扬与裁正:阳明在分辨教育对象

上与孔子的区别

阳明事实上也关注到了教育对象的性情问题,只是不同的是,阳明倾向于张扬,而孔子则裁抑、矫正多一些,与阳明认为“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

[1]104”实际上是有不同的。孔子便从狷处成就他。

对弟子很少称许,即便称许一般也比较具体,比如

“不迁怒”、“不二过”,说颜回身在陋巷、箪食瓢饮

还比如肯定弟子的德行、言语、政事、而不改其乐,

文学等。裁正者不胜枚举,多指向其性情,比如评

参、师、由四弟子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论柴、

,,由也喭”认为“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辟,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等等。

当然,阳明对弟子也不乏裁正。比如以狂放见称的王艮,所创泰州学派被黄宗羲称作“掀翻

[3]703

。王艮天地,前不见有古人,后不见有来者”

初名银,阳明为其取名为艮,字汝止,就是希望其

《易》能以之“艮止”收敛其狂放。王艮曾自创蒲

。阳明移衣冠异人,往京师去一路“招摇”轮车,

,“以其意气太高,书责之归行事太奇,痛加裁抑,

[3]710

,及门三日不得见”直到王艮长跪称错为止。

但是这种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况且,当王艮最

“仲尼不为己甚”,指责阳明对待自己的惩罚后讲

太过分时,阳明又原谅了王艮。孔子似乎比阳明

颜回是孔子的爱不近人情。王艮是阳明的爱徒,

徒。颜回去世,其父颜路要求孔子卖车为颜回制

:“才不才,椁,孔子却回答说亦各言其子也。鲤

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

”不可徒行也。门人欲厚葬颜回,孔子大夫之后,

:“回也视予孔子还要批评说不肯。门人厚葬之,

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犹父也,”也。

相对于孔子对语言的审慎、对性情的考察,阳明似乎更愿意相信思辨的说服力。比如在《与王

:“纯甫所问,一信中便写道辞则谦下,而语纯甫》

意之间,实自以为是矣。夫既自以为是,则非求益

[1]155”恐答之亦无所入也。之心矣。吾初不欲答,

但是,阳明却将王纯甫自以为是的骄吝之心归结

仍然试图、或者认为通过知识为知识学上的不足,

思辨能够让王纯甫明白成圣的道理。王阳明对其

说:深加体谅,

故前书因发其端,以俟明春渡江而悉。既而思之,人生聚散无常,纯甫之自是,盖其心尚有所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王胜军:优入圣域:王阳明、孔子教育方法之比较

惑而然,亦非自知其非而又故为自是以要我者,吾

[1]155

何可以遂已?故复备举其说以告纯甫。

也就是说,阳明更倾向于从知识学的角度向弟子去分析,更相信语言的力量能够改变人,更愿意张扬弟子的性情,而不愿意对其加以过多裁抑。

孔子对弟子作答则往往是依据其性情、发问时的心态,通过裁抑使之趋向中和的。比如,子贡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一次问孔子说何如?

可谓仁乎?”孔子却作了严厉的批评,认为连尧舜都做不到,问题并不是尧舜做得到与否,而是对子贡自以为富能济人的自得、炫耀的心态,孔子认为不可,因而让其从身边做起。孔子对其他弟子亦

:“用之则行,然。比如,孔子有次夸赞颜回说舍

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听了不高兴,就:“子行三军,说则谁与?”似乎要与颜回一比高下,子路以勇武著称,无疑胜过颜回。孔子要是据实而答,那自然就是子路无疑了。然而,子路这时“兼人”表现出的是一种的心态,孔子对此明察秋

:“暴虎冯河,毫,于是便说死而无悔者,吾不与

”好谋而成者也。对子路勇有也。必也临事而惧,

余而谋不足进行了批评,对其骄吝攀比之心进行了裁抑。

相对于孔子裁抑弟子性情以趋中和的思路,阳明在张扬弟子的性情时,却是要努力激发弟子“狂者进取”,“昔孔的心态和意志。正如其讲的门求中行之士不可得,苟求其次,其惟狂者

[1]1576

乎?”阳明称赞弟子极多,用语极高,亦不具

:“今诚欲求豪杰同志之士于体,比如称赞聂豹说

天下,非如吾文蔚者而谁望之乎?如吾文蔚才与志,诚足以援天下之溺者;今又既知其具之在我而无假于外求矣,循是而充,若决河注海,孰得

[1]81

而御哉?”称赞王艮说:“向者我擒宸濠,一无

[3]710”所动,今却为斯人动矣。阳明还常用“圣

人”等词来肯定弟子,比如有一次,便曾对侍坐

”的弟子说:“尔胸中原是圣人。还比如,王艮一

,次出游回来,向阳明说“见满街人都是圣人”阳

满街人到看你是圣明答说“你看满街人是圣人,

;董澐出游,回来也说“见满街人都是圣人在”

,“此亦常事耳,人”何足为异?”这则教育事例从表面上看很接近于孔子对子路、冉有的“闻斯行诸”之教,其实不然。

我们来看孔子对子路、冉有“闻斯行诸”之教

。“闻斯行诸”究竟如何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一个

典型案例。当时,子路、冉有两人问了孔子同一个

:“闻斯行诸”,问题意即听到了道理就要依着去

:“有父兄在,如之何做吗。孔子对子路的回答是

其闻斯行之?”要子路与父兄商量;对于冉有,孔

:“闻斯行之”,让他听到后就去做。弟子子却说

:“由也问闻斯行诸,就问子曰‘有公西华不明白,

;求也问闻斯行诸,。赤子曰‘闻斯行之’父兄在’

”:“求也退,敢问。孔子回答说故进之;由也也惑,

”兼人,故退之。这是孔子根据子路、冉有不同的

情性来进行教育的。阳明讲“你看满街人是圣

,满街人到看你是圣人在”无疑是张扬了王艮人,

的个性,可是王艮本来就是张扬之人;阳明虽然看

可是还是承认其有“见满街都是似裁抑了董澐,

圣人”的眼光。可见,阳明对王艮、董澐的称许主

而非性情。要是依其见解来的,

再以孔子“闻斯行诸”之教与阳明“天泉证

。“四句教”道”之教进行对比是阳明教术的集中“以此自修,体现,阳明认为直跻圣位;以此接人,”更无差失。据史载,钱德洪与王畿论为学宗旨。

王畿认为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

”,“心体既是格物,此恐未是究竟话头。在其看来

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知亦是无善无恶,物亦是无善无恶。若说意有善有恶,毕竟心亦未是

”:“心体原来无善无恶,钱德洪则认为无善无恶。

今习染既久,觉心体上见有善恶在,为善去恶,正

只说无功夫是复那本体功夫。若见得本体如此,

”可用,恐只是见耳。两人求正于阳明,阳明很高

:“正要二君有此一问!我今将行,朋兴地回答说

友中更无有论证及此者,二君之见正好相取,不可相病。汝中须用德洪功夫,德洪须透汝中本体。

”二君相取为益,吾学更无遗念矣。从这里可以看

阳明对两人都作出了肯定,虽然说“汝中见得出,

,此意,只好默默自修,不可执以接人”认为“上根

世亦难遇。一悟本体,即见功夫,物我内外,之人,

一齐尽透,此颜子、明道不敢承当,岂可轻易望

[1]1306~1307

然而,实际上等于肯定了王畿是上人?”

,“跌宕自喜”、“善谈根人。王畿本来性格张扬

,能动人”之后也未遵阳明“不接人”之训,而说,

,“士之浮诞不逞是杂以禅机,讲学林下四十余年

[4]7274

,者,率称龙溪弟子”因之渐失阳明之矩矱。

四、余论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阳明虽然在教育方法效

“优入圣域”,法孔子以但事实上没有完全达到他

对孔子简易之教、因材之教境界的追求。原因何

阳明、孔子的教育目标有差异,前者在呢?首先,

企望圣人,后者但求君子。孔子对通过教育改变

在其眼中,有君子,有小人,人性持有审慎的态度,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二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苏科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 可能性的大小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