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中教育> 其它课程> 高三历史(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高三历史(状元手记+名师手记+专题分析+阅卷手记+复习时间表)

目录

第一章

各省高考状元,教您如何快速适应高三生活,教您如何缓解学习压力;12份状元寄语,展示状元们高效的学习技巧、生活方法,助您高考腾飞! 1

第二章

名师精辟分析高考大纲,导入学科复习要点,理清整体复习思路,归纳主干重点知识,配剖析历年高考真题,将学科整体复习纲要完整的体现在考生面前,点亮2010年高考备考指路明灯!

一、政治:

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7

2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0

3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3

4讲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7

5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5

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8

7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31

8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4

二、经济

9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37

10讲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40

11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44

12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48

13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2

14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55

15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59

16讲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62

三、文化思想

17讲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65

18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68

19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73

20讲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79

21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2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3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24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第三章 多年高考阅卷老师的绝密手记,详解高考评分规则,总结备考方略,教您高考考场零失误的独门绝技!

第四章 高考研究专家多年潜心研究的智慧结晶,科学指导高三复习备考,为您提供完整科学的高考复习备考计划、学习方法,祝您有条不紊备战高考

状元手记

一、高三来临

总还是以为疯疯癫癫可以浪费的时间还有很多,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已经迈入高三了,虽然还站在高二的尾巴上。终于开始要尝到别人所说的地狱一般艰苦的学习,学到没有灵魂。对于我这个文科学生,提前高三复习,不知是好还是坏。好的是我们比理科时间要充分的多;坏的方面是,这样的日子也长的多。也许高三就是要把你的七情六欲都灭掉,不能贪恋世间的任何东西,否则,将会失去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残酷,重压之下的我处在正常人和疯子的边缘。突然发现身边的人都不可信任,在无数次的打击之下得出的结论不知道对不对。只是固执的认为,不会对我放弃的只有两个人,除父母之外的两个人,我现实中的朋友,前世的亲人。好好的熬这一年吧,把好的事当成意外,可能会好一些。能靠的只有自己!

------我们高三了!

二、终于高三了,到底该做什么?

1.高考到底是什么样的?

高考既是一种总结,对前一阶段人生多方面的总结;同时也是一种检验,对你多方面素质的综合检验,这次检验的成果将是你人生中一笔受之不尽的财富。

——2008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 徐舒扬

【状元寄语】高考表面上是考分数,实际上是考分数背后的那些东西,考你应对人生重大竞争时的组织和指挥能力。你所组织和指挥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是你自身的各种素质和潜能。首先,高考检验了你的学习能力。高考不仅考查你吸收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你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为考试所需要的,也是你应对人生的最基本素质。其次,高考检验了你的心理素质。不管怎么说,高考在绝大多数考生和家长眼里都不亚于一场关系前途和命运的大决战。这样的舆论氛围对考生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可以说人生中很难遇上比高考更严峻的考验了。你的心理素质能不能过关,高考是最好的检测器。通过了高考这一关,你的心理素质就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你就有了从容应对人生中各种考验的良好心态。高考都不怕,你还怕什么?再则,高考还检验了你面对大事的调整状态的能力。为了打好高考这一仗,你必然要设法将自己的状态尽量调整到最佳。调整状态是一门大学问,它不仅是竞技体育中的大课题,也是一切人生竞争中的大课题。调整状态的时候,你自己仿佛是一位将军,正指挥你现有的各方面素质,使它们在高考期间达到最佳的组合状态,产生最大的战斗力。

2.应该如何安排高三的复习时间?

高三时课程紧张、考试频繁,不少同学一天到晚心急如焚,手忙脚乱。时间安排没有计划,首先自己就乱了阵脚。这样做绝对不行,功课越忙,越要平心静气,按部就班,安排好时间,否则只会是必败无疑。

——2008年甘肃省高考文科状元 阚梅

【状元寄语】高三考试时间的合理安排将会有效的提高学效率。高三的时间,无非是两大块:一块是上课时间,一块是自习时间。上课时间就不说了,学校已有安排,关键就在自习时间。有效的安排复习时间要注意以两个方面:第一,计划要按月来制定的。高三时临时安排的活动多,负担重,计划需要经常调整。比如,突然宣布下周有一次大的考试,那么,肯定要挤占时间进行复习。故而高三时最多按月甚至可以以周为单位来制定计划,才不至于脱离现实。第二,制定计划时就留下机动时间,以保证计划的可塑性和弹性。一方面计划有时赶不上变化,应经常调整;但另一方面,计划一旦确定,就应坚决执行,不要轻易改动。

3. 如何面对亲友的关心”?

在高考来临时,我们极容易把他人的好意的关心当成歹意的施压。不要再去默默地承受这种关心,而应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予以拒绝。

——2008年南阳市高考文科状元 张雄

【状元寄语】如果是平时,亲友的关心肯定能给你带来力量和温暖。但正如卢梭所说:我们苦于灾难的时候,不假思索地逼近我们的安慰,只起到倍增我们的痛苦和加剧我们悲伤的作用。但在高考前我们应予以拒绝。首先,你可以尽量避免与亲友的见面,躲进小楼成一统。因为亲友的关心一般都是当面送给你的,事实上也只有那些当面送来的关心才会带给你压力,你与他们不见面自然就无从送起了。其次,你可以请家长帮忙,把你的处境和心理大告天下,相信亲友们会积极配合的。暂时拒绝亲友的关心,事后再向他们表示谢意,岂不是两全其美?

4.如何面对同学的竞争?

不要把同学当成敌人, 特别是在复习迎考的关键时期,你不应害怕对手,也不应回避对手,而是要积极地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对手。

——2008年河北省高考文科状 韩欢

【状元寄语】 在高考中,不可否认你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你潜在的竞争对手。但是如果你仅仅把眼睛盯在同学身上,那就大错特错了。你的同学有多少?几十人而已,而高考是全省范围内的竞争。如果你把竞争的对手限定在班级里,限定在同学之间,相互防范,相互压制,就造成了很大的内耗,结果同学的竞争力下来了,你的竞争力也没上去,当高考来临,全省的对手都在与你竞争时,你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爱看武侠小说的都知道,一个武林高手最寂寞的是没有对手,从而陷入孤独求败的境地。因为没有合适的对手,他就会失去进取的动力;没有合适的对手,他就看不清自己武功的缺陷;没有合适的对手,也就无法激发其最大的生命潜能。有一首小诗是这样评价赛场上的对手的:你是我的对手,但你不是我的敌人;你努力使我奋起;你的决心坚定了我的信念;超越的欲望与被超越的恐惧使我加快了步伐;你的失败并不带给你屈辱;只带来我对你的尊敬;因为你,我才有成功。所以,为自己找个对手,你在竞争中进步会更快!一方面他是一面镜子,让你清楚地出自己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效地加以解决;另一方面,他又能不断给你直接输送能量。因此,找好了一个对手,就会在两个人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场,而一个良好的富于竞争性的氛围场就是一个强大的能量场

5.如何来对待平时的错误?

错误人人都会有,但就是由于对错误的不同态度和做法,所以人和人的结果也不一样。错误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同清醒的关系一样。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2008年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尤卓越

【状元寄语】错题对考生很重要,平时特别注意错题整理,对考试中遇到的难题或答错的题,以及侥幸答对了的题,都将其集中整理记录在笔记本上,然后逐个破解,不留疑点。对于错题本的使用要注意两点:一是经常阅读。错题本不是把做错的习题记下来就完了。同学们要经常在空闲时间或准备下一次考试时,拿出错题本,浏览一下,对错题不妨再做一遍,这样就使每一道题都发挥出最大效果,在今后遇到同类习题时,会立刻回想起曾经犯过的错误,从而避免再犯。做到同一道题不能错两次,同一类题目不能错两次,从而减少习题量。如果各科都建立错题本,这样经常温故知错、持之以恒,学生的高考成绩至少会提高20分。二是相互交流。由于基础不同,各位同学所建立的错题本也不同。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

6.如何有效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考前做题要认真选题,同时要注意对过去习题的回顾。

——2008年山西省高考文科状元 王越

【状元寄语】无论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力的高低,最终还是要通过考生卷面上的成绩来表现。临近高考,如何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第一,要有选择的做题,选择自己没有练习过的知识点、热角度以及不熟悉的题型来练习。第二,通过做题积累考试经验。临近高考,该是我们思考考场上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时候了。如:遇到难题怎么办?做主观和客观题的时间该怎么分配安排?填涂机读卡该放在什么时间?等等。第三,重温旧题,查阅错题档案。可以安排在高考前三四天之前完成这项任务。凡是做错的题,可能是自己知识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也可能是自己能力的缺陷之处,对错过的题重新看一遍或再做一遍,有利于知识的巩固、理解的加深。第四,进一步在回答问题的全面准确上做文章。所谓全面,就是知识点要全,不仅包括教材基本知识,还包括实际生活中一些新的观点,政治学科尤其如此。所谓准确,就是不要答非所问,不得要领。不仅做到答案要点符合试题设问要求,还要准确使用学科术语表达。准确审题、综合分析和科学表达是文综高考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第五,在训练中切忌仅仅满足于答案,更重要的是要暴露思维过程、解题方法和学习策略上存在的缺陷。试题的答案只是一个参考,要学会自己在分析试题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科学地对试题所给答案进行删除和添加。

7.如何复习历史?

历史学习经历了一个死去活来的过程,也就是先要掌握一些硬性知识,然后灵活运用。

——2008年宁夏自治区高考文科状元 陈溢辉

【状元寄语】要想学好历史,背书是王道。认真读书,大字细背,小字细看。 进入总复习前的学习,建议第一遍学习时配备一本同步参考书(此时不建议配备总复习型的参考书,太广太空,抓不住细节),每一节背一遍后关上书看参考书,不管是参考书上的知识结构填空,或是例题讲解,请细细品位,之后再做题,大题也请写出答案,不要光做选择。将重点用勾线笔勾出,在经典的题上画上醒目的符号。进入总复习后,分段学习的效果更好。进入正式总复习后,每次的考试都只会规定这次考哪几本书,而不像以前考哪几个单元或一本书。此时,就应自己做好安排,写出计划。我一般是考试前两周开始背历史,安排好每一天的量,合理分配时间,这样就不至于到最后考试时还背不完。在课堂上,老师会有自己的讲课安排,那么你在课下也应有自己的复习安排。每天坚持和遗忘作斗争!

8.历史复习如何联系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

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高考文科综合命题的主旋律。在考前的历史复习中,要注意从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寻找切入口,选取大量新颖的素材,反映最新的部分研究内容与成果。

——2008年山东省高考文科状元 荣秋艳

【状元寄语】作为考生,在复习中首先要比较系统地掌握社会热点问题,对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一般顺着这样的顺序思考:问题的提出——现状——原因——发展状况——国家政策措施——意义等。如关注公共安全问题:为什么现在特别重视——实际生活中有哪些方面的表现——为什么会产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国家采取了哪些政策——采取这些政策有什么意义。而每个方面都可以从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地理等角度分析;意义还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只有实现由教材知识到热点与由热点到教材知识的双向通道,真正做到教材知识实际生活的融会贯通,切实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试能力。其次,要善于对历史问题进行现实思考和对现实问题进行历史反思。历史的发展本身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因果链条,现实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根源,而历史发展又给当代人以经验或教训。再次,要积累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归纳性评价术语和热点名词,并明确热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联系;科学的发展观与以人为本、关注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依法治国相联系。在这一阶段,应该对自己所掌握的热点名词做一个总结。尤其是在回答主观题的时候,不要忘记将相关的热点名词融合到自己的答案中。最后,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如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辩证的观点、比较的观点、阶级分析方法、逻辑推理方法等。

9.应该如何回归教材?

随着高考的临近,历史学科是所有学科中最有可能大幅度提升分数的,因为在考前看了一眼的知识点都有可能是考试的大题。在知识掌握方面,我们的目标是要形成必需的知识串,尽快建立和熟悉系统的知识体系。其中,对于重要的概念、规律必须烂熟于胸。

——2008年福建省高考文科状元 何润夏

【状元寄语】考前历史回归教材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重视地图。因为有时空观念的问题,认真的看看历史书上的重要的地图,那么地图怎么看?这有四个要点,第一个要看地图的标题,这个地图的主导思想说什么。第二个要看地图的图例。第三个要看图注,咱们历史学科不同于地理学科,下面往往有好多图注,比如古今地图的对照,这样也有很多的历史信息,如果考试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组织成知识点出来,这些是咱们同学平时忽略的。最后一个要注意地图上的关键信息。所以大家要会看地图,四看,一看标题,二看图例,三看图注,四看关键词,这是咱们同学现在要注意的。第二重视彩图、插图。现在高考体现一个读图时代的特点,所以我建议大家回去看教材要看得有意义,有兴趣,要把书上的彩图、插图,一些重要的咱们好好的看一遍。去年高考出了一个咱们彩页上的图,有好多同学都答错了,我觉得现在我们就要查漏补缺,看看地图。第三,建议大家看看教材上的注释,教材应该说是我们最经典的学习的资料,看看教材上的注释,原来我们特别强调新情景,给同学看的都是没看过的材料,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给同学你见过的材料,然后看你能分出什么新东西。

10.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

高考前一天晚上,说是不紧张,但还是睡不着。我觉得我们不存在精力这方面的问题,即使是前一天睡眠不足,但只要心情好,绝对不会影响第二天的考试,不要因为自己没睡好觉就害怕,这样反而不好。

——2008年江西省高考文科状元 陈宇缘

【状元寄语】常言道:两军相遇勇者胜。在高考的竞争中,谁心态好,谁就取得胜利,谁就取得成功。在学习实力相同的情况下,心理状态在高考中起决定性作用。有一些同学在高考前模拟考试中,成绩总第一、第二,而那些模拟考试排在他们后边的人,高考时却成为状元。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为什么?依我看,他们的实力,他们的学习水平,基本上在一个梯队里,大体差不多。而高考谁能成为佼佼者,谁能成为状元,就在于高考时谁心态好,谁发挥好,谁就领先了。据心理学专家的调查研究,有些本来没想到会成为状元的同学,他们没有压力,考到什么水平就是什么水平;而有些实力很强,常常是第一名的同学,心理包袱很大,压力很大,结果高考时发挥不好,考试名次反而落在平时考试成绩不如他的同学后面了。因此,对于每一位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心理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复习备考质量和最后的高考成绩,可以说,只要首先从心理上战胜高考,高考就成功了一半。

11.在考场上如何保持冷静?

终于等到了高考的这一天,在进入考场后,你今后的命运可能就决订于这短短的几天时间了。这时,你不仅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迅速冷静下来,同时还要好好利用进入考场后与正式答题前这段宝贵的时间。

——2008年广西自治区高考文科状元 黄迪舟

【状元寄语】有人说,高考考场是七分实力,三分状态,有一定道理,相同水平的学生,由于状态的好坏考出的成绩有时会天差地别。一般来说,考生在考场上的情绪有三种:一种是过分紧张,一种是满不在乎,还有一种是保持着适当的紧张度。前两者不足取,不但不能考出好成绩,相反会由于情绪问题,连原来的正常水平都发挥不出来。只有第三种考场情绪才是正常的,这样的考生信心十足,平心静气,精力集中,思维敏锐,答题准确。在进入考场后等待发卷的时间里,如果考生心理高度紧张,不妨可做做考场镇静操,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12.试卷发下来应该做什么?

试卷发下来时,不要急着做题,应在答题之前先看试卷前面的说明和要求,并把试卷从头到尾浏览一遍,了解试卷结构、题量、题型、难度、分值等等,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应战。

——2008年云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赵婕

【状元寄语】高考出题水平高,但也不乏一些文字游戏。做题时不要急躁,审题是关键。一定要认真读题目的每一个字,弄清出题人的真正意向何在,千万不要想当然,没读完就开始做。每题最好认真看清已知条件。即使时间再紧张,看清题目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必会造成不应有的失误。例如字的存在与否使答案有可能完全相反。殊不知,有多少做题高手就是在审题这一步上跌得头破血流,甚至遗恨终生。审题错误历来是考生丢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避免审错题呢?8个字可供参考,即慢看轻读,客观思维”——只看容易出错,读出来就不容易出错了,当然,最好是不出声的默读;遇到自己做过或似曾相识的题,切莫麻痹大意,不能草草地看完题目之后就想当然地依葫芦画瓢,而应咬文嚼字,推敲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我的高三,我做主

如果每个人都成功,

这世界又有什么竞争而言呢?

要想成功,

就要付出汗水,

为了自己的明天而奋斗!

不求最好,但求无悔,

相信自己可以!

如果每个人都说我能做到我做到了就不叫奇迹,

只有每个人都说我做不到我做到了,那才叫奇迹!

喊出自己的自信,你便能创造奇迹!

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复习要点】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复习思路】

复习本讲要突出一条主线,抓住两个重点。一条主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制度。两个重点:一是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的建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二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复习时注意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注意把握同一历史时期相关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注意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整体线索。

预计2010年高考,本讲知识在选择题、探究题等题型中均有可能出现,内容上会着重考查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关系,同时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发展中呈现的趋势。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提倡制度创新,因此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在高考中必将有较大的体现。

【知识归纳】

一、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分封制

(1)目的:周王朝想通过建立子国的方式来扩大和巩固自己的统治。

(2)内容: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宗法制

(1)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通过血缘的关系,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法的核心)。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3)宗法制特点: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密切结合;②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等级森严。

(4)作用: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二、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1.“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2.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

()废分封,置郡县

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县是郡的下级地方行政机构,县设县令、县丞和县尉。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机构。与行政相适应,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2)消极:

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三、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中央、地方双管齐下)

(1)措施:置中朝(内朝:尚书台):成为朝廷的决策机构;外朝(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目的: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设刺史:位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包括诸侯和地方高官)(但到了东汉,刺史逐渐演变成郡县之上的地方行政长官) ③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2)影响:巩固和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来一些弊端,东汉后期皇帝大多幼小昏弱,外戚与宦官互相倾轧,导致政局长期动荡。

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完善)

(1)三省职权:决策机构:中书省;审核机构:门下省;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收精兵:设置三衙统兵和枢密院调兵相互牵制,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并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原则部署兵力

(2)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宰相、节度使等的权力;(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3)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目的: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4.元加强中央集权

(1)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管理机关;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

评价:为我国以后的行政划分(省制)奠定了初步基础;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以皇权至高无上的核心;历朝历代积极调整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总的来说: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同时,为了强化专制统治,历代不断调整变革监察体制,选官制度。

自始至终:充斥着皇帝与丞相,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要注意与前面的秦时中央集权的影响结合起来。)

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明清专制皇权的加强

(1)明太祖废丞相制度,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立内阁;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清初承袭明制,设内阁管理日常事务,军国大事由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清朝设军机处:雍正帝设军机处。

清朝设军机处: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

权限:上传下达(皇帝政令的传达部门)

积极作用:简化处理政务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结果: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2.明清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造成个人自然权利的流失,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妨碍社会进步等。

【真题再现】

例题1 (2008·江苏卷)“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解析】C 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鲁国、燕国等,后又分封了楚国等。齐人鲁人楚人的表述显然是因分封而来。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故应选C项。

【名师点睛】 此题考生出错的原因是分不清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封制的瓦解,理解分封制的消亡和郡县制的兴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考生要注意从制度的变化来理解社会现象的变化。分封制本身的弊端随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露出来,周王直辖地越来越小,一些诸侯国势力越来越大。维持分封的宗法血缘纽带松弛,加之周王室的衰微,导致分封制在西周末年动摇,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天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例题2 (2009·苏州五市三区高三调研)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答案解析】C 此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题干材料所描述的君臣关系看,大臣的地位是越来越低,这是由于皇权的不断加强而造成的。

【名师点睛】 此题考生出错的原因是不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历史现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用唯物史观分析君主专制制度发展演变及影响,而君臣关系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考生要在复习中要注意正确认识君主专制。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封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民族融合;同时,它也是历代封建王朝中后期腐败的根源;到了封建社会后期,这种制度愈来愈加强,并且趋于反动,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讲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复习要点】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复习思路】

复习本讲要一要注意理清两条线索:一是雅典民主制的孕育、发展;二是罗马法的创立、完善与发展。二注意把握这两个大方面的相关知识: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特点和影响;罗马法的创立、发展、意义和局限性。三要形成一个观点: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制度,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发展演进留下了宝贵遗产。

复习时注意注意把握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都属于上层建筑方面的知识,应结合背景把握其形成的原因、条件;并要准确把握、分析其具体内容。还要结合历史的发展运用哲学常识分析其意义、影响。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城邦、政体、城邦公民、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寡头制、僭主制、罗马执政官、元老院、元首制、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等这些历史概念都比较抽象,但都是教学的重点,考查的热点。

预计2010年高考,本讲知识在选择和非选择题型中均有可能出现,选择多以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非选择要注意古今结合,探究这些古代文明对当今社会影响的具体实例,把抽象的法律知识同今天的现代文明有机地进行联系和比较。在复习过程将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的法律与世界各地区各国家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道路的发展联系起来。

【知识归纳】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确立过程

(1)形成的条件

地理条件: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促成了希腊小国寡民。

政治条件:希腊城邦。 城邦特征:小国寡民。

经济条件:以工商、航海为主。

思想条件:向海外殖民扩张,富有开拓、冒险精神。

(2)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

雅典民主制的演变过程: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贵族制取代君主制,为民主政治准备了条件。

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民主政治轨道。

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民主政治主要内容

运作机构: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民众法庭(日常司法与监督机关,负责审理各类重要案件。)

运作方式: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

特别措施:陶片放逐法,打击野心家。(克里斯提尼时期)

向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保障公民参政。(伯里克利时期)

(2)民主制的特点 :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3)雅典民主的实质 :少数人的民主、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4)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基础。

消极: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外邦移民无权利);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2.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1)罗马法的起源与确立

概念: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的总称。

目的:维护帝国的统治。

起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的渊源。 意义: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篡仍是平民的胜利,因为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任意解释习惯法)

完备:《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2)分类

从形式上:分为成文法与习惯法。

习惯法:特点: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局限: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可方便。

成文法:背景:平民和贵族斗争。 诞生的标志:《十二铜表法》 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

从结构上:包括公民法、万民法。(公民法与万民法的主要区别是适用范围)

公民法: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背景:罗马对外扩张,版图扩展 目的:解决民族矛盾与经济问题)

从内容上:分为公法(关于国家利益的法律)、私法(关于私人利益的法律,是罗马法的核心)

(3)罗马法的内容: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核心)

保护除奴隶以外自由民的权利,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他们的多种权利。

制约或消除父家长权、夫权等。

(4)重要理念: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渗透着自然法思想,如理性、自由、正义等。

(5)影响:对罗马:维系和稳定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对后世:是欧洲大陆法系的起源和基础。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的古代法律。

【真题再现】

例题1(2008年宁夏文综28)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的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答案解析】C 雅典国家的主人即公民,掌握公民的含义即可解答问题。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雅典公民这一概念,要求学生准确把握公民的含义。雅典城邦规定,凡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才具有公民的资格,因此符合这一规定的是C项。熟悉雅典公民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公民的含义是雅典民主的必考内容之一,在0708年的高考中均有涉及,学生在复习中除要掌握男性这一关键词外,对城邦这一含义也要有理解,否则极易误选B

例题2(2008年江苏,13)从《十二铜表法》开始,古罗马制定了严格的债务法规,并在以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完善,这表明罗马统治者

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重视维护平民利益 被迫改善奴隶处境 力图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解析】C 罗马法维护奴隶制,制定严格的债务法规主要是为了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奴隶处境并没有改善,排除含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名师点睛】题目以《十二铜表法》入手考查罗马法的作用。罗马法可考查内容教材涉及不多,考试多以情景形式出现,解题时把握罗马法的实质即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这一原则即可。本题极易误降含有的选项排除,这是因为忽视了《十二铜表法》也被看成是平民的胜利这一知识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多集中在《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复习时倍加关注。

3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复习要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复习思路】

本讲复习要注意掌握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这一主要线索,并注意把握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特点和意义、影响;二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意义、影响;三是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意义;四是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局限性和意义、影响。从而形成虽然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有先有后,特点也不尽相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即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一观点。

在复习时,要从各国从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国代议制度的内涵,结合背景、内容概括各国代议制度的特点,并找出其共性与个性的表现,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知识全面评价各国代议制度。

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历来是高考的热点、重点,在2010年的高考中也不会例外。从命题方式上看,纵向、横向联系都有命题的趋势。并且能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

【知识归纳】

1.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权利法案》

背景:1688光荣革命,议会取得胜利。

内容: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事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权利。

意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影响: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2)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内阁的由来:光荣革命前是国王的顾问和助手。

权力的加强:光荣革命后,国王统而不治,内阁承担行政职责。

首相制度的形成:18世纪,首相产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第一任首相:1721年的罗伯特·沃波尔。

责任内阁制:内阁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故称责任内阁制

确立时间:19世纪中期

(3)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国王虽然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但是统而不治”;议会至上,拥有立法大权;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内阁对议会负责。

2. 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1)1787年宪法

背景:独立战争后,建立邦联政体,这一政体弊端丛生;西方启蒙思想,尤其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的影响

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三权分立的表现:

国会 (立法权)

组成:参议院:议员由州议会选出,每州2名,任期6年。

众议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与各州人口成正比,任期2年。

总统 (行政权)

产生方式:选民间接选出,每届4年。

地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

联邦法院(司法权)

产生方式: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

权力:行使最高审判权,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联邦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

评价1787年宪法

进步意义: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了一种新的民主制度——联邦共和制;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美国式民主政治的特点:联邦制;共和制;代议制;两党制(民主党与共和党,驴象之争)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

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史称一票共和1875年宪法颁布,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建立。1875年宪法的内容有:

总统:最高行政权、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职7年,连选连任,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

议会:两院制,立法权。参议院间接选出,众议院由普选产生。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总统和参议院控制。

内阁:由总统任命,总统命令必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对议会负责。

(2)《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

政体:君主立宪制。

内容:

皇帝:帝国元首,掌握最高权力,统率帝国军队,可以召集和解散议会。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

首相: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议会:两院制,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操纵着联邦议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议会只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职能,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3)法国的总统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同:两国议会实行两院制,都行使立法权,国家元首行使行政权,都是本国军队最高统帅。

异:德国议会权力较小,只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法国议会的立法权更为独立。

法国国家元首要对议会负责;德国国家元首不对议会负责。法国总统任命内阁但其行政权受到内阁制约;德国皇帝拥有绝对的行政权,首相由皇帝任命并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4.英、德、美、法的比较

 

5.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特点

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但总统权力较为突出,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法国:总统执掌行政权,但权利受到议会的限制,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议会掌握立法权。

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2)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是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议会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议会制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形式;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都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作用: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意志,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代议制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稳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

【真题再现】

例题1(2008年海南历史,13)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答案解析】君主立宪制的意思是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约束国王的作为。只有A项符合嗣位法的目的所在。此题易误选B选项,注意解题时目的多为直接效果。

【名师点睛】题目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这在以往高考中时常出现,关键在于对君主立宪制这一政体的认识,即限制国王的权利,并确立议会主权。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虽以《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但真正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的对国王的权利进行限制,从而提高议会的权利。题干所给的材料和王位继承相关,这也是解题关键所在。

例题2(2008年江苏,16)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答案解析】B项是德国的,不符合英国。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C项是英国的,不符合德国。德国国家的权力真正掌握在皇帝和首相手中。D项是德国的,不符合英国。正确的是A项。两国君主都为国家元首,但是英国的君主统而不治

【名师点睛】比较式选择题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一般冠以相同点不同点”“相似之处”“继续等限制词或者是“AB相比,其突出的……”“AB相比,最重要的……”。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确立比较项,找准比较的角度,其次,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最后依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此部分考点是近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高考中所占比例较高,复习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两方面内容:一是各国的政体,政体类型主要有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制、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和法国的共和制;二是四部重要的宪法或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如《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考查形式多以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出现,复习时除需对各国政体熟悉外,还应多与现实相结合。

第三章 阅卷考场

一、高考阅卷揭秘

1.关于高考阅卷的基本情况

(1)考生应该了解网上阅卷形式。

网上阅卷这种方式是以互联网技术和电子扫描技术为依托的,它能够支持高负载和大并发量访问,并能对主观题评分误差实行实时监控。评卷人员在阅卷时是由电脑将考生的姓名、号码隐去,并根据阅卷题目对考生的答题内容进行分割,随机分派给互联网上的阅卷老师。网上阅卷首先要把主观题部分按题切割,再通过专用网络将数据传送到阅卷点,最终传送到阅卷老师终端。这样,考生的答题图像就会像照片一样出现在阅卷老师使用的电脑屏幕上,但除了所评阅试题处,阅卷老师看不到与此无关的任何信息。

在网上阅卷方式下,同一个考生的每一道主观题都会随机派发给两个老师进行评阅,每位考生的答卷至少要由这两位老师在不同的电脑屏幕上各自独立地评阅一次。当这两位阅卷老师对同一份试卷的两个评分之间的差值不超出规定的误差范围时,电脑会自动取两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该试卷本题的得分;当两位老师给分之差超出误差范围时,电脑就会将该题自动调给第三位老师评阅;如果第三位老师的给分与前两者之一的给分之差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这时计算机会求得这两个相近分数的平均值,做为该题的得分;若第三位老师的给分与前两个给分之间的差值也超出了误差范围,电脑就会自动告知该学科评卷委员会负责人,由其裁定该份试卷的最终得分。

在整个阅卷过程中,除评卷工作负责人外,任何一位阅卷老师在评分时都看不到其他老师对同一份试卷的评分情况,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人工阅卷方式中阅卷老师之间的相互影响。正是由于采用了这种自动误差控制技术,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评分误差,确保了评卷的质量和阅卷工作的公正。

(2)评分标准的操作

所有参与阅卷的老师分片、分组,听取专家对于答案的分析,答案分析得十分细致具体到每句话,每个要点都有对应的分值。然后,要求阅卷老师熟记答案要点和对应分值。基本掌握之后进行试批,这一过程不要求速度,要求认真把握评分要点,仔细分析学生试卷。发现有和答案不一样,但是有道理的,及时提出来由专家组老师讨论后给出分值。总的要求是:不宽不严,该得的分一分也不能少,不该得的分一分也不能多。当所有情况基本确定之后要求阅卷老师严格按照统一确定的标准阅卷。每份试卷都由小组长审核,再由专门的专家组抽查,以确保准确无误。

2008年高考全国卷文综第37题第3小问是: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6)。国家提供的评分参考答案是: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经历史阅卷小组集体讨论,确定了如下评分细则:经济规模扩大或经济发展或生产力发展或社会进行、科技进步(1),这几点提到23点以上均只给1;②社会分工更为复杂(1);③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2),提到要求政府提高管理水平者给2分,提到巩固统治或推动政治制度发展者1;④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2),提到提高官员素质或能力者给2分,提到选拔人才或需要人才者给1分。(注:照抄原材料者不给分。)

2.阅卷老师发现的一些问题

高考学生的试卷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学生失分的关键所在。这些问题在平时考试中也可能出现,但是出现在高考答卷中,就显得格外刺眼,要想避免,只有在平时训练中多加注意才能行。以下问题请同学们注意

(1)审题方面

在阅卷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审题不仔细,导致对题目理解不准确,从而答非所问,损失惨重的现象很普遍,这样的试卷真的让人心痛。学生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原因可能很多,但比较常见的一是由于文科综合题量大,特别是做到后来的选修题,很多学生来不及过多思考就下笔答题,选做题有的考生竟然选错了学科;另一种是学生不会科学的审题方法,题目材料多、图表数字多,不能提取有效信息,更不会仔细分析设问及其类型。

(2)记忆方面

文科综合重在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尤其是考试大纲要求的考点、各种易混淆的知识点,一定要牢牢记住。可是很多考生在这一点上都有失误。这样的错误是非常可惜的。主要表现在,关键词语表述不准确,要求回答的知识点答不上来。

(3)书写方面

尽管平时所有老师都十分强调试卷的书写问题,但是考生的书写仍然是个大问题。不管评分标准多么客观公正,阅卷工作毕竟是一项主观工作。考生呈现给阅卷者的一切都要通过书写表现出来。工整整洁的卷面肯定比乱草一样的卷面占有更多的优势和更好的主观印象。阅卷中我亲身感受到学生的书写认真工整是多么的重要,很多考生可能水平并不差,但差劲的书写的确会给他的成绩大打折扣。

(4)做题训练方面

通过阅卷我感受到学生平时正规而适量的综合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很多考生题目没做完,选修题写错地方。这些都与平时缺少正规训练有关。练习的目的一是让学生熟悉题型,二是把握好时间的安排。

三、高考阅卷老师的建议

1.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评卷工作是一项任务很重的工作,除了要保证评卷质量外,评卷速度对评卷任务的完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一些考生答得啰啰嗦嗦,拉拉杂杂,就会给评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认为你可能不太懂,从而影响到你的得分。为了阅卷老师能有良好的第一印象,除了做到卷面而要整洁,字迹要工整,让人一看就舒服外,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答案要点化。为提高速度,在实际评卷操作中,评卷老师一般只注重关键词,对学生所答文字只是,而不是。一般情况下,评卷老师一边浏览考生的答案,一边作翻页准备,在做上述动作的同时写出所改题目的得分,所以,你的答案决不能像写作文那样,大段大段的一气呵成,下笔千言,不切要点。你要答案要做到三化: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如果某题不止一问,你应该一问一答,将每一问的答案分成不同的段落,并在每段前简要标明你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千万不要把几个提问混起来回答;如果某一问答案要点不止一个,你应该把答案分成若干个小的要点,并在每一要点前标上序号,如⑴⑵⑶……①②③……,或者abc……;如试卷空间允许,最好能将这些序号上下排列,沿左侧照齐,让评卷老师一目了然。

(2)答案要点要醒目。有的考生组织答案时写的文字很多,甚至长篇大论,但不得要领,命不中得分点。你应该把你答案的每层意思都总结出关键词,并尽可能把关键词要点写在最前面,然后再进行解释。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改卷时,评卷老师看的只是关键词,如果你的关键词写得过于隐蔽,没有让评卷老师在瞬间的一眼看到,你极有可能失去本来应该得到的分数。把金子摆在老师最醒目的位置把得分点作为队长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改卷老师想不给你分都难。

(3)合理安排答题空间。有的同学写答案时习惯从所给空间的中间写起,写到最后甚至写到密封线内。密封线是要密封起来的,评卷老师根本看不到。如果答案写到密封线以内,不但密封线以内的文字无效,露在密封线外的文字因为缺了后半行,语句不通,想给分都十分困难。由于空间不够,有的同学写到最后几行字体越来越小;或者从答案末端画一大箭头转再左侧,继续补充答案,给老师十分不好的印象,以至老师给起分来对你十分苛刻。所以,组织答案时,一下笔就应该尽量从左侧开始,把空间留在右侧,用不完可以空着;若检查时灵感再现,想起好的要点可以继续补充。

2.答出技巧与水平,让人满意,让自己多得分

主观题的得分,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考生所写的答案要点,二是阅卷老师的印象,这里的印象除了上面所讲的第一印象外,还有老师通过考生所写的答案内容可获得的此考生是一个优秀学生,还是不理想的学生的信息,这些印象直接影响着具有弹性的分数。主观题的得分一般都有弹性,为了操作起为方便,每个评卷老师每道题都有1分内的拍板权,因此,要想拿到这1人,就必须让评卷老师满意(如果主观试题多,加起来就是好几分了,故应当予以重视)。要想尽量多得分,除了做好攻略一中的几点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答案要点要全面。评卷时采点给分,即用标准答案与你的答案相对照,照上几个得分点给几个相应的要点分。在评卷点,一般都要制定一个更为详尽的评分细则,比如同义词替换、新增要点等。为得到更多的分数,你组织的答案包含的要点一定要多。为做到这一点,答题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原则。注意,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要点多,而不是文字多。当然,要点多可能文字也会相应增加,但绝不是长篇大论。比如关于圆明园维持现状还是重新修建问题,让你选择一种观点,并给出理由。你的答案应该是给出尽可能多的理由(要点多),而不是把其中的某一个理由叙述的多么充分(文字多)。因为改卷时,老师看的是你给出了几个合理的理由──每一个理由都有固定的分数;如果你只阐述某一个理由,即使你论述的再充分,评卷时也只能给一个要点分。所以,在不知道确切答案的情况下,你的答案包含的要点应该多多益善

(2)答案内容广度第一,深度第二。如上所述,评卷时采点给分,而不是按深度给分(深度至多加1分,一般考生得不到)。实际操作时,评卷老师在标准答案和评分细则以外一般不随意新增分数;而只要答案全面,思路开阔,只要包含要点,老师对阐释部分都显得十分宽容。如本题对积极和消极作用只要有所说明,即使解释的不够准确、全面,根据可给可不给的尽量地给分的评卷原则,一般都会给满分或大部分分。所以,在组织答案时,广度深度显得更为重要。

3.按分作答、自信得分

(1)值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有同学会问,面对一个问题,回答多少内容算是正好?答曰一分价钱一分货给多少分回答多少内容。高考试卷第一个小问题后面都标有相应的分值,标10分分值的题目需要回答的内容一定比标4分分值的题目需要回答的要点多。根据近几年的经验,文综试卷一般每个要点2(不绝对)。但是,有一个情况你必须清楚,就是你回答的要点不可能和标准答案完全一致。所以,你组织的答案应该尽可能详尽,如果把你组织的答案看做数学上的集合,那么你的集合里包含的要素(得分点)”一定要多,评卷其实就是求你的集合与标准答案集合交集。如果把标准答案比作,你组织的答案就应该是鱼网,为了多捕,你的鱼网是不是应该应适当大一些呢?

(2)写在试卷上的文字不要轻易划掉。有人曾把高考改卷工作形容为错误里面找正确,其实一点也不过分。评卷老师相当宽容,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点,只要你的答案能让老师发现,老师就会给分。试题内容无论你会还是不会,一定要敢于回答。回答错了一般也不要划掉,因为错误部分不影响你正确部分的得分。何况,你认为错误答案的,说不定里面还包含得分点呢。评卷老师是来给分的,不是来扣分的,只要你的答案有得分点,不会因前面的错误而受到株连。即使你对某一题目十分陌生,也要尽量答上几点,因为阅卷老师给0分是十分谨慎的;更何况每个评卷老师都有1分内的决定权,只要答案不是太不像话,一般都会多少给点分。

4.科学做题,提高分数

(1)选择题保证1分钟做1

对历史部分的答题时间分配,选择题一般保证1分钟完成1个,最多不超过2分钟一题。大题的作答上,一般20分钟完成一道。全部完成后,应留5分钟时间回头检查。

(2)做选择题学会长变短

历史部分选择题一般会以材料形式出现。为节约时间,考生在第一次审题时就要划出相应的关键词,尽量去掉无用信息,将题目变短。做选择题时,考生可使用一归类、二排队、三找关系、四合理的技巧。

归类主要是指答案叙述的是什么类型的问题,一般要么是谈政治,要么谈经济,要么谈生产力,要么谈生产关系。根据审题中提问的方向,考生可以迅速排除答非所问的答案。

排队的技巧主要用于考时间的题目上,这类题目会询问一些具体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基础较差的学生很难把握。此时可以先确定选项中最早最晚的两个事件,然后根据这两个事件来排查干扰项,这也能增加猜答案的成功率。

找关系主要用于要求选择最佳答案的题目上。这类题目的答案往往说法都正确,但只有其中之一是最佳答案。做这类选择题时,考生可从答案入手,看看四个答案的相互关系是从属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是对立关系还是因果关系,然后结合题设缩小范围。最终选择时,如出现多个答案说法都可以时,一定要选本质说法和根本原因。

在面对干扰项多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判断答案的合理性。一般而言,如果答案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哲学原理的,肯定是错误选项。

(3)三类主观题,回答各不同

主观题一般以材料形式出现,往往每题都会设有6问左右。根据往年高考,1~2问题目一般要再现历史情景或直接解释材料中的历史概念。3~4问一般是要求比较指定历史事件、人物的异同。5~6问一般是要求学生进行结论性的评价。

作答1~2问时,考生要注意,考生作答的标准答案一般是书本相关原话。特别是解释历史概念,一定不要用自己的语言作答,否则影响得分。

作答3~4问作比较时一定要将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开表述。做相同点比较时,考生应该尽量用大概念进行表达,此时回答宜粗不宜细,一般用总体性评价。此外,对比完相同点后,考生还要说明反映的相同规律、问题,进行总结。

作答5~6问时,考生一定要选择相关史实作为支撑结论的依据,所引用的史实应该是典型史实和重大、标志性事件。所表述的结论一般用经典成熟的结论进行回答,有能力的考生可以结合课本理论进行个人观点的表述。在个人观点的表述中要注意,一定要有理有据,同时不能和材料、课本的理论相对立。在叙述过程中,对专有名词的书写一定不能出错,否则肯定扣分。

5.重视考前心态调整,用平常心对待高考

回头反思文综试题,题型、难度都跟平时练习相差不是很大,可是学生却答不出来分,当然原因有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这是高考试卷,它关系到考生的前途命运!这在无形中加重了考生的心理负担,很多时候不敢随意下笔,顾虑重中,反而不如平时做题水准。所以说高考使学生的心态很重要尤其是向文综这样需要及时发挥的科目,心态这种偶然因素又是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平时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让他们平静得面对高考,保持一颗平常心。

三、2010高考历史命题趋势

纵观近几年人教新版课程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既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又有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既有对人类文明史进程的纵向观察,也有对整体史范式的横向对比;既以教材基本内容的考查为主,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2010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趋势将体现存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基础知识理解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大量引入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借以考查考生运用历史基础知识理解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是近几年高考历史学科命题的一个重要特色。高考历史试题也突出对处理材料能力的考查,以各种材料为载体的试题不断增加,材料形式更加多样化,阅读信息量不断加重。不少学生一看到新情境题目就感到心慌,甚至于恐惧。其实,很多新情境题,难度并不大,它所考查的仍然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1 (2008年四川卷)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进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答案】A

【解析】此题通过创设情景考查对唐朝与西亚大食的关系知识的再认再现,以及对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知识的再认再现。在课本中有这样的表述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到大食。另外,在课本中宋元文化部分,清楚地介绍了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与火器的向外传播。现在,对知识的再认再现一般通过创设情景、引用材料的方式进行考查。

2.突出考查对主干知识的掌握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这一切的本源还都是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其主干知识是指那些对历史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因素,如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或典章制度等,它们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识点或知识板块。因此在复习中把握历史主干知识,就必须要建立主干知识网络,把分散的或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或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使之变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主干知识网络,以适应综合能力测试的需要。

2.(2008·江苏卷)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考查了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主张,这是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张之洞属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学习西方没有涉及到政治制度,故A项不对。依据材料中的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可知B项不准确;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故选择C项。

3.新课改理念

新课程改革以后会在全国全部普及,在高考试卷在考查方式上也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从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来看,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在主干知识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复习时,必须高度重视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

3. (2008·全国)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随着世界各地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密切的发展,人们对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能够站在全球的角度,及全人类的角度重新进行分析和评判。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历史事件时,不仅要站在本国家或者本民族利益的角度,更要站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角度去分析。材料突出了史学对现实的借鉴功能,要做到古为今用,就要学习人类历史上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重视文明传承。答案选D项。

4.注重学科内综合渗透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几乎都是以学科内综合的形式出现,并且都非常注重对历史现象的整体结构以及对历史现象发展变化过程的分析和理解,综合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认识和探讨问题等能力。因此,在复习中注意学科内的综合联系。

4(2008·全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加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答案】(1) 不同之处:

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朝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

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

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

(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

(3)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本题以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为切入点,巧妙地将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内容融为一体,进行了历史学科内综合考查。解答本题需要对材料提供的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外交思想政策、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归纳比较、说明论证。第(1)小题第一问通过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即可;第二问实际上是考查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第(2)小题要求从英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对外政策、出使中国目的等几方面入手,简练作答。第(3)小题要说清楚乾隆皇帝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中国产生的双重影响。

5.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隐性考查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往往以隐性介入的方式考查社会热点,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的原则,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考生去关注人类命运、国家前途和世界发展,从而较全面地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形式上看,高考历史试题多以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立意,创设新的命题情境,使试题根植于社会生活之中,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

5(2008·全国文综卷Ⅱ)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答案】B

【解析】本题所提供的材料是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数量的变化,关于这一社会生活现象的变化。实际上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当今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历史原因。从表面上看,本题似乎难度较大,实际上学生只要明确两点,就不难得出答案:一是自1978年以来,我们社会生活的任何重大变化都离不开改革开放政策;二是中小城市的迅速增长与全国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就成为其主要原因。

五、2010高考历史备考策略

1.科学规划复习时间,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较为合理有利。

第一阶段从20089月份至20093月上旬。这一阶段,进行系统的复习与练习,夯实相关基本知识。这一阶段应突出主干,兼顾非重点(兼顾枝节)。在复习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可用滚雪球式的方法讲述和复习,即一面学习新知识,一面复习、考查旧知识,加强对过去所学知识的巩固。除按此方式进行复习外,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还应按单元进行小综合训练,以达到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阶段时间安排在20093月中旬到4月底。在这一阶段中,进行小专题讲座与训练,适当关注学科能力渗透并启动跨学科综合训练,达到纵中有横,实现纵横 交错,经纬沟通。这时,可把分散在头脑中的知识点组合成一个个知识群,连缀成一条条有头有尾的知识链,进而编织成一张疏而不漏的知识网。同时,在这一阶段注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即学会运用知识。

第三阶段时间安排从20095月初到6月初,这一个月是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把重点放在回归教材对历史知识的漏补缺上,以《考试说明》要求为准,把课本知识点再梳理一遍。同时通过一定的高考模拟训练使自己在思维习惯上迎合高考,能够达到离开教材模式完成重新组合知识,创设一种新的历史情景的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培养对问题做出完整准确表述的能力,最终形成复习迎考的最佳心理状态。

2.用足用好教材,将教材内容线索化

高考试题虽不是教材的再现、重复、翻版,但也不是脱离教材去另搞一套,而是以教材为基础、为依据的,因此,首先必须用足用好教材。这里所说的用足教材就是要根据每年的《考试说明》所确定的每一个纲目顺序,在依据教材进行教学与复习时,逐个展开,一一覆盖。考生在复习时的视线要扫描到教材的每一个角落,不留任何死角,给每一个知识点以应有重视和位置。所谓用好教材,就是把握好教材当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较为重要的;哪些是属于一般过程,哪些又是属于辅助性的。对于这些问题,考生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不同档次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在复习时,要把教材的内容线索化,要把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通过复习的反复,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3.提高课堂效率,注重课后复习

课堂复习的关键是提高听课效率,虽然高三历史课基本都是复习课,但是高三课堂的容量大、知识结构性强、理论性强,课堂听讲也是必需认真对待的。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经历来看,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这个时候的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是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把注意力放在理性理解方面。到底课堂上如何去做才是高效率的,从实践中我总结课堂听课的四个关键点。

(1)听导入。老师的导入语往往是章节间知识或规律的衔接,或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而这种导入又往往体现老师对知识理解的思路,所以,听课要从导入开始。细心体会知识间的衔接,领悟老师对知识理解的思路,对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自己的思维习惯有很大的作用。对导入语,应认真地听,积极思考, 明确回答,仔细领悟深切体会。

(2)听讲解。历史是过去的事,历史学科知识具有过去性,客观性、科学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历史课堂难免枯燥乏味。但考生只要思想上重视起来,态度认真起来,根据课本对历史事件的描述,作些符合史实的想象,深入情境,与历史同呼吸、共命运,你会觉得其乐无穷,从而增强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有了对历史知识的好奇心,勇于探索历史的精神,历史学科能力自然会随之提高。学生听讲,应跟上教师的引导与思路,带着疑问去听、去解、去思、去辨、去悟,进而提高自己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成果。

(3)课堂上,应正确处理听讲与记笔记的关系,要以听讲为主,记笔记为辅,记笔记不能影响听课、思考问题,为了记下某个重要知识点而没能听教师讲解其他重要知识点,或者为了听老师讲的某个重要知识点而忘了作笔记,这样听课的效果,不言而喻。学生企图在课堂上把造词做得很完美,课后再对照笔记去消化, 这样实际上将课堂任务移至课外,得不偿失,当然事倍功半。

(4)听总结。课堂总结,或者画龙点睛,或者提纲契领。或者纵横联系,综合分析,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抓关键,抓重点的能力不可或缺,学生要从领悟老师的思维习惯与方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习惯。

课后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下面就如何搞好课后复习提几点建议:

(1)在课堂上没有弄懂的还未解决的知识盲点,似懂非懂的知识模糊点,课后应及时复习解决,彻底弄懂、懂透。可以去看课本,查资料,寻找一些与之相关的练习题做做,也可以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寻求解决。

(2)课后应及时做好课堂笔记整理,反复研究教材。

(3)适当做些历史练习题以反馈自己对所学知识是否真正掌握,掌握多少,掌握程度,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4)善于归纳整理历史知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进行。宏观上应把握一个单元()有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组成,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与所处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又有什么联系,中观上,应把握重大历史事件的构成要素,即我们对这个历史事件应了解些什么。同学们应注在全面了解知识点的同时,还应注意分清层次,分清主次轻重,哪些知识点只须了解,哪些知识点须重点识记,理解或运用,可用不用的标识区分,不必面面俱到,这样既全面又有重点,方便自己复习。

4.紧扣时代脉搏,密切关注重大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

在近几年高考中,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命题从不回避热点和焦点。为适应高考命题的趋势,要求我们在历史复习过程中必须增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历史高考热点不同于政治学科的时事热点。历史高考热点除了一些重要内容外,还包含时事热点,其出发点是为当今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侧重于用历史材料、历史现象来佐证,反映现实问题,实际上是对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另外,关于热点问题还应注意:一是注意长期热点。如环境,主权,科技等问题,关乎人类发展的根本,在任何时候都是热点。对于这些长期热点我们要一方面掌握其基本知识和判断依据,另一方面是要了解分析长期热点的新表现。二是对于当年的热点,不要去背,也不要管细节,只要脸熟即可。另外我们应把它放到长期热点的大背景下去分析。当然,热点题并非急功近利简单地了解历史,而是通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5.加强训练,认真纠错反思

复习过的知识容易遗忘,通过做题可以加深理解运用。做题要精练巧练,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重点内容;二是某些零散、细碎、深度不大,不需深入阐释,但又容易疏忽的知识;三是某些重要、表面上比较熟悉,而实际上又可能没有理解透彻的内容。第二,要题型多样,全面培养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如在问答题的训练上,既要选择或设计小切口,深分析的题目,也要设计一些大跨度,高概括的题目。第三,要注意通过练习和反思,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在平时的训练时,要注意平时就模拟高考要求。它包含以下三层意思:其一,训练形式的模似化。指试卷的长度、题型、分值要跟高考大体保持一致,试题要具有示范性。使自己熟悉高考的形式,形成先入为主的感性认识。其二,能力要求的模似化。试题的难度及对能力的要求要相当于或略高于高考试题。选做的模拟试题,要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题型。比如选择题中有最佳选择题、组合选择题、排序选择题、比较选择题、因果选择题、类比选择题、史料选料题、填图识图选择题、归类标准选择题等。向高考试题靠拢,尽可能为学生创设高考情景,营造高考氛围 ,使学生经受多次实战演习,以便在真正高考时做到临阵不慌。但是也要注意训练必须有限度,如果滥用的话,一则加重了自己的负担,二则也会降低效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 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高考三轮复习时间表

一、一轮复习:

复习目标: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一轮复习应全面扎实、问题中心;立足基础,着眼能力;立足纲标,活用教材;突出重点,强化主干。建立全面、扎实、科学、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轮复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记准、记全、记牢的基本要求,达到对基本能力的史论结合、活用知识、以史为鉴的基本要求。

时间:一轮复习原则上在20102月底基本结束。

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1.准确定位。整体定位应适度,第轮复习是建立基于考纲和课标的整体搬家式的通史复习架构,保证原有教材的完整性,根据课标和考纲进行全面复习、扎扎实实、逐专题逐课地复习;知识求面、求广暂不求深;求基础暂不求知识的纵横联系和综合;线索求大暂不求细;同时注重学生识记、理解、分析、归纳、综合等基本能力的培养。对历史知识点定位,应注意以下四度:第一、广度。从前言到大事年表,从材料到图表,从注解到习题,都要引导学生注意。同时要处理好全面讲述与重点讲述的关系。第二、深度。也就是要对教材内容作深层次的挖掘,发掘教材稳性内容,要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要有一定的难度要求。第三、适度。复习要围绕教学大纲、考纲和学生实际来进行,不要因追求难度而超纲,也不要因急于求成而提出过高要求,不可搞无限度的强化训练。第四、跨度。复习内容不要孤立,适当的联系、对比及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合理使用教材,注意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整教材。现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共有四种版本,以一本教材命题已成为历史,课程改革推动着高考命题必须超越教材命题。超越教材命题,昭示着任何一本教材都无法成为复习的固定蓝本,应注意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考纲》来解读所学版本教材。

3.对知识的落实上,忌浮于表面,应细节落实。最基础的东西最有生命力,最基础的东西最具有迁移力,故对所学知识一定要落实。可通过对教材中的考点内容理解、准确记忆去落实;通过迁移去落实,借助图片资料、文献资料去深化;通过训练去落实,围绕着考点内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解答,从而检验学习效果;通过联系去落实,把散见于历史课本各章节中同类型、同性质、同特征、相关联的考点内容予以纵横联系,减少了相互混淆,加深了理解记忆。

4.注意克服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掌握不准确:不能准确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适用范围和条件,导致不能根据具体问题准确选择、运用知识;知识掌握存在系统性缺陷:知识残缺、散乱,学科内的知识不能系统化,只答一点不及其他。

学科学习小窍门:

1.科学运用教材。一是以课标、考纲为基准,掌握教材。凡是课标、考纲中没有的,包括整节课的内容,阅读即可;二是以所用版本教材为主,根据课标、考纲适当补充相关知识,以全求面、准确理解课标内容。三是对教材部分内容应灵活处理,对教材中的导读与导言,应掌握其线索,对每册导读,宏观上掌握,理解每个模块的发展线索、基本内容;对单元导读,宏观上了解单元主题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规律;对课文内容,导言,掌握本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和地位。对正文,课标中有的,要重点掌握;课标中没有的,要以材料题的形式处理,对具体史实不做记忆要求。实物图片,一要印证教材中的文字表述,补充历史内容;二要从中得出相关历史信息,看其历史影响,进而提升能力。楷体字(即小字)”,一类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要掌握;一类是对正文内容的解释,不做要求。“ “思考题目,必须做,以加深对教材正文内容的理解于掌握。课后内容知识链接不做掌握要求,解析与探究”“阅读与思考要与课文中的材料同等对待。

2.记好三类笔记。一是课堂笔记,除了按老师对每节内容的梳理,做好知识清单外,还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做适当的拓展;二是专题笔记,以小专题形式出现,要学生每一节课后作一反思,确定一两个主题内容,联系学过的知识,将其整理在一起,组成一个粗线条的知识链接”;三是典型题笔记,主要收录两类题目历年高考的典型试题与错题。

3.采用多种记忆方法,可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率。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字头法。就是记住知识点的第一个字然后联想全部的方法。比如用永通邗江记隋大运河自北而南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用南汉九头镇,烟台淡营琼,记1858年《天津条约》开辟 的十个通商口岸:南京、汉口、九江、汕头、镇江、烟台、台南、淡水、营口、琼州。

(2)口诀法。就是将有关内容编成易记易诵的口诀来记忆。比如记战国七雄及其地理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记中英《南京条约》开辟的通商口岸:广厦福宁上,五口先通商

(3)数字记忆法。以数字为线索来识记历史知识,既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又可用数字的规律性。如以下用一、二、三巧记两例:

如中央集权制度:

一条主线集权,地方权力集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

两对基本矛盾与两种趋势: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断削弱;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三个方面,皇帝、中央、地方。

再如英国立宪君主制的形成: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

二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4)浓缩记忆法。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要点加以识记。如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可简记为中草门审尚执行"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代表三省职能分工。再如简记三个条约:《南京条约》简记:割岛、赔款、开埠、协定关税。巧记:五亿()港元指开广厦福宁上五处口岸;“亿()”协议关税;“指割香港岛;“指赔款2100万银元。

二、二轮复习:

复习目标:整合教材、提升能力。依据国家《考试大纲》和省《考试说明》,以文明史线索,进行知识的归类、整合,对所学模块进行整合。第二轮复习谓之专题复习,是提高整个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工程,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和认识的深化,都将在这一轮中得到强化。以提高的应试能力为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巩固一轮复习成果,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对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水平和多角度、多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间时间:20103月初到4月底。

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1.注意整合教材与落实知识的关系。第二轮复习要是基于考纲,重整教材,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将散见于必修教材各专题、各课中的同一朝代或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给予纵横联系,形成前后贯通、全面系统的知识专题。通过第二轮复习,引导学生借助比较、组合、删减、抽象等思维过程,获得一个更核心更简单的规律性知识框架,将学科知识变成学习者的知识。而 综合考试科目的推出是为了适应拓宽基础和通才教育的需要,并不意味着学科教育的削弱变形,相反,它强化了学科教育的基础性和科学性。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能力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必须狠抓基础,落实课本知识。第二轮复习既要打通学科内部的联系,也要提高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

2.专题宜粗不宜细,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史实概念纳入完整的学科题系中,形成主干分明,脉络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网络。专题宜小不宜大,重视史实的梳理、归纳、提高。以具体知识的认识为主,主要侧重于对纵向跨度大内容的复习,多强调宽度,少强调深度。

3.注意用新的史学观念统领复习内容。通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较突出地体现了三种史学观念——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对这三种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考新课程高考的基础

(1)唯物史观。建国后的中学历史教学体系是依照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建立起来的,当代以罗荣渠为代表的现代化史观备受瞩目,应关注以下几个现代化史观的观点。现代化是指18世纪后半期西方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一个世界性的全球发展阶段进程。从广义来看,我们可以把现代化理解为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力发展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进而引发了全球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等系列领域的深刻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核心的,但同一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可能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非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起着巨大作用,亲缘关系、宗教观念、政治权力等非经济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时是非常致命的。

(2)文明史观。文明史观认为历史研究中可以独立说明问题的基本范畴或单位是文明,有多样的分类方法。例如,根据文明形态,可以分为采集文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等;根据地域特点,可以分为古代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等;根据宗教特点,可以分为中世纪的西方基督教文明、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中国儒家文明等。文明史观认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样重要,强调历史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历史的影响,强调多学科的综合。

(3)全球史观:强调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全球史观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如果说唯物史观以生产力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文明史观以文明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那么全球史观是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所谓的社会空间,是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圈。这种生活圈可大可小,但当中的内容却直接影响到人类的每一个体。

学科学习小窍门

1.从线索的内容联系来看,有纵向线索和横向线索之分。线索化首先要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使知识更系统,更具条理和科学。纵向线索容易削弱知识的横向联系,因此,还要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通过纵横串联,就可以理清知识网络,建立知识点的座标体系,使学生形成一个竖成线、横成片的立体知识网,便于把知识学活。如在横向结构]结构上,可分

物质文明,人类社会在经济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传统农业到工业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知识经济,包括物质生产、生活、流通、交通。

精神文明,人类社会在思想领域里的演进。从迷信、愚昧到科学化、理性化,包括科技、思想学术、文学艺术、宗教。

政治文明,人类社会在政治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包括政治观念、制度、组织、行为。

在纵向结构上,可分

农耕文明,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工业文明,包括手工工场时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2.把握主干,以大化小。主干知识是某一版块知识的主体、核心内容。把握主干知识就是把握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东西。注意把握好主干专题的跨度与深度。跨度侧重于史实,深度侧重于对史实深层次剖析;跨度在于认识现象,深度在于挖掘本质;跨度重在叙述过程,深度着重探索规律。专题复习一定要围绕主干知识来进行。可以将主干知识分解成几个大专题,再细化成几个小专题。如中国传统文化为例,要打破课本的章节顺序重新整理知识,形成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知识体系。

3.重组知识构专题求。专题教学注重专题的特点,并能重构专题,是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在重构专题中利用知识结构图可一目了然展示了专题的发展脉络、知识要点,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分散的知识体系化,从微观处设计,于宏观处收效。下面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初始点,发展的的三种类型知识结构图:

(1)知识点与知识点:整合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此类专题必修部分可以先按课标标准中的25个专题进行整合设计知识结构图,与按各版本知识进行整合的相比较,在设计过程中可收意外之效。

(2)专题与专题:纵向延伸――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此类知识结构图适用于高一、高二模块复习与高三复习之用,综合性、规律性较强,但设计较难。这种图表模式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主题,运用此可将知识重组,在复习中可动态运用。

(3)模块与模块:综合探究――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经济、思想的联系

 

此类专题知识结构图适用于高三最后复习阶段,从某一角度来整合三个模块内容,看此图常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觉,综合性更强。

三种知识结构图主要是从不同角度层次对专题知识进行的整合。在具体操作上需注意给一个知识生成过程,再设计各种以课、单元为单位的图表,再循序渐进。注意给一个感悟体验过程,知识图表的设计永远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但在这个设计过程,正是学生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三、三轮复习:

复习目标:增强应考能力。回扣教材,巩固基础,消灭知识盲点;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模拟训练,升华提高。回归课本、梳理考点,掌握每个考点的内容、要点、层次,切实做到准确、全面、深刻,要建立回归基础笔记本,再造知识网络,特别要结合重点内容、主干知识的应用,强化对重点内容、主干知识的掌握;要看考过的试卷,重新思考练过的典型题目。

时间:20105月底至高考

复习中的注意事项

二轮复习中应注意克服复习不到位的现象:自暴自弃与盲目乐观的意识与行为;焦虑紧张与悠闲学习的意识与行为;心浮气躁与似是而非的意识与行为;自以为是与无所适从的意识与行为。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返璞归真, 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运用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以及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重视理解,融会贯通,明晰题干与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重视主干知识,掌握历史发展的脉搏。从内涵、外延等方面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对历史概念、历史结论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重视查漏补缺,注意知识盲点和盲区,准确记忆、灵活运用课本中的每个历史概念和历史史实,不留漏洞。在最后一个月,要迅速回归课本,恢复记忆曾经记住而现在有所遗忘的知识,弥补记忆漏洞,解决尚未记忆的死角,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

2.关注社会现实和近年来史学研究新成果,聚焦社会热点。

(1)关注周年热点、学术热点

一些周年热点应引起高度关注,

命题专家多是学术界的名流学者,他们往往把史学界最新的观念和最新的成果渗透在命题中。这几年命题思路渐次明晰,以文明史范式指导文综历史试题的设计和命制成为最佳选择。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以及人类所创造的重要的文明成果,已成为历史学科考查的重点。

(2)关注社会热点、现实热点

社会现实和社会热点问题是近年来高考题的主要依托,适当关注与教材主干知识联系密切的热点,进行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这类热点问题的特点,从空间看,国家、区域或全球的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从时间看,在较长时间内发生重大影响;从结构看,问题的存在与反思对策。应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反思。

2010年应特别注意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有关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问题,如金融危机、等。命题的题眼要注意: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科学素养、国际意识、责任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文化多元化问题、一体化问题、科技教育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在复习时应注意将这些问题与教材知识的有机整合,以主干知识为枢纽,以线索为网络,形成独特的知识框架。

同时应注意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不是很牵强地将现实材料与过去历史扭在一起,而是通过设置一些与时代热点密切相关的情景材料来考查历史的反映。历史高考热点的出发点是为当今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侧重于用历史材料、历史现象来佐证、反映现实问题,实际上是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3)加强政史地三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

对历史现象、概念要善于从政治、地理等多角度去思考分析,促进学科之间的自然渗透与融合。如环境、人口、资源与经济发展,和谐世界与国际关系民主化,文明的融合与冲突,新型工业化与经济现代化,民族主义与全球化浪潮,中共十七大等。

学科学习小窍门

1.以纲扣本,把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试的内容在教材上找出来,仔细地看一遍,发现知识漏缺,加强对漏缺知识的记忆和消化。把握《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所传递的有效信息,落实相关的知识。落实具体知识时,应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的知识范围为广度,以《课程标准》为深度来掌握知识,如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在《考试大纲》中所列的知识范围为:(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宗法制 分封制

依《课程标准》应掌握的深度为: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两者结合逐一落实知识点,并在基础上形成单元知识结构,进而形成模块结构。

2.重视模拟训练,矫正错题,提高应试素质。

经过高三年级一年的训练,积累了大量的错题,错题对考生来讲就是财富,就是分数的增长点。先将所有的历史练习整理、归类、排序,并且,逐一将错题的原因找出,有的放矢,该背的背,该归纳的归纳,该请教的请教,这对提高正答率是会有一定好处的。对高考中试题历史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解法应注意以下三点:

(1)遵循三个步骤:一是读懂材料,理清材料中所的信息,二是判断提到的提法、观点正确与否,三是根据题目的要求按前面讲述的步骤去做。

(2)关注三个失分点:一是不注意每问分数。解题需注意的看分作答,分值决定答案要点,分多多答,分少少答;二是字迹潦草。应注意字迹,最好要写的工整,让人能看清,对主观题高考是人工阅卷,是讲究速度的;三是答案集中在同一层次、同一层面、同一角度,实际试题答案往往是按不同层面做答的,由采点给分转变为分层给分,是高考的发展方向。

(3)落实四个环节:一是读懂,读出材料的出处、解材料的含义、材料的主题;二是审准,审清问题,明确题目问的是什么,每题有几个小问题,需要用哪些知识来回答;审清分数,每题的分值,分值对答题的详略有一定的暗示作用,一般说来,分值小的题要简明扼要地回答,分值大的题要回答全面、完整;三是答好,按问作答,论从史出;四是规范,答案形式上,要段落化、提示化、序号化、整洁化。答案内容上,要面全、点齐、话简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2015教师资格考试英语词汇:专项练习(1)
教资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论述题强化练习(一)
2015教师资格考试英语词汇:专项练习(3)
2015年教师资格国考初中历史综合练习:简答题(1)
2014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题猜想: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九)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活动设计题一)
2015年教师资格国考初中历史综合练习:单选题(4)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美术强化练习:案例分析题
教资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强化练习(四)
2015教师资格考试英语词汇:专项练习(2)
教师资格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练习题
2015年教师资格国考初中历史综合练习:单选题(1)
2014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题猜想: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五)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美术强化练习:单选题三
教资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单选题强化练习(一)
教师资格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练习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美术强化练习:解答题二
2015年教师资格国考初中历史综合练习:简答题(2)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活动设计题三)
教资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强化练习(二)
2014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题猜想: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六)
教资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强化练习(六)
2014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题猜想: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二)
2015年教师资格国考初中历史综合练习:单选题(2)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美术强化练习:解答题一
2014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考题猜想: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七)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美术强化练习:单选题一
2015教师资格国考教学设计练习题:高中英语《Good friends-Chuck's friend》
教师资格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练习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美术强化练习:教学设计题(一)

网友关注视频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二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18集 常见的酸和碱(二)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