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资格考试> > 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初中教师笔试说明

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初中教师笔试说明

  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初中教师笔试说明

  笔试目的: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其应用程度。

  笔试重点:现行中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或内容标准包含的主干知识及其应用能力。

  笔试内容:包括综合知识测试和学科专业知识测试两部分。

  1.综合知识测试包括时事政治(2016年6月~2017年5月)、民族团结、新疆地方史和教育政策法规等内容。

  2.学科专业知识测试科目包括:汉语文、维语文、哈语文、蒙语文、柯语文、汉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历史(含新疆地方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

  3. 除维语文、哈语文、蒙语文、柯语文试卷学科专业知识测试部分使用民族语言命制外,其他学科试卷(含维语文、哈语文、蒙语文、柯语文试卷综合知识测试部分)统一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命制,考生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题。

  笔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综合知识测试说明(各学科考生必考内容)

  一、考试目的

  综合知识测试是针对教师岗位任职能力和职位要求进行的基础测试,是参加教师招聘考试考生的必考内容。测试以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民族团结教育、新疆地方史和教育政策法规等内容为命题依据,考查考生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履行教师义务的必备能力和素质。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满分30分。

  2.内容比例:民族团结教育约占50%;新疆地方史约占20%;教育政策法规约占20%;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约占10%(2016年6月~2017年5月)。

  3.题型:选择题、判断题。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三、命题基本要求

  1.命题关注考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教育方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2.命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能力立意和对现实生活现象的分析、判断,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中体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汉语文(汉语)

  一、考试目的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汉语文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

  (一)各学段内容比例

  初中、高中的语文知识与能力要求比例为6∶4。

  (二)考试能力要求

  1.语言积累运用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现代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的字形并能够正确书写。识记中学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够默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背诵的优秀诗文。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常用词语(包括成语和关联词语)。辨析并修改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累赘、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根据需要正确使用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2.现代文阅读理解

  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能力。整体把握文意,理解和品析重点词、句,概括要点,探究评价有关内容,领会写作方法的作用等。

  现代文阅读包括一般文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一般文章的阅读,要求能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态度或观点,就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等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文学作品的阅读,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能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注重整体感悟和理解。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3.文言诗文阅读理解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材选文为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思或用法。能准确点断句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常识。把握文章大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评价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4.写作

  能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层次清楚,情感真实,详略得当;能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说明顺序清楚,说明方法恰当,说明语言简明;能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观点鲜明正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的需要,能写常见应用文。能根据所给的文图资料,自拟题目按要求写作。能正确使用常见的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

  作文形式包括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话题作文。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及题型

  试卷结构:语言积累与运用约占20%;现代文阅读理解约占28%;古诗文阅读理解约占12%;写作约占40%。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作文题。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五、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命题。

  2.命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数 学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命题原则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现行初中、高中教材为基本内容,着重考查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基本能力。

  三、考试范围

  1.各学段内容比例:

  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为6∶4。

  2.考试范围和内容包括:

  初中数学七~九年级的内容;高中数学必修①~⑤、选修1-1的内容。

  初中数学内容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部分。

  高中数学内容如下:

  数学1: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函数的应用。

  数学2: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的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1-1:圆锥曲线与方程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等,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

  4.试题难易度:容易题、稍难题和较难题所占比例为6∶2∶2。

  英 语

  一、考试目的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英语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

  (一)各学段内容比例

  初中、高中所占比例为6∶4。

  (二)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全一册)。

  高中:必修教材(必修1-必修5)。

  (三)考试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要求

  1.词汇方面: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运用词汇描述比较复杂的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能够使用3000个左右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2.语法方面: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描述和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等;学习、掌握基本语篇知识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组织信息,语篇基本结构和逻辑关系合乎规范。

  3.功能方面:在语境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使用得体语言进行表达,如发表意见、进行判断、责备、投诉等;灵活运用已经学过的常用功能项目,进一步学习并掌握新的语言功能项目;在实际生活中较熟练地实现信息沟通的目的,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

  4.话题方面:熟悉个人、家庭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话题;进一步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熟悉我国一般社会生活的话题:职业、节日、风俗、社交礼仪等;了解有关英语国家日常生活习惯的话题。

  (四)考试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

  1.读:能从一般文字资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和观点;能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能根据上下文线索推理、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能根据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阅读策略;能通过不同信息渠道查找所需信息。

  2.写: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学科专业知识分为I 卷和II 卷。I卷为单项选择题(约占70%),II卷为非选择题(约占30%)。选择题、非选择题比例为7∶3。试题形式既有考查语言、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等方面的单项知识题目,也有考查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题目。题型样式包括选择、填空、完型填空、转换、排序、配对、命题作文等。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五、命题基本要求

  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内容命题。

  2.命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六、附录

  语法项目表

  1.名词

  (1)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2)不可数名词;(3)专有名词;(4)名词所有格。

  2.代词

  (1)人称代词;(2)物主代词;(3)反身代词;(4)指示代词;

  (5)不定代词;(6)疑问代词。

  3.数词

  (1)基数词;(2)序数词。

  4.介词和介词短语

  5.连词

  6.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7.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8.冠词

  9.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2)系动词;(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4)助动词;(5)情态动词。

  10.时态

  (1)一般现在时;(2)一般过去时;(3)一般将来时;(4)现在进行时;(5)过去进行时;(6)过去将来时;(7)将来进行时;(8)现在完成时;(9)过去完成时;(10)现在完成进行时。

  11.被动语态

  12.非谓语动词

  (1)动词不定式;(2)动词的-ing形式;(3)动词的-ed形式。

  13.构词法

  (1)合成法;(2)派生法;(3)转化法;(4)缩写和简写。

  14.句子种类

  (1)陈述句;(2)疑问句;(3)祈使句;(4)感叹句。

  15.句子成分

  (1)主语;(2)谓语;(3)表语;(4)宾语;(5)定语;(6)状语;(7)补语。

  16.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17.主谓一致

  18.并列复合句

  19.主从复合句

  (1)宾语从句;(2)状语从句;(3)定语从句;(4)主语从句;(5)表语从句。

  20.间接引语

  21.省略

  22.倒装

  23.强调

  24.虚拟语气

  物 理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物理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命题原则

  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2.突出能力立意命题,注重理解、分析和运用物理知识能力的考查。

  3.适当增加开放性、探究性题目,用于考查收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比例与范围

  初中学段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8~9年级人教版教材为依据;高中学段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必修内容和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选修3-2人教版教材为依据。其中初中内容约占60%,高中内容约占40%。

  1.初中段力学部分

  运动和力;力和机械;压强和浮力;功和机械能。

  2.高中段力学部分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相互运动;牛顿运动定律;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机械能守恒定律。

  3.初中段电学部分

  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电与磁;信息传递。

  4.高中段电学部分

  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

  5.初中段声学、光学、热学部分

  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热和能。

  四、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题型结构及分值:选择题约占40%,填空题约占10%,作图、实验与简答题约占20%,计算题约占30%。

  4.试卷难度: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化 学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化学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命题原则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现行初中、高中教材为基本内容,着重考查化学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能力立意命题,注重理解、分析和运用化学知识能力的考查;试卷与试题内容表述清晰、准确;结构科学、合理,题量适当;适当增加开放性、探究性题目,用于考查收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及要求

  (一)各学段内容比例

  初中、高中的化学知识与能力要求比例为6∶4。九年级内容以课标版教材为依据;高中化学内容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必修教材为依据。

  (二)考试能力要求

  考查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初步运用必备化学知识分析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如:

  1.观察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考查对这些感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的能力。

  2.实验能力

  具有完成规定学生实验的能力。具有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处理相应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具有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能识别和绘制典型实验仪器装置。具有设计或评价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3.思维能力

  能分析解决有关化学问题。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并加以运用,能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创新。能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能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通过计算和推理,解决化学问题。

  (三)具体内容

  1.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①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④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⑤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

  ①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②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③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3)化学中常用计量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gmol-1)、气体摩尔体积(Lmol-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molL-1)、阿伏加德罗常数。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质子、电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4)化学反应与能量

  ①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②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③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④了解新能源的开发。

  (5)溶液

  ①了解溶液的含义。②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③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④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⑤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和胶体及其重要性质和应用。

  (6)物质结构

  ①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同位素的概念、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前3周期)、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各种晶体的性质。②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③理解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涵义。

  (7)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①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②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③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②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联系。③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含义。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④以合成氨工业生产为例,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工业生产的条件。

  (9)电解质溶液

  ①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②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③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④了解水的电离、溶液pH等概念。⑤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⑥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⑦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⑧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

  2.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重点掌握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1)碱金属元素典型的金属

  ①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②以氢氧化钠为例,了解重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

  (2)卤族元素典型的非金属

  ①以氯为例,了解卤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②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卤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③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几种重要的含卤素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3)其他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

  ①了解这些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②以Na2O2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③掌握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④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中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⑤了解常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⑥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⑦初步了解生活用水的净化及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

  (4)其他常见的金属(如:Fe、Al、Cu)

  ①了解金属的通性,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初步了解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②掌握Fe 、Al和Cu的化学性质。③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④以Fe2+、Fe3+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⑤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⑥了解合金的概念。

  (5)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3. 有机化学基础

  (1)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2)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种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式、基团和官能团。能够辨认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

  (3)以一些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为例,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碳架结构。掌握各类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炔)中各种碳碳键、碳氢键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4)以一些典型的烃类衍生物(乙醇、溴乙烷、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脂肪酸、甘油酯、多羟基醛酮、氨基酸等)为例,了解官能团在化合物中的作用。掌握各主要官能团的性质和主要化学反应。

  (5)了解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染和环保的概念。

  (6)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7)以葡萄糖为例,了解糖类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8)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9)初步了解重要合成材料的主要品种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由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产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理。

  (10)掌握有机反应的主要类型。

  (11)综合应用各类化合物的不同性质,进行区别、鉴定、分离、提纯或推导未知物的结构简式。组合多个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具有指定结构简式的产物。

  4.化学实验

  (1)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及尾气的处理方法)。

  (5)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

  (6)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7)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和评价实验方案。

  5.化学计算

  (1)掌握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

  (2)掌握有关溶液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3)掌握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四、考试方式与试题形式

  1.考试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试卷采用问卷与答卷分离的方式。

  2.试卷难度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比例为6∶2∶2。

  3.试题形式

  试题题型有:单项选择、填空、实验探究、计算等。

  生 物

  一、考试目的

  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生物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内容

  初中内容所占比例为60%,高中内容所占比例为40%。

  (一)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2.细胞分裂基本过程。3.植物体、人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4.人体的基本组织、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器官、系统。5.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6.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7.生物体的各种组织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

  (二)生物与环境

  1.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3.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平衡,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有限性。4.鼠妇或蚯蚓的生活环境实验。

  (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1.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2.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开花和结果的过程。3.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5.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6.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7.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四)生物圈中的人

  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人体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 3. 血液循环过程、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人体其他排泄途径。4.神经调节基本方式,人体通过耳、眼等感官获取信息。5.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6.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人对生物圈的影响。7.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指标,血型与输血的关系,血涂片、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观察,辨别各种血管。

  (五)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2.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类型。 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4.观察肌肉、骨骼、关节的基本结构,观察动物的不同行为。

  (六)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1.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2.昆虫、两栖动物、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人类(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人的性别决定,优生优育。5.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6.生物的变异。7.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8.植物的扦插或嫁接,观察鸟卵的结构。

  (七)生物的多样性

  1.细菌、真菌、病毒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生命起源的过程。3.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4.植物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无脊椎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6.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7.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8.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观察酵母菌、霉菌。

  (八)健康地生活

  1.青春期的发育特点。2.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3.常见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的类型。4.人体的免疫功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计划免疫的意义。5.心血管疾病、癌症、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6.安全用药常识,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7.基本的急救程序操作。

  (九)科学探究和生物技术

  1.科学探究的步骤方法和意义。2.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3.食品腐败的原因,保存食品的方法。4.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5. 酸奶的制作方法。

  三、试卷形式与结构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包括Ⅰ、Ⅱ卷。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约占50%;Ⅱ为非选择题(识图分析题等),约占50%。

  4.试卷难易度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

  (1)内容比例:《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约占60%;《思想政治》约占40%。试卷中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为6∶4。

  (2)题型及比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三、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

  (一)成长中的我

  1.认识自我:①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②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③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④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⑤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⑥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2.自尊自强:①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②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③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④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懂得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⑤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3.心中有法:①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③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④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二)我与他人和集体

  1.交往与沟通:①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②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③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学生学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④了解教师的工作,学生学会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⑤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2.在集体中成长:①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生学会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②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③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④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敢于竞争,善于合作。⑤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3.权利与义务:①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②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④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⑤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

  (三)我与国家和社会

  1.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①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②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③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学生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④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⑤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⑥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⑦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2.认识国情,爱我中华:①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②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③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④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⑤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理想。⑥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⑦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⑧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⑨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3.法律与秩序: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②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③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④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⑤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思想政治】

  (一)经济生活

  1.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2.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5.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6.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7.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8.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9.分析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0.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11.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12.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3.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4.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二)政治生活

  1.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2.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

  3.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

  4.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

  5.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6.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7.引述宪法规定,明确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8.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9.阐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理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深远意义。

  10.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

  11.概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2.知道国际社会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

  13.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14.表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特点;阐明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三)文化生活

  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3.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4.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5.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6.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7.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现,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3.列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例,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四)生活与哲学

  1.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2.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3.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阐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5.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6.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7.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8.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9.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10.列举多方面的创新表现和成果,辩证地说明批判性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阐释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11.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12.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3.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14.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历史(含新疆地方史)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报考人员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历史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

  (1)内容比例:中国历史约占65%(含约10%的新疆地方史),世界历史约占35%。其中,初中部分占60%,高中部分占40%。

  (2)题型及比例: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三、命题依据

  通史部分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命题依据,新疆地方史部分以《新疆地方历史篇》为命题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一)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期

  (1)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2)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3)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2.夏商周时期

  (1)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2)西周分封制、宗法制;(3)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5)甲骨文、百家争鸣。

  3.秦汉时期

  (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2)陈胜吴广起义;(3)文景之治及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4)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5)东汉的统治;(6)秦汉时期的文化。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三国鼎立;(2)两晋南北朝的更替;(3)江南地区的开发;(4)北魏孝文帝改革;(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5.隋唐时期

  (1)隋朝的统一及灭亡;(2)科举制的创立和大运河的开通;(3)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4)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及玄奘西行;(5)盛唐的气象;(6)安史之乱(7)五代十国局面。

  6.宋元时期

  (1)北宋的建立及其重文轻武的特点;(2)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3)金的建立及其灭辽与北宋;(4)岳飞抗金和南宋偏安;(5)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及经济重心的南移;(6)成吉思汗的崛起及元朝的统一;(7)行省制度;(8)宋元时期的商业贸易、都市生活;(9)宋词、元曲;(10)四大发明。

  7.明清时期

  (1)明朝的建立及皇权的强化;(2)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3)明长城和北京城;(4)《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5)李自成起义及满族入主中原;(6)清朝对边疆的有效管辖;(7)清朝前期的兴盛;(8)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9)清朝中期以来的腐败与闭关锁国政策;(10)《红楼梦》和京剧。

  (二)中国近代史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3)太平天国运动。

  2.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洋务运动;(2)甲午中日战争;(3)戊戌变法;(4)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2)辛亥革命;(3)北洋政府的统治。

  4.新时代的曙光

  (1)新文化运动;(2)五四爱国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1)国民革命运动;(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3)红军的长征。

  6.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2)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4)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5)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6)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7.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和内战的爆发;(2)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8.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张謇及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近代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3)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4)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5)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三)中国现代史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开国大典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抗美援朝;(3)土地改革。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2)三大改造;(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文化大革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十一届三中全会;(2)经济体制改革;(3)对外开放;(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5)邓小平理论。

  4.祖国统一

  (1)香港澳门回归;(2)海峡两岸的交往。

  5.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国防和军队建设;(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3)外交事业的发展;(4)新时期的外交。

  6.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1)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2)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

  (四)世界古代史

  1.古代亚非文明

  (1)古代埃及;(2)古巴比伦;(3)古代印度。

  2.古代欧洲文明

  (1)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2)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3)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3.封建时代的欧洲

  (1)法兰克王国;(2)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3)西欧庄园;(4)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5)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4.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1)大化改新与日本古代社会;(2)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

  (五)世界近代史

  1.步入近代

  (1)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2)文艺复兴;(3)新航路的开辟;(4)三角贸易。

  2.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美国独立战争;(3)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3.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1)第一次工业革命;(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拉丁美洲和印度人民的反抗斗争;(2)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3)美国南北战争;(4)日本明治维新。

  5.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1)第二次工业革命;(2)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3)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主要成就。

  (六)世界现代史

  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1)第一次世界大战;(2)列宁与十月革命;(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5)印度和土耳其人民的抗争。

  2.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4)第二次世界大战。

  3.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1)美苏冷战;(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4)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4.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1)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2)冷战后的世界格局;(3)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4)生态和人口等问题。

  (七)新疆地方史

  1.汉代西域

  (1)西汉政府统一西域;(2)东汉政府对西域的统治;(3)汉代西域的经济、文化。

  2.隋唐时期的西域

  (1)隋唐时期对西域的经营;(2)回纥汗国与回鹘西迁;(3)隋唐时期西域的经济、文化。

  3.清代新疆

  (1)清朝统一天山南北;(2)近代新疆各族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4.民国时期的新疆

  (1)迪化起义和伊犁起义;(2)策勒村的抗俄烽火;(3)新疆和平解放。

  地 理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地理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范围

  考试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参考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①。其中初中内容约占60%,高中内容约占40%。

  考查具体内容如下:

  (一)地球与地图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2.经线和纬线。经线和纬线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4.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二)世界地理

  1.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

  4.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5.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7.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

  8.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特点;气候对当地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9.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0.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等国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方面的特点;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中国地理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2.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3.我国地形地势主要特征;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我国的主要河流及长江、黄河的概况。

  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5.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6.能运用地图说出某一区域的位置、范围,并能掌握以下内容:(1)对该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评价。(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3)阅读气候统计图表,说出该区域的气候、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出气候特征。(4)根据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5)根据资料,描述该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7.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国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8.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9.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0.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四)新疆地理

  新疆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五)高中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三、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及题型:选择题占40%;综合题(含读图分析、问答等)占60%。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试卷难度: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音 乐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音乐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班)》为命题依据,以初中音乐教材、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为基本内容,着重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教学理念的应用考查。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

  (1)试卷内容:音乐理论基础、音乐欣赏基础、歌曲、乐曲和戏曲等相关知识。

  (2)主要题型:客观题(含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译谱题、移调题)约占60%,主观题(含简答题、论述分析题)约占40%。

  (3)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四、考试范围

  以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音乐常识知识为主,涵盖教育部普通初级中学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内容。其中初中部分占60%,高中部分占40%。

  (一)音乐基础乐理知识

  1.音:音的产生原理、乐音与噪音、乐音的四种性质;乐音体系、音列、音级、半音、全音与等音等概念;二连音、三连音、四连音、五连音、六连音、七连音、九连音;自由延长记号与连音线的作用。

  2.节奏与节拍:节奏、节奏型、节拍、拍子、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和音值组合法。

  3.速度与力度:速度与力度术语,包括基本速度与变化速度术语。

  4.装饰音与常用记号:各种装饰音与常用音乐记号。

  5.音程:音程的名称、标记、分类;自然音程、变化音程、等音程,单音程、复音程及音程转位。

  6.和弦:三和弦、七和弦;原位与转位三和弦、七和弦;为简单的歌曲配置和声。

  7.调与调号:调、调号、等音调、平行调、同主音大小调。

  8.调式基础知识:大调式、小调式、音阶结构、民族五声调式与七声调式音级的名称与标记。

  9.译谱与移调:将简谱译成五线谱或将五线谱译成简谱,按移调的概念进行移调。

  (二)音乐综合常识和音乐欣赏知识

  1.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中外著名民歌及歌曲。区分大合唱、组歌等教材中音乐作品曲式结构形式,代表性的音乐家,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音乐,少数民族的民歌特征。

  2.音乐体裁知识、风格特点。中外器乐名曲主题: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印象乐派、现代主义音乐及通俗音乐。

  3.中国民族器乐常识、分类及演奏形式。

  4.西洋管弦乐队常识、分类及演奏形式。

  5.大型器乐体裁知识及其名曲:(1)室内乐;(2)组曲;(3)奏鸣曲;(4)协奏曲;(5)交响曲。

  6.综合艺术常识:(1)歌剧、舞剧、京剧;(2)中国戏曲、中外歌剧、音乐剧及戏剧和影视配乐等相关知识。

  体育与健康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包括初中体育教师应合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各项原理,同时对《体育理论》、《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人体解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史》等有较深的了解,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正确地掌握初中、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各种运动(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等)基础理论知识。

  二、考试范围

  学校体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医学、运动保健学、医务监督、奥林匹克运动知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

  1.学科专业知识

  (1)学校体育学:①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②学校体育课程的功能和目标;③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计划;④体育课的结构特点;⑤体育课的负荷与密度;⑥课堂教学设计及方法;⑦课外体育竞赛方法;⑧体育游戏。

  (2)运动生理学:①血液与运动;②人体基本代谢;③呼吸与运动;④运动技能形成;⑤身体素质的概念与分类;⑥身体练习方法与形式。

  (3)人体解剖学:①人体肌肉分类;②人体骨骼分类;③人体解剖基本方位。

  (4)体育心理学:①体育教学心理;②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③体育教师心理。

  (5)体育史:古代学校体育。

  (6)体育测量与评价: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方法;②学校体育评价的方法。

  (7)体育保健学:①健康的含义与标准;②常见的运动损伤及急救方法。

  (8)奥林匹克运动知识:①奥运会历史;②奥运会文化;③奥运会项目及简单规则;④时事奥运。

  2.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3.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内容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7-9年级)教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2012年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7-9年级全三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教材范例中的技术动作:人体基本运动和队列队形的概念和内容;田径运动:各种跑的技术要领;不同姿势的跳高或跳远技术环节;不同姿势的投掷技术要领。体操:技术动作的保护与帮助方法。球类运动:球类比赛场地和基本规则;球类基本技术分类和动作要领。武术:文化和礼仪;基本功的分类。韵律体操和舞蹈:概念及特点。

  (2)体育锻炼基本常识和方法。

  (3)教材教法掌握与运用。

  4.从事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应知应会)的学校体育专业基础理论常识:

  (1)学校教育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

  (2)教育与体育。

  (3)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试卷结构、题型

  1.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均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包括选择、判断、填空、连线、名词概念或动作术语解释、简答等题型。

  4.各学段内容比例:初中部分占60%,高中部分占40%。

  5.试卷难易度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美 术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美术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形式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部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填空题约占20%;选择题约占30%(单项选择);简答题约占20%;技能作图题约占10%;案例分析题约占20%。

  三、试题难易度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四、命题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理念、主要精神,以人美版、人教版、湘美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及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中的基本内容为命题依据。

  (一)内容比例

  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为6∶4。

  (二)考试能力要求

  1.能够认识和理解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并能够运用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

  2.熟悉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具有基本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能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4.能够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5.有基本的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三)考试基本内容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的内容,主要以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为基本内容,涉及其中相关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基本的教学案例分析能力。

  1.造型、表现

  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

  构图、明暗、比例、透视和色彩等知识。

  速写、素描、水粉画、水彩画、中国画、版画、雕塑等基本概念、类型和表现方法。

  2.设计、应用

  设计的主要门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

  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和制作方法。

  连续纹样等图案知识。

  标志、吉祥物、招贴、请柬等设计知识。

  计算机平面设计的基本操作方法。

  3.欣赏、评述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的主要特点及作品的寓意。

  识别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如素描、中国画、油画、版画、建筑、雕塑、动漫等。

  中国美术史中5位以上代表性美术家及其作品,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分析和评述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中外古代、近现代绘画、雕塑、工艺、建筑鉴赏。

  信息技术

  一、考试目的

  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的理念。

  二、考试范围

  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中信息技术知识部分占90%,教育技术知识部分占10%。初中、高中知识所占比例为6∶4。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约占60%;简单应用题约占20%;综合应用题约占20%。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约为6∶2∶2。

  四、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信息技术部分

  考试侧重考查信息技术学科主干的基础性知识、基本技能和考生的信息素养。试题注重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特点;注重考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考查。

  各学段考试内容和要求如下:

  I.初中部分

  专题一:硬件与系统管理

  1.硬件与数码设备

  (1)能说出计算机主机内的基本部件及其作用。能连接计算机的硬件及其常用外设,使之能正常工作。(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如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等),了解各类计算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演变和趋势。(3)能通过案例、数据或史实客观评价民族IT产业所取得的成就。(4)能正确使用身边的数码设备(如手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和摄像头等)。(5)能使用身边的数码设备采集信息,并实现数码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2.计算机软件

  (1)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2)能指出商业软件、共享软件、开源软件和自由软件的差异,了解开源软件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3)能根据提示安装、更新和卸载软件。(4)会使用软件中的帮助或借助网络搜索引擎解决计算机使用中遇到的问题。(5)能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简单的维护与管理。(6)熟悉文件管理的功能和操作方法,能依据分类管理思想建立合理的文件目录结构。(7)能够使用计算机和移动终端中不同品牌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Android),比较其界面、功能、操作方法上的异同。(8)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二进制编码方式,认识信息的存储单位及大小。(9)了解文件格式的多样性,能根据需要对文档或多媒体文件进行常用格式转换。(10)了解文字、图片、声音等信息在计算机中编码的方法及特点。

  3.信息安全

  (1)理解病毒、木马的危害及传播途径,会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能更新杀毒软件并查杀病毒,会更新系统补丁。(2)会合理而科学地设置帐户和口令。(3)具备计算机及个人信息及资料的安全防护的手段和意识。(4)具备使用适当方法对网上和生活中的信息进行鉴别的意识。

  专题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1.文本

  (1)能够根据要求设计文本排版格式使之符合表达规范。(2)会使用查找替换等工具对文件内容进行统计或批量修订等。(3)会文档编辑中修订/文件合并/批阅模式等的使用方法,通过协作完成任务,体会这些功能的社会意义,提高协作能力。

  2.表格

  (1)理解表格在排版和数据统计计算方面的作用,能分析生活实例中表格的不同功能。(2)能简略说明不同工具软件中二维表格的共同特征及差异,能够根据需求设计二维表格行列属性。(3)能根据需求绘制或套用排版类型表格,能按要求对其属性进行调整、设置。(4)根据需要在不同软件中相互复制表格,并观察辨析其属性的迁移情况。(5)能应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的简单统计、计算与直观表达。

  3.图片

  (1)了解多种图片采集的方法。(2)能使用专用工具软件浏览与管理图片。(3)能使用画笔、选区、图层和滤镜等功能加工图片,表达创意。(4)能根据表达需求在文本中插入合适的图片,并对图片各项属性做适当设置或调整。(5)能区分艺术创作和恶搞的差异,尊重他人隐私和名誉,健康合理地用图片加工技术。

  4.声音

  (1)能了解多种声音采集的方法。(2)能根据需要使用简单工具软件对声音做基本的剪接与合成等处理。(3)了解简单工具软件中降噪、环绕等音效处理功能。

  5.动画

  (1)能通过编辑图层和关键帧制作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表达创意。(2)会制作引导线动画和遮罩动画。(3)能够说出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引导线动画和遮罩动画等多种动画形式的异同。(4)能够根据情节与内容需要,运用逐帧动画、运动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制作出简单的动画作品。

  6.视频

  (1)了解多种视频采集的方法。(2)能根据表达主题,借助简单的工具软件,通过视频剪辑、添加文字标题、特效和背景音乐等方式合成视频短片表达创意。

  7.综合应用

  (1)通过对多媒体信息的观摩和体验,理解多媒体的优势和主要应用领域,感悟多媒体的社会价值。(2)围绕某个主题,能够使用媒体集成工具,综合运用多种媒体信息,设计、制作、发表或发布多媒体作品,并能根据任务的要求评价多媒体作品的表达效果。

  专题三:网络与信息交流

  1.信息网络

  (1)了解网络的分类、组成、功能和工作机制。(2)了解IP地址、域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学会根据网络环境配置本机IP地址。(3)分析实例说出常见的因特网接入方法。(4)通过体验移动互联、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成果,了解网络技术应用发展的动向。

  2.信息获取

  (1)了解常见的因特网服务及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影响。(2)能够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提高搜索效率。(3)能够根据需求,利用关键词组合以及权威网站查找等方法准确查找信息。(4)知道选择恰当的下载方法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3.信息交流

  (1)能够综合利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信息沟通、辅助学习。(2)在网络交流中,知道自我保护方法,学会鉴别和评价信息,自觉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和网络礼仪,不断强化信息安全习惯。(3)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能在信息表达与交流中合法利用网络资源,能通过归纳、演绎、总结和评估各种信息形成新的观点。

  专题四:算法与程序设计

  1.生活与程序

  (1)了解自然语言与程序设计语言的异同。(2)了解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概念,熟悉VB程序开发工具的编程环境,理解控件、对象、属性等基本概念,掌握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的方法。(3)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数据分类,理解数值型数据和字符型数据在程序中的作用。(4)理解常量和变量,掌握常用算数运算符、关系运算符和常用的数值型标准函数的使用方法,能够根据任务要求写出数学表达式。

  2.结构与算法

  (1)掌握输入、输出语句的用法和功能,能够编写具有顺序结构的简单程序。(2)了解多种分支结构的功能和用法,能够构造合适的分支条件,编写具有分支结构的程序。(3)了解多种循环结构的功能和用法,了解双重循环的结构及运行过程,能够编写具有循环功能的程序。(4)通过实例模仿,理解算法的概念与作用,以及算法与程序的关系,能使用流程图表达算法。(5)能够根据需求,编写由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形成的混合结构程序,解决简单问题。(6)掌握数组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能够采用简单算法(如枚举法)解决实际问题。(7)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能分析程序的功能和调试程序。

  II.高中部分

  专题一:网络技术应用

  1.网络通信原理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能够举例说明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能够描述三种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3)知道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能描述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知道并能说出一两种其他它网络协议。(4)理解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知道因特网IP地址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5)知道域名的概念和域名解释的基本过程;知道域名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6)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掌握内网通讯、打印服务、资源共享的相关设置。(7)知道常见的因特网接入方法,了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应用。(8)了解交换机、路由器、WiFi等网络相关概念与功能,能够有效借助网络基础知识构建家庭局域网并接入因特网,如设置无线路由器等家庭上网设备。

  2.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

  (1)了解网络应用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和一般过程。(2)能够简要描述网络应用系统体系结构(B/S、C/S)的概念和特点。(3)能够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使用网页设计工具制作简单的网络应用系统界面。①理解站点的含义,能用可视化方式表达站点的层次结构。②会使用网页设计工具进行简单网页设计,如插入文字和图片,利用表格进行网页布局、建立超链接。③掌握简单的表单设计方法。④了解HTML基本元素,如HTML基本结构,文本、图片、表格、超链接以及表单等对应的HTML元素。

  专题二:多媒体技术应用

  1.图形图像

  (1)了解常见图像和图形的类型和格式,及其数字化表示、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2)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采集图像信息,能解释图像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思想。(3)能够根据主题表达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实现图像色彩和色调的调整、设置特殊效果等,并能综合图层、滤镜、蒙版和路径等处理技巧对图像进行加工,表达创意。(4)体验矢量图形绘制工具的使用,并能绘制简单的矢量图形。

  2.声音

  (1)了解常见声音的类型和格式,及其数字化表示、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法。(2)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能解释声音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原理。(3)能够根据主题表达需求,选择专业工具软件,实现声音的降噪、剪接、合成、音量均衡调整及添加特殊音效等常用处理。

  3.动画

  (1)了解动画的产生原理、分类以及常见的动画文件格式。(2)能够根据表达主题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实现二维交互动画制作和简单多场景动画制作。

  4.视频

  (1)了解常见的视频类型和格式,及其数字化表示、存储、播放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2)了解流媒体的工作原理、常见的流媒体视频格式。(3)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采集视频信息,能解释视频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思想。(4)能够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实现视频片段的剪辑及添加音视频特效、转场效果等常用处理操作。

  5.综合应用

  (1)了解常见媒体及多媒体特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2)会使用非线性方式组织多媒体信息。(3)能从问题解决的需求出发,了解规划、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4)能根据表达、交流或创作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和多媒体编辑工具,规划、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表达意图,并能够对创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5)通过评价与鉴赏他人的多媒体作品,体验其创作思想,明白其中所蕴含的意义。(6)能够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合乎规范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专题三:算法与程序设计

  1.程序基础

  (1)掌握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2)掌握常量及变量的定义方式,能够正确选择变量的数据类型,并能说出定义不同数据类型的理由。(3)掌握程序中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式,学会将数学表达式转换为程序表达式;掌握常用的内置函数,如随机数函数、数学函数、字符串函数的使用(如利用随机函数实现猜数小游戏)。(4)熟练使用基本语句,结合三种结构进行程序设计。(5)掌握数组的使用,能用数组存储批量数据(如排序问题)。

  2.统计类问题:了解穷举、排序的算法思想及其作用。

  3.计算类问题:掌握常见计算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最大公约数、多元一次方程求解、一元多次方程求解、爬楼梯等同难度问题。

  4.程序开发:掌握VB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了解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能够使用VB开发出如计时器、闹钟等小程序。

  (二)教育技术知识部分

  教育技术知识部分以《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所包含的内容为主,考试内容如下:

  1.了解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的建设要素,包括班班通教学系统、语音教室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格教学系统、远程网络教学、校园网络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等环境。

  2.了解现代数字媒体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如服务器、PC机、笔记本电脑、数字采编播一体机、数字电视一体机、CD/DVD播放机、数字投影仪、实物展示仪、背投、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常见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3.能运用教学设计理论系统地对教学资源与过程进行基本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

  4.能够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

  一、考试目的

  重点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工作所需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是否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是否具有一定的与技术相联系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审美意识。

  二、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7-9年级劳动技术实施指南》、《新疆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为命题依据,以自治区目前使用的现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高中《研究性学习》资源包为主要内容。

  三、考试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基本理念、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实施与方法指导,劳动观点、思想感情、基本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基本知识、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生活中简单的生产、生活能力及其工具的使用,劳动技术实践等内容。

  考试范围有初中、高中两个学段的内容。

  初中部分

  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研究性学习(含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制定和实施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计划。

  2.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各种污染的种类及防治,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家乡各种污染及情况调查。

  4.校园绿化、卫生、周边环境的调查;校园广告设计;认识校园各类植物。

  5.中学生对现代通信工具(手机)的正确认识和使用。

  6.新疆少数民族刺绣工艺的调查分析。

  7.自然灾害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8.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9.认识生活中的各类标志及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

  10.掌握做家乡广告的基本方法。

  11.设计具有合作、快乐内容的游戏。

  12.对学校的校园空间进行设计。

  13.与人交流和沟通的方法与要领。

  14.电子产品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5.认识各种乐器、钱币及它们的历史文化和特点。

  16.网络对中学生的利与弊。

  17.学会消费和正确理财,对商品打折销售现象的调查分析。

  18.如何应对考试前的心理紧张,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

  19.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身边的物理现象。

  20.了解中西方小说的不同文化。

  21.通过开展调查、实验、观察、体验等活动,学会方法类指导的正确运用。

  22.掌握初步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析、各类调查表和多元评价表的设计。

  23.掌握主题活动和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活动。

  (二)劳动与技术

  1.掌握一些常见材料的连接方法,会对一些常见材料进行连接。

  2.能识别与选择电子元器件、电工器材及常用标准件。

  3.会一些常见废旧材料的简单利用方法。

  4.掌握常见家用工具或农用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知道安全操作要求,能识别一般的农机具或常见的工业设备。

  5.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加工木料及进行小型家具维修,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对金属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和对家用金属制品进行简单修理。

  6.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电子电工工具,会使用万用电表对常用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检测,会使用电烙铁进行比较规范的焊接操作。

  7.能识别图纸上尺寸标注线、轮廓线、点划线等符号的意义,能看懂简单的电子电工线路图,能根据工件图辨认工件。

  8.能用图形描述简单物件立体结构及设计思路,能根据物件图纸和操作图,进行评价与制作。

  9.掌握几种工艺品或模型作品的制作方法,了解其工艺过程及其制作要求,掌握其安全操作规程。

  10.能根据要求选择合适材料制作建筑模型、缝制小制品或工艺品,能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缝制或编制小物件,或用一些常见材料根据制作要求进行简单模型、玩具或橡皮筋动力模型的制作,并作必要调试。

  11.能根据简单电子线路图进行元件装配,并作必要调试,能自行设计并制作简易模型。

  12.知道木工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其安全操作规则,初步学会刨、凿等的基本操作,能设计并制作简易制品。

  13.会一般金工工具的使用方法,会金属薄板和铁丝剪切.锡焊等加工方法,能利用一些金属材料设计与制作简单的用具。

  14.能看懂简单的照明线路图,了解电工的一般操作规程以及照明线路常见故障的检查与排除方法,会安装白炽灯和日光灯,能按照实物接线图组装简单的电子制品。

  15.会一些作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的一般方法。

  16.会作物栽培技术,如无土栽培。

  17.会绿色食品的加工制作及保鲜技术,了解一些农副产品的贮藏与加工技术。

  18.掌握营养与烹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9.能知道常见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能设计合理的营养搭配方案。

  20.会使用和保养常用厨房用品,知道安全使用要求。

  21.掌握一些主食的制作方法,掌握鱼、肉、蛋、蔬菜一般加工与烹调方法。

  22.掌握家用器具的使用与保养方法。

  23.能根据说明书正确使用家用电器。

  24.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家用器具与家俱。

  25.会对一些家用电器进行保养与简单维护。

  26.掌握一般摄影知识、技能和摄影器材的维护保养方法。

  27.掌握十字绣的基本要领及刺绣方法。

  28.掌握扎染的基本要领及制作方法。

  29.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进行继续学习或就业类别方向的初步选择。

  高中部分

  研究性学习(含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方案的设计;研究性学习评价表的设计;学生问卷调查表的设计;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评分标准的设计。

  2.科学方法和发明方法的种类。

  3.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的撰写要求。

  4.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设计。

  5.自然与文化的关系;自然环境与资源。

  6.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探究。

  7.饮食与文化、饮食与地域的关系。

  8.居民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

  9.我的人生目标清单的设计。

  10.校园文化节的策划。

  11.手机信息技术与应用探究。

  12.由弹力球引发的思考。

  13.对舌尖上的浪费的探究。

  14.校园环境、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生活、校园建筑的探究。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试卷结构: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试卷包括:选择题:30%;填空题:10%;判断题:15%;简答题:30%;综合题:15%。

  4.试卷难易度的比例为:6︰2︰2,即容易题约占60%;稍难题约占20%;较难题20%。主客观题的比例为:7︰3。

  5.各学段内容比例为:初中60%,高中40%。

  心理健康

  一、考试目的

  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考查了解考生对报考岗位所必需的心理健康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试卷的问卷与答卷分离;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问卷上无效。

  2.考试时间及分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综合知识30分,学科专业知识120分)。

  3.考试内容比例: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基础专业知识约占30%;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专业知识约占25%;《指导纲要》和《纲要》内容约占10%;专业知识运用部分约占35%。

  4.学段内容比例:初中部分占60%,高中部分占40%。

  5.题型及比例:客观题(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约占60%,主观题(含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约占40%。

  6.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比例为6∶2∶2。

  三、考试范围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1)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目标、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方针;(2)心理健康教育初、高中年级的分阶段教育内容;(3)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水平四和水平五的健康教育内容中关于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在不同水平阶段的教育内容。

  基础心理学

  人的心理的本质、感觉和知觉的种类、记忆及记忆过程、三个记忆系统、遗忘规律、思维的种类、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注意的特征、动机、需要层次理论、情绪理论、情绪和情感的种类、意志、人格理论、能力、气质、性格等相关基础心理学的知识。

  4.社会心理学

  社会化、团体形成、社会角色形成、自尊、归因、社交情绪、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沟通的结构与功能、从众等相关知识。

  发展心理学

  心理发展的内涵、青春期和青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等相关知识。

  咨询心理学

  精神分析理论、认知心理学观点、人本主义理论观点,心理咨询的对象、态度、形式分类和一般程序,少年期的心理咨询等相关知识。

  7.心理咨询技能

  建立咨询关系的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技术、合理情绪疗法、沙盘游戏治疗、行为训练、心理危机干预等技术的选择与运用;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及转介;

  (2)学习动机和策略、自卑、焦虑、抑郁、青春期恋情、生涯困惑、亲子冲突和自杀问题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和主要辅导方法,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的技术,能进行相关的个案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法。

  8.团体心理辅导技术

  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基本原则,能制定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情绪调节、团队凝聚力等主题的简单辅导方案。

  9.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2)心理健康的综合标准。

  (3)青春期性心理辅导的原则和内容。

  (4)心理辅导课程的特点、原则和基本的教学方法。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与设计实践。

  (6)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基本设置、选址和建设的基本原则等内容,能根据基本条件制定心理辅导室简单建设方案。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结构化面试题:上课走进教室时,黑板上有一幅恶搞你的漫画。你怎么办?
结构化面试题:现在有很多教师在做有偿家教, 请问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教师资格面试俄语阅读《丽达医生》试讲视频示范
教师资格面试初中日语会话《趣味》试讲视频示范
教师资格面试俄语词汇《衣服》试讲视频示范
教师资格证面试礼仪:教师的手势
结构化面试题:有些家长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对此你怎么看?
结构化面试题:开班会借鉴其他有经验班主任的组织方式,效果不好。你会怎么办?
结构化面试题:幼儿园手工课上,孩子只会模仿没有创新,你该怎么解决?
教师资格证面试礼仪:退场礼仪
教师资格面试俄语听说《朋友》试讲视频示范
结构化面试题:你做了很多事,但领导不知道,同事不认可。你该怎么办?
教师资格面试俄语写作《我想和你认识一下》试讲视频示范
结构化面试题:关于“教师期望效应”,请谈谈你的理解。
结构化面试题: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说法,你怎么看?
教师资格证面试礼仪:入场礼仪
结构化面试题:你打算如何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构化面试题:如何看待“教师要衣着得体,不穿奇装异服进课堂”这个规定?
教师资格面试备考之结构化篇(视频)
教师资格面试备考之语言篇(视频)
教师资格证面试备考之教案篇(视频)
结构化面试题:“每一个学生都是我的骄傲”,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教师资格面试备考之着装篇(视频)
结构化面试题:家境贫寒的学生被误解为小偷,你作为班主任,该怎么办?
结构化面试题:据调查,超过八成小学生喜欢无作业日,你怎么看?
结构化面试题:谈谈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看法?
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题:做班主任吃亏吗?
结构化面试题:你认为如何能够遏制幼儿园暴力事件?
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题:“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
结构化面试题:你是任课老师,上课时有一位学生没带课本,你怎么办?

网友关注视频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_第一课时(特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39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