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等教育> 哲学> 政治题总结

政治题总结

上传者:李碧
|
上传时间:2015-04-15
|
次下载

政治题总结

总结

1结合实际谈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2怎样理解“两个必然 和“两个决不会 ?

3从理论、实践和制度三方面谈谈什么是社会主义。

4结合实际阐述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与创新。(“一国胜利论”)

5.结合实践说说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及创新建设理670

6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如何避免空想?

7当代资本主义有哪些新变化

8.怎样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的关系? 1结合实际谈谈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一) 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 科学社会主义即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科学 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是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模 型与实践模式。它以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为研究对象,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 律的科学,又称:科学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它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科学社 会主义就是指马克思主义。 狭义科学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 一,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并列。通常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 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 它是一门政治科学, 或者说是一门政治学, 不是社会学。(三)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三大思想理论基础应该是: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 国空想社会主义。(四)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 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 (1)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法兰西内战》中十分强调无产阶级政权对实现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性。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形成的 重要标志之一。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列宁 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时期还 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 民主的需要 (2)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从国体上说:表明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最高的民 主权利,并对少数剥削者实行专政. 从政体上说:采取民主共和国的形式,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五)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拉开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序幕。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历经坎 坷方成大器。所以,从始至今可以总结为四个历史性的飞跃阶段。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只有理想没有指南是很容易走“左倾” 路线的。因此,《共产党宣言》为其提供了可行的准绳。“无产者失去的是锁链,得到 的是整个世界”〔2〕,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指南。 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从科学理论到社会主义的现实。“立足于现实,这是中国科学社会主 义的实践发展要求”〔3〕,历史上理论带来的实践总是震惊的。而十月革命的胜利 可以说是开辟了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胜利恰好坚定了我们的信念,为我们的社会主义 道路指明了方向。 第三阶段,国家的实践经验扩展开来。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体系。如果说十月革 命是导火索,那么往后则涌现出竞相绽放的焰火。中国革命的胜利可以说是继十月革 命后世界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胜利,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完全改变了国际间各 方的力量地位。 第四阶段, 社会主义在总结吸收遭受曲折经验教训过程中, 不断改革, 调整发展, 逐步走向完善,成熟。成长过程中,一些旧的传统弊端就会暴露出来。我们要在改革 开放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向世界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 力。 当今世界,国际垄断资本的剥削.掠夺本性并没有什么改变。 “工人只有仇恨资产阶 级和反抗资产阶级,才能获得自己的人的尊严”〔4〕。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成为世界和 平发展的阻碍。这一切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主义走向衰退的命运。而为现实社会主义 国家创造着物质和阶级的条件。 (六)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展望 我们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它的前景是灿烂的,它的蓝图空间是广阔 的。前景一片光明。 第一,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发展。要和平、求 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第二,生产力大发展。《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 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第三,科学和技术大发展。当前,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四,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速。

2怎样理解“两个必然 和“两个决不会 ?

1848 年 2 月,马克思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 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结论,即“两个必然”。1859 年,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 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 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我认为“两个决不会”是对“两个必然”的重要补充。 “两个必然”理论和“两个决不会”理论不是对立的关系, 而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辩证统 一的关系。 “两个必然”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阶级方面的表现—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 的分析,最终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 然胜利的科学结论;“两个决不会”则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 利最终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因此两者都以唯物史观作为基础。 同时我们不能棍淆“两个必然”理论和“两个决不会”理论, 二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区 别。 一 方 面,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即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 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发展趋势;而“两个决不会”则是从生 产力发展的角度对“两个必然”作了重要的补充。 另 一 方面,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来

1

总结

看,“两个必然”是从客观的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 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而“两个决不会”则是从人的主观方面强调了对客观规律认识的重 要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使我们认识到;(1)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 主义必然胜利— 的实现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固然是实现“两个必然”的重要手段, 但却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 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不可能创造出社会主义,甚至也不可能有 无产阶级革命。(2)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决不会”中强调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的矛盾中的发展,离开了矛盾就谈不上发展;这对矛盾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 阶级斗争,因此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是在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中发展的。当然,至于阶级矛 盾和阶级斗争的表现形式,则会由于时代的不同、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民族 特点的不同、阶级状况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所以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决不会”没有否 定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作用。 (3)“两个决不会”和“两个必然”不是一种相互对立和否定 的关系, 而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规律,尤其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发展规律

3从理论、实践和制度三方面谈谈什么是社会主义。

1)从理论来讲,是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以群体利益为目标,按劳动分配为根本的非个人获利模式,以是否对社会发展有利,作为衡量标准的社会。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

2)从实践来,把对这种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实践叫社会主义的运动,并且经历了不同阶段。第一阶段,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只有理想没有指南是很容易走“左倾” 路线的。因此,《共产党宣言》为其提供了可行的准绳。“无产者失去的是锁链,得到 的是整个世界”,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指南。 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从科学理论到社会主义的现实。“立足于现实,这是中国科学社会主 义的实践发展要求”,历史上理论带来的实践总是震惊的。而十月革命的胜利 可以说是开辟了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胜利恰好坚定了我们的信念,为我们的社会主义 道路指明了方向。 第三阶段,国家的实践经验扩展开来。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体系。如果说十月革 命是导火索,那么往后则涌现出竞相绽放的焰火。中国革命的胜利可以说是继十月革 命后世界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胜利,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完全改变了国际间各 方的力量地位。 第四阶段, 社会主义在总结吸收遭受曲折经验教训过程中, 不断改革, 调整发展, 逐步走向完善,成熟。成长过程中,一些旧的传统弊端就会暴露出来。我们要在改革 开放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向世界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 力。 当今世界,国际垄断资本的剥削.掠夺本性并没有什么改变。 “工人只有仇恨资产阶 级和反抗资产阶级,才能获得自己的人的尊严”。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成为世界和 平发展的阻碍。这一切从根本上决定了资本主义走向衰退的命运。而为现实社会主义 国家创造着物质和阶级的条件。

3)从制度上讲,把对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理想社会就叫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尊重和保障人权,使民主的国体与民主的政体达到了高度统一,保证了把国家中的最大多数人纳入到人民的范畴,成为民主的主体,从而能够极大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机体充满生机活力。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只讲政体而否认国体,把资产阶级民主说成是超阶级、超金钱、超意识形态的和普适的,掩饰甚至否认其资产阶级专政的阶级本质。事实上,民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民主。民主的发展总是同一定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的。尽管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制度表面上看似乎是很民主的,但由于私人占有制度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那么,不论哪一个党派执政、不论三权如何分立,维护资本家少数人根本利益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因此,在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中,劳动人民永远不可能真正当家作主,不可能真正享有和行使国家的一切权力。

4结合实际阐述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与创新。(“一国胜利论”)

通过深入研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规律,列宁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全面论述了孕育社会主义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创立了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在这一思想理论指导下,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地人类历史新纪元,极大的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赢得独立自由地斗争,引来了20世纪社会主义地胜利进军。

其理论要点有:

第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可以首先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逐步走向社会主义。

第三,俄国一国可以首先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超西方发达国家。

理论创新:

列宁地一国胜利理论,集中体现了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地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是在新地历史背景下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发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地新阶段。列宁地这一重大理论贡献,对落后国家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地影响,至今仍是指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地宝贵精神财富。

2

总结

列宁提出了一个或数国 首先胜利的新理论列宁在1915年8月写成的《论欧洲 年 月写成的 月写成的《 列宁在 联邦口号》一文中指出: 经济、 联邦口号》一文中指出:“经济、政治 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由此就应得出结论: 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 在少数或者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 取得胜利” 取得胜利”。 列宁着重分析了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 首先胜利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是: 首先胜利的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是: (1)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 各国在竞争中往往以军事冲突和战争的方式重新瓜 分世界,帝国主义内部的冲突加深,从而造成资本 主义统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2)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破坏,使一些经济不发 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化,使这些国家的人民除了 起来革命之外没有别的出路。 (3)不发达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势力存在,造成这些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动摇性、甚至叛卖性,他们不可能举起民族民主革 命的旗帜,把这些国家引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人数虽少,但革命性 强,有农民作同盟军,有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果这些条件汇合起来,就 可以形成一种直接的革命形势。列宁关于社会主义 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是列宁主义 的重要组成部分。 列宁关于一国胜利论的理论, 列宁关于一国胜利论的理论,是对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它揭示了帝 国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规律 性,科学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能否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能否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无产阶级革命指 明了方向。

5.结合实践说说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及创新建设理670

(1)提出和实施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是苏俄从1918年下半年到1921年春,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项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实行工业国有化,实行余粮征集制,实行商业国有化,推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实行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实践证明,实行这项政策,对当时夺取战争胜利和巩固政权是必要的和行之有效的,但用它来建设新社会,则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社会发展的阶段。因此,以1921年三月召开的俄共十六大和列宁随后所写的《论粮食税》,从战时经济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度。

(2)新经济政策的基本内容:第一,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度;第二,工业企业停止推行国有化;第三,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第四,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交往与合作。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从俄国小农占优势的客观出发,实行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政策。实施的结果,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文化繁荣。

(3)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引起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并形成了基本思路:第一,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第二,把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位;第三,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利用和发展商品交换;第四,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第五,在革命过后,及时把改革提到日程上来;第六,进行农业合作化;第七,实行工业化和电气化;第八,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第九,开展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第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

启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开拓创新。

6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如何避免空想?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的、主要的思想来源,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和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空想社会主义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

空想社会主义否认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现代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变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成分:如保留奴隶和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中如何避免空想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稳步加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矛盾的新特点,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着手,特别是从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问题入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长期目标和近期任务的有机结合,是理想与前进路径的高度统一。

扩大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继续存在。针对这些新情况,要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企业,为广大就业者提供更加公平的就业机会。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总体上呈扩大趋势,收入分配秩序混乱的现象严重存在,农村和城镇低收入者人数都有所增加。

3

总结

因此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社会保障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托底”机制。如果广大人民群众可以享有可靠的社会保障,就可以安居乐业,正常流动,就可以形成合理的消费和储蓄预期,不必为未来的生活担忧,也不必因一时失去工作岗位而产生过激行为。

要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要通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此外,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重要问题作出部署,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7当代资本主义有哪些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有哪些新变化

(一)生产力方面的变化

所有论者都认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种发展进行了概括。

卫兴华、陆象淦等认为,在经济发展层面上,当代资本主义特别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加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社会财富也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在产业结构层面上,出现了转向信息化、服务化和高科技化的趋势。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大幅度下降。庞仁芝、周敏凯、陈国新等从生产力要素的新变化论述了生产力的变化。劳动者:劳动力结构变化很大,脑力劳动者比例攀升,素质显着提高;劳动工具:发生革命性变革,由传统的“三机系统”(动力机、工作机、传动机)发展为“四机系统”(增加了电脑控制机);劳动对象:人工合成材料的问世,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信息资源这一非物质资源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对象的物质范围。此外,作为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管理,由于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论、系统工程等的运用,而获得了新的手段和工具。

(二)生产关系方面的变化

毅飞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一系列调整:在所有制关系上,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建立和发展一定比重的国有经济,企业股权分散化。在劳资关系上,采取包括允许部分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等多种形式,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在分配关系上,许多发达国家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实行社会福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求是》课题组则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政府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进行干预;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实行福利政策;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庞仁芝认为,生产关系的变化,首先表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发展资本主义国有企业;国家干预、管理和调节经济生活各个方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表现出很多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卫兴华、陆象淦认为,在资本的国际化层面上,拓展了国际贸易空间,生产经营和资本流动国际化。常欣欣认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展开,资本的增殖与周转在全球范围进行,形成了资本的国际循环,使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三)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

许志功、姜鲁鸣、庞仁芝等认为,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实现了政治制度与法制的有效结合;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与外延又有新的拓展;意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更加鲜明。这表明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常欣欣认为,资本主义政治统治形式还有两点变化:对国家权力机构的监督和制约的内外因素大大加强;国家权力的重心由议会向政府转移。

(四)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1、当代资产阶级的变化。张仲秋、李会欣认为,当代资产阶级一是内部结构的变化,在家族资本家继续存在的情况下,经理资本家人数增加、作用上升;二是家族资本家对企业控制方式的变化,逐渐由直接控制过渡到间接控制。罗文东还认为,跨国资本家阶级开始形成。

2、当代无产阶级的变化。张仲秋认为,变化主要表现在:工人绝对数量增加迅速,素质提高;第三产业工人已占主体地位;白领工人超过蓝领工人。庞仁芝认为,工人阶级构成日趋复杂化、多层次化;工资收入增加,生活明显改善;劳动时间缩短;不少人成为股票的拥有者;劳动者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等途径获得帮助。

3、中间阶级。林德山指出,不拥有或较少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但却拥有对工人劳动的支配权和对生产资料的日常控制权的人,即中间阶级,他们在收入水平、消费模式、社会态度和意识形态方面,都不同于工人阶级。罗文东认为,中间阶级出现新的分化,分为“中间偏下”和“中间偏上”两部分人,中间阶级的人数大幅度减少。

4、阶级关系的变化。张仲秋认为,因为阶层的、阶级的、利益集团的、民族的和种族的、激进的和保守的等各种社会矛盾的纠缠,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为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冲突所淡化。陆象淦认为,西方发达国家推行改良主义措施,实施有利于限制贫富差距扩大的税收政策和社会再分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卫兴华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高。

(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资本雇佣劳动的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进入垄断时期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在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自我调整和改革,好像政治制度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民主基础扩大了,人民获得了普选权等等,但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民主的虚假性依然存在,资本主义的民主仍然是金钱民主。

4

总结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而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

总之,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实行了调节劳资关系、开展失业救济、加强社会保险等一系列所谓的“福利”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8.怎样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的关系?

总的来看,只要各国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没有激化到出现革命形势的地步,只要各国共产党还未能彻底摆脱苏联模式的过度集权体制和过“左”路线的弊端,那么,奉行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民主党就还有其继续发展的余地和拓展的空间。社会民主党及其民主社会主义或社会民主主义也还会随着新科技革命以及世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形势的发展变化而 与时俱进,不断转型。

历史地看,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问题上最大、最主要、带全局性和共同的失误,不是在这个那个具体问题上,而是在总的指导思想上。这就是在长期“左”的教条主义、急于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思想影响下,超越了发展阶段,脱离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其它问题和失误,如政治经济体制问题、所有制问题、分配问题以及其它涉及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上的错误和失误,都是由这一“左”的指导思想派生出来的。之所以产生这种“左”的指导思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9]

20世纪的东方社会主义是在未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情况下“跨越式”地出现的,因而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个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东方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以及苏联东欧剧变,为我们今天面对全球经济局势提供了宏观的思考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应被看作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构想在中国的完全的实现形式,而应被看作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根据现阶段中国的实际情况所确立的应当和可能实行的社会主义。正所谓“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统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社会主义,它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和超越,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以及为维护经济基础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三大方面。

第一,经济基础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等,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根本矛盾,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制度条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高效、快速、健康有序地运行,也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资本主义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一方面,私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根本对立的,并与社会发展趋势相悖的,是严重阻碍生产力解放与发展的一种经济制度;另一方面,由于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只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不可能把人民的福利作为目的来追求,自然也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虽然当前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上的确出现了国有经济、合作制经济、职工股份所有制经济等新经济形式,但这些经济形式并没有构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也没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自然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统治工具的实质。说到底也只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和经济特权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此次金融危机就是资本主义本质的大暴露。

第二,政治制度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尊重和保障人权,这就使民主的国体与民主的政体达到了高度统一,保证了把国家中的最大多数人纳入到人民的范畴,成为民主的主体,从而能够极大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机体充满生机活力。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只讲政体而否认国体,把资产阶级民主说成是超阶级、超金钱、超意识形态的和普适的,掩饰甚至否认其资产阶级专政的阶级本质。事实上,民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民主。民主的发展总是同一定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的。尽管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制度表面上看似乎是很民主的,但由于私人占有制度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那么,不论哪一个党派执政、不论三权如何分立,维护资本家少数人根本利益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因此,在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中,劳动人民永远不可能真正当家作主,不可能真正享有和行使国家的一切权力。

第三,思想文化不同。思想文化是社会精神形态的上层建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代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而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则是反映资产阶级的本质和属性的文化,是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联系在一起的。资本主义虽然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但以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文化,必然是以私有观念为特征,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内容的。这种世界观和价值观主导下的思想文化必然导致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这种思想文化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异质的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不仅在理论上反对马克思主义,而且在实践中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5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一次函数复习题B组(P1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小学英语单词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