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等教育> 法学> 科学社会主义 (2)

科学社会主义 (2)

上传者:钱向明
|
上传时间:2015-04-15
|
次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 (2)

专题八、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 ★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基本命题点提示 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继续推进改革的坚定性 应对全球化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从根本上改变。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08年考题) 30★3.如何看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是改革本身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改革,绝不能走回头路。

对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结合民生问题来理解)

①从实际出发看问题,深层原因在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政策的根本依据;

②是市场经济惹的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不动摇。

我国面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重要发展机遇,但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偏重于经济增长、经济效率而对社会发展、社会公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重视不够、兼顾不够的问题;同时,市场机制主要解决的是经济效率问题。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市场缺陷的产物,也表明我们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不足

③是对外开放惹的祸? 对外开放不动摇。 任何国家要发展都必须对外开放,封闭只能窒息自己的生机,但是当今世界经济体系是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体系,我们在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发展外贸的同时难免要付出代价、要承受不合理国际经济秩序带来的压力。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正是为了解决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

④我们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和内外环境下建设社会主义的,这种历史条件和内外环境不由我们选择,也无法超越。七一讲话中的四个坚定不移推进改革。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09已考)

1、毛泽东第一次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

①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③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解决。

④正确分析了我国存在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1★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深入的具体的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1979年3月3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①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推动生产力发展。(2种情况)

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指出,具体体制,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改。

③把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②提出解决社会主义初阶级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的全面性

★ (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1.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及根本任务决定的。

2.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

★ ★ (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95年分析题,05辨析题)

分析题:试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践说明,如何处理好我国现阶段存在的 (就业/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制度等事关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等影响目前稳定的因素。

1.三者的关系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2. 三者相互促进。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基础和前提。解决中国所有问题要靠自己的发展。

3.三者相互制约。 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稳定。

4.按统筹兼顾的原则协调好改革进程中各种利益矛盾,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5.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稳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会出现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分化加剧等现象。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本知识点跨学科拓展: 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所包含的哲学原理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重性,二者既区别又联系。

2.辩证法要求在斗争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斗争性。

3.保持社会的稳定表现在哲学意义上就是坚持矛盾的同一性,改革类似于矛盾的斗争性。

4.根据同一是斗争的同一,是包含对立差异的同一原理,要保持社会的稳定,不能消极地去维护,而必须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

5.根据同一性对斗争性的制约,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的原理。在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社会的稳定,即把稳定作为前提,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什么也谈不上。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32★<选择>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依据)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德趋势;国际形势新变化的结果)

2、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历史教训的结果。

3、是取得与资本主义竞争优势的需要

4、是清醒判断现代化建设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的结果。

(二)对外开放的进程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由浅入深,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突破:

第一次是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体制基础;

第三次是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成为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起点,使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3 ★2、特区30年

含义: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它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在我国,是中国政府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以达促进特区所在国经济技术发展的目的。

时间: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5年,国务院批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议,海南省被批准为经济特区。1990年,中央决定开放开发浦东。

主要特点:①特区经济发展的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②其经济运行机制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为主;③对来投资的客商给予特殊优惠和便利;④国家给特区较多经济自主权。

重大意义:经济特区是外引内联有机结合,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发挥特区的“四个窗口”(技术、知识、管理和对外政策)和两个扇面辐射(对内和对外)的“枢纽”作用;

(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

1、全方位:对所有国家都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经贸关系。

2、多层次: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及内陆省区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开放,形成全国范围内的有重点、分层次、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

3、宽领域:立足于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展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产、科教、文化和服务业等。

34 ★ (四)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全球化的客观性: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利害并存,对经济全球化只要有清醒地认识。

2、全球化之利:经济全球化是全球走向繁荣和进步的必由之路,它的正面效应十分突出: 有利于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大市场,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 ;加速了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各国间相互联系和依赖程度的加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

3、全球化之弊:当今时代条件下,全球化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进行的,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 一方面他们主导着游戏规则的制定,使得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全球贫富差距扩大; 同时,作为弱势一方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往往会使自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拓展:新贸易保护主义)

4、我国顺应趋势和潮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发挥后发性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 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③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战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④加快贸易发展方式转变;

⑤处理好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防止过分依赖国际市场。

专题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基本命题点提示 命题重点章 基本经济制度和非公经济。 收入分配差距和社会保障 新兴工业化道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 经济社会好又快的发展。发展方式转变和宏观调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对此进行反思,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 2.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一部分个体经营、以部分产品自由生产、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以此来弥补所有制过分单一,忽视市场机制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

★ 3.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破除计划与市场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奠定了思想基础

★ 4.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

★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①计划和市场不具有制度属性,都是手段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范畴

③建立现代市场经济,充分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④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①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 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③ 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④ 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⑤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36★(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是指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 ★

1. 在所有制结构上,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共同发展

2. 在分配制度上,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3. 在宏观调控上, 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37★ 1.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选择)

2.确立依据: ①是由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②是由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 的所有制实现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8★ 1.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选择,仔细阅读) 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它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在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9★ 2.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内涵★

①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涉及国家安全行业、自然垄断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骨干企业。) 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005.02《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称为非公有制经济

1.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成分

★ 2.依据: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国民经济发展强劲稳定的动力。

②非公经济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

③非公有制经济将是创造就业机会最大来源。

④非公有制经济将会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

40★ 3.措施:

①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放宽准入,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②改进服务,为非公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③依法监督管理,保障合法经营和职工权益。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按劳分配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

41★ 2.主体地位依据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决定因素

②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是物质基础根本原因

③劳动差别还存在,是谋生手段是直接原因

42★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选择)

1.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2.就其内容主要有:按劳动、资本和管理、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形式。

3.依据:存在多种生产要素的所有制;各生产要素都是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的源泉;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分析)

结合下面的讲话谈谈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温家宝撰文,在肯定我国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指出:但是必须看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至今仍相对滞后,主要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拉大的趋势,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对这些问题,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并提出“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有利于平衡不同群体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1.同步富裕只能导致贫穷落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收入差距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 ①劳动者负担的不同;②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分配方式并存;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律;④城乡区域和脑体差别的原因;⑤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垄断,再分配等)。

2.部分地区部分人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① 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 在中国的广大区域,第一步,在本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是:先较快地发展沿海,带动内地更好发展;第二步,自进入小康社会起,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是:在继续发展沿海的同时,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好内地的发展问题。

②共同富裕→发展成果共享

3.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结合前面之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措施见专题3,含公平效率关系)

①必要性: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本质:党的领导;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②方针: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等政策。

③综合配套措施:要积极扩大就业;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和中西部发展等。

24.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表明处理效率公平的关系,就要( ) (09年真题)

A.把效率和公平相互之间的矛盾协调统一起来 B.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C.改革现有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D.合理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44★(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

2.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3.现状: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社保体系的总体框架。养老、医疗、失业和最低生活保障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 1995年9月,党的第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

45 ★ ★★1.党的十七大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十二五的主线,结合专题三之拓展阅读即重点“11”<选择,分析>

①两种发展方式及特点:

粗放型,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 集约型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而实现经济增长

②转变的必要性、紧迫性: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具体体现在4个要求)

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

二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

三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四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③ 实现转变的五大基本要求 见专题三之拓展阅读即重点“11”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科教兴国战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1988)

①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②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③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2.科教兴国的内涵:

是指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3.加快科学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

①紧迫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保障国防、经济安全,提高国际竞争力需要;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

②基础条件。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科研人力资源优势;较完整的学科布局;积累一定的创新经验和能力;独特传统文化优势。

③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③途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创新能力(原创、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协同创新)。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制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 46 ★ 4.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①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②教育与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③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④教育与人才培养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 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

②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

③战略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选择+分析)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04年多选考)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小学英语单词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第8课 对称剪纸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书画版二年级上册)_T3784187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苏科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 可能性的大小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租船问题》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