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人文社科> 文学研究> 美国主流电视剧对于中国的认知与想象_以_老友记_为例_谢稚

美国主流电视剧对于中国的认知与想象_以_老友记_为例_谢稚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美国主流电视剧对于中国的认知与想象

——以《老友记》为例

谢 稚 孙 茜

摘 要:本文以美国主流电视情景喜剧《老友记》为例,从三个方面,即“拟态环境”中的中国及由此产生的误读,美剧中符号化了的中国形象——非语言交流中的中国形象,美剧中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文化霸权,分析了美国主流电视剧中对于中国的认知与想象,并从文化障碍、刻板印象和文化霸权的角度来剖析中国形象在美剧中的传播。

关键词:美国主流电视剧;中国;认知;想象;文化霸权

(PRI)2008年9月的一项根据美国专业调查机构

有关“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的调查:42%的美国人想不到中国品牌,大部分被提到的品牌不是中国品牌;43%的美国人认为成龙是在美国最著名的中国人;59%的人认为在美国最流行的中国菜是炒饭;70%的人认为中国最著名的城市是北京,最著名的景点是长城,22%的人错误地认为新加坡是中国的城市。这些信息表明:美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度远远低于想

象。大多数美国人是通过本国的媒介了解中国、认知中国并合理想象中国的,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承载着提供娱乐、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传播文化等功能,对受众产生广泛的影响,影视作品是他们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子。《老友记》,又名《六人行》(Friends),是美国NBC电视台的一部幽默情景喜剧,全剧总共十季, 236集,每集大约20分钟左右。它是美国历史上甚至是全

球范围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剧之一,从1994年—2004年连续播出10年,被评为全美民选最受欢迎喜剧。曾在1996年1月28日创下5,300万的收视记录,2004年5月6日播出的最后一集5250万收视记录。

在《老友记》中涉及中国的画面、语言、人物、情节并不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画面形式出现的符号化的中国元素——中式灯笼、筷子、旗袍、唐装等;第二类是以小人物角色出现的社会地位卑微的华人;第三类是以电视剧人物出现的第二代华裔女性——男主人公的前女友。在这部美国主流电视剧中,流露出美国主流社会长期以来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刻板印象,特别是剧中华裔人物的塑造上,也表现出一些美国白人的偏见和歧视。这部在美国最受欢迎的喜剧关于中国的形象,也随着这部电视剧在美国及全球的热播,不断地传递给普通的西方受众,并使得西方人关于中国的负面印象得以强化。

版社2011年版,第178页。

③《徐帆评〈私人订制〉:就是跟艺术“逗着玩”》,《北京晚报》2013年12月25日。

(陆扬: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学学科学术带头人。曾任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哲学系访问学者、美国Augustana College访问教授。曾在《法国研究》、《文艺研究》、《哲学研究》、《学术研究》、《外国文学研究》、《文艺评论与研究》、《东方丛刊》、《中外文化与文论》,《国外文学》、《文化与传播》、《中国诗学》、《中国美学》、《中国比较文学》、《读书》、《学术季刊》、《社会科学》、《文化与传播》、《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理论与现代化》、《人文杂志》、《博览群书》、《美学与

艺术评论》、《道风山基督教文化评论》等期刊以及《文艺报》、《社会科学报》、《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有《德里达:解构之维》、《美学理论》、《中西死亡美学》、《精神分析文论》、《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十九世纪美学》、《欧洲中世纪诗学》、《大众文化与传媒》、《后现代性的文本阐释》、《大众文化理论》等多部,主要英译著有《论解构: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与批评》、《呼啸山庄》、《重构美学》、《大众文化研究》、《首席执行官》等。学术成果曾获全国教育图书优秀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责任编辑:大理

19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一、“拟态环境”中的中国及由此产生的误读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的理论。他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即: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因此,电视剧在媒介的传播,无疑扩大了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这种认知来自于媒介给人们创造的媒体环境,即“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也被称为 “象征性环境”。这部美剧通过“拟态环境”传递的中国形象,存在着媒介印象与刻板成见,从而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影响着媒介受众。这种“拟态环境”中有关中国的描述,很容易使美国人对于中国产生误读。

在《老友记》中,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第一,“所有的中国人都会一点功夫”第二,;“中国是个古老的、神秘的国家,是难以理喻的国家”第三,;“中国的文化几千年没有变化”;第四,“中国人的数学很好,是因为中国人有数学天

赋”第五,;“中国妇女都很温顺,听丈夫的话”。

例如为表现 “中国功夫”,《老友记》第三季第4集中专门描述了一位英语不太好的华人功夫教练。功夫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元素,早已被外国人所熟知,“功夫”(Kung-Fu)一词已被直接音译并纳入英文词汇中,功夫也成为中国在美国人眼中最重要的中国象征符号之一。随着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 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也成了功夫的化身。几十年来,从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主演的功夫片在美国的热播,也使得美国人对于中国的认知又添上了“中国功夫”的烙印。

同样,“中国人数学很好”这样的论断,来自于早期出国留学人员优秀的学习能力。同时,由于美国人并不了解中国教育体制和美国教育体制的不同,他们眼中所看到的中国留学生,就成了中国形象的代言人。在《老友记》第八季第12集中,提到罗斯班上有位认真的华人学生,在美国人对华人的刻板印象里,华人学生是勤奋刻苦的“书呆子”。

这些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误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媒体长期所传达给受众的刻板印象,同时,这些刻板成见也有来自中国对外宣传时的误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一直是中国传递给外界的一个信息。但是,这样的宣传却让中国形象出现了一种“神秘色彩”。也就是上文所说的,中国是个古老的、神秘的国家,“古老”、“神秘”很自然地带给人们某种焦虑与期望。因此,人们会想当然的认为,中国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国家。

二、美剧中符号化了的中国形象——非语言交流中的中国形象

在《老友记》中,关于中国人或中国形象的交流很多都来自于非语言交流。跨文化交流的手段不仅仅是语言,还有很多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事实上,语言交流只占到跨文化交流中的30%,其中70%的信息交换量是通过非言语交流实现的。非语言交流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码的一部分”,而且很多非语言行为是深植于文化中的,它常常反映出基本的文化特性,而一种文化的非语言交流既可以像它的语言一样具有独特性,同时,非语言交流也是多维度的,也就是说,这种交流有意义模糊性,是隐含的、自发的、超意识的。非语言交流和文化一样具有普遍性、多元性和无边际性,所以,非语言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非语言交流是以人体语言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身体移动、姿势、饰品服饰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非语言交流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体现出符号的意义。索绪尔将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又分为:物体语言符号、体态语言符号、伴随语言符号、时空语言符号。所谓物体语言符号就是人类生活中所使用的物体,如衣服、装饰品化妆等。在《老友记》中呈现的非语言符号,主要是物体语言符号,它包括中国灯笼、筷子、旗袍、唐装等。这些物体语言符号以中国元素的方式出现,并通过媒体呈现在受众面前。这些中国符号实际上就是符号化了的中国形象,无论是灯笼、筷子,还是旗袍、唐装,这些符号本身所具有意义,并不仅仅存在于符号本身,而是存在于人类传播的全部过程和环节当中。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这些非语言符号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具有了象征意义。象征符号代表着在角度传播过程中,“他者”

传播中国元素的特色文化。而符号的象征意义,也体现在“他者”的角度上理解符号的意义。

唐装,是中国在海外最具代表性的物体语言符号之一。在《老友记》第九季第19集中,莫妮卡在中国餐厅工作穿着的唐装,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蓝色唐装。这说明,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后,美国电视剧所传递给受众的有关中国的信息,并没有多少改变。这也从另一侧面体现出美国人对中国的刻板成见:“中国文化几千年没有变化”。唐装,经过历史的变迁,它的内涵发生了迁移:从“唐朝的服装”所指到“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所指的迁移,隐喻发生作用(后者替代前者),“唐人”到“中国人”的转喻(以部分海外华人形象转喻全体中国人形象),唐装形象与中国语境的联系,“唐装”经历了唐朝的服装——唐人街华人的中式着装——中国人的民族服饰的符号化过程,成为国际公认的中国形象的承载物。“越是传统就越是精华”,旗袍、唐装、灯笼等都是中国对外宣传中比较重要的中国元素。实际上,由于中国长期对外宣传的国人形象主要由传统的服饰、

20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传统文化构成,所以,在媒介构架中,中国很大程度上容易被误读为一个“永恒不变的国度”,换句话说,“中国文化几千年没有变化”。

三、美剧中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文化霸权

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存在着差异与认同。在相互的交往中,不同文化彼此间相互融合、求同存异,开始出现文化之间的认同。这种文化认同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包括对内认同和对外认同。对内认同表现为对国家民族的自我认同,这也是一切认同的基础和前提。对外认同表现在对其它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吸取,以强化我们的能力。所以在民族国家间的文化交往中,文化认同表现为一个国家民族的全体成员对本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坚守和维护,但在遇到有利于自身的先进文化时,也会对其进行吸纳以强化自己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老友记》作为美国主流电视剧,体现出了其对于中国的认知与想象,这些认知与想象都与美国的对外认同,即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唐装、旗袍,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服饰,作为一种服饰文化进入美国,它就具有了中国符号的意义。《老友记》中所体现的美剧中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很多是通过非语言交流产生的,在第9季第12集中,莫妮卡会在生日宴会上穿着改良了的中国旗袍。改良的旗袍,表明在两国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中国传统服饰被他国接纳。从中可见美国文化强大的文化融合能力,虽然美国人也警惕着自身文化会被他国文化入侵,但实质上,美国强大的文化融合力在不断的吸收和拓展中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为其所用。

同样,美国文化是一种霸权文化,无处不体现出美国强势的文化霸权,文化霸权理论是由葛兰西提出的,葛兰西“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理论的主要观点在于:与传统的政治领导权(political hegemony)相区别,统治阶级不是简单地“统治”一个社会,而是通过道德和知识的领导者积极引导这个社会,这就是“文化霸权”。换句话说,就是统治阶级将对自己有利的价值观和信仰普遍推行给社会各阶级,不是通过强制性的暴力措施,而是依赖大多数社

会成员的自愿接受来实现。文化霸权强化了媒介的刻板印象。媒介具有显著的政治倾向性,媒介所传递的内容都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因此,媒介所传递出来的各种信息,都是统治阶级对于普通受众的一种控制手段。文化霸权,作为文化的控制手段出现在媒介中,在电视媒介中,我们把它称为“视像的霸权”,这种文化霸权是通过“视像的霸权”表现出来的。

表现出《老友记》中对美国华裔的形象塑造上,

一种长期的刻板印象和偏见,这些都是文化霸权的体现,而这种对中国的印象又通过“视像的霸权”表现出来。乔伊(Joey)到中国出差后带回一位华裔女友朱蒂(Julie),朱蒂是纽约长大第二代华裔女孩儿,剧中对她的描述并没有多少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但在乔伊与朱蒂的交往中,无时不表现出朱蒂身

上的中国印记,体现出中美文化的差异,依旧可以从中发现,对于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华裔女性而言,美国人对于她们仍然有着不可更改的刻板成见。例如,朱蒂在第二季中的每一次出镜都表现出美国人眼中特有的中华女性形象——“中国女性都很温柔,听丈夫的话”朱,这与白人女孩儿莫妮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蒂在第二季第2集中,邀请乔伊的朋友一起去购物,原因是朋友要离开打工的公司想用完折扣卷。朱蒂,在影视剧中的华裔女性形象,依旧是美国人眼中那个“温柔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爱占便宜”的华人。

正如《老友记》中所呈现,美国人对于中国及中国文化有着许多固有的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的更改,需要主流社会及媒体的有效引导,同时也需要非官方渠道的辅助。比如: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几千年不变的国家”,若想让美国人看到中国的变化,就应该改变媒介固有的传播内容,让美国影视作品中含有更多的中国元素,比如:动画片《花《功夫熊猫》、

木兰》等,这些运用中国题材在美国本土滋生出的中国式的美国影视作品,虽然融入了美国文化,但也为美国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子。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美国不断进行的美国文化的自我认同和文化霸权。

随着《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CNN、BBC等全球各大主流媒体上的播出,我国开始加快了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这表明中国除了主动塑造一个良好的本国形象外,也更加重视在他国媒体上从“他者”的角度构建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在我国开始大力宣传“国家形象”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中国形象在他国的已有认知以及他国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所以,“合理想象”。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需要良好的国家形象宣传,更需要通过消除文化障碍、他国刻板成见、文化霸权以及对自身传统文化的反思及传播等途径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美国的交流与传播中,必须看清哪些是美国对于中国的刻板成见,要努力解决这些文化障碍,不能将其误会为中美跨文化交流中的典范,再次传回中国,成为所谓的“国家符号”。

同时,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不乏政界、商界、教育界、文化艺术界等杰出的中国人及华裔;也有许多优秀的中国影视作品在美国及全球各地公映,这些优秀的华人形象都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起到了良好的提升作用。

注释:

①《环球时报?国际论坛》2008年10月24日第11版。②彭凯平、王伊兰:《跨文化沟通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第106页。

③《环球时报?国际论坛》2008年10月24日第11版。④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第299页。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大理

21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法律业务职位)申论真题解读
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法律业务职位)申论参考答案
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2008年深圳市下半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
2008年6月10日广东省深圳公务员(审计局)面试真题解析
2008年2月26日广州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
2008年6月10日广东省深圳公务员(执法类)面试真题解析
200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1
200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2
2008年5月14日广东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解析
2009年广东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真题及解析
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参考答案
2008年2月27日广州市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
2007年广东省上半年公考《行测》真题参考答案
2006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含答案
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冲刺试卷
2009年6月深圳职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
2007年广东省上半年公考《申论》真题
2008年5月16日广东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解析
2008年广东省上半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参考答案
2008年广东省上半年公考《申论》真题参考答案
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 》真题参考答案
2007年广州市下半年公考《行测》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0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真题含参考答案
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读
2008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含解析
2011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读
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参考答案
2010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读

网友关注视频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4(1)无理方程P18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五年级下册 Unit 1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18集 常见的酸和碱(二)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