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备考资料
安徽农业大学 农学院 学习部(学科部)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调节控制规律,促进农业全面持续发展的学科。
研究对象: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环境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控途径。
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仍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合。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统合体,或者说是有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生态对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朝着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系统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一个物种通常可以包括所有种群。
均匀型分布:也叫规则分布,是指中群内各个体在空间呈等距离分布。 随机型分布:是指中群内个体在空间的位置不受其他个体分布的影响(即相互独立),同时每个个体在任意空间分布的概率是相等的,即统计方差等于平均数。
成群型分布:即种群内个体的分布既不随机,也不均匀,而是形成密集的斑块。
互利共生:互利共生是指2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一种互相关系。
偏利共生:偏利共生是指种间相互作用仅对一方有力而对另一方无影响的一种相互关系。
原始协作:原始协作是指2个种群相互作用,双方均能获利的协作关系。 种间结合:种间结合是指2个或更多的物种彼此贴近共同生活在一起,而且常常是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化感作用:化感作用指由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生物群落:是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生态优势种:在群落中地位、作用比较突出并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的种类或类群称为生态优势种。
亚优势种:是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
伴生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偶见种:偶见种是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是由于种群本身数量稀少的缘故。
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空间的垂直分布上所发生的成层现象。
1
安徽农业大学 农学院 学习部(学科部)
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内由于环境因素在不同地点上的不均匀性和生物本身特性的差异,而在水平方向上分化形成不同的生物小型组合。
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物在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的特征,是一个生物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地位。
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地发展变化的过程。 原生演替:原生演替指的是从未有过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 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生物群落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 顶级群落:演替中群落结构变化开始较快,随着演替的进行,变化速度慢而趋于稳定。群落演替系列最后达到稳定阶段,称为顶级。演替最终形成的稳定群落,叫做顶级群落。
生态因子: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叫生态因子。
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和人工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和人工选择而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征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生活型:不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或人为培育环境条件下,发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后形成的具有类似效应、生理和生态特征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指在一定时间内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适应所维持着的一种协调状态。
生态能:
能量:能量是所有生命运动的基本动力,生态系统作为以生命系统为主要组分的特殊系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能量的输入。
食物链:食物链指生态系中生物组分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彼此连接起来的一个序列,组成一个整体,就想一条链锁一样。这种链锁关系就被称为食物链。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成员之间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往往不是单一的,多数情况是交织在一起,一种生物常常以多种食物为主,而同一食物又往往被多种消费者取食,于是就形成了生态系统内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相互联结的“网络”。这种网络被称为食物网。
辅助能:生态系统接收的能量除太能辐射能之外,其他形式的能量统称为辅助能。
物质循环: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和营养物质在自然动力和生命动力的作用下,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内,乃至整个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再到环境,不断地进行流动和循环,就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生物地化循环。那些对生活必不可少的各种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的运动通常称为营养物质循环。
碳循环: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状态,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O2)。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他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水平下能够产生生态效益或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或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
2
安徽农业大学 农学院 学习部(学科部)
社会资源:社会资源是指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有助于农业生产力提高的人工资源。
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亦称再生资源。这类资源在合理经营管理条件与适应的自然环境中可以更新、繁衍被人类继续利用,反之也可衰退、减少甚至灭绝。
不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亦称流失性资源,不可更新资源是指不能连续地或周期性的被产生、补充和更新或者其周期相对人类的经济活动来说太长的一类资源。
可存留性资源:如果不予以利用的话并不消逝,可以长时间存留下来的资源,如石油、煤、化工产品、农机具等。
不可存留资源:是指不及时利用则会立即流失且不能留存下来供以后使用的资源,了如太阳辐射、热能、风能、潮汐能等。
半存留资源:半存留资源兼有存留和流失2种性质,例如土壤中的水分、养分是可以积累的,但也有一定限度。
3
安徽农业大学 农学院 学习部(学科部)
农业生态学的特点。
①理论实用性;②学科交叉型;③研究统一性;④宏观层次性;⑤整体性;⑥综合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
①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②非生物组分(环境组分):太阳辐射,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土壤。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根据人类干预程度划分的生态系统。
①自然生态系统;②人工生态系统;③半自然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差别。
农业生态系统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其基本组成也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大部分。但由于受到人类的参与和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组分构成与自然生态系统不同,其生物是以人类驯化的农业生物为主,环境也包括了人工改造的环境部分。
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比较。
①农业生态系统生物构成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②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③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④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⑤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特点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⑥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高于自然生态系统;⑦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特征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⑧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点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⑨农业生态系统服从的规律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⑩农业生态系统运行的“目标”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和维持人类生活需要的条件和过程。
种群的空间分布的分类。
种群的空间分布通常可分为均匀型、随机型和成群型3种类型,而在成群型分布中又包括成群随机型和成群均匀型。
生态对策。
R对策:生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但增长率(r)高,具有较大的扩散能力,适应于多种栖息环境,种群数量常出现大起大落的突发性波动,如农田中的昆虫、杂草、土壤微生物等。
K对策:生物个体较大,寿命长,存活率高,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环境,不具较大扩散能力,但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种群密度较稳定,常保持在最大环境容纳量(k)的水平,如乔木,大型肉食动物等。
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
①生态因子作用的综合性;②生态因子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③生态因子的主导型;④生态因子的直接性和间接性;⑤生态因子的阶段性。 正相互作用。
正相互作用可按其作用程度分为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三种类型。
4
安徽农业大学 农学院 学习部(学科部)
负相互作用。
①竞争:生物种群的竞争通常包括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2种。发生在2个或更多物种个体之间的竞争称为种间竞争。②捕食与寄生:广义的捕食是指高一营养级动物取食或伤害低一营养级的动物和植物的种间关系。狭义的捕食是指肉食动物捕食草食动物。寄生与捕食作用相似,寄生生物以寄主身体为定居空间,靠吸取寄主的营养而生活。③化感作用:是指由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种群间相互关系在农业中的应用。
①建立人工混交林,林粮间作,农作物间套种;②稻田养鱼、养萍,稻鱼、稻萍混作;③蜜蜂与虫媒授粉作物的互利作用;④生物防治病虫害及杂草。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①具有一定的种群组成;②具有一定的外貌;③具有一定的结构;④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⑤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⑥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⑦具有一定的分部环境;⑧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
外因演替:①气候性外因演替;②土壤性外因演替;③生物性外因演替;④人为演替。
内因演替;在生物群落里,群落成员改变着群落内部环境反过来又改变着群落成员。这种循环往复的进程所引起的生物群落演替,称为内因演替。在一个生物群落内,由于个群落成员间的矛盾,即使群落的外部、内部环境没有显著的改变,群落仍进行着演替,也称为内因演替。
群落演替的分类。
①原生演替:原生演替指的是从未有过任何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②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生物群落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③顶级群落:演替中群落结构变化开始较快,随着演替的进行,变化速度慢而趋于稳定。群落演替系列最后达到稳定阶段,称为顶级。演替最终形成的稳定群落,叫做顶级群落。
生物因素作用的一般特种。
①生物因素的影响只涉及中群内某个个体;②生物因素的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关;③生物因素影响的结果是协同进化;④生物因素影响的对象一般仅涉及2个物种或与其邻近密切相关的物种。
耐受性定律。
一种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一种综合环境全部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种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这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就不能存在,甚至灭绝。
耐受性定律和最小因子定律的关系。
①最小因子定律只考虑了因子量的过少,而耐受性定律既考虑了因子量的过少,也考虑了因子量的过多;②耐受性定律不仅估计了限制因子量的变化,而且估计了生物本身的耐受性问题,生物耐受性不仅随生物种类不同而异,且同一物种内,耐受性也因年龄、季节、栖息地区等的不同而有差异;③耐受性定律考虑到了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因子替代作用和因子补偿作用。
耐受性的五点补偿。
①生物可能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性范围很宽,而对另一个生态因子的耐受
5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 房地产公司置业顾问培训资料
- 医疗质量管理:如何提高医疗质量管理?
- 论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权威资料]
-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73788723
- 煤矿安全技术措施汇总
- 工业流量仪表选型分析
- 公司劳动合同43973
- 某车辆覆盖件公司汽车门铰链CCC质量手册
- 田湾核电基地工程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 4101综放工作面安装调试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百货连锁钱途——自然美、百丽、itat类金融模式(一)
- 电力安装公司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大型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方案
- 消防知识讲义
- 金工实习报告--化学工程与工艺 佘焕裕
- 企业改制上市辅导
- 物业管理方案60938681
- 汽车工业产业标准组安全四化管理制度清单
- 特色化建设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优化
- .劳动合同解除中为何倾斜保护劳动者
- 安全工艺流程图
- 物业管理师-物业经营管理(全套复习材料)
- 中国物业管理师资格考试物业经营管理模拟试题一[1]67415675
- [精品]电气安全操纵规程
- 电动汽车充电桩方案
- 质量管理体系示例
- 某房地产集团公司质量手册
- 质量管理职责
- 汽车销售运营管理手册
网友关注视频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4(1)无理方程P18
-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 苏科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 可能性的大小
-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二课时
-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3
-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 小学英语单词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一次函数复习题B组(P11)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精品推荐
-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模块学业水平检测试题(含答案)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分类导航
- 互联网
- 电脑基础知识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 计算机应用/办公自动化
- .NET
- 数据结构与算法
- Java
- SEO
- C/C++资料
- linux/Unix相关
- 手机开发
- UML理论/建模
- 并行计算/云计算
- 嵌入式开发
- windows相关
- 软件工程
- 管理信息系统
- 开发文档
- 图形图像
- 网络与通信
- 网络信息安全
- 电子支付
- Labview
- matlab
- 网络资源
- Python
- Delphi/Perl
- 评测
- Flash/Flex
- CSS/Script
- 计算机原理
- PHP资料
- 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
- Web服务
- 数据库
- Visual Basic
- 电子商务
- 服务器
- 搜索引擎优化
- 存储
- 架构
- 行业软件
- 人工智能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多媒体
- 软件测试
- 计算机硬件与维护
- 网站策划/UE
- 网页设计/UI
- 网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