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等教育> 哲学> 国际政治学理论

国际政治学理论

上传者:何漫丽
|
上传时间:2015-05-07
|
次下载

国际政治学理论

《国际政治学理论》(梁守德 洪银娴)笔记 读书札记 2010-03-01 21:25:21 阅读238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导论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中国特色

1. 国际政治学主要围绕权利、权力、利益来认识和研究国际社会演变和发展规律。任务:揭示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及其演变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国际政治学属政治学范畴,但两者根本任务不同。政治学的特定任务:研究国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的一般规律。国际政治学的特定任务:研究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的一般规律。

3. 国际政治学不能等同于国际关系学。国际政治学突出政治角度,以权利、权力、利益为中心,强调的是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重点研究国际社会中政治关系、政治现象和经济、文化的政治影响。国际政治学的永恒主题:战争与和平。——国际关系学突出研究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军事关系、文化关系的总和,重点研究国际社会中各种关系的相互关系。

4. 国际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国际社会中政治体系、格局、秩序的形成和演变的规律。

5. 国际政治行为体=国际性阶级政党+世界性民族解放组织+国家[最重要]+国际组织——行为体相互作用——>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体系、格局、秩序。国际社会就是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总和。其中世界经济体系、格局、秩序是联结国际社会的纽带,是国际社会运转的基础。国际社会行为体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相互作用都具有政治性,因此国际政治体系、格局、秩序即国际社会的集中体现。

6. 国际政治主要表现为以权利、权力、利益为核心,以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为依据的种种关系,是战争与和平、强权与民主、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等现象的总称。|| 国际政治是行为体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有机整体主要表现为体系,也包括其结构(格局+秩序),是[1]国际政治体系、[2]国际政治格局、[3]国际政治秩序的总和。(国际政治学研究对象的三层次:[1][2][3]—动态范畴)

7. 国际政治体系是国际社会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是历史范畴,世界性国际政治体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同步进行,以世界经济体系为基础。|| 以国家为主要构成体,由世界市场经济所联络。|| 国际政治体系的最初组成:(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以资本主义强制分工为前提的世界生产体系、以资本主义不平等交换为纽带的世界贸易体系、以垄断资本为核心的世界金融体系、以帝国主义统治和掠夺为基础的世界殖民体系。——第一次全球化:以垂直统治和掠夺为特征的全球化。||——>(两种制度、三类国家竞争共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体系、民族主义国家体系、社会主义国家体系——以世界经济为联结纽带,相互依存、渗透——以主权国家为基础的全球化潮流。|| 【国际政治体系基本特征:系统性、联系性、不平等性】

8. 国际政治格局寓于国际政治体系之中,是充当主角的行为体间相互政治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要素:“主角”、“主要关系”(核心)、“式样”。国际政治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均以军事集团的实力组合为依据,以战争及其结局为标志,以大国控制世界为目标=====>军事实力+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制衡力量,战争方式/和平方式,集团对抗、大国争夺+相互协调合作+反霸与争霸+主权与强权。

9国际政治秩序是主角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规则,以国际政治体系为依托。以主角国家对外战略及 实施为基础,表现为主角在国际政治体系和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顺序,基本特征是稳定。国际政治秩序由充当主角的国家设计,经相互作用而建立,带有人为性、主观性,可调整,可突破。

1. 和争端,应当遵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和平解决,不得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国际事务应

由世界各国平等参与协商解决,不能由大国垄断,任何国家不得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改革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代之以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等价交换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 始终以政治同经济的结合为基础,但更多注重经济因素,第一次把生产力标准引进国际政治,认为“经济优先”已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2. 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首先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美国。联邦德国的学者以

巴黎和会上的建议作为国际政治学诞生的标志。

国际政治学的美国学派:(1)理想主义学派(盛行20—30s)代表人物:[英]弗朗西斯'布雷德利(思想家),伯纳特'博赞克特(哲学家) [美]伍德罗'威尔逊(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美国总统)(代表作:《论国家》,主张“国际关系实现道德理想,使国家和世界民主化”。理想主义理论框架的构成:重振战后世界秩序的“十四点计划”,及随后补充的“四项原则”、“四个目标”和“五点具体要求”) || 主要观点和主张:公开外交、民族自决、集体安全、自由和平、裁军非战、航海自由、贸易平等、公理正义、保证国际和平。最大特点:崇尚法律规范、伦理标准,强调国际事务中法律的权利与义务,相信国家利益的自然协调和“世界舆论法庭”实现和平的功能,认为“道德的原则”、“忠诚的原则”是重振世界秩序的法宝。评价:理想主义虽然未能从本质上揭示战争的根源,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战争势力,有利于战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虽过于理想化,有些脱离现实,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人民厌恶战争、要求和平的愿望,是当时较好的医治战争创伤的药方。(2)现实主义学派(盛行50s)代表人物:[美]乔治'凯南,斯坦利'霍夫曼,亨利'基辛格,汉斯'摩根索(芝加哥大学教授)(代表作:《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 以国家为主要行为体,以权力和国家利益为动因,认为权力既是国家的主要手段,又是国家追逐的目的,系统揭示冷战时期国际政治现实。理论核心:权力政治,支柱是均势,目的是寻求权力与和平的途径。国际政治=权力政治,具体表现:保持权力——维持国际社会权力分配的现状;增加权力——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显示权力——追求国家的威信与声誉 || 国家利益由权力界定,应同国家实力相对称,一个国家追求的利益应限制在本国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 国家利益中,国家安全居首位,即“高层政治”,其他领域为“低层政治”。|| 军事和政治问题在国际关系中占主导地位,以权力为基础。生存、安全的前提是权力,权力冲突是一切冲突的核心。国际政治=冲突政治。|| 重视权力均衡。权力均势以实力为基础,以追寻优势为目的,以不平等为特征,小国弱国往往被作为大国强国的政治筹码。权力均势建立五种方式:将竞争对手分而治之、重新划分领土疆界或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军备竞赛、结盟、大国充当两个对抗力量之间的平衡者。|| 评价:反映冷战历史实际,符合美国国家利益,较准确地阐述了当时世界的突出问题,理论从实际出发;过分强调用权力界定国际利益,又同实力相对称,未提出判断国家利益正当与否的客观标准,易为强权政治利用,成为强权外交的理论依据;过分突出政治,从权力、安全角度出发,认为政治可以改变经济,忽视经济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较少注意中小国家的权利和生存与发展的利益,忽视国际政治多样性、利益协调。(3)新现实主义学派(后行为主义学派/后传统主义学派)(盛行70—80s)代表人物:[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琼'斯佩罗,罗伯特'古尔,代表作:《权力与相互依存——国际政治在演变中》、《国际经济关系的政治学》、《战争与世界政治的变革》。|| 认为当前世界处于“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重视全球系统研究、实际政治的问题研究,主张“问题政治”的国际政治观。把国际政治看作一系列问题领域,开始突出经济问题对政治问题的作用。认为国际政治除冲突、对抗,还存在沟通、协调、合作。“复合相互依存理论”、“国际经济政治学理论”。主张国际社会进行“多渠道联系”,认为军事力量不再起主要作用,关键在国家同市场的关系,强调国际经济对国际政治的影响。(4)行为主义学派(盛行60s)代表人物:[美]卡尔'多伊奇,莫尔'卡普兰,戴维'辛格,代表作:《国际关系分析》、《国际政治的系统和过程》、《计量国际政治学》。主要理论:系统论、一体化论、功能主义论、博弈论、决策论、沟通论。特点:科学方法上创新,主张用实证方法、定量分

1. 国际社会的形成条件:(1)经济联系密切,既分工,又相互依存。(2)主权国家为重要组成单

位,相互间既对立又统一。(3)具有共识的准则为纽带,既无序又有序。(4)主权国家间正常的、直接的、持续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联系。

2. 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1)国际社会是一个总系统,包括许多子系统。(2)国际社会充满对立

统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冲突。(3)国际社会处于多中心状态,有序与无序并存。国际社会是一个无世界政府的社会,但非无政府主义的社会。由于公认准则不具备国内法那样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因而反对强权、维护公认准则只能是一个协调、斗争的过程。|| 全球化=国际社会化——(具体表现)市场体系、国家体系的强化

3. 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的关系:(1)国际政治以世界经济为基础和根源。(2)国际政治反作用于

世界经济。(3)国际政治向世界经济渗透。政治军事化转向政治经济化,使世界经济政治化。

4. 国家对外战略(国际战略/全球战略):国家为了国家权益,从国际全局出发而运用的外交谋划和

指导。包括对国际社会所处时代和基本矛盾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国际格局演变规律的判断、对外关系原则和方针政策的制定。目的:实现本国国家权益。特点:长期性、全局性。

5. 国家对外战略,包括外交政策,但两者区别甚大。国家对外战略:对全局的较长期分析认识和综

合谋划。外交政策:只是实施国际战略的行动手段和具体措施。国际政治虽涉及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但以各国对外战略的谋划、运用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制约、竞争、冲突、协调、合作)为主要内容。

6. 国际政治可界定为“权益政治”:(1)它是政治与经济的统一,既承认政治军事化,又重视政治经

济化趋势。(2)它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既承认权力冲突与实力政策,又突出权利的追求和维护。(3)它是冲突与合作的交汇,既承认对抗与斗争,又强调协调与合作。

7. 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最强,实为不同阶级和不同利益集团的价值观念。

8. 国际政治是行为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表现。(1)这种“合力”不是国际政治各行为体单个力之

和,而是这些“力”相互作用融合的一个整体力量。(2)这种“合力”不是各行为体意志和愿望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这些意志与愿望相互冲突、相互制约的集中表现。(3)这种“合力”不是由各行为体等同的“力”和固定的“力”组成的,而是无数个“力”形成的“平行四边形”,既不平衡,又可变动。(4)这种“合力”不是人为的、主观造成的,而是不自主、不自觉的,随国际形势的发展而变化。

第二章 行为体论 国际政治的诸角色

1. 国际政治行为体:国际社会中拥有自己特殊利益,能参与对外政治活动并发挥与自己职能特性相

符作用的实体。构成“实体”的基本要素:(1)具有共同利益(2)以一定规则为纽带(3)由某种组织结构所体现。

2. 国际政治行为体的条件:(1)必须是一个实体,具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和一定的共同利益基础,

并以某种纲领原则为纽带。(2)必须具有交往“能力”(先在性,非“实力”),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同自己特性和职能相符的作用。(3)必须参与国际活动,发生外向行为。——国际政治行为体以实体为依托,以交往能力为基础,以外向活动为标志。(1)(2)(3)决定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基本特征:稳定(来源于有组织的实体、共同利益基础、联结纽带)、外向(表现为“参与”和相互联系、制约、作用)。

3. 国际政治行为体主要包括:国际性阶级政党、世界性民族解放组织、国家、国际组织。按性质分:

国家行为体(更加突出)、非国家行为体(种类增多、数量增大、作用增强)。

4. 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诞生,标志着主权国家的建立,并成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主

权国家之所以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最重要、最活跃的作用,充当基本的行为体,关键在于它是稳定的政治经济实体,拥有主权,并能以其他行为体所不具备的强大能力和组织手段平等参与和决定世界事务。

5. 国际组织的要素:(1)多国(三国以上),国际组织的主体、行使权力和进行活动的保障:主权

国家、群众团体。(2)以联合面目出现,有正式协议作为纽带。(3)宣布特定的目的和原则,其活动只限于国际事务。

6. 国际组织的分类:政府间国际组织、民间国际组织;政治性国际组织、专业性国际组织;世界性

国际组织、区域性国际组织。

7. 国际组织参加国际政治的行为体作用表现:相互间及其同国家间的正式外交关系,具有国际法约

束力。

8. 国际组织产生以国际会议的召开为前提条件。17c,威斯特伐利亚公会,近代史上第一次处理国际

问题并确认民族国家主权原则的国际会议。

9. 国际联盟 (1)国联大会 (2)理事会 (3)秘书处 (4)常设国际法院

10. 联合国 1945.10.24 联合国宪章规定其宗旨:(1)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采取有效集体办法防止

和消除对和平的威胁,制止侵略行为,主张依据国际法原则,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2)发展各国间友好关系。各国人民有权自愿选择自己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有权获得民族独立。世界各国友好关系只能以平等和民族自决为前提。(3)促进国际合作。主张不分种族、性别、语言、宗教,加强各国在经济、社会、文化、人类福利方面的合作。(4)协调各国行动。 || 联合国组织和会员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国家主权平等、互不侵犯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相助与和睦相处。 || (1)联合国大会。是联合国主要审议机构,不具立法权。通过的决议只是建议性质,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对会员国能产生一定政治影响。 (2)安全理事会。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负有主要责任和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的机构。(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4)秘书处,秘书长领导。联合国办事机构。秘书长经安全理事会推荐,联合国大会任命,为联合国行政首长。

11. 区域性国际组织:1945.3.20 阿拉伯国家联盟 1961.7.31 东南亚国家联盟 1963.5.25 非洲统一

组织 1971.5 伊斯兰会议组织 ——宗旨:加强成员国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军事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外来干涉,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加速本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发展。原则:民主协商、平等互利。基础:尊重国家主权。

12. 民间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外的国际组织,即个人和社会团体依据民间条约或协定建立的

国际组织。最大特征:非官方性。不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较为重要:世界宗教组织(世界基督教协进会、伊斯兰世界联盟、世界佛教徒联谊会)、和平组织(绿党,etc.)。

13. 宗教组织充当行为体角色,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和作用:(1)增强国家行为体的综合国力,或表现

为民族凝聚力,宗教同民族兴衰联系紧密,或成为国家统治和管理的工具,起稳定秩序的作用。

(2)提高区域政治经济组织的活力,或作为区域政治组织的纽带,或加大区域经济合作的信任。

(3)赋予国家间交往的工具,或成为弱小民族和国家反侵略的旗帜,或被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大国和强权政治用作推行侵略政策和干涉的武器。(4)激发和加剧国际冲突,宗教矛盾引起民族矛盾或国家间政治冲突。

14. 第三章 体系论 国际政治的体系系统

1. 国际政治体系先后曾具体表现为:(1)帝国体系。罗马帝国(区域性国际政治体系),英殖民帝

国。具有集权式的统治机构。(2)势力范围体系。北约、华约。具有健全的组织指挥机构。(3)和平共处体系。不结盟运动。具有平等协商、共同决策、轮流主持的会议机构。(4)无世界政府无国际组织的无政府主义体系。(5)无世界政府而有国际组织的无序与有序并存的国际体系。||——全球范围的国际政治体系虽是整体,但从未出现过实体(虽由阶级政党、国家、国际组织构成,但不是世界政府、世界集团、世界性国际组织)。

国际政治体系各行为体间相互联系=相互并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关系”。国际关系=国家间关系(最重要)、国际组织间关系、国际性民间团体间关系=[从内容看] 政

1.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表现:(1)经济最发达,最富。(2)科技能力最雄厚,投资额

为世界之最。(3)军事实力最强,最现代化。(4)政治上自成体系,具有独立完整的政治战略和国际战略,以领导世界为目标,常取进攻态势,也属世界之最。|| 美国主角作用如何发挥取决于:(1)最强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地位(2)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权利和义务(3)实力下降而又竞争对手增多的国际环境。

2. 亚非万隆会议,50s中期,第三世界形成的标志。亚非大联合具体表现在:(1)亚非会议是亚非

国家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自行讨论国家独立和发展问题的国际会议,开始了亚非人民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历史。(2)亚非会议第一次发出了震撼世界的团结反帝的呼声,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孤立分散的状态,真正成为洲际联合的世界性运动,开始了亚非国家联合参与决定世界事务的历史。(3)亚非会议第一次冲击了战后世界两大阵营对峙的政治格局,分出一个“第三势力”使世界走向多元化,开始了社会主义国家同民族主义国家直接合作的历史。|| 会议确立三项基本原则:(1)团结反殖反帝原则(2)和平共处原则(3)求同存异原则。

3. 1963,非洲统一组织宣告成立。1976,《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1974,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

第一次由第三世界国家发起、拟定议题、起草文件、讨论发展问题的国际会议,《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行动纲领》

4.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的标志:(1)联合范围的扩大:亚非两大洲联合—>亚非拉三大洲联合 (2)

活动内容的深入: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为主的政治斗争—>经济领域、要求发展民族经济变革国际经济旧秩序、实现经济独立、用经济独立巩固政治独立 (3)找到了适宜的政治形式:不结盟运动,体现第三世界联合力量,又异于集团组织,符合第三世界反对强权政治、建立主权平等 互利合作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立场和愿望。

5. 第三世界的主角作用:(1)摧毁殖民制度,瓦解帝国主义统治基础,沉重打击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加速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改变联合国面貌,促使大多数国家独立自主化、区域合作化、对外事务不结盟化。(2)扩大不结盟的影响,开创国际关系新局面,加速国际关系破旧立新的变革,显示第三世界的生命力。(3)实力不强,主要体现在联合的制衡性上。

6. 第三世界能够发挥制衡性主角作用的原因:(1)第三世界的活动以主权国家为主体,更多以国家

面目出现,获得了更为有力的活动手段和更加广泛的活动场所。(2)第三世界的活动是以联合方式进行的。(3)第三世界具有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新型民族主义战略,对外坚持中立不结盟政策,对内将民族主义同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

7. 国际关系以主角关系为中心,主角关系则显示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

8. 主角关系的主要表现:统治与从属关系、互助与合作关系、控制与反控制关系。典型形式:势力

范围关系、军事集团关系、争霸关系(三者皆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共同点:结盟、军事强权、以控制和干涉为目标)、不结盟关系(原则:非集团、自主权、共同参与)。

9. 新型主角国家间关系的趋势:(1)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强调国家权益。(2)淡化军事色彩,

突出经济联系。(3)减少对抗,注重对话。(4)降低集团作用,加强不结盟基础上的双边与多边活动。

10. 冷战关系:(1)组织军事集团对抗,加紧军事竞赛和核威胁。(2)经济上互不来往,建立两个

对立的平行市场,展开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3)政治上相互敌视,分别推行侵略战争政策和世界革命政策。

11. 美苏关系:(1)内容和实质,不仅有强权政治的追求、国家利益的冲突,而且还有社会制度和意

识形态的差异。(2)注入“核因素”,不仅展开“核对峙”,而且形成“核均势”,无时无刻不在受核威慑的影响和制约。(3)尽管处于对抗与对话并存之中,但对抗是贯穿始终的。

12. 1960,《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废除美军干涉日本内部事务的条款,开始日本独立自主外

交的新阶段。1974,《大西洋关系宣言》,正式宣布美国同西欧为“伙伴关系”。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2015年广州教育局属教师招聘报名时间
2015年广州教育局属教师招聘笔试时间
张庄中心小学在校午休学生安全目标责任书
2015年广州教育局属教师招聘笔试辅导
MATLAB在测量技术教学中的应用_沈宝国
采茶舞曲.教学反思doc
鑫慧教育2015年上半年建设类岗位培训考试招生简章
垫江县2015年第二季度面向社会和贫困毕业生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98名
多媒体教学创设语境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15年广州教育局属教师招聘资格条件
彩云追月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程下如何更有效的解读教材
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创设语境在初中英语口语中的应用研究
2015年广州教育局属教师招聘面试形式
乔家堡中学地震疏散演练方案
班主任工作漫谈
张庄中心小学午休管理制度
2015年广州教育局属教师招聘笔试成绩
2015年广州教育局属教师招聘资格核查
2015年广州教育局属教师招聘报名要求
2015年广州教育局属教师招聘笔试培训
2015年广州教育局属教师招聘面试时间
丰都县2015年公开招聘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5名
优质在线免费教育视频网站集锦
2015年广州教育局属教师招聘资格核查地点
酉阳自治县201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70名
重视培养小学生质疑问难的能1
2015年广州教育局属教师招聘资格核查材料
课堂教学管理原则之效率性原则教案

网友关注视频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五年级下册 Unit 1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18集 常见的酸和碱(二)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4(1)无理方程P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