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资格考试>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资格证报名条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是后期行为主义对学习心理学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他坚持了科学、客观、控制的行为主义传统,继承了刺激反应的学习观,以动物实验来研究学习规律,在桑代克等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教育心理学影响巨大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斯金纳的经典实验

  斯金纳以白鼠等动物为被试进行了精密的实验研究。斯金纳在桑代克迷箱的基础上创设了斯金纳箱。箱内装有杠杆,下边有食盘,只要按压杠杆就会有食丸落到食盘中,记录系统会将按压杠杆的次数和时间记录下来。斯金纳将饥饿的白鼠关在箱中,白鼠在箱内不安地跑动,活动中偶然按压了杠杆,得到一粒食丸。之后白鼠再次按压杠杆,又可得到食物。由于食物强化了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因此白鼠按压杠杆的频率迅速上升,直至吃饱。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过程

  根据实验,斯金纳发现,反应出现的结果对有机体作出的反应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他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在今后发生的概率就增加;如果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发生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今后发生的概率就降低,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3.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先前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如眼睛遇强光时,瞳孔马上收缩等,是经典条件作用论中研究的对象。操作性行为发生之前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不是不依赖于任何刺激作用,只是行为不取决于事先的刺激,而是受控于行为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从事的大多数有意义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4.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强化

  强化原理是斯金纳理论的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其原因就是强化,通过对强化的控制就可以控制行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物也即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又称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正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刺激来增强反应发生的概率。

  ①正强化

  有机体自发作出某种反应,得到正强化物,那么此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正强化在塑造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奖励来对他人的行为进行积极强化。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对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表扬,家长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给予物质奖励,这种现象都属于正强化,其中表扬和物质奖励都属于正强化物。奖励是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但是奖励的运用要得当,否则会强化不良的行为。这一点在中小学教育中尤为重要。

  ②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所体现的现象都属于负强化作用的现象。

  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它揭示了有机体如何摆脱痛苦。

  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可以自发地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回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是在逃避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建立的,是个体在经历过厌恶刺激的痛苦后,学会了对预示厌恶刺激的信号作出反应,从而避免痛苦。

  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都是在反应后撤除了厌恶刺激,加强了同类反应发生的概率,属于负强化的原理。

  (2)消退

  有机体在作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为消退。在经典性条件作用中,如果条件刺激出现后,不再有无条件刺激伴随,那么久而久之条件作用就会消失。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如果撤除强化,人或动物将不会持久地表现某一特定的行为,最终这一行为会消失。例如,推销员挨家挨户地推销一种机器,但是如果几周都没有卖出一台,他很可能会放弃推销。可见,没有强化发生,将会导致行为消退。

  强化的作用在于增加某种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塑造行为的目的;而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消退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3)惩罚

  惩罚是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惩罚与负强化经常容易混淆。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将来发生的概率。也就是说,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都是加强行为的过程,而惩罚则正好相反,是减少或抑制行为的过程。

  但是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是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惩罚的运用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5.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

  基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积极强化原理设计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了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程序教学的基本做法是:将教材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循序渐进,依次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积极反应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学生的错误率降低。在20世纪60年代,程序教学空前流行,许多教科书都是以程序化的方式编写。但到了70年代,人们的热情降低,并逐渐放弃了程序教学。不过,程序教学的合理部分被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强化练习

  【单选题】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学生表现良好,教师减少其家庭作业的量,教师这样的行为称为(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B。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即实施奖励,负强化即撤销惩罚,它们都可以增加反应的概率。惩罚是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和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将来反应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将来反应发生的概率。消退是指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本题中,教师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是为了学生以后继续表现良好,是增加学生日后表现良好反应发生的概率,所以属于强化,由于是撤销一个厌恶刺激(多的作业),所以本例属于负强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辨析题】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答案:正确。斯金纳进一步发展了桑代克的刺激一反应学说,提出了著名的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按照强化实施以后学习者的行为反应,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方式。正强化是指学习者受到强化刺激以后,加大了某种学习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指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2015年教资国考初中语文训练(单选题四)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单选题强化练习(十三)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化学实验”专题训练(5)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单选题强化练习(十五)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练习【五】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化学实验”专题训练(6)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单选题强化练习(十)
2015年教资国考初中语文训练(案例分析题一)
教师资格证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四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单选题强化练习(十一)
教师资格证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三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练习【八】
2015年教资国考初中语文训练(单选题三)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化学实验”专题训练(4)
2015教师资格证国考“化学实验”专题训练(2)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练习【七】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练习【十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练习【二】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单选题强化练习(八)
2015年教资国考初中语文训练(教学设计题三)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练习【一】
2015年教资国考初中语文训练(教学设计题二)
2015教资国考初中化学训练(案例分析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练习【九】
2015教资国考初中化学训练(解答题、诊断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单选题强化练习(十四)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强化练习(二)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练习【十】
2015年教资统考数学数列经典题及答案
2015年教资国考初中语文训练(单选题二)

网友关注视频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18集 常见的酸和碱(二)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第8课 对称剪纸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书画版二年级上册)_T3784187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苏科版数学 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 可能性的大小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