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资格考试> > 《木兰诗》答辩题目及解析

《木兰诗》答辩题目及解析

上传者:李力千
|
上传时间:2018-10-17
|
次下载

《木兰诗》答辩题目及解析

  《木兰诗》答辩

  教师资格考试的答辩大多会围绕设计思路、教学实施和教师结构化等题目发问。查字典文档网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答辩问题及解析。

  1.请你谈一下好的导入有什么并说一下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起始,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刚刚从课下活动中来到课堂中,心思难免未归。此时,教师直接上课讲授知识会使学生产生抵触,不利于知识的顺利传授。我在授课之前,采用了多媒体情景法进行导入,采用了图片放映并加以阐释,最后提问题导入课题《木兰诗》。这样的导入,生动有趣,学生容易接受,问题的渗入较为自然。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传授新知做一个好的起始。这样的导入形式也符合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要求,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请你结合《花木兰》这篇文章,谈一谈对于借景抒情的看法?

  【参考答案】

  借景抒情还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指的是作者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和意愿描写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和心情寄寓在景物中。本篇文章中较为明显的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句诗通过写事物冷气通过金柝的敲击声袭来,寒月照在铁衣上泛着银光,却把几种简单的事物全面概括成了战场环境之凄凉。借景抒情,也可以称之为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在抒情的过程中,依托景物的特点较为含蓄和婉转的表达个人情感。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3.请你谈一谈多感官相结合在写作方面的好处体现在哪里?

  【参考答案】

  多重感官相结合的写作技巧是我们在描景状物中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全面而立体的呈现事物的特点。例如:在湛蓝的海面上,我听见了海鸟和海浪演奏出的交响乐。这句话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这样描写有利于把海上壮阔与灵动的场面描绘的生动、形象。结合本篇文章来说: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句话运用了听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金柝的敲击声和铁衣上泛着的银光,体现了战场环境之凄凉。有利于场景的刻画和情感的抒发。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4.文章最后交待了花木兰恢复女儿身之乐,有什么用意?

  明确:木兰从一位骁勇善战的战士形象,转变到了温柔可爱的女子,为我们解开了全文的谜题。也使得文章内容得到了充实,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这样,木兰的人物形象又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吸引和兴趣。脱战袍,著旧裳。理云鬓,帖花黄这一系列的动作和装饰,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和具体。这样,一个既温柔又勇敢,既重孝道又重情义的巾帼女子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5.请你谈一谈本文中的人物刻画的方法?

  【参考答案】

  本文的描写人物方法中主要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其中,正面的人物描写包括:神态惟闻女叹息体现木兰感知到抉择的关键和责任的重大;语言问女思和忆。女亦无思忆。体现出花木兰果敢无畏的态度;极具夸张的动作描写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侧面描写主要包括:火伴皆惊忙体现出木兰从军本就是令人佩服,惊讶世人的举动;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体现木兰远离家乡和亲人时的悲情,体现了木兰为了国家远离家乡的坚决态度。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2013年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大纲
2008年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测验全真模拟试卷52835[教学]
我的医考之路--追逐梦想的医者
武进会计培训简介
2009年报关员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卷20089246105219281
2015年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150真题解析
2012江苏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点精讲及归类题库
2015年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三站85个考试真题
执业药师考试相关政策咨询
2008年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测验猜测试题[精品]
中医临床医师三基训练
事业单位招聘——医学基础知识试题库
2011年报关员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一
2011年报关员资格考试第4类商品归类
2013年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考试大纲
2008年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测验演习题05760[教学]
精编版山东省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第二期试题
2011年报关员考试基础强化练习题及答案(7)
2015年护士执业考试30个外科护理知识(医师从业指南)
[精彩]2011报关员测验基础阶段温习第一章教材第3节
山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电算化》试题汇总
2004年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B卷试题答案
2015报关员资格考试真题汇总 (5)
★《2010年报关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二)
执业药师 第1讲 第一章 药学服务(2011年新版)第二章 处
中医助理医师测验针灸学皮外骨伤、五官科病考点总结
2015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免费版
执业药师考试把握应试技巧
[精品]2010年山东省执业药师继承教导指点资料-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网友关注视频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租船问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六年级英语下册上海牛津版教材讲解 U1单词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