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资格考试> >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

2017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教师在诗歌意象分析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实例,理解并总结意象酒所表达的情感。以下诗句中意象酒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的一项是( )。

  A.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C.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

  1.【答案】A。解析:受诗歌立意及诗人情感差异影响,意象酒在不同的诗歌中具有不同意义。A项,诗人借酒消愁,但酒入愁肠反更愁,其表达的是欲排遣乡思而不得,更徒增羁旅乡思的愁苦心情;B项,诗人以酒劝君,既表达了与友人即将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又蕴含了对友人远行处境的担忧以及远行前路的美好祝愿;C项,诗人一壶美酒却只能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处境,表达了孤单、冷落的悲凉心情;D项,诗人邀请友人围炉品新酒,渲染并展现了友人之间质朴而又浓厚温暖的情谊。

  2.学习完《西塞山怀古》后,教师向学生强调了怀古诗与咏史诗的区别并鼓励学生举办一场主题为千年怀古的怀古诗专题汇报会。以下诗歌中不能选入该专题的是( )。

  A.李商隐《贾生》 B.杜牧《赤壁》

  C.李清照《夏日绝句》 D.杜甫《蜀相》

  2.【答案】A。解析:怀古诗与咏史诗均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的诗歌作品。但怀古诗多为诗人登临历史古迹时有感而发写就的,咏史诗则多是诗人品读诗文书籍等有感,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作。A项,《贾生》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诗人借贾谊的遭遇,抒写了自己怀才不遇之愤;B项,《赤壁》是诗人途经赤壁古战场时即物抒怀、托物感兴而写的一首怀古诗;C项,《夏日绝句》是诗人逃难途中路过乌江时,感于项羽拒绝回江东暂避的精神而写的一首怀古诗;D项,《蜀相》是诗人游览武侯祠时,感于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忠心辅君以及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创作的一首怀古诗。

  3.教师教学《伶官传序》时指出,议论是中国古今文章中的常见表达方式,在浩如烟海的古代篇章中不乏优秀的议论文。为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古代议论文特征的理解与认识,教师组织学生举办了以好文共享品析古代优秀议论文为主题的学习交流会。下列篇目中,不能入选的一项是( )。

  A.《劝学》 B.《陈情表》 C.《过秦论》 D.《师说》

  3.【答案】B。解析:A、C、D项三篇文章均属于议论文。其中,《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过秦论》的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师说》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B项,《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奏请辞官、在家侍奉祖母的奏章。文章叙事抒情,记叙了祖母的辛苦养育之恩,讲述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表达了对朝廷知遇之恩的感激以及不得不侍奉祖母的两难之情。文章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不属于议论文文体。

  4.教学《荷塘月色》,教师展示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等多种状态的荷花图片,请学生浏览以感受课文中描写荷花的文字。对该做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教师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B.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的深层内涵

  C.教师通过比较提升了学生语言感悟力

  D.教师有较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意识

  4.【答案】C。解析:插图是助读系统的一种,有利于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荷塘月色》中的荷花图有利于帮助学生结合图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利于提升了学生语言感悟力。

  5.高三下学期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并系统梳理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学生发现其中大多数作品均出自小说集《呐喊》,以下小说人物不是出自《呐喊》的是( )。

  A.孔乙己 B.祥林嫂 C.阿Q D.闰土

  5.【答案】B。解析:孔乙己、阿Q、闰土分别出自小说《孔乙己》《阿Q正传》《故乡》,以上三部小说作品均收录于小说集《呐喊》;祥林嫂出自小说《祝福》,收录于小说集《彷徨》。

  6.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今文学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教师开设我国古今文学作品之最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课前搜集相关作品及作品信息,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B.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诗经》

  C.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

  D.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儒林外史》

  6.【答案】B。解析:B项,《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

  7.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按照要求答题。

  《边城》的教学中,一教师找到有视频配合的歌曲,上课伊始,进行完整的播放,激发了学生兴趣;中间配合学生的学习任务,想象主人公翠翠当时的心境,放低音量,播放没有歌词的乐曲,悠扬的背景音乐放飞了学生的思绪;下课时,歌声再次响起,回荡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对上述案例分析,正确的是( )。

  A.教师适时使用课程资源,恰到好处地发挥了课程资源的作用。

  B.课程资源拓展过度,忽视了教学重点。

  C.这一环节的设置把课堂时间让给了学生,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D.为了让学生充分探究,应该保证重读的时间来完成这一环节。

  7.【答案】A。解析:本题是对语文课程资源使用原则的考查。语文课程资源什么时候使用,什么环节使用,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这个案例中,教师依据教育教学规律,针对课堂学习的实际需要,遵循了语文课程资源使用的适时性原则,故选A。

  8.教师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指出左右皆呼万岁一句中存在古今异义词,强调学生应学会关注并整理、总结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以下学生整理的古今异义现象分类下的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奚惆怅而独悲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列坐其次 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8.【答案】A。解析:A项惆怅,其古今意义相同,均意为失意、伤感。B项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C项其次,古义,它的旁边今义,第二。D项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建立。

  9.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备课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张老师:此课我想用一课时完成。

  陈老师:我也是这样设想的。你的教学怎样设计呢?

  张老师:我想第一复习新闻知识;第二是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让学生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第三是与学生共同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李老师:我想重点应落在现实场景的再现上。

  陈老师:现实场景的再现抓得很好,但我觉得还要注意历史材料的运用,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使作品增加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对上面老师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

  A.陈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侧重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

  B.陈老师的做法关注学生在新闻阅读过程中精神的活动和生命的活动

  C.张老师把新闻知识作为教学的引子,把阅读文本作为解释和印证新闻写作的范本,这种做法比较好

  D.陈老师这样处理语言教学更实在

  9.【答案】C。解析:这是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人的发展。如果以新闻知识为教学重点,在立人上就会显得苍白。张老师设计的与学生共同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有点虚,这种以新闻知识介绍为主要方式的教学,需要调整和改变。像陈老师这样选择现实场景的再现和历史材料的运用作为教学的重点,既可以交代和回顾新闻的相关知识,又能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和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比较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

  10.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修辞的理解与使用仍存在问题。教师借用一些语句引导学生理解并判断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以下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水墨山水画(夸张)

  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拟人、比喻)

  D.没事的时候,她喜欢读读张爱玲(借代)

  10.【答案】A。解析:A项句子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将景色比喻为山水画。B项句子属于互文,主人和客的动作互做补充,表述出完整的意思。C项句子运用了拟人、借喻的修辞手法,妆使柳树拟人化,绿丝绦是柳条的喻体。D项句子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张爱玲代其作品。

  11.新媒体日益发展,但也暴露出很多文字运用错误的问题。为加深学生理解,增强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教师列举如下新闻,其中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近期,薛之谦发行个人新专辑,并于各种娱乐真人秀节目频繁露面,成为炙手可热的歌手。

  B.在本期战斗英雄节目中,我们追念了英雄黄继光,他每次战斗都是身先士卒,首当其冲。

  C.据泰安派出所唐警官称,犯罪嫌疑人戴某罪行累累,罄竹难书,他们已经将其抓捕归案。

  D.在最美教师节目中,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育英中学高三二班班主任李老师。他三十年如一日,日理万机,对学生一心一意。

  11.【答案】C。解析:C项中罄竹难书指罪行很多,符合语境。A项中炙手可热用来形容气焰盛、权势大,让人无法接近;B项中首当其冲比喻最先遭受攻击或灾难;D项中日理万机多用于国家领导人或者高级官员。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学习古代优秀作品的要求,在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时,需要怎样的角度来汲取民族智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历史发展 B.辩证统一 C.现代发展 D.与时俱进

  12.【答案】A。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13.教学《师说》时,教师给学生随文介绍了古代论说文的文体知识,对于教师的这一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介绍文体知识,可以让学生整体认知古代论说类议论文的特点

  B.随文介绍,重点在于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写作特点

  C.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学科文体知识

  D.有助于理解文本的语言特点

  13.【答案】C。解析:教师只是随文介绍相关的文体知识,并不是具体、全面的讲解,难以形成知识系统。

  14.某老师的一堂公开课《烛之武退秦师》,用三十六计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问导入本文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来导入本课的学习。这位老师采用的导入设计属于( )。

  A.串联照应式 B.悬念激趣式

  C.故事吸引式 D.背景激情式

  14.【答案】B。解析:导入时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这种导入方式属于悬念激趣式。

  15.学习沈从文的《边城》,教师计划使用一段介绍凤凰古城山水景色和民俗风情的视频资料,对这一教学资源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后播放视频,学生自由交流,进一步体会边城之美

  B.分析文本时,结合有关民俗风情的视频,感受作品中人物所展现的人情美

  C.课前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学习兴趣

  D.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体会边城的自然美和人情美

  15.【答案】D。解析:运用多媒体资源,是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

  二、案例分析(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8分,第18题12分,共40分)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问题。

  我爱读书

  ①书是一个人一生的伙伴,也是一生的益友。它可以为你搭建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为有了书籍,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和发扬;因为有了书籍,人类心灵得以自由和丰富。

  ②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道德高尚。

  ③毛泽东主席工作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选》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些挤出来的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途中列车振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因为书籍,成就了一代伟人,不仅赢得了尊重,还丰富了自己。

  ④与其相反,北宋的方仲永,从小就天资聪颖,胜过很多人,但因为不学习,不读书,不懂得学无止境,最终轮为普通人,这便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⑤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我每次在书的海洋里畅游,都会觉得收益许多。当有不认识的字,有词典可供查阅;当有日常生活的不明处,可以参考《家庭百科》;当需要了解科学知识,可浏览科学类书籍。书籍总是丰富的,书永远是你一生的老师,它伴你成长,为你增加知识,为你解开疑问。

  ⑥我爱读书,读书使我的人生充实而从容,悠闲而舒适,安静而丰富,读书使我快乐。

  17.请从第③④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中找出一处病句,分别改正。(8分)

  17.【参考答案】

  错字:③振荡颠簸改为震荡颠簸④轮为普通人改为沦为普通人。

  病句:③因为书籍,成就了一代伟人,不仅赢得了尊重,还丰富了自己。改为因为书籍,成就了一代伟人,不仅丰富了自己,还赢得了尊重。

  18.请指出该作文的一个缺点,并给出相应的写作建议。(12分)

  18.【参考答案】

  缺点:本文以正反对比的方式来说理,但论据不充分。正面只举毛泽东如何手不释卷,如何因为读书而改变自己的事例,未免单薄。反面举例方仲永,但着墨较少,不足以体现不读书的危害性。最后则是文题不符,标题是我爱读书,但全篇写的是他人。

  建议:①若非命题作文,可将标题修改为读书之用,若为命题作文,可保留标题,在文中加上自己对于读书的想法以及从书中得到的收获。②正面论证中,将毛泽东事例稍微精简,加上作者的论述,否则易成为事例的堆砌;此外,可适当增加1-2例其他热爱读书并受其益的事例。③反面论证中,可将方仲永的事例再写详细一些,并添上论述。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9题20分,第20题20分,第21题25分,共65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 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 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荷塘月色》,同单元另外两篇文章为《故都的秋》《囚绿记》。

  单元导语

  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散文。

  这些中外散文名篇,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这些作品带着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领我们领略大自然的和人生的多姿多彩。

  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不妨做一些圈点批注,写下你的心得,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研讨与练习

  一、作者描写了荷塘的那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描写心里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完成下列练习,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如古诗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作者精心选用动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说说下面两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级人数45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19.根据上述资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依据(不能照抄材料)。(20分)

  19.【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探究,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析文中之情,赏文中之景,披文以入情;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摹绘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同时寻踪文中的美点。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确定依据: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指出,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故设置了上述三维目标。

  ②课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故设置了目标一和目标二。

  ③目标设置还应依据单元导语和文本特点。单元导语指出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因此设置了以上三维目标。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饱含情感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出夜色下荷塘的优美景象,并抒发了自己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的情感,因此设置了目标三。

  ④还应考虑学生的特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内涵丰富的散文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但是对于文章内涵探究有一定困难,因此采用合作讨论教学法,配以教师点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欣赏并学习文章的语言美和写作技巧。据此设置了目标2。

  20.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20分)

  20.【参考答案】

  针对第二维目标设计教学片段:通过合作探究,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析文中之情,赏文中之景,披文以入情;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摹绘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同时寻踪文中的美点。

  一、设疑激趣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一个幽美宁静的人间仙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文美景,感受文章带给我们的美感。

  二、深入品读(听朗读,然后学生快速浏览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快速浏览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一)初步感知文章线索、情感

  设问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学生讨论交流后,老师总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整个社会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朱自清也处于彷徨苦闷之中。他虽然对现实十分不满,但也不敢勇敢决绝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内心十分矛盾痛苦,因此写下这篇美文,想借美景来排遣内心的苦闷彷徨。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情感线索展开的。

  设问2.为排遣心中的不宁静,作者散步的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家小路荷塘家。

  设问3.经过一夜的畅游,作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了吗?

  学生讨论交流后各抒己见。

  师:到底有没有找到呢?我们首先一起看看作者的心情是如何起伏的。大家来朗读第三段作者的内心独白,注意朗读要有感情。

  设问4.在这一段中,作者究竟是有怎样的心情?

  学生思考交流,师明确: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互相交织。

  (二)重点赏析:

  带着满满的期待和淡淡的喜悦,朱自清来到了荷塘边,在他眼中,荷塘的夜景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活动1:两组同学PK朗读,另两组同学找出作者笔下的荷塘景物。

  师点评朗读,后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等。

  活动2:分小组讨论后回答: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作者分别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感受精美语言美。

  小组互评后再次思考,师明确:

  荷叶,特点,密、高、美;修辞:比喻;荷叶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荷花,特点:姿态柔美、晶莹剔透、纤尘不染;修辞:博喻、拟人;使荷花的情态更加形象鲜明。

  荷香,特点:淡淡的;修辞:通感;荷花的香味更加具体可感,增加了语言的意蕴美。

  荷波,特点:快速;修辞:比喻;荷波更加生动形象,跃然纸上。

  流水,特点:脉脉:修辞:拟人;流水仿佛具有了人的情感,形象更加鲜活具体。

  活动3:学生集体再次朗读,思考与谈论后,归纳作者笔下荷塘夜景的特点和所抒之情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后明确:荷塘夜景:素淡,宁静,幽美;所抒之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三、巩固拓展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背影》同样也是朱自清的优秀散文,不同之处在于《背影》是一偏叙事抒情散文,比较写景抒情和叙事抒情的在抒情手法上的异同,体会着两篇文章所抒之情的不同。生思考讨论,师点评。

  四、总结提高

  总结:朱自清夜游荷塘,采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用准确优美的语言将所观之景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借景抒情,抒发了自己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之情。

  提高:学习文章的写景手法和抒情方式,自选题材进行300字左右的课后练笔。

  21.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讨与练习】。(25分)

  【研讨与练习】

  二、完成下列练习,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通感,指感觉的转化、迁移,如古诗风来花底鸟语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作者精心选用动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说说下面两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21.【参考答案】

  教学活动:

  一、问题1

  (一)

  活动1:明确通感中的五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找出第一句话中的涉及到的感官和具体表现。

  明确:嗅觉清香、听觉歌声。将缕缕清香,用渺茫的歌声表现出来。

  活动2:作者为什么要采用通感?有什么样的好处?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补充点评。

  老师反馈点评,总结明确:由嗅觉到听觉的转移,缕缕清香和渺茫的歌声两者存在相似之处,都是具有断断续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等的特点,而且同属于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与宁静。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意蕴,增加了语言美。

  (二)

  活动1:找出第二句话中的涉及到的感官和具体表现。

  明确:视觉月色,听觉旋律。将月色的特点用旋律表现出来。

  活动2:作者为什么要采用通感?有什么样的好处?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补充点评。

  师点评反馈,明确:月光与树影的状态是宁静的,将其的特点用名曲来形容,带给读者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光与影是黑白色的,仿佛变成了跳跃的音符,作者才用了通感的手法,同时也具有化动为静的效果,将景物写活了,同时也带给读者以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在这样的情境中,提到梵婀玲上的名曲,光与影的和谐,两者有优美、悠扬的相似之处,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使原有的意境更加和谐、幽美。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意蕴美。

  二、问题2

  (一)

  活动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哪一个动词用的最巧妙?生讨论回答。

  师明确:泻字

  活动2:为什么这个动词用的最好?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师点评反馈,总结:将流水比喻成月光,泻字又具有很强的动感,化静为动,将静态的月光动态化,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月光照耀,倾泻而下的景象,使整个场景都具有一种动态美,增加了景象的美感。

  (二)

  活动1: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哪一个动词用的最妙?生讨论回答。

  明确:画字。

  活动2:为什么这个动词用的最好?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举手发言,其他学生补充。

  师点评反馈,总结:倩影本来就是在荷叶上的,但是却用画字,将这中影子应在荷叶上的情景生动形象的描述出来,同时画字含有人为的动作,仿佛有人用无形的手在荷叶上挥墨描绘倩影,趣味十足,是整个静态的景象活灵活现,也流露出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

  学生仿照课文中的通感手法,自选角度,写一段50-100字左右的,课堂上进行分享,其他学生点评优缺点。

  教师进行反馈总结,提醒使用通感手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2016天津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女性专用公交”是与非
2016下半年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读:阅读量加大,计算难度降低
2016天津公务员面试模拟题: 高学历犯罪
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三)
【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答案:人才发展
2016天津公务员面试模拟题:保护好祖国花朵
2016天津公务员面试模拟题:玩手机算缺课
2016天津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教师资格打破“终身制”
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数学运算
2016天津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全面放开二孩制度
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定义判断(二)
2016天津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假奶粉如何消除
2016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特点分析
2016天津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城管执法的五条建议
2016天津公务员面试热点模拟题:“饿了么”曝光揭示外卖乱象
2016天津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垃圾分类的窘境
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二)
历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特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申论题库】申论每周一练答案:治理假货
2016天津公务员面试模拟题:改变“重涨不重跌”现象 切实农民利益
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一)
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定义判断(一)
2017公务员招考申论试卷作答技巧解读
2016天津公务员面试模拟题:“阿里”打假
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言语理解与表达(四)
天津公务员面试真题(五)
2016下半年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读:“新”与“稳”并存
2016天津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2016天津公务员面试模拟题:论规矩
2016天津公务员面试模拟题:号贩子的猖獗是谁之过

网友关注视频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第8课 对称剪纸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书画版二年级上册)_T3784187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五年级下册 Unit 1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