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等教育> 哲学> 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哲学转向

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哲学转向

上传者:凌澍
|
上传时间:2015-04-15
|
次下载

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哲学转向

2014年3月

第3期(总第207期)

中州学刊

AcademicJournaIofZhongzhou

Mar.,2014

No.3

【哲学研究】

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哲学转向

谦王思鸿

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实现了哲学思想的深刻转变,取得丰硕的思想成果。从“物性”到

“感性”,从单向对象性到双向对象性,马克思由思辨唯心主义转向感性唯物主义;从自我确证到感性确证,从精神批判到实践批判,马克思由唯心辩证法转向唯物辩证法;从抽象人到现实人,从自然界到人类世界,马克思开始由人本学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迈进。马克思此后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形成的理论成果而不是与之对立起来。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哲学转向;唯物史观起点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3—0120—05

自1932年公开发表以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就存在诸多争议,对它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形成了对马克思思想的两种不同的

理解和认识。一种观点认为,“人道主义的马克思

稿》中形成的理论成果而不是与之对立起来。

一、由思辨唯心主义转向感性唯物主义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毋庸置疑,因此马克思思想的转变也是从批判黑格尔的过程中实现的。马克思正是在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中走向了唯物主义。

1.从“物性”到“感性”

是马克思学说中的最高峰,而《资本论》时期以后的马克思则是‘停滞’与‘衰退’的马克思”;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派提出所谓断裂说,认为“存在着以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分界线的两个马克思,即处于人本主义意识形态逻辑统摄之下的

青年马克思和创立了全新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

《手稿》中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转变,是从他的“存在”观的转变开始的。他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哲

学的批判,通过对感性对象性活动的思考和感悟,形

者的马克思”。④本文认为,《手稿》是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处于马克思思想形成的起始阶段,因而有许多不成熟之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正是因为处于起始阶段,《手稿》向我们展示了马克思哲学思想转变的历史轨迹和从中形成的思想成果。不承认《手稿》的不成熟之处是错误的,但因其不成熟而掩盖其思想成果也是不符合事实的。《手稿》中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唯心辩证法转向唯物

辩证法、从人本学唯物主义开始转向历史唯物主义。

成了新的感性“存在”观。马克思认为,在黑格尔那

里,现实存在只是“物性”。“自我意识通过自己的外化所能设定的只是物性,即只是抽象物、抽象的物,而不是现实物。此外还很明显的是:物性因此对

自我意识来说决不是什么独立的、实质的东西,而只是纯粹的创造物,是自我意识所设定的东西……”②自我意识作为主体外化自身,设定自己的对象,设定

出表面上具有独立性的现实的自然界作为自己的对象。但这样的自然界只是抽象的自我意识的纯粹创

马克思此后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手

收稿日期:2013—10-11

作者简介:杨谦,女,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300071)。

王思鸿,男,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生(天津300071)。

120

万方数据

造物、派生物,只是自我意识的表象、幻象,是思想的环节,并非实质独立的东西,并非现实的存在。也就是说,在黑格尔那里,现实的感性自然界只是“物性”,是只具有“物”的外观的幻象,而抽象的自我意

识才是实质的、真正的存在,是现实事物的质。

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认为,只有感性的存在物,即能够在感性对象性活动中通过对象得到表现

和确证,并同时自身又能够作为存在物、作为对象表

现和确证他物的存在,这样的存在物才是存在的。

“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即不能通过对象表现和确证自身存在,也不能表现和确证他物存在,

这样的存在物是非存在。而且,对象的确定、对象性

关系的确立,不是抽象的主体抽象设定的结果,而是

感性自然界的对象性本质力量相互作用的自发结果。感性的物质存在物才能够进行感性对象性活

动,进行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存在物才是感性存在物。

存在要成为存在,物要成为物,必须通过对象即外在

于自身的、与自身有不同本质的他物来表现和确证。被他物表现和确证,物才是感性的存在,感性存在物才是现实的存在,非感性对象性存在物是非存在、是

幻象、是虚无。“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一种非现实的、非感性的、只是思想上的即只是想象出来的存在物,是抽象的东西。”⑧这就是马克思在《手稿》中形成的对“存在”、对“物”的理解和认识。“感性”在

这里是一个具有本体论意义的概念,在马克思向唯物主义转变的过程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2.从单向对象性到双向对象性

黑格尔讲对象性,马克思也讲对象性,这似乎就是马克思所保留的黑格尔的痕迹。但这两个“对象性”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是单向对象性,一个是双向

对象性。在思辨哲学中,对象性关系是单向的。在

这一对象性活动中,自我意识外化、对象化自身,设定自己的对象,派生感性自然界。自我意识是主体,设定、派生对象世界,但对象却不能设定自我意识。在这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是绝对的,自我意识是绝对主体。现实自然界作为自我意识设定的对象是相对的、暂时的、有限的、虚幻的非现实存在,而抽象的自我意识作为主体则是绝对的、实质的存在。

这就不难看出,思辨哲学就是绝对的精神自我运动的过程,而现实世界则是这一运动的现象,这就是所

谓的“精神现象学”。感性对象性关系则是双向对

象性关系。马克思认为:“只要有对象存在于我之

万方数据

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哲学转向

外,只要我不是独自存在着,那么我就是和在我之外存在的对象不同的他物、另一个现实。因此,对这个

第三对象来说,我是和它不同的另一个现实,也就是说,我是它的对象。这样,一个存在物如果不是另一个存在物的对象,那么就要以没有任何一个对象性

的存在物存在为前提。只要我有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以我作为对象。”㈣在这里,对象性关系是双向的、相互的,对象性双方相互设定、互为条件,彼此表

现和确证对方的存在。感性对象性关系的双方都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统一,既作为主体设定

对方,又作为客体被对方设定。对感性存在物来说,

存在是有条件的,以对象的存在为条件。所以,感性存在物是相对的、有限的存在,在感性的世界里,没

有东西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至此,由物性到感性,由单向对象性到双向对象性,马克思否定了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绝对前提、抽象本质,把自己的哲学建立在感性的现实的基础之上,从思辨唯心主义转向感性唯物主义。当然,单单从

这层转变来说,马克思只是实现了向唯物主义的转

变,还不是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彻底转变。

二、由唯心辩证法转向唯物辩证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绝对精神自我运动的辩证

法,是绝对精神自我实现、自我确证的辩证法。“因为黑格尔根据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方面把否定

的否定看成真正的和惟一的肯定的东西,而根据它所包含的否定方面把它看成一切存在的惟一真正的

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活动。”⑨

从这一过程的否定方面看,黑格尔的辩证法具

有积极意义,他把世界看成一个在否定、批判中自我

生成的历史过程。但从肯定方面看,这又是绝对精神自我外化,自我扬弃,自我运动的过程,是绝对精神的“独角戏”。否定方面向我们展现了其批判性,

肯定方面又让我们看到其批判的虚假性。马克思正是在“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中,实

现由唯心辩证法到唯物辩证法的转变。

1.从自我确证到感性确证

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辩证运动的过程是自我意识自我确证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自我意识外化为对象的过程是自我意识作为绝对主体设定对象

的过程,而且设定本身也是意识的范围内进行的纯

粹抽象的过程。“只要意识知道某个东西,那么这

121

中州学刊2014年第3期

个东西对意识来说就生成了。知识是意识的惟一的对象性的关系。”⑨也就是说,意识设定对象就是意识到某个东西,想象出某个东西。“意识——作为知识的知识——作为思维的思维——直接冒充为它自身的他物,冒充为感性、现实、生命。”④在这里,意识和对象之间的对立只是想象出来的对立,是虚假的对立。对对象的扬弃,也就是对意识的外在形式、

异在形式,即意识本身的扬弃。所以这里是意识自

我外化、自我扬弃、自我实现、自我确证的过程,从头到尾都是意识本身,没有他物。这就是绝对的精神、自为的精神的力量。“绝对知识,那种已经不是向外部而是仅仅在自身内部进行的抽象思维运动,就是说,纯思想的辩证法是结果。”⑧黑格尔辩证法是自我意识和并不存在的对象即意识本身的虚假的对象性活动,是意识的自我确证。马克思说:“对象的这种虚无性对意识来说不仅有否定的意义,而且有肯定的意义,因为对象的这种虚无性正是它自身的非对象性即抽象的自我确证。”⑨所以,黑格尔的“对象性”本质上是非对象性,运动只是抽象的思维

运动,只是自我意识抽象的想象活动,只是思维在本

身范围内的自我确证过程。

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认为辩证法是事物之间感性确证的过程。在马克思看来,事物之间的感性

对象性活动,是两个具有不同的内在本质的事物、两

个现实之间的对象性活动。只有外在于自身的、与自身本质不同的他物存在,即只有外部自然作为对

象存在,一事物才能在自身与外在于自身的、独立

的、实质的他物之间进行感性对象性活动,从而确证自身存在。对一事物来说,有他物的存在才有辩证活动过程,没有他物的存在就没有所谓的辩证运动。所以,辩证运动过程不是一个在自我主导下进行的自我确证的过程,而是一个“被”他物表现和确证的过程、一个感性的确证过程。也就是说,辩证运动是一个有条件的、辨证的感性确证过程,而非抽象的、绝对的自我确证的过程。从自我确证到感性确证,马克思赋予辩证法以唯物主义内涵。

2.从精神批判到实践批判

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所谓的批判性是精神批判,只是虚有其表的批判。对此马克思指出:“因为思维自以为直接就是和自身不同的另一个东西,即感性现实,从而认为自己的活动也是感性的现实的活动,所以这种思想上的扬弃,在现实中没有触动自

122

万方数据

己的对象,却以为实际上克服了自己的对象。”∞黑格尔把辩证法看作绝对精神自我运动的过程,看作绝对精神自我外化、创造出自己的对象的过程。这一对象虽然只是物性,但绝对精神却把它看做感性现实。所以绝对精神并不把自我的运动看作抽象活

动,而是看作改变现实世界的现实活动。它自以为

在精神领域内实现的批判就等于对现实世界的改变,自以为对自己对象的扬弃就是现实地克服了自

己的对象。实际上,它只是改变了自己的想象,改变

了自己作为“知识”的对象,这只是“想象主体的想象活动”。因而,在马克思看来,思辨的唯心辩证法只是进行抽象的精神批判,这只是精神范围内的批判,只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理解和解释,这并不等于改变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也并不会因此直接发生任何改变。或者说,精神批判只是问题的提出,而不是问题的解决。

对于这种精神批判,马克思指出了其积极意义:“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

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

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劳动的成果。”@但是,

马克思接着又指出:“他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的方面,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劳动是人在外化范围之内的或者作为外化的人的自为的生成。黑格尔惟一

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通过前面马克思对感性存在、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马克思不仅看到人的自我外化的主体性

一面,也看到人的感性的、自然的、作为自然界一部

分的,或者说人以感性自然为存在条件的客体性一面。人作为主体性存在能动地改造现实世界,但这一过程不是人作为精神主体在精神范围内抽象进行的,不是一个纯粹的精神活动。人对现实世界的改造过程,是人本身作为感性自然而与自然界中其他感性存在物之间进行感性对象性活动的过程。人以感性现实为条件,才能实现人的主体的外化,从而使感性世界发生现实的改变、感性的变化。另一方面,

人在劳动中改造感性现实的同时也在对感性现实的

扬弃中真正改变自身。因为感性现实对人来说是外在的、本质不同的、独立的、实质的东西,是另一个现

实,所以在对感性现实的扬弃中,人的主体世界不断

得到验证或纠正,发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变化。因此,劳动既是主体的客体化过程,又是客体的主体化过程,是二者的辩证统一。劳动是实践批

判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外部自然界还是人

本身都得到实践的批判和现实的改造。因而,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以感性现实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唯

物辩证法的批判是现实的实践批判,而非抽象的精神批判。

通常我们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科学实践概念形成的标志,但“提纲”只是个提纲,那里只是直接使用了实践概念,至于什么是实践、实践的内涵和本质却没有具体的阐述。“其实除了使用的概念不同之外,《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思想完全来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中虽然并没有明确使用“实践”概念,但已经形成“实践”的思想内核,科学的实践观呼之欲出。《手稿》为我们理解马克思实践概念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是我们正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实践”概念所不可或缺的、不可逾越的经典著作。至此,从自我确证到感性确证,从精神批判到实

践批判,马克思实现了从唯心辩证法到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转向。

三、由人本学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迈进

应该承认,《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思想的批

判,在很大程度上是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影响

的结果,从概念到批判方式都保留费尔巴哈的痕迹。但《手稿》中,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也并非停留在人本

学唯物主义的水平上,而是在批判黑格尔思想的过程中又开始反思和扬弃了人本学唯物主义,开始向历史唯物主义迈进。

1.从抽象人到现实人

在对人本身的认识上,马克思由抽象人转向现

实人。马克思首先批判和否定了黑格尔把人看作自

我意识的思想,肯定了费尔巴哈把人看作感性存在的观点。人作为感性存在物与其他感性存在物之间

进行感性对象性活动,或者说,正是因为人与其他感

性存在物进行感性对象性活动,人才成为感性存在物。作为感性存在,人不再是纯粹的思想物、“物

性”,而成为独立的、实质的感性现实,即自然物。

但《手稿》中马克思对人的现实性的认识并没有止

万方数据

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哲学转向

步于此,并不是把人仅仅看作直观的感性自然。因

为马克思在这里已经认识到,纯粹的感性自然物之间的感性对象性活动是自发的。人与自然物之间也

进行感性对象性活动,但是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却

并不是完全自发的过程,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是被

意识到了的活动,人在感性对象性活动中具有主体能动的一面。马克思说:“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

种规定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直接区别

开来。”@所以,马克思不是把人看作纯粹感性的自然人,而是把人看作有主体意识的、能动的自由人。马克思虽然批判和否定了自我意识的绝对主体地位,论证了其感性基础,但马克思并不是把世界看成纯粹的感性存在,并非完全否定人的主体能动的一

面,只是否定主体性的绝对性。另一方面,马克思所

理解的人的主体意识既不是绝对精神外化的产物,也不是人主观自生的,而是社会的产物。对于意识的本质和生成过程,《手稿》中马克思虽然没有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那样做深入细致的论证,但已经开始认识到意识的社会本质。

总之,马克思通过对思辨哲学的批判,使人从抽象的精神存在回归感性的自然人、回到人本身,这好像与费尔巴哈非常一致。但马克思并不把人仅仅理解为纯粹的感性的自然人,而是理解为感性基础上的有意识的、能动的主体存在。也就是说,马克思既不把人理解为抽象的精神存在,也不把人理解为抽象的自然存在,而是二者辩证统一的现实存在。更重要的是,马克思此时对于人的主体意识也不是简单回到黑格尔,而是思考人的意识的社会本质。马

克思已开始反思费尔巴哈,使自己的思想更进一步。

2.从自然界到人类世界

在对人置身其中的世界的认识上,马克思并不把世界理解为自发的感性自然界,而是理解为在人

类历史中形成的人类世界。马克思指出:“整个所

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形成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因为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即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存在,已经成为实际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所以关于某种异己的存在物、关于凌驾于自然界和人之

123

中州学刊2014年第3期

上的存在物的问题,即包含着自然界的和人的非实在性的承认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⑥

马克思在这里初步阐释了他的新的历史观和世界观。首先,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在黑格尔

和费尔巴哈那里历史都是抽象的。黑格尔把历史看成绝对精神的历史,费尔巴哈从绝对精神回到感性现实,但他把自然理解为纯粹的自然、感性的东西,

而把历史又理解为纯粹主体性的东西,他有感性的自然观却没有现实的历史观。所以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始终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马克思通过对思辨

哲学的批判使历史从绝对精神回归感性现实,把历史看作人自身劳动的过程和结果,把历史看成自然史的一部分。“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生成

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⑩这样马克思就把凌驾于人和自然界之上的存在物、异己的存在物排除在历史之外。历史成为人和自然界的历史,历史

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然界作为第二性的存在从属于抽象的精神世界。马克思既超越了黑格尔又超越了费尔巴哈,在这里就走进历史唯物主义,把唯心主义从它最后的避难所驱逐出去。其次,历

史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费尔巴哈也没有

看到在历史领域中感性自然的主体存在,没有把自然界看成人的主体意识的对象化的结果、人的对象世界。马克思把历史回归到感性现实,但并不把历

史看作自然界的抽象的自发进化的历史,即纯粹的

自然史。他把历史看成自然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他看到历史的属人的一面,把历史当成人“有意识地扬弃自身的形成过程”⑩。在这里,自然界不再是抽象的自然界,

而是包含了人的主体性的人类世界。但同时他也不

把历史当成人的主体意识主观任意的创造过程,强

调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在感性自然和

主体意识的辩证统一中来理解历史,看到了历史的

实践本质,看到了人类的感性物质本质,看到了自然

界的人化,看到人类世界的感性本质和主体性内涵的辩证统一,从而实现历史观和世界观的根本转变。

至此,马克思通过费尔巴哈从绝对精神回归感性现

实,从自我意识回归人本身,但与此同时马克思又在对费尔巴哈的反思中从抽象人走向现实人、从唯心

史观走向唯物史观。

所以,虽然《手稿》中处处留有费尔巴哈人本学

124

万方数据

唯物主义的痕迹,但马克思已不是人本学唯物主义

者。在《手稿》中马克思对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基本规律,并没有做深入的论证,历史唯物主义还有待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但马克思已开始向历史唯物主

义的转变却是有文本可证的事实。冯景源先生早就指出:“在《手稿》时期,则是马克思愈益离开费尔巴哈迅速前进的时期”,“马克思这时已不是停留在一

般意义的唯物主义上,而是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即在建立唯物史观的道路上迈出决定性的步骤”。@复

旦大学朱立元教授指出:“就《手稿》的基本内容和

思想观点而言,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本质区别

还是很明显和主要的;《手稿》在马克思超越费尔巴

哈的影响、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已经迈出了

关键性的一步。”⑩

综上,从“物性”到“感性”,从单向对象性到双

向对象性,马克思由思辨唯心主义转向感性唯物主义,确立起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成为唯物主义者;从自我确证到感性确证,从精神批判到实践批判,马克思由唯心辩证法转向唯物辩证法,赋予辩证法以唯物主义基础,实现了辩证法思想的根本转变;从抽象人到现实人,从自然界到人类世界,马克思开始反思和超越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开始向历史唯物主义迈进。历史唯物主义在这里虽然只是思想的

萌芽阶段,但思想转变的第一步已经迈出。《手稿》中马克思实现了哲学思想的深刻转向,《手稿》是马克思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关节点,是马克思思想理论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奠基之作,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起点。以《手稿》为依据得出两个马克思对立的问题是不符合事实的。

注释

①张一兵:《神会马克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9一10页。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⑨⑩⑩⑩⑩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23—324、325、325、316、327、328、319、327、330、320、320、273、3lO一311、308、326页。⑩安启念:《新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9页。⑩冯景源:《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l

页。⑩朱立元、张瑜:《不应制造“两个马克思”对立的新神话——重

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兼与董学文、陈诚先生商榷》,《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1期。

责任编辑:涵含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3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第8课 对称剪纸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书画版二年级上册)_T3784187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1第二课时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小学英语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