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等教育> 历史学> 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

上传者:陈明颖
|
上传时间:2015-04-15
|
次下载

中国历史地理

一、中国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历史变迁 由于中国地理形势和各民族的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因素,中国的农耕种植业与畜牧业一直在地域上呈分离的状态。

(一) 战国时期北部农牧分界线的形成

《史记·货殖列传》对全国划分了四个区域: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其中山西为农牧交错区;山东是农耕区;江南是落

区;龙门碣石以北是畜牧区。可见当时的农牧分界:自今青海东部河湟地区向东北以陕北、陇东泾渭北洛水上游,晋西北山陕峡谷流域南缘龙着吕梁山、恒山,接燕秦长城至今辽宁境内。

) 秦汉时期农牧界线的北移和内缩

1) 蒙恬取河南地,将农耕区北界推进至阴山以南一带。

2)汉武帝重夺河南地,取河西四郡,击羌置金城郡。此时农耕区西面已达乌兰布和沙区、贺兰山、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北抵河套以

东面仍沿长城一线。

3)东汉农牧界线的内缩:南匈奴内迁西河、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一带。安帝以后,金城、陇西、安定、北地、

渭河流域,大批少数民族入迁沿边八郡。沿边八郡成为半农半牧区或农牧交错区。东汉末到十六国时期,农耕区北界大约内缩至渭河平原北缘、中部一线。

(三)北魏至隋唐时期北部农牧交错区的出现

1)北魏对北方的屯垦,主要在河套和银川平原。这一时期从事农耕者以汉化少数民族为主。隋在河套屯田,在其南的则农牧兼营;唐

北设置牧监,后内附突厥和党项也是以畜牧为主。鄂尔多斯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环境变迁,不宜农耕。当时农牧分界线大致在今窟野河和横山、。以线以北至黄河河套、阴山一带,为当时农牧交错区。

(四)辽金元时期北部农牧交错区的北延

《辽史·营卫志》载: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

随时,车马为家。这是当时一条基本的农牧分界线。但由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密切交往,农牧交地带呈现了向北延伸的迹象。

西夏仍在银川平原和河西走廊上农耕;契丹在辽本土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农耕,后推至今 克鲁伦河、海拉尔河和呼伦贝尔草原;

了洮儿河、第二松花江和拉林河流域,并又北推进至嫩江支流乌裕尔河流域,形成金代农耕垦殖的北界。大兴安岭则开始成为蒙古高原和松辽牧分界线。元代也发展过种植业,如在陕北、河西、陇右开辟屯田,在新疆地区吉木萨尔、且末、巴里坤、和田、喀什等新辟屯田,最北推行和林一带和阿尔泰山东侧的称海(今

天哈腊湖)地区。但农田均属零星分布,与牧地交错相处,是草原上的零星插花地。

(五)明清时期北方农牧界线的变迁

明初,沿蒙古高原南缘阴山、大青山以南的东胜(内蒙古托克托)、开平(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全宁(翁牛特旗)一线等置了屯

成明初北边的农牧分界线。后由气候转寒,内迁入长城。宣德以后,明修建边墙,在黄河以西沿黄土高原的边缘,黄河以东大体沿着山脉走族和游牧民族的交通。

清统一长城内外,初规定边墙外五十里为禁留地,为汉蒙两族的分界线。后允许蒙古王公和内地汉民合伙种地,后则限制人数。

东北地区则设柳条边。老边的西段和新边,还是盛京、宁古塔和蒙古的分界线,实际也是东北地区的农牧分界线。

总的说,清一代北部农牧分界线有两条:一是陕西省北界和山西、河北长城的辽西努鲁儿虎山一线,此南是农耕区;一条是沿贺兰山、乌兰布察盟的乌拉山迄大兴安岭南端,此线以南有部分地是半农半牧区及分块的农耕区。

二、农业区的历史变迁

(一) 黄河中下游农耕区的形成、发展和兴衰变迁

(1)关东农业区

A 三河地区:伊洛河济交会的相当今洛阳为中心的大河南北地区,这里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史记·货殖列传》说:昔唐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为天下之中。5500年前左右的裴李岗文化已进入农耕社会。稍后的仰韶文化时期的洛阳王湾、郑州大河遗址都定居农业。中国最早的国家,就是在最早的农业区兴起的。

B 冀南豫北平原:安阳在黄河漳河冲积扇上,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是理想的农业地带,是黄河流域的一个中心。战国,为膏腴之地,西汉时,魏郡是当时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东汉末年,曹操以邺为政治中心,十六国后赵、前燕,北朝东魏北齐相继为都,但唐前期又兴建六条人工渠道引漳河水和安阳河进行灌溉,农业依然发达。

C 河北平原北部永定河潮白河流域:农业起源较早,但因气候原因发展缓慢。今河北新城涿州一带有个督亢陂,为燕国最富饶的水利年间,渔阳太守张堪开水田,为种植水稻之始。以后北魏北齐唐代整修督亢陂、戾陵堨(e4)、车厢渠等水利工程、发展水田,成效显著。

D河北平原中部:战国中期黄河筑堤前,为沼泽洼地。秦汉时农业已相当发达,东汉末年,“冀州民

人殷盛,兵粮优足”,三国时“冀州户口最多,田我垦辟”,《齐民要术》反映北魏时河北平原农业技术相当发达,至唐安史之乱前,旺,唐代瀛州每县平均人口在13万以上,是河北诸州人口最密集的一州。

安史乱后,关东始衰落,长期战火,太行山区森林破坏引起的环境恶化,灌溉系统破坏,引起土地严重碱化。

E黄淮平原:介于豫西山地与鲁中山地之间,古称兖豫平原。西汉颍川郡是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

一。两汉之交,曾有七十年的黄河泛滥,王景治河以后,农业恢复,后经十六国北魏破坏,到唐代又成为农业生产基地。北宋衰落,修复水利。明清黄河泛滥,土壤沙化,再兼水旱不时,灾情频发,农业生产日趋衰落,成为全国贫困地区之一。

纵观黄河下游平原农业发展经历,宋以前,由于环境尚末破坏,虽然经战乱而衰落,但政治稳定即可恢复;宋以后,即使政府招徕户兴修水利,也无可奈何。

2) 关西地区

主要是指渭河平原或关中平原。仰韶文化型的半坡遗址,就是定居农业。周代的崛起,也是因为农业。秦国更是以农为本。秦汉时期,使农业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首屈一指。两汉之交与东汉末年,两次大的破坏,魏晋南北朝史时在水利有所建树,但已远不如秦汉。利设施,但效益不理想。其一人口骤增,其二,环境退化,其三权贵的破坏。宋时接近西夏边境,对关中农业造成极大的负担。清代普遍开展为西北地区小麦重要产区,虽不与汉唐时比,但仍是重要的农业区。

(二)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与经济重心的转移

(1)成都平原:蜀国时代,杜宇、开明就开始经营;秦时代,都江堰工程的修建,移民的迁入,尤其是冶铁大家赵国卓氏、齐国程氏的具的改良效果明显。从此,成都平原成为重要的后方基地。在明初和清初二次“湖广填四川”后,农业再度兴盛,成为中国2000多年唯一保业。主要归功于自然条件。

(2)荆湖平原:指现在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这里农业发展较晚。一直是渔猎区。宋以前,这个地区的粮食生产主要依靠洞庭湖平原州所在的山间盆地,人口稀少、缺乏劳动力是农业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南宋时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至两湖地区,农业开始有一定规模,元初来源地。荆湖的开发是与垸田同步进行的,大约兴起在南宋端平嘉熙年间,即13世纪30年代以后,到明清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明到清前期时期,万历初年,湖广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省,汉口成为长江沿线四大米市之首,“湖广熟,天下足”,但粮食生产主要在湖南,湖北有隆皇帝干脆改为“湖南熟,天下足”了。乾隆以后,由于森林砍伐和围湖造田引发的水灾加剧以及垸田管理不善和人口增加,粮食生产大受

(3)东南平原:指太湖流域和宁绍平原。是中国农业的起源地之一,河姆渡文化发现水稻实物。早期越族属迁徙农业,春秋时,农业才由于人口稀少,还多处在刀耕火种阶段。东汉,在宁绍平原修建鉴湖,是当时东南最大的灌溉工程,六朝持续开发,南朝宋已有大批粮食外全国的经济中心,天下财赋,江南十居九。五代吴越钱鏐(liu2),大力修筑圩田。宋元时期此地

为全国税粮之首。清以后,由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成为粮食输入地。

(三)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开发

珠江三角洲原是一个浅海湾,地质时期几经海平面的升降。早在三四千年前,已有人居住。战国汉代墓葬出土有铁器农具,说明农业在经济生产中并不占地位。六朝时期,发展较快,但以经济作物为主。宋代有大发展,一是大片沙坦地出现,再者是人口大量迁入,特别是堤农业。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堤围系统混乱,影响出海水流畅通,增加潦水退消的困难,致使水患日繁。而且,由于经济作物点耕地面积的为缺粮区。

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开发较晚,主要是因为劳动力不足和海滩地、岛屿林立,海潮侵袭,影响了早期开发,这个问题一解决,就走上了

三、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及变迁

(一)史前时期的主要粮食作物

粟、黍、稻

1)粟,亦称“稷”,今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一种粗糙、抗旱、但不耐霜冻的一年生禾草(Setaria italica),具有花序,可作谷物、干草和饲料。分布在秦淮以北,西北到陇西,东到山东,北到东北,南甚至在台湾也有发现。至少六七千年前在华北地区已

2)黍,亦称“糜子”。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去皮后叫黄米,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分布存。

3)稻,秦淮以南,长江中下游可能是栽培稻起源的中心。

(二)商周至春秋时期

商代:黄河流域粮食作物有黍、稷、稻、麦、麻等。

1) 黍:占首位,可能与商人盛饮酒有关。

2) 稷:占第二位。

3) 稻:占第三位。郑州白家庄早商遗址和安阳都发现过稻壳。

4)麦:从西亚传入,西周春秋开始有来(耒)、牟二字,耒指小麦,牟指大麦。由于麦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灌溉条件,在当时生产条件要地位。

周代:黍、稷、稻、麦、粱、麻等。

《诗经》中出现粮食作物中,黍稷最多。

麦:在安徽亳县钓鱼台四周遗址发现碳化麦粒,说明淮北已有小麦。

水稻:西至渭水中游,北至关中盆地北缘汾河中游,东到泗水流域都有水稻种植。关中、三河、冀南豫北、河东、鲁南沂水泗水都是粱:古代指粟的优良品种,子实也称粱,为细粮。

(三)战国秦汉时期

禾(稷)、黍、稻、麻、菽、麦、以及大麦。

1)稷,是大田中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量最大。

2)麦:种植面积扩大。战国末年,洛阳地区种春小麦,温县种冬小麦。武帝时,关中开始种植冬小麦,小麦的推广,与水利建设和石大。石磨出现于战国,普及于汉代,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河南洛阳东区汉代粮仓遗址和淇县县城土产公司院内,都出土过石磨。东汉在黄河流域大田粮食作物中占重要地位。黄淮平原徐兖二州一带大田以产小麦为主。

3)水稻:南方,主要产区为太湖平原,成都平原,但仍属粗放经营。关中地区种植面积扩大。东汉建武年间,渔阳太守张堪在今北京田八千余顷,为北京地区种稻之始,并一直延续到北魏唐代。而且,黄河以南的淮、汝、颍、涡、汴之间为黄河流域最大的水稻种植区。

总之,战国秦汉时期,稷仍是大田中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小麦已渐发展至仅次于稷的地位,水稻的种植面积也大为扩展。

北方旱地作物中,还有豆类,大豆、小豆、豌豆、胡豆的名字出现。

(四)魏晋南北朝至宋元

1)传统粮食作物分布的变化:一是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唐代,河北、河南道除山东丘陵地带外,小麦产地几乎连成一片。唐代宗永第五琦请税京兆之麦,此为中国农业史上第一次征麦税。魏晋至宋元只是黄河流域种植小麦的发展期,到了明清小麦才取代了黍和稷成为黄粮食。此外,小麦在江淮以南种植面积也在扩大,主要原因是北方移民进入江南,刘宋时,甚至种到云南地区;南宋时,南方一年稻麦两熟制水稻面积的扩大。北京地区,冀南豫北地区仍沿续种植。北宋,在宋辽边界的白沟沿线西起保定东到大海淀泊带,大兴屯田,种稻以足食。

2)新粮品种的传入。高粱:一名蜀黍,由境外传入四川,最早见于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便向北传播较慢,唐代才进入北方地区,都有种植,成为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荞麦:传入中国时间不详。唐代记载渐多,孙思邈《备要千金方》称:荞麦味酸微寒无毒,食之难消。遍种植。荞麦喜温暖,但又能抵抗秋寒低温,适应各种土壤和粗放栽培,生长期短,一般二个月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_第一课时(特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39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二课时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
河南省名校课堂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课(2020年2月10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小学英语单词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