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高等教育> 教育学> 考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答案

考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答案

上传者:毛幼馨
|
上传时间:2015-04-15
|
次下载

考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答案

考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答案

(小抄版)

1、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 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3、 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4、 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进简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5、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6、 现场实验法: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7、 意识: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坏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8、 现场实验法: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试验的方法。

9、 实验室实验法:指在试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专门的试验设备,引起核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10、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11、 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2、 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

13、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14、 生物节律: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表明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15、 日节律: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

16、 催眠: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17、 镇静剂: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主要包括鸦片、海洛因、吗啡之类。

18、 兴奋剂: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行为活动的一类药物。

19、 迷幻剂:指能使人产生幻觉的药物,主要特点是能够使意识尤其是感知觉发生扭曲。

20、 感觉:人们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

21、 感受性:是人们对刺激物飞感觉能力。

22、 感受门或限:是指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23、 绝对感觉门或限:是指最小可观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量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索需要的最小差异。

24、 差别感觉门或限: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25、 最小可觉差: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觉察差异。

26、 明适应:有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觉到光线刺眼法眩,几乎看不见外界事物,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

27、 暗适应:是从两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叫做暗适应。

28、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29、 主观轮廓:在客观上并不存在而由主观认识产生的轮廓。

30、 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31、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32、 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感觉信息到达感官的第一次直接印象。

33、 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时间短、容量有限。

34、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以后,在头脑中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

35、 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

36、 倒摄干扰: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37、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活动的高级形式。

38、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各个特征结合起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39、 分析: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40、 比较:把各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点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1、 抽象:在头脑中抽出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共同特征和属性,舍弃个别特征和属性的过程。

24、发散思维:根据当前问题给定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沿着不同分向和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寻求答案。

42、 概括:头脑中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

43、 聚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件的思维方式。

44、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45、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46、 智力: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等。

47、 能力:指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

48、 一般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基本的能力,使用与广泛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的要求,并保留人们比较容易和有效地掌握知识。

49、 特殊能力:指某项专门的活动所需的能力。它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

50、 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例,为了避免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就是智商。

51、 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坏境的测验度量。

52、 晶体智力:指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及问题解决等测验量度。

53、 信度:既可靠性,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验工具,对同一事物反复多次测量,或由不同的人使用,其测量结果应该保持不变。

54、 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验的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

55、 常模: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标准,有总体测量结果的统计平均值表示。

56、 动机: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57、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58、 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59、 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60、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61、 道德感: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对人的认识、行为作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62、 理智感:是在认识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是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63、 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64、 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65、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66、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

67、 人格特质:特质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征,是人格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测量单位。

77、人格动力系统:是指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的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

90、气质: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心理特征。

69、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是后天再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受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体现一定的阶级性与道德性。

70、 特质:个体有别于其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最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

71、投射测验:以人格理论为依据,一般由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的动机、态度、感情以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然后由主试将其反应加以分 析,就可推出若干人格特征。

00、 心理健康:广义上,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侠义上,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99、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72、 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 73、 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来保护自己。 74、 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 99、认知方式: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 75、 共性特点: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 76、 个性特点: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77、沟通:广义的沟通时的是人与信息的相互作用,人与机器的信息交流,与自然界的信息交流。狭义的沟通主要指在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是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 息相互作用过程。 78、 言语沟通: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递思想、感情、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的过程。 81、 社会助长:指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82、 社会惰化: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83、 社会知觉:指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断与判断的过程。 71、 社会知觉: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107、 社会性发展: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生活的社会情境的人格,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 84、去个体化: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觉到自己被湮灭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 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为活动中去。 79、群体:指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体。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各个成员之间有自己的角色地位,成员直接彼此在心理上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和共同 感。 80、 群体规范;指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的准则。 85、 群体极化: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得倾向性,通过群体的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水平的现象 86、 群体思维:高凝聚力的群体在进行抉择时,成员的思维会高度倾向于一致,以致于使其他变通行动路线的现实性评估受到压抑。 87、 从众:是个人的信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89、 压力:其一是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其二是指一种身心反应;其三是一个过程。 90、 挫折:个体在通向目标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使目标不能到达、需要无法满足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91、 焦虑障碍: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时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 92、 压力源;指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其主要包括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和文化性压力源。 93、 文饰: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 95、关键期: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96、 认知:指人队客观世界的认识,包括感知觉、回忆、注意、思维等心理过程。认知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认知方式、认知策略、认知速度、和认知成绩。 97、 认知发展: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发展,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发展。 98、 道德认知:指人队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如何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认知, 99、 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里研究不同年龄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100、纵向研究:也叫跟踪研究,主要指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对选取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质的变化规律。 101、 升华;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指把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 102、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103、 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104、 智商: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的比例 105、 推理:推理事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性规律,或从一般原理推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106、 晕轮效应: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 88、知觉的选择性:指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等。 72、近因效应: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105、聚合思维: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件的思维方式。 106、关键期:是个体在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 107、日节制:人和动物身上存在,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循环。此外,也还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压力、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108、首因效应: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109、挫折;是指人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是目标不能到达,需要无法满足是,所产生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111、非言语沟通:主要是指说和写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和表情。它倾向于强调情感和形象状态的交流,以及双方谈话的整合。 112.情景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记忆。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3751175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6. 形形色色的民族乐器_第一课时(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406126
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学期 Module3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二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9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