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建筑/环境> 岩土与地质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局部薅高大钊-2010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局部薅高大钊-2010

上传者:邱铭铭
|
上传时间:2015-04-21
|
次下载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局部薅高大钊-2010



11.0.3 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
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1.0.3A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
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
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
确的勘察报告。

w w w .d o c in .c o m
8
[[ ]]
原文均为强制性,考虑到“岩土工程勘察
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
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
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
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是原则性、政策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
容易被延伸。故本次局部修订分为两条,
原文第一句保留为强制性条文;第二句
另列一条,不列为强制性条文。
w w w .d o c in .c o m
9

3.3.7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
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
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碎石土宜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
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
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2 砂土宜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
颗粒形状、细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3 粉土宜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
度等;
w w w .d o c in .c o m
10
4 粘性土宜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土的结
构等;
5 特殊性土除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
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 如对淤泥尚
应描述嗅味,对填土尚应描述物质成分、堆积
年代、密实度和均匀性等;
6 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
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7 需要时可用目力鉴别描述土的光泽反应、摇振
反应、干强度和韧性,按表3.3.7区分粉土和
粘性土。

w w w .d o c in .c o m
11
表 3 . 3 . 7 目 力 鉴 别 粉 土 和 粘 性 土
鉴 别 项 目 摇 振 反 应 光 泽 反 应 干 强 度 韧 性
粉 土 迅 速 、 中 等 无 光 泽 反 应 低 低
粘 性 土 无 有 光 泽 、 稍 有 光 泽 高 、 中 等 高 、 中 等

w w w .d o c in .c o m
12
[[ ]]
本条1~4款规定描述的内容, 有时不一定
全部需要, 故将“应”改为“宜”。土的
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
鉴定是现场区分粉土和粘性土的有效方
法,但原文在执行中产生一些误解,以
为必须描述,成为例行套话,故增加第7
款,明确目力鉴别的用途。

w w w .d o c in .c o m
13

 4.1.13 详细勘察应论证地下水在施工期间对
工程和环境的影响。对情况复杂的重要工程,
需论证使用期间水位变化和需提出抗浮设防水
位时,应进行专门研究。
 原条文4.1.13 工程需要时,详细勘察应论证
地下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的变化
及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方案、防
水和抗浮设计水位的建议。

w w w .d o c in .c o m
14
[[ ]]
抗浮设防水位是很重要的设计参数,但
要预测建筑物使用期间水位可能发生的
变化和最高水位有时相当困难,不仅与
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有关,有时
还涉及地下水开采、上下游水量调配、
跨流域调水等复杂因素,故规定应进行
专门研究。

w w w .d o c in .c o m
15
地下工程的防水高度,已在《地下工程防
水设计规范》(GB50108)中明确规定,
不属于工程勘察的内容。该规范3.1.3条规
定: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应考虑地表水、
地下水、毛细管水等的作用,以及由于人
为因素引起的附近水文地质改变的影响。
单建式的地下工程应采用全封闭、部分封
闭防排水设计,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
工程的防水设防高度,应高出室外地坪高
程500mm以上。
w w w .d o c in .c o m
16
4.1.18 4.1.18

 1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
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
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
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
 2 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
性勘探孔的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
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
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w w w .d o c in .c o m
17
3 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
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
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
评价的要求;
4 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
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 在上述规定深度内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
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可适当调整。

w w w .d o c in .c o m
18
[[ ]]
第5款如违反,不影响工程安全和质量,
故改为非强制性条款。
本条指的是天然地基上的高层建筑。

w w w .d o c in .c o m
19
4.1.20 4.1.20 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 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
应满足 应满足岩土工程评价要求 岩土工程评价要求,并符合下列要求: ,并符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的数量,应
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
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孔的数量
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
2 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
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当采用连续记录的静力
触探或动力触探为主要勘察手段时,每个场地不
应少于3个孔;

w w w .d o c in .c o m
20
3 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
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
进行原位测试;
4 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试
样或原位测试数量。

w w w .d o c in .c o m
21
[[ ]]
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的数量以及试验项目,应
由岩土工程师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工
程制宜。但从我国目前勘察市场的实际情况看,
为了确保勘察质量,规范仍应控制取土试样和
原位测试勘探孔的最少数量。因此在本条第1
款增加规定取土试样和原位测试钻孔的数量,不
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二分之一,作为最低限度。
合理数量应视具体情况确定, 必要时可全部勘
探孔取土试样或做原位测试。
w w w .d o c in .c o m
22
规定钻探取土孔的最少数量也是必要的,否则
无法掌握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基岩较浅地区可能要多布臵一些鉴别孔查基岩
面深度,埋藏的河、沟、池、浜以及杂填土分
布区等,为了查明其分布也需布臵一些鉴别孔,
不在此规定。
本条第2款前半句的意思与原文相同,作文字上
的修改是为了更明确指的是试验或测试的数据,
不合格或不能用的数据当然不包括在内,并且
强调了取多少土样,做什么试验,应根据工程
要求、场地大小、土层厚薄、土层在场地和地
基评价中所起的作用等具体情况确定,6组数据
仅是最低要求。
w w w .d o c in .c o m
23
本款前半句的原位测试,主要指标准贯入试验
以及十字板剪切试验、扁铲侧胀试验等,不包
括载荷试验,也不包括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和
动力触探。载荷试验的数量要求本《规范》另
有规定。本次修订增加了后半句,连续记录的
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
孔。6组取土试试验数据和3个触探孔两个条件
至少满足其中之一。不同测试方法的数量不能
相加,例如取土试样与标准贯入试验不能相加,
静力触探与动力触探不能相加。
第4款为原则性规定,故改为非强制性条款。
w w w .d o c in .c o m
24
4.2 4.2
 4.2.2 地下洞室勘察的围岩分级方法应
与地下洞室设计采用的标准一致。

w w w .d o c in .c o m
25
[[ ]]
修订后只保留“地下洞室勘察的围岩分
类应与地下洞室设计采用的标准一致”。
将后面的文字删去。因为前一句意思已
很明确,且《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
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所依据的
是铁路规范对围岩类别的规定,现铁路
规范已经修改。
w w w .d o c in .c o m
26
4.8 4.8
 4.8.5 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基坑
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控制(降
水或隔渗),且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
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w w w .d o c in .c o m
27
[[ ]]
如已做的勘察工作比较全面,获取的水
文地质资料已满足要求时,可不必再做
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故增加“且已有
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

w w w .d o c in .c o m
28
5.7 5.7
5.7.2 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
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应确定场地类别。
当场地位于抗震危险地段时,应根据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要求,提出专门研究的建议。

w w w .d o c in .c o m
29
[[ ]]
本条原文尚有应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
地段的规定,这是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协调而规定的。现该规范正在
修订,应根据该规范修订后的规定执行,本规
范不再重复规定。
当场地位于抗震危险地段时,常规勘察往往不
能解决问题,应提出进行专门研究的建议。

w w w .d o c in .c o m
30
6.10 6.10
 6.10.1 由于致污物质的侵入,使土的成
分、结构和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异的土,
应判定为污染土。污染土的定名可在原
分类名称前冠以“污染”二字。

w w w .d o c in .c o m
31
[[ ]]
本规范关于污染土定义的原有条文不包括环境
评价。经广泛听取意见,多数专家认为,随着
人们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意识的增强,污染对
土和地下水造成的环境影响,尤其是对人体健
康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国际上环境岩土工程
也已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因此,本次修改对
污染土的定义作了适当修改,不仅包括致污物
质侵入导致土的物理力学性状和化学性质的改
变,也包括致污物质侵入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
境的影响。
w w w .d o c in .c o m
32
 6.10.2 本节适用于工业污染土、尾矿污
染土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土的勘察,
不适用于核污染土的勘察。污染土对环
境影响的评价可根据任务要求进行。

w w w .d o c in .c o m
33
[[ ]]
 工业生产废水废渣污染,因生产或储存中废水、
废渣和油脂的泄漏,造成地下水和土中酸碱度
的改变,重金属、油脂及其他有害物质含量增
加,导致基础严重腐蚀,地基土的强度急剧降
低或产生过大变形,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及正常
使用,或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 尾矿堆积污染,主要体现在对地表水、地下水
的污染以及周围土体的污染,与选矿方法、工
艺及添加剂和堆存方式等密切相关。
w w w .d o c in .c o m
34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污染,因许多生活垃圾未
能进行卫生填埋或卫生填埋不达标,生活垃圾
的渗滤液污染土体和地下水,改变了原状土和
地下水的性质,对周围环境也造成不良影响。
核污染主要是核废料污染,因其具有特殊性,
故本节不包括核污染勘察。实际工程中如遇核
污染问题时,应建议进行专题研究。
因人类活动所致的地基土污染一般在地表下一
定深度范围内分布,部分地区地下潜水位高,
地基土和地下水同时污染。因此在具体工程勘
察时,污染土和地下水的调查应同步进行。

w w w .d o c in .c o m
35
污染土勘察包括: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评价、污染对土的工程特性指标的影响
程度评价以及污染土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评价。考虑污染土对环境影响程度的评
价需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大量的室内试验,
故可根据任务要求进行。

w w w .d o c in .c o m
36
 6.10.3 污染土场地和地基可分为下列类
型,不同类型场地和地基勘察应突出重
点。
 1 已受污染的已建场地和地基;
 2 已受污染的拟建场地和地基;
 3 可能受污染的已建场地和地基;
 4 可能受污染的拟建场地和地基。

w w w .d o c in .c o m
37
[[ ]]
污染土场地和地基的勘察可分为四种类
型,不同类型的勘察重点有所不同。已
受污染的已建场地和地基的勘察,主要
针对污染土、水造成建筑物损坏的调查,
是对污染土处理前的必要勘察,重点调
查污染土强度和变形参数的变化、污染
土和地下水对基础腐蚀程度等。
w w w .d o c in .c o m
38
 对已受污染的拟建场地和地基的勘察,
则在初步查明污染土和地下水空间分布
特点的基础上,重点结合拟建建筑物基
础形式及可能采用的处理措施,进行针
对性勘察和评价。对可能受污染的场地
和地基的勘察,则重点调查污染源和污
染物质的分布、污染途径,判定土、水
可能受污染的程度,为已建工程的污染
预防和拟建工程的设计措施提供依据。
w w w .d o c in .c o m
39
 6.10.4 污染土场地和地基的勘察,应根据工
程特点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宜的勘察手段,并应
符合下列要求:
 1 以现场调查为主,对工业污染应着重调查
污染源、污染史、污染途径、污染物成分、污
染场地已有建筑物受影响程度、周边环境等。
对尾矿污染应重点调查不同的矿物种类和化学
成份,了解选矿所采用工艺、添加剂及其化学
性质和成份等。对垃圾填埋场应着重调查垃圾
成分、日处理量、堆积容量、使用年限、防渗
结构、变形要求及周边环境等。

w w w .d o c in .c o m
40
 2 采用钻探或坑探采取土试样,现场观察污染
土颜色、状态、气味和外观结构等,并与正常
土比较,查明污染土分布范围和深度。
 3 直接接触试验样品的取样设备应严格保持
清洁,每次取样后均应用清洁水冲洗后再进行
下一个样品的采取;对易分解或易挥发等不稳
定组分的样品,装样时应尽量减少土样与空气
的接触时间,防止挥发性物质流失并防止发生
氧化;土样采集后宜采取适宜的保存方法并在
规定时间内运送实验室。
 4 对需要确定地基土工程性能的污染土,宜
采用以原位测试为主的多种手段;当需要确定
污染土地基承载力时,宜进行载荷试验。

w w w .d o c in .c o m
41
[[ ]]
 本条列出污染土现场勘察的适用手段,
其中现场调查和钻探(或坑探)取样分析是
必要手段,强调污染土勘察以现场调查
为主。根据已有工程经验,应先调查污
染源位臵及相关背景资料。如不重视先
期调查,按常规勘察盲目布臵很多勘察
工作量,则针对性差,有可能遗漏和淡
化严重污染地段,造成土、水试样采取
量不足,以致影响评价结论的可靠性。
w w w .d o c in .c o m
42
用于不同测试目的及不同测试项目的样
品其保存的条件和保存的时间不同。国
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土壤环境监测技术
规范》(HJ/T166-2004)中对新鲜样品
的保存条件和保存的时间规定如下表:
根据国外文献资料,多功能静力触探在
环境岩土工程中应用已较为广泛。需要
时,也可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电
阻率法、电磁法等),配合钻探和其他
原位测试,查明污染土的分布。
w w w .d o c in .c o m
43

表 6 . 1 0 - 4 新 鲜 样 品 的 保 存 条 件 和 保 存 时 间
测 试 项 目 容 器 材 质 温 度 ( ° C ) 可 保 存 时 间 ( d ) 备 注
金 属 ( 汞 和 六 价
铬 除 外 )
聚 乙 烯 、 玻 璃 < 4 1 8 0
汞 玻 璃 < 4 2 8
砷 聚 乙 烯 、 玻 璃 < 4 1 8 0
六 价 铬 聚 乙 烯 、 玻 璃 < 4 1
氰 化 物 聚 乙 烯 、 玻 璃 < 4 2
挥 发 性 有 机 物 玻 璃 ( 棕 色 ) < 4 7 采 样 瓶 装 满 装 实 并 密 封
半 挥 发 性 有 机 物 玻 璃 ( 棕 色 ) < 4 1 0 采 样 瓶 装 满 装 实 并 密 封
难 挥 发 性 有 机 物 玻 璃 ( 棕 色 ) < 4 1 4


w w w .d o c in .c o m
44
 6.10.5 对污染土的勘探测试,当污染物
对人体健康有害或对机具仪器有腐蚀性
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w w w .d o c in .c o m
45
[[ ]]
本条即原规范第6.10.6条,内容未作修改。

w w w .d o c in .c o m
46
 6.10.6 拟建场地污染土勘察宜分为初步勘察和
详细勘察两个阶段。条件简单时,可直接进行
详细勘察。
 初步勘察应以现场调查为主,配合少量勘探测
试,查明污染源性质、污染途径,并初步查明
污染土分布和污染程度;详细勘察应在初步勘
察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特点、可能采用的处理
措施,有针对性地布置勘察工作量,查明污染
土的分布范围、污染程度、物理力学和化学指
标,为污染土处理提供参数。

w w w .d o c in .c o m
47
[[ ]]
 由于污染土空间分布一般具有不均匀、污染程度变化
大的特点,勘察过程是一个从表面认知到逐步查明的
过程,且勘察工作量与处理方法密切相关,因此污染
土场地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实际工程勘察也大多如此。
第一阶段在承接常规勘察任务时,通过现场污染源调
查、采取少量土样和地下水样进行化学分析,初步判
定场地地基土和地下水是否受污染、污染的程度、污
染的大致范围。第二阶段则在第一阶段勘察的基础上,
经与委托方、设计方交流,并结合可能采用的基础方
案、处理措施,明确详细的勘察方法并予以实施。第
二阶段的勘察工作应有很强的针对性。

w w w .d o c in .c o m
48
 6.10.7 勘探测试工作量的布置应结合污
染源和污染途径的分布进行,近污染源
处勘探点间距宜密,远污染源处勘探点
间距宜疏。为查明污染土分布的勘探孔
深度应穿透污染土。详细勘察时,采取
污染土试样的间距应根据其厚度及可能
采取的处理措施等综合确定。确定污染
土与非污染土界限时,取土间距不宜大
于1m。
w w w .d o c in .c o m
49
[[ ]]
考虑到全国范围内污染物的侵入途径、污染土
性质及处理方法差异均很大,勘察时需因地制
宜,合理确定勘探点间距,不宜作统一规定。
故本节对勘探点间距未作明确规定。
考虑污染土其污染的程度一般在深度方向变化
较大,且处理方法也与污染土的深度密切相关,
因此详细勘察时,划分污染土与非污染土界限
时其取土试样的间距不宜过大。

w w w .d o c in .c o m
50
 6.10.8有地下水的勘探孔应采取不同深
度地下水试样,查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
的空间分布。同一钻孔内采取不同深度
的地下水试样时,应采用严格的隔离措
施,防止因采取混合水样而影响判别结
论。

w w w .d o c in .c o m
51
[[ ]]
为了查明污染物在地下水不同深度的分
布情况,需要采取不同深度的地下水试
样。不同深度的地下水试样可以通过布
设不同深度的勘探孔采取;当在同一钻
孔中采取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样时,需要
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否则所取水试样
是混合水样。

w w w .d o c in .c o m
52
 6.10.9 污染土和水的室内试验,应根据
污染情况和任务要求进行下列试验:
 1 污染土和水的化学成分;
 2 污染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 3 对建筑材料腐蚀性的评价指标;
 4 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
 5 力学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充分考虑
污染土的特殊性质,进行相应的试验,
如膨胀、湿化、湿陷性试验等;
 6 必要时进行专门的试验研究。
w w w .d o c in .c o m
53
[[ ]]
污染土和水的化学成分试验内容,应根据任务
要求确定。无环境评价要求时,测试的内容主
要满足地基土和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
价;有环境评价要求时,则应根据相关标准与
任务委托时的具体要求,确定需要测试的内容。
工程需要时,研究土在不同类型和浓度污染液
作用下被污染的程度、强度与变形参数的变化
以及污染物的迁移特征等。主要用于污染源未
隔离或未完全隔离情况下的预测分析。

w w w .d o c in .c o m
54
 6.10.10 污染土评价应根据任务要求进
行,对场地和建筑物地基的评价应符合
下列要求:
 1 污染源的位置、成分、性质、污染史
及对周边的影响;
 2 污染土分布的平面范围和深度、地下
水受污染的空间范围;
 3 污染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评价污染对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的影响程度;

w w w .d o c in .c o m
55
4 工程需要时,提供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
教,预测地基变形特征;
5 污染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6 污染土和水对环境的影响;
7 分析污染发展趋势;
8 对已建项目的危害性或拟建项目适宜
性的综合评价。

w w w .d o c in .c o m
56
[[ ]]
对污染土的评价,应根据污染土的物理、水理
和力学性质,综合原位和室内试验结果,进行
系统分析,用综合分析方法评价场地稳定性和
地基适宜性。
考虑污染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程度、污染
对土的工程特性(强度、变形、渗透性)指标
的影响程度、污染土和水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三
方面的判别标准不同,污染等级划分标准不同,
且后期处理方法也有差异,勘察报告中宜分别
评价。
w w w .d o c in .c o m
57
污染土的岩土工程评价应突出重点:对基岩地区,
岩体裂隙和不良地质作用要重点评价。如有些垃
圾填埋场建在山谷中,垃圾渗滤液是否沿岩体裂
隙特别是构造裂隙扩散或岩体滑坡导致污染扩散
等;对松软土地区:渗透性、土的力学性(强度
和变形)评价则相对重要。
评价宜针对可能采用的处理方法突出重点,如挖
除法处理,则主要查明污染土的分布范围;对需
要提供污染土承载力的地基土,则其力学性质
(强度和变形参数)评价应作为重点;对污染源
未隔离或隔离效果差的场地,污染发展趋势的预
测评价是重点。

w w w .d o c in .c o m
58
 6.10.11 污染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
性评价和腐蚀等级的划分,应按本规范
第12章执行。

w w w .d o c in .c o m
59
 6.10.12 污染对土的工程特性的影响程
度可按表6.10.12划分。根据工程具体情
况,可采用强度、变形、渗透等工程特
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表 6 . 1 0 . 1 2 污 染 对 土 的 工 程 特 性 的 影 响 程 度
影 响 程 度 轻 微 中 等 大
工 程 特 性 指 标 变 化 率 ( % ) ﹤ 1 0 1 0 ~ 3 0 ﹥ 3 0
注 : “ 工 程 特 性 指 标 变 化 率 ” 是 指 污 染 前 后 工 程 特 性 指 标 的 差 值 与 污 染 前 指 标 之 比 。

w w w .d o c in .c o m
60
[[ ]]
 除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外,污染土的强度、渗
透等工程特性指标是地基基础设计中重要的岩
土参数,需要有一个污染对土的工程特性影响
程度的划分标准。但污染土性质复杂,化学成
分多样,化学性质有极性和非极性,有的还含
有有机质,工程要求也各不相同,很难用一个
指标概括。本次修订按污染前后土的工程特性
指标的变化率判别地基土受污染影响的程度。
“变化率”是指污染前后工程特性指标的差值
与污染前指标之比,具体选用那种指标应根据
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w w w .d o c in .c o m
61
 强度和变形指标可选用抗剪强度、压缩
模量、变形模量等,也可用标贯锤击数、
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指标,或载荷试验
的地基承载力等。土被污染后一般对工
程特性产生不利影响,但也有被胶结加
固,产生有利影响,应在评价时说明。
尤其应注意同一工程,经受同样程度的
污染,当不同工程特性指标判别结果有
差异时,宜在分别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工
程要求进行综合评价。

w w w .d o c in .c o m
62
当场地地基土局部污染时,污染前工程
特性指标(本底值)可依据未污染区的
测试结果确定;当整个建设场地地基土
均发生污染时,其污染前工程特性指标
(本底值)可参考邻近未污染场地或该
地区区域资料确定。

w w w .d o c in .c o m
63
 6.10.13 污染土和水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应结合工程具体要求进行,无明确要求
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
准》GB1561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进行评价。

w w w .d o c in .c o m
64
[[ ]]
污染土和水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标准,可
参照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
标准》(GB15618)、《地下水质量标
准》(GB/T14848)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GB3838)。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环
境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的同类标准有较
大的差距。因此对环境影响评价应结合
工程具体要求进行。
w w w .d o c in .c o m
65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
1995)中将土壤质量分为三类,分级标
准分别为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
限制值、维持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保障植物生长的土壤限制值。《地下水
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将地下水
质量分为五类,分别反映地下水化学成
分天然低背景值、天然背景值、以人体
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以农业及工业用水
要求为依据、不宜饮用。《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
w w w .d o c in .c o m
66
(GB3838-2002)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五类,分别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及国家自然保护
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
般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
域。根据上述标准可判定污染土和水对人体健
康及植物生长等是否有影响。
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
2004),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土壤单项污
染指数、土壤污染超标率(倍数)等为主,也
可用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分污染等级(详见下表
6.10.12)。

w w w .d o c in .c o m
67
 其中:土壤单项污染指数=土壤污染实测值/土壤污染
物质量标准;
 土壤污染超标率(倍数)=(土壤某污染物实测值-某
污染物质量标准)/某污染物质量标准
 内梅罗污染指数(P
N
)={[(Pl

2
)+(Pl
最大
2
)]/2}
1/2

 式中Pl

和Pl
最大
分别是平均单项污染指数和最大单项
污染指数。
表 6 . 1 0 - 2 土 壤 内 梅 罗 污 染 指 数 评 价 标 准
等 级 内 梅 罗 污 染 指 数 污 染 等 级
Ⅰ P N ≤ 0 . 7 清 洁 ( 安 全 )
Ⅱ 0 . 7 < P N ≤ 1 . 0 尚 清 洁 ( 警 戒 限 )
Ⅲ 1 . 0 < P N ≤ 2 . 0 轻 度 污 染
Ⅳ 2 . 0 < P N ≤ 3 . 0 中 度 污 染
Ⅴ P N > 3 . 0 重 污 染

w w w .d o c in .c o m
68
 6.10.14 污染土的处置与修复应根据污染
程度、分布范围、土的性质、修复标准、
处理工期和处理成本等综合考虑。

w w w .d o c in .c o m
69
[[ ]]
目前工程界处理污染土的方法有:隔离
法、挖除换垫法、酸碱中和法,水稀释
减低污染程度以及采用抗腐蚀的建筑材
料等。总体要求是快速处理、成本控制、
确保安全。需要注意的是污染土在外运
处臵时要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w w w .d o c in .c o m
70
环境修复国外工程案例较多,修复方法
包括物理方法(换土、过滤、隔离、电
处理)、化学方法(酸碱中和、氧化还
原、加热分解)和生物方法(微生物、
植物),其中部分简单修复方法与目前
我国工程界处理方法类同。生物修复历
时较长,修复费用较高。仅从环境角度
考虑修复方法时,不关注土体结构是否
破坏,强度是否降低等岩土工程问题。

w w w .d o c in .c o m
71
7.2 7.2
 7.2.2 地下水位的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
2 (此款取消))
3 对工程有影响的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
应采取止水措施, 将被测含水层与其他含
水层隔开。

w w w .d o c in .c o m
72
[[ ]]
原文第2款在7.2.3条中己作规定,故删去。原
文第3款改为第2款,该款原文为,“对多层含
水层的水位量测,应采取止水措施将被测含水
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事实上,第7.1.4条已
规定, “当场地有多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
时,应分层量测地下水位”。如只看《强制性
条文》,未全面理解规范,可能造成执行偏差,
修改后将第7.1.4条的意思加了进去,以免造成
片面理解。
上层滞水常无稳定水位,但应量测。
w w w .d o c in .c o m
73
7.3 7.3
 7.3.2 地下水力学作用的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对基础、地下结构物和挡土墙,应考虑在最
不利组合情况下,地下水对结构物的上浮作用;
对节理不发育的岩石和粘土且有地方经验或实
测数据时,可根据经验确定;
 有渗流时,地下水的水头和作用宜通过渗流
计算进行分析评价;
2 验算边坡稳定时,应考虑地下水对边坡稳定
的不利影响;
w w w .d o c in .c o m
74
3 在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范围内,应考虑地面
沉降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当地下水位回升时,
应考虑可能引起的回弹和附加的浮托力;
4 当墙背填土为粉砂、粉土或粘性土,验算支
挡结构物的稳定时,应根据不同排水条件评价地
下水压力对支挡结构物的作用;
5 因水头压差而产生自下向上的渗流时,应评
价产生潜蚀、流土、管涌的可能性;
6 在地下水位下开挖基坑或地下工程时,应根
据岩土的渗透性、地下水补给条件,分析评价
降水或隔水措施的可行性及其对基坑稳定和邻
近工程的影响。
w w w .d o c in .c o m
75
[[ ]]
 本条无实质性修改,仅使文字表述更科学合理。
 原文中的 “动水压力”一词源于前苏联,词义不
够准确。动水压力实际指的是渗透力,渗透力是
一种体积力,不是面积力。地下水作用既可用体
积力表达,如渗透力,也可用面积力表达,如静
水压力,故对第2款作了相应修改。
 静水压力是一种面积力, 渗透力是一种体积力,二
者应分开考虑,原文第4款写在一起易被误解,故
作相应修改。
 第5款中删去了“流砂”,因流砂一词表达不确切。

w w w .d o c in .c o m
76
9.2 9.2
 9.2.4 钻探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钻进深度和岩土分层深度的量测精
度,不应低于±5cm;
 2 应严格控制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
进尺,使分层精度符合要求;

w w w .d o c in .c o m
77
 3 对鉴别地层天然湿度的钻孔,在地下水位以
上应进行干钻;当必须加水或使用循环液时,
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
 4 岩芯钻探的岩芯采取率,对完整和较完整
岩体不应低于80%,较破碎和破碎岩体不应低
于65%;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
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连续取芯;
 5 当需确定岩石质量指标RQD时,应采用
75mm口径(N型)双层岩芯管和金刚石钻头;
 6 (此款取消)

w w w .d o c in .c o m
78
[[ ]]
 本条原文第6款有定向钻进的规定,定向
钻进属于专门性钻进技术,对倾角和方
位角的要求随工程而异,不宜在本《规
范》中具体规定,故删去。

w w w .d o c in .c o m
79
10.2 10.2
 10.2.1 载荷试验可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
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
模量。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浅层地
基土;深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深层地
基土和大直径桩的桩端土;螺旋板载荷
试验适用于深层地基土或地下水位以下
的地基土。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验深
度不应小于5m。

w w w .d o c in .c o m
80
[[ ]]
 本条原文的写法易被误解,故稍作调整。深层载
荷试验与浅层载荷试验的区别,在于试土是否存
在边载,荷载作用于半无限体的表面还是内部。
深层载荷试验过浅,不符合变形模量计算假定荷
载作用于半无限体内部的条件。深层载荷试验的
条件与基础宽度、土的内摩擦角等有关,原规定
3m偏浅,现改为5m。原规定深层载荷试验适用
于地下水位以上,但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如采取
降水措施并保证试土维持原来的饱和状态,试验
仍可进行,故删除了这个限制。

w w w .d o c in .c o m
81
 例如:载荷试验深度为5m, 但试坑宽度符合浅
层载荷试验条件,无边载,则属于浅层载荷试
验;反之,假如载荷试验深度为4m, 但试井直
径与承压板直径相同,有边载,则属于深层载
荷试验。
 浅层载荷试验只用于确定地基承载力和土的变
形模量,不能用于确定桩的端阻力;深层载荷
试验可用于确定地基承载力、桩的端阻力和土
的变形模量。但载荷试验只是一种模拟,与实
际工程的工作状态总是有差别的。深层载荷试
验反映了土的应力水平,反映了侧向超载对试
土承载力的影响,作为地基承载力,不必作深
度修正,只需宽度修正,是比较合理的方法。
w w w .d o c in .c o m
82
 但深层载荷试验的破坏模式是局部剪切
破坏,而浅基础一般假定为整体剪切破
坏,塑性区开展的模式也不同,因而工
作状态是有差别的。桩基虽是局部剪切
破坏,但与深层载荷试验的工作状态仍
有差别。深层载荷试验时孔壁临空,而
桩的侧壁限制了土体变形,桩与土之间
存在法向力和剪力。此外,还有试土的
代表性问题,试土扰动问题,试验操作
造成的误差问题等等,确定地基承载力
和桩的端阻力仍需综合判定。
w w w .d o c in .c o m
83
10.5 10.5
 10.5.2 标准贯入试验的设备应符合表
10.5.2的规定。

w w w .d o c in .c o m
84

表 1 0 . 5 . 2 标 准 贯 入 试 验 设 备 规 格
锤 的 质 量 ( k g ) 6 3 . 5
落 锤
落 距 ( c m ) 7 6
长 度 ( m m ) > 5 0 0
外 径 ( m m ) 5 1 对 开 管
内 径 ( m m ) 3 5
长 度 ( m m ) 5 0 ~ 7 6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_第一课时(特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39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租船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南、西、北》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一次函数复习题B组(P11)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18集 常见的酸和碱(二)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空中课堂》二年级下册 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时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