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人文社科> 文学研究> 汉武帝_从历史人物到小说形象_黄景春

汉武帝_从历史人物到小说形象_黄景春

上传者:马万经
|
上传时间:2015-04-25
|
次下载

汉武帝_从历史人物到小说形象_黄景春

2009年7月第16卷第4期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ghaiUniversity(SocialSciences)Jul.2009

Vol.16No.4

文学研究

汉武帝:从历史人物到小说形象

黄 景 春

(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200444)

  摘要: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帝王,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都很多。与史书记载突出他的军国大事不同,民间传说主要讲述他求仙和婚姻家庭方面的逸闻趣事。道士小说对民间传说加以改造,把他塑造成因放纵嗜欲而求仙失败的典型人物。汉武帝形象转变是汉魏时期盛行的天人感应说、神仙信仰以及道教对传说合目的改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汉武帝由历史人物到传说人物再到小说人物的形象转变过程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代表性。  关键词:汉武帝;历史人物;传说人物;小说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6522(2009)04-0053-19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雄才大略的帝王之一,《史记》、《汉书》对他的事迹记载很多,《资治通鉴》也用六卷篇幅叙说他一生的功业和事迹。在民间话语中,汉武帝事迹被有选择地加以渲染,并涂上了神秘的色彩。在志怪小说中,他的军国大事被虚化,而他的求仙和婚恋方面的故事得到强化,并增强了他身上的仙化色彩。在道士小说中,汉武帝又被改造成一个学仙者的反面典型,变成了暴虐嗜欲、毫无仙才的“庸主”。从历史记载到民间叙事再到道士小说,汉武帝的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什么力量推动了这种转变?这是本文试图探究的两个主要问题。

收稿日期:2009-02-1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BZW031)

一、历史记载中的汉武帝:追求长生的一代雄主

  汉武帝刘彻生于汉景帝元年,十六岁即位,七十岁去世,在位长达五十四年之久,大约占西汉王朝历史的四分之一。汉武帝即位之初,西汉经过六十多年休养生息,社会太平,国库充足,人民生活安定。继承这样的太平王朝,再加上汉武帝聪慧过人,本应该开创出一个民富国强的盛世局面。他登基之后,确实在很多方面大有作为。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汉武帝统治半个多世纪之后,这个王朝虽然拓疆几千里,内部却出现了民不聊生、盗寇群起的末世景象。这就让汉武帝成为一个

作者简介:黄景春(1965- ),男,河南确山人。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颇有争议的人物。

虽然司马迁所著《今上本纪》不传于世,但在《史记》的其他篇章中,还有班固所著的《汉书》中,对汉武帝的记载仍很丰富。需要指出的是,历史记载并不是客观实录,世界上也找不到一部完全客观实录的历史著作。像《史记》这样文学色彩浓重的史著,所记载的汉武帝是司马迁认识和理解的汉武帝,已经带上了史家的个人感情色彩。如果以为司马迁是与汉武帝同时代的人而认为他的记载就客观准确,进而断定《史记》中呈现的汉武帝就是那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这肯定是有问题的。汉武帝去世之后,关于他的传说更多,东汉初年班固著《汉书》时就采纳了一些传说材料,所以距离真实的汉武帝也有一段距离。北宋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除了采录《史记》、《汉书》的史料,还采用了后世小说的一些说法,距离那个真实的汉武帝就更远了。尽管如此,我们要了解汉武帝这个历史人物,还是不得不借助于这些历史记载,因为相比其他描述,它们仍是最接近历史原貌的史料。下面拟从三个方面来认识这位汉代。

首先,从政治才能看,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伟大帝王。他即位之后就选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亲自策问古今治国之道;独尊儒术,设明堂,计议巡狩天下、改易历法、变换服色等事。后来又确立五经博士、孝廉等制度。他实行推恩令,削弱各地诸侯王,消除了多年来一直威胁帝国统一的心腹大患。在对外政策上,从元光六年他开始反击匈奴,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对匈奴在战略上的被动防守局面,并在元狩四年取得了

一场决定性胜利,迫使匈奴单于退到大漠以北,较长时间不敢骚扰边界。他派遣张骞等人出使西域,遣楼船讨平南越,还派李广利讨伐远在西域的大宛。在经济上,他专营天下盐铁,作平准之法,聚敛天下财富以为兵马、宫室之用。然而,由于连年用兵,兼之大兴土木,导致国库空虚,于是“入粟补官,及罪人赎罪”,

[1]1441

又造成吏治败坏和司法不公;他

还任用酷吏,肆意杀戮大臣;他又加重赋税,增加人民生活负担。尤其是按人头征收“口钱”,不少家庭养不起孩子,生下孩子就杀掉了。“巫蛊之祸”发生后,晚年的汉武帝开始反省以前不恤民力、肆意征伐的行为,然而,此时从长安到边鄙已经民怨沸腾,他即位之初的国富民殷景象已不存在了。

其次,从宗教信仰方面看,汉武帝长期崇信方士,希望通过他们寻找神仙并获得长生不死。《史记·封禅书》说汉武帝“初即位,

尤敬鬼神之祀”。他崇信方士李少君,祠灶

致物,炼化黄金。李少君病死,汉武帝以为少君没有死,是仙化升天了。他又祷祀神君,用神君的巫术治病。他听信方士谬忌“天神贵者太一”之说,祠祭太一。方士少翁献鬼神方术,他加封少翁为文成将军。方士栾大说可招致神仙,数月之间获得封侯、封将军、娶公主的殊荣,身佩六印,贵震天下。少翁、栾大虽先后因欺诈被杀,然而燕齐方士歆羡他们曾经拥有的富贵,纷纷上书自称有不死方术、能招致神仙。公孙卿说仙人好楼居,汉武帝就下令在长安作蜚廉桂观,在甘泉宫作益延寿观,等待神仙降临。又作承露盘以求获得仙药,作通天台等待神仙来降。由于多年求仙无验,汉武帝虽已厌倦方士,犹然“羁縻

①钱穆认为,秦皇、汉武时期,获得长生最方便的途径是祭祀神仙,服药或者其他法术皆在其次。(钱穆《周官著作时代考》,见《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第319页,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第4期黄景春:汉武帝:从历史人物到小说形象

[1]1404

不绝,冀遇其真”。他晚年伐大宛以求关系对新即位不久的汉武帝非常不利,弄不好就可能被废黜。皇太后(王氏)对他说:“汝新即位,大臣未服,先为明堂,太皇太后已怒。今又忤长主,必重得罪。妇人性易悦耳,宜深慎之!”[2]195于是汉武帝对太皇太后一再退让,对窦太主、陈皇后重加恩礼。直到太皇太后去世,自己皇位牢固,他才废掉陈皇后,但对窦太主仍多有垂念。这显示他在处理家庭亲族关系方面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在跟卫子夫、王夫人、李夫人等几个后妃的爱情上,则又可以看到他柔情似水的一面。汉武帝宠幸一个女子,总是爱屋及乌,对这个女子的亲属也加以宠信,卫青、李广利因此成为统领千军的统帅。然而,在处置戾太子刘据、卫皇后和赵婕妤(钩弋夫人)时,汉武帝又表现出了一个专制帝王的残忍无情。为了皇权的巩固和个人意志的贯彻,他毫无亲情可言。家庭亲情、爱情婚姻都在皇权面前黯然失色了。

汉武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影响深远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从此占据我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可汉武帝本人的很多作为并不符合“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4]而汉武帝的缺点就是不能“克己”,他的所作所为与“仁政”理想去甚远,有些做法简直就是暴政。班固对他的评价是: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天马,也有期冀乘天马登昆仑山寻西王母的

用意。直到去世的前两年,“上行幸东莱,临

大海,欲浮海求神山。群臣谏,上弗听;而大风晦冥,海水沸涌。上留十余日,不得御楼船,乃还。”[2]258汉武帝这次回到长安之后才对求仙有所反省。纵观汉武帝一生,神仙不死之术始终是他的强烈爱好和热切追求,而作为统治大国的帝王,他本应理性地加以自抑,将自己的爱好与国家事务区分开来;然而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任由个人喜好干扰国家

[3]30公共事务,甚至左右国家的对外政策。

第三,在家庭婚姻生活方面,汉武帝既有儿女情长,又显示出了专制帝王的残忍。汉武帝像历代皇帝一样把国事当作家务来处理,对自己的家庭和亲族成员眷顾有加。他即位后就加封舅舅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后来还任用田蚡为丞相。“当是时,丞相入奏事,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1]2844虽然对田蚡不耐烦,却仍然事事听信并偏袒他。汉武帝初登基就独尊儒术、延揽儒士,这与“喜黄老之言”的太皇太后(窦氏)形成矛盾,太皇太后将他任用的赵绾、王臧杀了,还废了他新建的明堂。他初即位就立陈阿娇为皇后,皇后之母窦太主求请无厌,皇后无子又嫉妒成性,宠爱浸衰,她们母女都颇有怨言。这样的家庭

①《汉书·礼乐志》载有汉武帝获大宛天马后所写《天马》诗:“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文颖注曰:“言武帝好仙,常庶几天马来,当乘之发昆仑也。”余英时也认为汉武帝征大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痴迷求仙而促成的。余英时说:“他对`天马'的过分喜爱,似乎不能完全用获得军用良马的实际考虑来解释,更不能简单地视为对那种马的特别迷恋,相反,更深层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汉武帝坚定地相信`天马'是沟通人世与仙界的媒介。汉武帝对东海求仙的失败多少感到失望,但还没有从神仙道徒的巧妙骗术中解脱出来,他现在相信大宛的`天马'属于龙种,最终将载他与昆仑山的西王母相会。”(见余英时《东汉生死观》第31页,上海古籍出版2005年版。)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遂畤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5]212

班固对汉武帝的功业评价很高,但也指出他缺乏乃父乃祖的“恭俭”。班固认为,如果汉武帝以恭俭的态度善待百姓,他所建树的功业,即便跟《诗》、《书》中称赞的圣人相比也毫不逊色。汉武帝拥有太多政治的和人生的欲望,当他不“克己”地释放这些欲望时,就显得非常放纵自己。事实上,这种“放纵”构成了他的人格特征。“放纵”让他全力以赴地去实现雄心抱负,从而成就他的伟大功业;但“放纵”也让在暴虐嗜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给他的帝国造成了很大破坏,也给百姓生活带来许多苦难。

二、民间传说中的汉武帝:喜好求仙的风流天子

  汉武帝作为一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多,有的在他去世前就产生了,有的出现在他去世以后,而有的则晚至东汉乃至于魏晋时期才出现。这些传说经过文人记录而文本化,今天看到的这些文本,在文学研究中称之为小说,可以分为志人小说、志怪小说、杂史小说等。汉武帝传说主要保留在《说苑》、《新序》、《汉武故事》、《风俗通义》、《西京杂记》、《博物志》、《搜神记》、《世说新语》、《洞冥记》、《拾遗记》、《幽明录》、《异苑》、《小说》等小说中。这些传说的文本化过程不排除有个别方士的参与,但并不像有的研究者所说的都是方士的创作。当时文学创作尚处于不自觉阶段,这些小说与今天作家基于生活感受的创作有很大不同,只是对民间传说的搜集、记录、剪裁和加工,并或

多或少地加入了记录者自己的主观见解,也许还作了雅化处理,带有斧凿痕迹。就作者的情况而言,现在所知为数不多的几位可信的作者,像刘向、应劭、干宝、刘义庆、殷芸等人,虽然他们的知识和观念受到了神仙方术的影响,但他们大都算不上方士,而是满腹经纶的学者。只有王嘉身上的方士色彩较浓,经常被称作方士,或许是一个例外。因此,有的研究者断定这些作品是方士的创作,称之为“方士小说”,

[6]

是一种不可靠的说法。

由于这些传说离开汉武帝的历史年代越来越远,与那个时代的张力关系也就逐渐淡化了;传说对历史的倚重越来越少,玄幻的成分也就越来越多。不断增衍是我国古代传说的共同点,古人早已注意到这一点,宋代郑樵曾说:“又如稗官之流,其理只在唇舌间,而其事亦有记载。虞舜之父,杞梁之妻,于经传所言者,数十言耳,彼则演成万千言。”[7]传说作为民众口传的历史,在增衍过程中不仅改变某些情节,也注入很多细节,民众以此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因而传说总是打上老百姓的感情烙印,“能够比较朴素地表现出

[8]40

群众的爱憎好恶之感”。从内容上来说,

在汉武帝传说中,“人们关心的也往往不再是他们的军国大事,而是他们的逸闻趣事、宫闱秘史、儿女情长。”[9]魏晋以后汉武帝传说并不突出他的卓越政治才能,他的雄才大略和军国大事都被虚化了,人们讲述的中心话题是他寻找神仙和恋爱婚姻方面的趣事。这方面的历史记载往往很少、很简略,或者根本就没有记载,但经过民众的叙说和附会之后,内容非常丰富,情节也曲折动人。譬如,关于汉武帝的童年生活,金屋藏娇非常有趣,但不见于任何正史。《史记》对汉武帝童年的记载付之阙如,《汉书》也只有两句话:“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

[5]155

《汉武故

第4期黄景春:汉武帝:从历史人物到小说形象

事》①却演绎出生动的故事:

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刘彻)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长主

[10]284

大悦。

死,少翁云能致其神;乃夜张帐,明烛,令上居他帐中,遥见李夫人,不得就视也。”[11]214-215在后来的民间叙事中都讲述为李夫人招魂,不说为王夫人招魂。这个传说流传很广,越到后来发生的变异也越多,到干宝《搜神记》卷二中,招魂的少翁变成了李少翁,招魂的过程是:“(李)夫人卒后,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李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施帷帐,明灯烛,而令帝居他帐,遥望之。见美女居帐中,如李夫人之状,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帝愈益悲感,为作诗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冉冉其来迟?'”[12]25在王嘉《拾遗记》中,招魂的方士又转变为李少君,招魂方法也有了潜英之石雕凿人像为凭藉:

(汉武帝)诏李少君与之语曰:“朕思李夫人,其可得见乎?”少君曰:“可遥见,不可同于帷幄。”帝曰:“一见足矣,可致之。”少君曰:“暗海有潜英之石,其色青,轻如毛羽,寒盛则石温,暑盛则石冷。刻之为人像,神悟不异真人。使此石像往,则夫人至矣。此石人能传译人言语,有声无气,故知神异也。”帝曰:“此石像可得否?”少君曰:“愿得楼船百艘,巨力千人,能浮水登木者,皆使明于道术,赍不死之药。”乃至暗海,经十年而还。昔之去人,或升云不归,或托形假死,获反者四五人。得此石,即命工人依先图刻作夫人形。刻成,置于轻纱幙里,宛若生时。帝大悦,问少君曰:“可得近乎?”少君曰:“譬如中宵忽

这个故事也许曾有其事,但更可能是长公主在汉景帝面前夸奖刘彻、促成他与阿娇的婚姻时编造的,也不排除其他宫人编造出来的可能性;后来传入民间,长时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由于年代久远,在传说中,历史事件的排列顺序以及人物关系都会有所颠倒或错位,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情,可能会转移到另外一个人的身上。这是传说与历史记载不同的地方。历史记载是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混乱的;传说传承于众人口耳之间,只要大家都这样讲述,就可以成立,而众人讲述也注定会发生某些人物转移和情节变异的现象。关于汉武帝为王夫人招魂的传说,就转移到李夫人身上,情节也不断丰富。《史记·封禅书》载:“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1]1387《汉书·外戚传》载:“赵之王夫人、中山李夫人有宠,皆蚤卒。”[5]3950李夫人比王夫人的史载更多,在民间也有更多的传说,招魂情节逐渐转移。在《汉武故事》中被招魂的人就变成了李夫人:“会上所幸李夫人

①关于《汉武故事》的编撰年代,说法有多种,主要有:(1)西汉末年说(李剑国),(2)东汉班固说(原题名),(3)至晚建安、正始间人说(游国恩),(4)葛洪编撰说(孙诒让、余嘉锡、徐公持),(5)南朝王俭说(张柬之)。笔者认为,该书为宫廷传闻杂录性质,最初当完成于西汉武帝到成帝之间,经过汉魏文人的编撰而加入了西王母降临汉宫、东方朔成仙的情节。此书非一人一时所撰,从四库本和鲁迅钩稽本观之,其叙事芜杂,文字简朴,不涉佛语,略无玄味,西汉文献原貌保留甚多,最后的编撰期限不应晚于曹魏。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卷(中小学)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冲刺模拟卷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物理学科易错题搜集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卷答案(初级中学)
2017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高级中学)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考前冲刺模拟卷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卷(中小学)答案
教师资格初中思想品德练习题(二)
《花海孽果》—教资初中考试习题
2017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化学教学设计考题精练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数学模拟卷(初中)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中学)答案及解析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前冲刺模拟卷
教师资格高中思想政治练习题(二)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小学)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信息技术》试题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高级中学(二)
高中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保健学专题训练
教师资格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高级中学)
2017年教资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初级中学)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数学模拟卷(高中)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高频考点之—体育保健学
2017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能力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冲刺模拟卷【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信息技术试题
2017年教资考试 数学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卷(高级中学)参考答案

网友关注视频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18集 常见的酸和碱(二)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_第一课时(二等奖)(人美杨永善版二年级下册)_T644386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一次函数复习题B组(P11)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租船问题》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六章 常见的光学仪器(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值_第一课时(特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39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4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