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人文社科> 社会学> 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社会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社会社会发展

上传者:葛茂根
|
上传时间:2015-04-25
|
次下载

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社会社会发展

课程论文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2015年 1月1日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课程论文

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社会社会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的话题,本文从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人类文明及人类生活的发展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同时揭示了人类需要利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未来社会,中国只有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高度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同时促进中国社会的持续续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 促进 社会发展

一.科学技术的内涵

传统认为,科学是人类所积累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我们所说的“科学”指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但不包括与社会科学相应的技术内容。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体,技术提出课题,科学完成课题,科学是发现,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发明,是科学的实际运用。

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科学技术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直接而强大的物质手段和条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及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从而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一)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科学技术通过渗透、转化、武装劳动者,物化为生产工具,发现新的劳动对象,奇迹般地创造出巨大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是社会进步的尺度与标志。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结合大约有三种方式,正是这三种不同的结合方式造就了三种不同的经济,从而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代。

1.科学技术总结生产经验,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还比较缓慢,特别是还没有与生产十分密切的结合起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落后于生产的发展,体现为生产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生产中摸索出来经

课程论文

验,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经验,科学技术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从此向前发展。与这种结合方式相适应的是农业经济时代。

中国古代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的发展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层面,人们在日常劳动中发现了许多农业种植的科学规律和耕作技术,经过长期的探索钻研,最终发明了一些促进农业发展的劳动工具和水利设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历朝历代不断更新的水车,它借助水力资源灌溉,为农耕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科学技术指导生产,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除了总结生产的经验以外,还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当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生产力的发展,由幕后生产的总结生产经验上升为先于生产的发展而指导生产,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与这种结合方式相适应的是工业经济时代。

科学和技术较为紧密结合并转化为生产力,是资本主义时代区别于以往历史时代的一个特征。自1765年的工业革命开始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短短83年,资本主义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往任何时代创造的生产力总和还多。工业革命是人类生产力的一次重大飞跃,以瓦特制造的改良蒸汽机为杰出代表,它为各工业部门提供了动力,驱动轮船航行于江河湖海,火车奔驰于辽阔大地,为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业创造了先决条件。可以说蒸汽机改变了欧洲,改变了世界。

人类生产力的又一次巨大飞跃是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西门子发明的电机、贝尔发明的电话和爱迪生发明的电灯,让人类走上了了电气化的道路。

3.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融为一体,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表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已经从生产力的潜在要素上升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成为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从主要依靠资源发展为主要依靠知识。知识的多少、科学技术的水平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与这种结合方式相适应的是知识经济时代。

本世纪以来,人类进入高新技术时代。电子信息使世界连成一片,从此地球越变越小,各国变得越来越近。

(二)科学技术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1.科学技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科学技术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首先,科学技术影响人们的

课程论文

认识能力,整个人类精神文明史表明,人的认识能力越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越深刻越透彻,人就距蒙昧和野蛮的动物式行为方式越远,其社会行为的理性化程度即精神文明的程度就越高。人类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认识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智力水平。科学技术推动着人们认识能力的进步,也就自然推动了人们社会行为方式的理性化,推动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其次,科学技术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精神文明与人的世界观是密切相关的,事实上,人的世界观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再次,科学技术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进步和科学化程度,体现着人类的智力、智能和文明的开化、开发程度,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尺之一。

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的基本内容之一。弘扬科学精神,实施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为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了思想条件;普及科学知识,实施智力开发工程,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发展科学技术,实施创新工程,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发展积极健康的科学文化,实施科学文化建设,为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提供了指导。

2.科学技术促进人类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

科学技术推动哲学家和思想家前进,对扫除愚昧、启迪智慧、解放思想、创造新理论起着先决作用,并由此带动社会民众对科学文化的学习。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类用科学技术知识武装自己,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文明程度。

(三)科学技术促进人类生活的发展

1.互联网促进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互联网开始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互联网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互联网使整个世界地域差的距离日渐缩小,无论身在何地,只要使用互联网,人们就可以实现沟通无障碍,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获取、交流、传达信息,互联网的速度快,效率高,能在社会发生任何事件后第一时间将信息传达出来,人们可以在网上自由讨论对某些事件的看法观点,为人类了解社会提供了最有效的渠道。人们通过互联网欣赏影视作品、玩游戏、浏览各种资料,为人类的娱乐、工作、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医学科学的进步消除或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自古以来各种疾病就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最主要因素,以前医学技术不

课程论文

够发达,很多人因为疾病失去了生命。如果处于当今时代,那些人根本就不会离开这个世界,就像曾经的天花,得了它就意味着得了不治之症,很多人因为得不到正确的救治失去了生命,而现代社会通过接种疫苗人类在也不会得天花了,天花病毒早已绝迹,世界上唯一存在这种病毒的地方就是实验室了。正是因为医学科学的进步,人类可以用最新的药物、技术诊治疾病,将危险降到最低,挽救了无数宝贵的生命,消除或减轻了千百万患者的痛苦。

3.交通工具的发展促进了人类人生活的便利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各种交通工具开始普及,从汽车、火车到高铁、地铁甚至飞机,它们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以前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翻山越岭而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高速度、高效率让人不禁感叹科技的作用真是真是无处不在。

三.把科学技术融入我国的社会发展之中

目前,在国际竞争的大舞台上,在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不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都展开了空前激烈的竞争和较量,而这种竞争和较量是通过经济形式体现出来的,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大竞争和大较量,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的大争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把科学技术这个月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与本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是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后来者居上,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孔繁玲 赵丽娜 赵宏.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J].行政论坛1998(04)

[2]吕实 王书勋.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J].辽宁经济2001(07)

[3]刘晓博.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A].理论学习2000(05)

[4]何洪商.科学技术如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N].科学新闻周刊2000(43)

[5]邵青梅.浅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6(05)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音乐的戏剧-歌剧》ppt
动新闻犯罪报导中的伦理问题探讨
产业绩效偏好与网络型产业的竞争化治理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研究
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七年级数学上 4.1《多姿多彩的图形》课件2(人教版)
2013-2014学年高中物理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高中数学必修三《3.1概率的意义》课件(1)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解析【精品-PPT】
苏山分校高三月考化学试题
2015年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 重难点突破 字音、字形测试题
当代中国灾难新闻研究——以新闻实践中的政治控制为视角
(材料科学与工程精品论文)BAOYLT2GTOLT3GTTIOLT2GT系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
90年代以来我国情报学理论研究期刊论文统计分析
期刊论文
高考语文复习讲座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弹力弹簧测力计》课件
平面向量一个重要性质及应用举例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讲义
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施
精品九年级语文俄罗斯诗两首、诗两首人教四年制版知识精讲
2008届高三水平测试语文(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省实验中学、广雅中学、深圳中学四校联考)扫描版
中学实验办公综合楼建筑(宣德帝)施工组织设计
鱼雷锚初始贯入海床深度的研究-优秀毕业论文
《论语》心得
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与评价
2010年高考数学选择试题分类汇编——圆锥曲线
事实上,国外的经验表明,在专业科技期刊与大众传媒之间建立
期刊真假你来辨
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与能力的培养.doc

网友关注视频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9.2《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第一课时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7.2《统计图的选用》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三年级英语单词记忆下册(沪教版)第一二单元复习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18集 常见的酸和碱(二)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七年级下册外研版英语M8U2reading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5集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8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