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幼儿教育> 幼儿读物> 嘴角

嘴角

上传者:史振凯
|
上传时间:2015-04-15
|
次下载

嘴角

自然辩证法

试分析网络虚拟空间中人际交往与真是空间中人际交往的差异,探讨如何建立网络空间人际交往的伦理规范。

第十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互联网极其迅速地延伸到了我们这个星球的几乎每个角落,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际性的网络系统,互联网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研究、教育等等众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BBS到QQ,MSN,从电子邮件到远程服务,从网上购物到在线支付,从视频聊天到虚拟社区,网络变得几乎无处不在。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每一种重大技术的出现,不仅会改变人们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方式,而且也往往会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如今,凭借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人类实际上已经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筑起了一个新型的(亚)世界,它就是网络空间。毫无疑问,这个网络空间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且是史无前例的。网络不仅仅是我们信息交流的媒介,已经成为把我们吸纳进去的空间,参与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建构。 1 网络主体的虚拟性特征

网络空间孕生了网络社会主体。作为网络主体的人与在现实社会中的人相比较,其存在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它的特征表现在: 第一,隐匿性。网络道德主体不是显在的,而是隐藏在屏幕的背后,人们无法确定其真实的性别、年龄、肤色、国籍、身份、现实社会地位等特征。第二,想象性。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在网络的交往中把人们的想象变成真实的经验。网络主体作为一个符号化的存在,本身就是人自身的“产品”,是人们的想象力的体现,是人们想象的产物和结果。第三,多样性。在现实社会中,在某一具体的场合,人作为道德主体而存在,其角色和身份是确定的、单一的,也常以固定的方式对周围的事物做出反映。而网络主体则可以在某一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和身份,以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方式对周围的事物做出反映。第四,随意性。在现实社会中,附着在人身上的一些外在的特征,被网络主体完全彻底地忽略了,网络主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充分地创造一个崭新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确立自己的社会关系、进入或者退出某电子社区。

2 网络主体身份虚拟所引发的道德问题

网络空间带来了一种有别于物理空间的交互性,网际交往因此成为一种特异性的交往方式,在此现象的背后存在一个更为基础性的问题:网络空间中的身份认同。所谓身份认同(identity),简单地讲就是每个人对其自身的身份和角色的理解与把握,身份认同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础,在网络空间中也是如此。在网际交往中,准确地认定他人的身份和稳定地表明自己的身份依然是相互理解和评价的基础。

由于网络空间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身份认同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在物理空间中,身体的相对稳定性使每个人的身份是单一确定的,但在网络空间中,所有的感知都要通过信息方式传达,信息可真可假,身份成为信息虚拟的产物,而不再是单一确定的。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每个人都可以制造出多重身份,但这种身份虚拟又不会是无限度的,一方面,身份的

制造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构造力、知识和阅历,使其虚拟身份为他人认可;另一方面,虚拟身份者能够适应拥有多重身份的生活,对自我形成某种具有相对一致性的认同。

在网络社群中,参与者的身份是虚拟的。所谓网际身份的虚拟首先表现为身份的电子文本化,即利用以文字和图符为主的一系列信息来描述主体的身份,也就是德里达所说的电子书写。这实际上可称为一种虚拟实在,即以作为主体拟象的电子文本对主体进行的仿真,或者说主体通过其书写的电子文本确立其网际身份。对此,马克·波斯特在评价主客体的边界时指出:人类面对机器,其关系像照镜子一样,令人焦虑:电脑作为机器以它的非物质性模仿着人类。电脑的这种镜像效果(mirror effect)使得书写主体双重化;人类在机器可怕的非物质性中认出了自己。网际身份的电子文本化进一步导致了网际身份虚拟的一个特征:身份的流动性(identity fluidity),即在线(online)身份是建构性的 而且不一定与离线(offline)身份(真实身份)相近。从每个网民最初上网的那一刻起,网民的身份就开始电子文本化,其过程一般是匿名的,结果导致了身份的虚拟。虽然网民对信任和欺骗并不如真实世界中那么认真,在有些情况下,人们依然难以容忍某些欺骗。在著名的电子情人案例中,身份的电子书写制造了一个令当事人对网络社群的可信度大感迷惑的骗局:

1982年,一个网名为朱利叶(Julie)的残障女士出现在电脑服务网(CompuServe)的聊天系统中,这个系统具有实时信息交换和发布功能。朱利叶自称是一个女精神分析师,在一次车祸中受伤变哑并惨遭毁容,因而自惭形秽,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正当她处于绝望的边缘、甚至萌生自杀念头时,一个朋友教会她上网,她自如地在网上冲浪,忘却了身体的痛苦。不久,她就成了网上的红人。她主持了一个关于妇女自杀问题的讨论组,帮助那些有自杀倾向的妇女摆脱绝望和对药物的依赖。她在网络社群中获得了成功,她交了很多朋友,并试着网上做爱,成了电子大众情人。在离线的生活中她也获得了新生她嫁了一个十分出色的丈夫、四处旅行、还重操旧业。然而,在此过中,她一直拒绝与网友见面。逐渐地,人们开始觉察到她的改变难以置信。这时,灾乱从天而降,朱利叶突然罹患致命的疾病。尽管虚拟社群的成员对此表示极大关注,朱利叶的丈夫根据她的意愿依然拒绝了网友的探视。旋即,朱利叶又奇迹般地痊愈了。但是当有人去医院打听此事时,却查无此人。很快,真相大白,朱利叶消失了,以电子文本书写这个角色的不过是一位男心理学家Sanford。

电子情人案例会使人获得许多道德方面的思考:朱利叶一度鼓励了许多无助的妇女,甚至成为网络精神的象征,但却在人们开始依赖她的时候,将人们的美好想象击碎,这个社群中的人的信任感因此丧失殆尽。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即便是在完全以电子文本虚拟身份的情况下,人们仍然需要某种相对真实性的东西。

3 网络空间中的信任理性

也许有人会说,网络空间交往不需要信任。但是事实表明,如果没有信任,网络空间的虚拟交往何以产生和维系?何以成为信息时代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可以断言,网络空间中信任仍旧存在,只不过信任的类型发生了变化。一般而言,信任可以分为两类:基于强烈的情感联系而产生的情感型信任和基于对他人的可信程度理性考察的理性信任。

显然,网络空间中以“陌生人”作为交往主体的最初信任决不会是情感型信任。虽然,随着双方交往的进一步深入,通过对网络行为、人格的不断了解,情感型信任也会产生,但是这种信任的产生不会是在交往的最初。在交往的初期,信任主体在客体身份地位等背景信息缺失的情况下,更多是理性地判断虚拟客体的行为特征,判定虚拟客体的行动是否合理,并在综合考虑对自己行动目的产生影响的各种要素的基础上,决定是否给予信任。可见,理性(rationality)将成为网络空间中信任行为的基本价值准则。但是在网络空间中,信任理性和虚拟之间的关系决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可以说,虚拟使信任需要理性,但是构成信任理性行动的要素却不仅仅是虚拟,换句话说,不能将虚拟仅仅看作是一种技术工具。网络空间中的 信任是主体在能够塑造生活世界的虚拟技术提供下的一个创新实践程,它是一个综合作用的产物。

简而言之,网络空间中的信任理性基于如下三种原则:

一交往实践理性虚拟实践中

,信任主体的实践理性源于两个层面:现实生活世界和虚拟世界。而虚拟世界具有的真实性和虚拟性的双重属性,使虚拟实践中的信任既受到来自现实生活世界信任建立机制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虚拟技术的制约。信任的建立机制是主体由虚拟技术提供支持的一个创新实践过程。但是,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现实生活世界基础上的创造性构建。信任理性根源于现实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虚拟主体仍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世界的活生生的人。所以,主体已有的交往实践将成为信任理性判断的主要因素。这些交往实践既包括现实生活世界中的,也包括虚拟世界中的;既包括既有的交往规则、行动惯例,也包括主体经验知识和角色期待。严格地说,虚拟实践作为一种全新的空间形式,也应该建立起相应的规范系统,以维持虚拟世界中的秩序,虚拟实践规范将成为虚拟世界遵循的法则。但是,既保持虚拟的迷人特征,又容易感知其真实性确实是二难的事情,由此,属于虚拟世界的实践规范仍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但是,不论其最终的形式如何,都离不开现实生活世界的规范基础和虚拟世界的技术支撑。

二虚拟认同的道德理性

虽然交往实践是信任给予的重要依据,但是虚拟世界的特殊性仍是信任给予的关键性障碍。因而信任主体必须对虚拟特征及其交往实践的影响程度达成一致性的理解,惟其如此,信任才能给予。质言之,所谓的虚拟认同就是实践主体对虚拟情境及其交往特征认知的一致性,具体表现为双方能否遵循虚拟的一系列技术规则。但是,关于技术规则遵循与否的检验往往是在行动的过程中和行动之后,因此在行动之初存在着对他人可以实现其诺言的理性预期,惟有先验地认为他人是可信的,“带着面具的陌生人”之间的行动才能产生和持续。实践主体持有的“他人是可信的”心理预期,是一种基于对他人具有良好表现的心理状态,可以说道德信任反映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其基础是对世界的乐观态度,而不是与人打交道的经验。一个乐观的人会给自己所不认识的人更多的信任。

三风险判断的工具理性

虚拟的特质,既给实践主体对客体行为的真实性、真诚性的甄别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可以使客体逃避失信的惩罚。客体信息的不确定性和客体对惩罚的可逃避性,使虚拟实践中给予他人信任会具有更高的风险。同时,虚拟的特质也使虚拟主体承担着信任或轻信所可能带来的后果。由此可见,风险的构成指标有两个:一是虚拟主体对对方失信危险的承受力,二是对对方能够履行诺言所带来的利益回报的诱惑力。在最大限度的获取利益的行动原则之下,对危险和利益的风险判断会成为信任给予的关键因素。风险作为主体能否给予信任的主要评估指标,表现了主体对行动目标合理性的确定。

总之,实践主体在虚拟实践中以固有的交往实践为基础;以遵循一定的虚拟技术规则为前提;

以虚拟可能带来的风险高低的判断为变量,进行行动决策并采取信任行动的时候,信任就由个体所具有的一种心理预期转化为一种策略性行为。

1、非现实性。网络所展示的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这一虚拟空间具有完全不同于物理空间的 特性。在网络世界中,人们的交往完全悬浮于虚拟空间之中,依赖电脑和网络,并通过控制 输入和输出设备交互作用。由于网络具有“数字化”的特点,所以网上人们所扮演的各种角 色只能被视为一种虚拟的智能符号,人们所看到的和听到的形象、图像、文字和声音变成了 数字的终端显现,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这样人们只能在虚幻中与对方进行交流。

2、开放性。开放性是网络的精神所在,网络的设计理想,正是要让信息在网络中能够自由 地传播。因此,网络使人们的交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开放。网络的全球化,把不同地区 、不同国家和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人联结起来,依托网络的技术与平台,人们的交 往似乎没有任何制约,即使独处居室也能与社会发生广泛的联系。彼此独立分离,甚至永不 谋面的社会成员之间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组合成网络群体。

3、 多元性。首先,网络人际交往使得人们的交往空间扩大,人际沟通的时效性、便利性提 高,人们在网上可以定向抵达一点,也可以同时抵达多点,从而形成颇具规模的“交际圈” ,由于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交往圈子扩大,人们的交往对象也较传统社会日益呈多元性 ,网络人际交往体现的“多点对多点”的交往模式,代替了传统的“点对点”及“点对多点 ”的交往模式。其次,网络将个体置于多元文化与多层次的交往之中,多元的需求,多样化 的生存方式,多元的价值观不再被限制。最后,开放的网络促进了国家、地区间的人际交流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必然也会使人们的交往关系多元化。

4、平等性。信息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文化所固有的等级观念的限制,给每个普通人与世界 同步发展的机会,为人与人之间建立更为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基础,有助于 人与人进行纯粹的平等的交往。网络在缩短交往者时空距离的同时,也明显地淡化了人们的 身份标识。

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它正在以无比迅捷的速 度将世界各国家、各地区及社会各行业、各部门联成一个整体,形成一种崭新的社会组织形 式,我们称之为“虚拟社会”或“虚拟共同体”。这种虚拟空间赋予人的社会交往许多新的 内涵,从时空上根本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交往和沟通方式,于是网络人际交往成为当代人际交 往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人际交往是以计算机、网络和数字符号为中介,在超文本和多媒体 链接中人与人的交往。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一、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1、非现实性。网络所展示的是一个虚拟的空间,这一虚拟空间具有完全不同于物理空间的 特性。在网络世界中,人们的交往完全悬浮于虚拟空间之中,依赖电脑和网络,并通过控制 输入和输出设备交互作用。由于网络具有“数字化”的特点,所以网上人们所扮演的各种角 色只能被视为一种虚拟的智能符号,人们所看到的和听到的形象、图像、文字和声音变成了 数字的终端显现,这样人们只能在虚幻中与对方进行交流。

2、开放性。开放性是网络的精神所在,网络的设计理想,正是要让信息在网络中能够自由 地传播。因此,网络使人们的交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开放。网络的全球化,把不同地区 、不同国家和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人联结起来,依托网络的技术与平台,人们的交 往似乎没有任何制约,即使独处居室

也能与社会发生广泛的联系。彼此独立分离,甚至永不 谋面的社会成员之间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组合成网络群体。

3、 多元性。首先,网络人际交往使得人们的交往空间扩大,人际沟通的时效性、便利性提 高,人们在网上可以定向抵达一点,也可以同时抵达多点,从而形成颇具规模的“交际圈” ,由于在“网络社会”中人们的交往圈子扩大,人们的交往对象也较传统社会日益呈多元性 ,网络人际交往体现的“多点对多点”的交往模式,代替了传统的“点对点”及“点对多点 ”的交往模式。其次,网络将个体置于多元文化与多层次的交往之中,多元的需求,多样化 的生存方式,多元的价值观不再被限制。最后,开放的网络促进了国家、地区间的人际交流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必然也会使人们的交往关系多元化。

4、平等性。信息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文化所固有的等级观念的限制,给每个普通人与世界 同步发展的机会,为人与人之间建立更为和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基础,有助于 人与人进行纯粹的平等的交往。网络在缩短交往者时空距离的同时,也明显地淡化了人们的 身份标识。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二、网络人际交往引发的伦理冲突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1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网络人际交往中个人情感的矛盾性

网际交往与现实交往存在巨大的差异引起了现代人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人们希望与他人进 行交流;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另一方面,人们又对沟通的可能性缺乏信心,惧怕他人的误解、控制和伤害。

人们对待网络有两种对立的态度,一种是将网络交往作为对物理时空的突破,把网友视为其 真实社会网络的一部分;另一种是仅将网络空间当成一种幻想空间,将网络中的行为当作游 戏和演戏。事实上,人们在虚拟空间仍然需要某种相对真实的东西,人们在网上表现的是真 实自我的一部分。人们一方面希望在网络空间寻求精神层面的交流,另一方面又不可能完全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不受现实生活中既有观念的暗示和影响。

第一,网际交往的非现实性加剧了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人们日益重视对隐私的维护,同时 又渴望得到某种程度的理解与指导,所以在网际交往中相信陌生人,但实际上,网际交往的 非现实性使人们没有必要说真话,大多数参与交往的人都可以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 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制自己喜欢的角色。一旦人们选择了这一 游戏规则,他们就不再能够指责对方不讲真话是不道德的,而只有依靠自己的智慧做出自己 也难以确信的判断。许多网民往往抱着游戏的心态参与网上交往,致使网上的信任缺失,再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将这种网际信任危机带到现实中来,造成现实社会中的信任危机。

第二,网际交往导致了交际观的扭曲。在网际交往中,人们的本位主义倾向十分明显,大家 都希望既保持原有的利益又获得更多新的利益,同时尽可能免于伤害,寻求互助几乎是每一 个上网者的初衷之一。人们在网上帮助他人的动机除了建构一种互助的环境,使自己能够从 中受益之外,还有许多与权力意志有关的动机,如扩大个人影响、建立网际地位、发表个人 高见等使个人获得心理满足与潜在利益的诉求。这类诉求就使得网络互助具有内在的竞争性 ,潜藏了强烈的争斗因素。由于网际交往的非现实性,日常生活中必要的交际礼节都失去了 约束力,这使人们一方面更易于直接对他人发出挑战和攻击,另一方面对于攻击和挑战更为 敏感,并往往采取过度的报复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形成挫折感的心理限度变得极低。由于 人们总是认为自己的行为倾向是善意的,特别是当人们在网络空间做出随意的善举时,更无 法容忍他人各种程度的“冒犯”,互助时常最终演变为相互的争斗和攻击。加之冲突双方由 于无法面对面交流而相互做出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的恶意揣测,网际交往几乎造成了交际观的扭曲。

第三,游离与沉溺。从人际交往心理学来讲,任何人之间的关系都有主从特征,即一方对另 一方的依附,如果双方相互依附,交往就成为强连接;如果双方互不在意,两者的关系就是 游离。从理论上讲,人们似乎可以与网络始终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联系,人们在网络中出现 、组成共同体等都是一种偶然行为,人的旨趣改变会使人成为网络空间的游客,网际交往关 系因而成为游离的人际关系。但实际上,人们却极容易沉溺于网际交往之中:在网络空间的 游离感,使人觉得网络能够赋予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力;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四处游离,又向他 们展现了更为广阔的交友面,网络空间四处可见的各色人群使游离者产生了厌倦过客身份、 转而寻求某种归属的意向。这样,一方面,旨趣大致相同者就开始互通有无,结为网络社群 ;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视频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北师大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节 小数点搬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小学英语单词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冀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502436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五年级下册 Unit 1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4(1)无理方程P18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8 随形想象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教版二年级上册)_T3786594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18集 常见的酸和碱(二)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