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幼儿教育> 少儿英语> 光背后的阴影_寒夜_和_金锁记_中的_光_意象比较_黎保荣

光背后的阴影_寒夜_和_金锁记_中的_光_意象比较_黎保荣

第27卷 第5期 2012年10月 天 中 学 刊 Vol. 27 No. 5 Journal of Tianzhong Oct. 2012

光背后的阴影

——《寒夜》和《金锁记》中的“光”意象比较

黎保荣,梁德欣

(肇庆学院 文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摘 要:巴金的《寒夜》和张爱玲的《金锁记》都出现了不少“光”的意象。在这两部作品中,光被营造成了抒情意象,融入了人物的情感与体验,具有丰富的意蕴和审美价值。这两部作品中,“光”意象背后是无光的家庭关系、人物悲剧的命运、黑暗的环境以及人物灰色的心灵世界。 关键词:《寒夜》;《金锁记》;光;意象;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 5261(2012)05 0067 04

何谓意象?“意象即是景”,是作者的情意和客观《寒的物象融合而以文字描绘出来的图景[1]54。巴金的夜》和张爱玲的《金锁记》这两部作品里面就有各种各样的意象,如《寒夜》中的“寒夜”意象,《金锁记》中的“镜子”、“月亮”等意象。我们对这两部作品中的“光”意象较为关注。《寒夜》是巴金后期创作的一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余思牧称《寒夜》是中国《寒夜》中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美文[2]522。

“光”的意象有:灯光、烛光、手电光、阳光、眼光,其中描写次数较多的是灯光和烛光,灯光有28处之多,烛光有9处。《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夏志清称其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光”在《金锁记》中出现了19次,尤以说”[3]343。

“月光”出现最多,有5处。

一般来说,光是光明、希望的象征,暗淡的光则暗喻着失望、痛苦的心态以及希望的渺茫,无光的世界则是一片黑暗,让人觉得无比压抑和无限绝望。“光”意象在《寒夜》和《金锁记》这两部小说中反复出现,但大都是暗淡的光,它们或是昏黄的光,或是微光,从而奠定了小说悲凉的基调,揭示了无光的家庭关系、人物的悲剧命运以及黑暗的生存环境和人物灰色的心灵世界。

一、反衬了无光的家庭关系

灰黄的光既渲染了阴郁凄凉的氛围又给人带来寒

收稿日期:2012-04-25

意,更衬托了无光的家庭关系。在《寒夜》中,“母亲从小屋走出来,扭开了这间屋子的电灯,又是使人心烦的灰黄光。‘啊,你还没走?’母亲故意对她发出这句问话”[4]86。汪母跟树生总是争吵,谁也不肯做出让步,这一次也不例外。其实树生并不想去赴陈主任的约,但是因为汪母不仅故意对她说“啊,你还没走?”[4]86,而且说“是给你们俩个饯行罢”[4]87,这些话深深地刺伤了她,因此树生为了做给汪母看,偏要去赴约。在这里,“灰黄光”这一意象象征了敏感和紧张的婆媳关系。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有“寒灯”的意象,如“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愁病相怜,剔尽寒灯梦不成”等,这些诗歌描写的灯光都表现了诗人孤独、寒冷的心情[5]。在《寒夜》中也有这类灯光的描写,如:“‘为什么总是停电?’她烦躁地小声自语。没有人理她。在这个屋子里她是不被人重视的!她的孤独使她自己害怕。她又转过身来迎接着电灯光。电灯光就跟病人的眼睛一样,它也不能给她的心添一点温暖。”[4]127灯光本来是温馨的、给人带来温暖的,而这里所描写的灯光却是寒冷的。这里的“光”是病中的汪文宣的象征。树生与婆婆之间矛盾重重,因此她希望丈夫能解决这一矛盾,而汪文宣却永远只是敷衍,他无法解决母亲和妻子之间的矛盾,只会通过自责来平衡这种矛盾。如今汪文宣病在床上,这更增加了树生的孤独、寂寞之感,也使婆媳矛盾的解决变得没有

作者简介:黎保荣(1974―),男,广东肇庆人,副教授,博士。

·68· 黎保荣,梁德欣:光背后的阴影——《寒夜》和《金锁记》中的“光”意象比较

可能。在这个家庭里,树生仿佛是一个透明人,没有人理她,她跟丈夫说话居然还受到汪母的干涉,而小宣对她也非常冷淡,甚至连丈夫文宣也在敷衍她。面对这样无光的家庭关系,面对这样无望的生活,树生再也受不了,因此她极力挣脱这个家庭的束缚,先后几次出走,最终选择离开这个家而去了兰州。

《金锁记》则通过明亮的光来反衬无光的夫妻关系。曹七巧被兄嫂当作物品卖给残疾的姜二爷当妻子,姜二爷患有“软骨症”,是个仅仅有着繁殖功能的“没有生命的肉体”。七巧在姜家受尽侮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同情,丈夫也无法给她安慰,她只是被姜家买来当作繁殖后代的工具。当季泽在七巧面前怜悯他二哥时,“七巧道:‘天哪,你没挨着他的肉,你不知道没病的身子是多好的……多好的……’她顺着椅子溜下去,蹲在地上,脸枕着袖子,听不见她哭,只看见发髻上插的风凉针,针头上的一粒钻石的光,闪闪掣动着。发髻的心子里扎着一小截粉红丝线,反映在金刚钻微红的光焰里。她的背影一挫一挫,俯伏了下去。“钻石”她不像在哭,简直像在翻肠搅胃的呕吐”[6]11。的“光”在闪闪的掣动着,这柔和明亮的光生动地暗示了七巧和丈夫之间无光的夫妻关系和她对正常情欲的向往。

畸形的夫妻关系和压抑的情欲导致了七巧的疯狂以及她畸形的恋子情结,让婆媳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月光里,她脚没有一点血色——青、绿、紫、冷去的尸身的颜色。她想死,她想死。她怕这月亮光,又不敢开灯。”[6]32月光本来是柔和温馨的,然而这里的月光却让芝寿感到害怕,这样的月光象征了七巧笼罩下疯狂恐怖的世界,反衬了无光的婆媳关系和无光的夫妻关系。在这个“丈夫不像丈夫,婆婆不像婆婆”[6]32的世界里,长白对于七巧来说,既是儿子,又是情人。儿子刚新婚不久,七巧就让长白替她烧一夜的烟,让芝寿独守空房,甚至还盘问儿媳的不好之处,更甚的是她不仅把儿媳的隐私当众宣布以羞辱媳妇和亲家母,还给长白纳妾来进一步对芝寿的心灵进行摧残。而长白对于芝寿也有不满,不然也不会把妻子的秘密告诉母亲,取悦母亲。如此变态的母子关系、紧张的婆媳关系、不和的夫妻关系使芝寿无法忍受,以至恐惧和害怕得想死。她怕这种月光,但又不敢开灯,宁愿寂寞与黑暗,因为她缺乏安全感,害怕暴露在灯光下,害怕暴露在别人的嘲笑与疯狂的“光”中。

《寒夜》和《金锁记》中的“光”都反衬了无光的家庭关系,特别是紧张的婆媳关系。婆媳冲突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如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曹禺的

话剧《原野》等作品都以婆媳矛盾为主题,并且婆媳关系不和都是因为“恋子情结”。巴金的《寒夜》和张爱玲的《金锁记》也都主要是由于婆婆“恋子情结”的畸形心理而使婆媳关系紧张,这两部作品中的婆婆都认为媳妇抢了自己的儿子,并对媳妇进行攻击。在《寒夜》中汪母骂树生是“儿子的姘头”,“不守妇道”,甚至“比娼妓还不如”,在《金锁记》中,曹七巧则用疯子的语言来讥笑媳妇芝寿:“你新嫂子这两片嘴唇,“见了白哥儿,她就得去上切切倒有一大碟子”[6]29,马桶!”[6]30。

其实,这两部作品中描写的婆媳关系一直处于僵化状态,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儿子(丈夫)的懦弱与无能。根据弗洛伊德“同性相斥”理论,婆媳这对非血缘的同性天然有一种排斥情绪,如若儿子(丈夫)这个中介善于调停斡旋,婆媳或许有和平共处的《寒夜》是通过灰可能[7]。这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是,

黄或寒冷的灯光来反衬紧张的婆媳关系,而《金锁记》则通过月光来反衬曹七巧与芝寿之间的矛盾冲突。面对婆婆的讥笑与嘲讽,两部作品中的媳妇所表现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寒夜》中的媳妇勇于反抗,《金锁记》中的媳妇则一味忍受,最终郁郁而终。

二、象征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寒夜》和《金锁记》中的人物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也有对光的不同感受,但都有相同的悲剧命运。他们背后的“光”就是其悲剧命运的象征。

在《寒夜》中,“昏黄的灯光,简陋的陈设,每件东西都发出冷气。突然间,不发出任何警告,电灯光灭了。眼前先是一下黑,然后从黑中泛出了捉摸不住的灰色光”[4]152。这是树生走的前一天汪文宣眼中看到的“光”。树生就要走了,其实汪文宣很想恳求树生留下来,但因为他病得很严重,又失去了经济能力,而家庭的经济来源只能靠树生一人,因此他觉得他没权利也没理由要求树生留下。但树生一走,就把他们之前的共同理想、他们战前的教育事业计划、他们的爱全带走了。这昏黄的光让人觉得寒冷,并且出其不意地灭了,出现了让人无法捉摸的“灰色光”。这昏黄的“光”和灭了的“电灯光”不仅表现了环境的凄凉,还预示了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死去的悲剧命运。

“她走得慢,然而脚步相当稳。只是走在这条阴暗的街上,她忽然想起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她不时掉头朝街的两旁看,她担心那些摇颤的电石灯光会被寒风吹灭。夜实在太冷了。她需要温暖。”[4]219这“摇颤

黎保荣,梁德欣:光背后的阴影——《寒夜》和《金锁记》中的“光”意象比较 ·69·

的电石灯光”正是树生悲剧命运的象征。这个时候,树生的丈夫死了,儿子小宣和婆婆走了,如今只剩下她一人,孤零零地走在阴暗的街上,她不知道是否能够找回小宣,但就算找到也不能改变一切,因为丈夫死了已成事实,儿子对她是没有多少感情的,不会跟她走的,而对她恨之入骨的婆母就更不用说了,这一切都已无法改变了。她也不知道是否应回兰州答应另一个男人的要求,但答应又怎么样?她的命运还是像“摇颤的电石灯光”随时都会灭,因为那个男人只是看上了她的青春活力,当她美丽的容颜和青春已不在时,说不定就被甩掉了。因此不管她做出怎样的决定,她最终都逃不脱被毁灭的悲剧命运。

《金锁记》里面的“光”意象象征的也是女性的悲剧命运。长安决定退学之后看到的是“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状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6]28。长安认为去学校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可以摆脱自己悲剧命运的机会,然而因为她总是在学校失落一些衣物,七巧就到学校大吵大闹,长安不想因为这样而使自己在同学老师面前丢了面子,因此她决定以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牺牲。然而从“淡淡的圆光”可以知道她的牺牲只是徒劳。天真的她还以为母亲会因为她的自愿牺牲而有所收敛,但实际上她的牺牲是无谓的,母亲并没有因为她的自愿牺牲而对她有所改变,还是残忍地、变态地一步步把她推进黑暗的囚牢。淡淡的光,象征着长安还有渺茫的希望,她的悲剧命运仍然在延续着。在这之后,长安有过一次爱情的喜悦,然而这快乐是短暂的,因为她的快乐受到母亲的妒忌。其实在母亲用恶毒的谎言来破坏她在童世舫心目中的“幽娴贞静的中国闺秀”形象时,她只要走下来为自己辩解,努力去争取幸福,还是有一丝希望的,然而她只是“悄悄地走下楼来,玄色花绣鞋与白丝袜停留在日色昏黄的楼梯上。停了一会儿,又上去了,一级一级,

[6]43

。长安走下楼时“昏黄的日色”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三、揭示了黑暗的生存环境

《寒夜》开头就写到:“紧急警报发出后快半点钟了,天空里隐隐约约地响着飞机的声音,街上很静,没有一点亮光。”[4]1这几句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战乱岁月中的沉闷、压抑、动荡不安的画面,飞机的声音、警报、空袭等都笼罩在人们的心头,使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街上一点亮光都没有则点出了这是一个黑暗无光的社会。具体到一个小家的生存环境,也是如此。汪文宣家的房间是一个永远被黑暗笼罩着的房屋,虽然点上烛光,但“烛光摇曳得厉害。屋子里到处都是黑影”[4]152。摇曳昏暗的烛光营造了一个幽眇、朦胧的氛围,还是驱不走包围着他们的无边无际的黑暗,在这间阴暗的屋子里,他们看不见光明,看不到希望,因而时常感觉“屋子显得特别大(其实这是个不怎么大的房间),特别冷(虽然有阳光射进来,阳光却是多么的微弱)”[4]168。在战争时期,汪文宣一家过着灰暗的生活,他们总是处于愿望之中,可是又看不到希望,唯有期盼抗战能早日胜利和胜利后能过上好日子,但这个阴冷黑暗的社会使他们的希望变得十分渺茫。

在《金锁记》中,“七巧回到起坐间里,在烟榻上躺下了。屋里暗昏昏的,拉上了丝绒窗帘。时而窗户缝里漏了风进来,帘子动了,方在那墨绿小绒球底下毛茸茸地看见一点天色,除此只有烟灯和烧红的火炉微光。长安吃了吓,呆呆坐在火炉边一张凳上”[6]26。房间里面暗昏昏的,只有一点点“微光”,虽给人带来一点希望,但同时又表明这点希望非常渺茫,长安注定无法摆脱被七巧统治的黑暗生活。为了面子,七巧把女儿送去学校,使长安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但女儿最终还是因为她而被迫退学。七巧总是打着怕女儿被骗的借口来干涉长安的生活,但其实是她自己害怕金钱被骗。在那个裹脚已经被废除的时代,她却硬逼女儿裹脚,使长安无论是在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遭受着痛苦和压迫,可见被七巧笼罩的世界是多么恐怖。更甚的是在长安得到了一次幸福的爱情时,七巧却用谎言狠心地毁灭了女儿的幸福。长安一直生活在痛苦和不幸中,她的自由是被母亲控制的,她的幸福也是被母亲扼杀的,只要长安还生活在母亲的统治世界里,就永远也离不开黑暗。

四、揭秘了人物灰色的心灵世界

巴金在塑造人物时,非常注重揭秘人物的心灵世界,尤其善于通过“光”意象来反映人物灰色的心理。汪文宣永远都是一个老好人的形象,他善良而懦弱,

显示出她心情的无比沉重,但她又一次自愿牺牲自己的幸福来服从母亲,与童世舫彻底断绝了关系。“没有光的所在”暗示了长安的悲剧命运,最终一步步走进了七巧笼罩下的黑暗、恐怖的世界——这也是长安的最终归宿。

同是描写人物的悲剧命运,《寒夜》是通过昏黄的、突然灭了的以及摇颤的电灯光来象征汪文宣的家庭,没有人在这个社会里能够摆脱悲剧的命运。而《金锁记》则是通过暗淡的街灯光和无光来昭示女性的悲剧命运。

·70· 黎保荣,梁德欣:光背后的阴影——《寒夜》和《金锁记》中的“光”意象比较

对母亲和妻子的纷争,也没有很好的作为,有的只是自责。他永远带着病态的样子,如今病了,更加没有生气。汪母是一个“自私又顽固保守”的女人,由于守寡多年,她把全部的爱都放在了儿子身上,绝不允许别的女人跟她分享儿子的爱,因而树生的出现是她无法忍受的,树生就是她的敌人。在这个家里,丈夫胆小软弱、婆母又对她极端仇视,树生感受不到丝毫的温暖,只觉得“屋子里没有一点热气。永远是那种病态的黄色的电灯光,和那几样破旧的家具。他永远带着不死不活的样子。她受不了了!她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活人。她渴望看见一个活人”[4]131。这病态的昏黄的电灯光正是树生无精打采的心理写照。

汪文宣梦见树生离开他了,凄惨地叫着她的名字从梦中醒来,“立刻用眼光找寻她。门开着,电灯亮得可怕”[4]160。房间里的灯光平时都是昏黄暗淡的,而意识到树生真的要离他而去的时候,汪文宣感觉昏黄暗淡的电灯光忽然亮得可怕,这突出表现了他害怕恐惧的心理。他意识到自己仍然十分爱树生,舍不得树生离开,他害怕树生此刻一走就再也不回来了。同时,这亮得十分可怕的灯光还反衬了树生的自私和残忍。此时汪文宣还在病中,而树生却为了所谓的自由,也是为了回避现实和逃避责任,决然地抛夫弃子,跟着陈主任到兰州去了。

张爱玲善于通过意象来表现人物的心灵世界,正如有的学者所言:“金锁”超越“金钱”与“物欲”,泛指女性人格的缺陷;“金”是外表光辉灿烂的意思,“锁”是内心阴冷黑暗的象征;作者创作《金锁记》的主观动机,就是要揭示女性美丽外表遮蔽下的心理阴影。张爱玲敢于超越自身性别局限,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灵魂世界的另一侧面——与男性文化(道德)“吃人”相对应的女性文化(性格)“杀人”[9]62 66。在《金锁记》中,张爱玲就通过“光”的意象表现了七巧扭曲、阴暗的心理;“一点一点,月亮缓缓地从云里出来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线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光”变天是无底洞的深青色”[6]31。在这段描写中,成了“面具底下的眼睛”,隐喻七巧在美丽外表遮蔽下的刺探别人隐私的扭曲变态的心理。婚姻的不幸、无望的爱情、情欲的压抑使七巧变成了一个疯子。疯狂

的恋子情节使她无法容忍儿媳夺走本来完全只属于她的男人,因此她嫉妒儿子和儿媳的新婚生活,已经达到了疯狂的程度。她在儿子的新婚之夜把儿子留在自己身旁,不仅和儿子讨论左邻右舍的隐私,而且还刺探儿媳的隐私,让芝寿忍受等待和寂寞的痛苦。之后,她又想方设法羞辱芝寿,最终把芝寿逼死。作者通过“光”的意象表达,清晰传神地写出了七巧扭曲的人性和她疯狂的心灵世界,同时也揭示了七巧阴暗的心理。

《寒夜》和《金锁记》这两部作品都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在描写意象方面,不仅抓住意象的本质特征,还赋予了其特殊的意义。“光”包括灯光、月光、烛光、阳光、星光等。《寒夜》主要描写了灯光和烛光,而《金锁记》则主要描绘了月光和星光,虽然这两部作品中描写的是不同的“光”,然而都透过“光”这一意象来表现作品的悲凉情感基调以及悲剧意义。从象征的意义上说,《寒夜》中的灯光和烛光之暗淡蕴含着日常生活的诗情消解以及平凡而普遍的性格悲剧;而《金锁记》中的月光和星光则邀请读者走进高处不胜寒而又永恒的人性迷宫。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全集:3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2] 余思牧.作家巴金[M].香港:利文出版社,2006. [3]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4] 巴金.寒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5] 儒室灯堂.烛光灯影里的古典诗[EB/OL].(2008-02-29)

[2010-02-22].http://wendang.chazidian.com/wjjlms/blog/item/984c58 b522bdcdce36d3cab4.html.

[6] 张爱玲.张爱玲典藏全集[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2003.

[7] 康泳.中国现代文学婆媳关系的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意

味[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8] 陈子善.张爱玲的风气[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

[9] 宋剑华.生命阅读与神话解构[M].广州:广东人民出

版社,2010.

〔责任编辑 杨宁〕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强化试题答案二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考前冲刺试题三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9)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2014年中小学教资考试《综合素质》作文模拟试题一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强化试题答案三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4)
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强化试题四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强化试题二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考前冲刺试题一
2014年教资考试中学心理学综合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14年教资考试中学心理学综合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2014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考前冲刺试题二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8)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六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5)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强化试题三
2014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答案七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强化试题一

网友关注视频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六年级下册 Unit 7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天津市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周第2课时《我们的测量》宝丰街小学庞志荣.mp4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租船问题》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8.练习八_第一课时(特等奖)(苏教版三年级上册)_T142692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湖北省
每天日常投篮练习第一天森哥打卡上脚 Nike PG 2 如何调整运球跳投手感?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3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2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3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3.2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整理和复习 李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