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人文社科> 哲学/历史> 辛亥革命历史简介、革命大事记

辛亥革命历史简介、革命大事记

上传者:陈德庆
|
上传时间:2016-10-09
|
次下载

辛亥革命历史简介、革命大事记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1010日,武汉地区的新军、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因为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 简介

辛亥革命,是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民主革命运动。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但辛亥革命的成果最终被袁世凯所篡夺,191245日临时政府迁往北京,革命失败。

辛亥革命 - 革命大事记

189411月 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

18952月 孙中山、杨衢云等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机关,并在广州发展和建立革命秘密机关。

广州起义资料

18953月 孙中山等人决定发动重九广州起义。

189510月 孙中山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事泄,党人陆皓东、会党首领朱贵全等被捕牺牲,孙中山流亡日本。

18966月 孙中山在美国旧金山等地宣传革命,并创立旧金山兴中会分会。

18978月 孙中山在日本横滨宣传革命,并结识日本志士宫崎寅藏、平山周等。

18983月 谭嗣同、唐才常在长沙创办《湘报》宣传维新变法。

18984月 康有为等在北京发动成立保国会

18986月 光绪下诏明定国是,宣布变法维新,戊戌变法开始。

18989月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杨锐六君子被杀。

1898年 春 孙中山在日本筹划武装起义,并派党人赶赴湘、鄂运动会党。

189911月 兴中会杨衢云、陈少白等人在香港与湘、鄂、粤、闽等地哥老会、三合会首领商议,组成兴汉会,准备在广东和长江流域发动武装起义,举孙中山为总会长。

广州起义资料图

19001月 兴中会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和《中国旬报》宣传革命。

19007月 孙中山在香港召开紧急会议,布置惠州起义。

19008月 唐才常、林圭、傅慈祥等在汉口发动自力军起义失败。

19009月 孙中山抵台湾,并建立惠州起义指挥中心。

190010月 郑士良率会党六百余人在惠州三洲田起义,并攻克沙湾、崩岗墟、三多祝等地。因情况发生变化,不久退往香港。同月,党人史坚如为策应惠州起义,在广州谋炸两广总督德寿,事败遇难。

1902年 湖北地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先驱者吴禄祯,从日本留学回到武昌,在新军中进行革命宣传。

19031月 湖北留日学生刘成禺、李书城等在日本东京创办《湖北学生界》,宣传反清革命。

湖北军政府大楼前留影

1903年 湖北留日学生张继煦、李书城等撰写致国内同学书,鼓吹革命,极大地振奋了湖北学生界。

19046月 吕大森、胡瑛、曹亚伯等在武昌发起成立湖北第一个革命小团体科学补习所。它以革命排满为宗旨,机关设于多宝寺街,后迁至魏家巷1号。

190410月 科学补习所因准备响应长沙华兴会起义,事泄被封闭。

19058月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9062月 刘静庵、曹亚伯组织革命团体日知会,刘静庵任总干事。该会以美国圣公会所设阅报室日知会得名,吸收新军及学生参加。

19064月 同盟会湖北分会在武昌成立,余诚任会长。

190691日 清政府发布《预备仿行宪政》上谕。

190612月 萍()、浏()、醴()起义爆发后,胡瑛、朱子龙、梁钟汉受孙中山派遣到武昌,与张难先、季雨霖、刘静庵等在汉阳伯牙台举行会议,准备响应。

黄冈起义会议

1907113日 湖广总督张之洞派军警包围搜查日知会,胡瑛、朱子龙、梁钟汉、刘静庵、张难先、吴贡三、李亚东等九人先后被捕,此即震动一时之日知会案

19078月 张百祥、焦达峰等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共进会。

190710月 清政府命令各省筹设谘议局。

19086月 清政府颁布各省谘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

1908726日 由原日知会会员任重远、钟畸等在武昌发起组织湖北军队同盟会。

1908827日 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期限。

1908922日 清政府公布《钦定宪法大纲》。

19081114日 光绪皇帝卒,宣统皇帝继位。

19081115日 慈禧太后卒。

19081213日 杨王鹏、钟畸、黄申芗等将军队同盟会改组为群治学社,以学术研究为名,策划革命。办《商务报》为机关报。

1908年,湖北共进会成立。

19094月 孙武等在汉口法租界设立共进会总机关,并与群治学社建立联系。

19095月 清政府宣布宣统皇帝为海陆军大元帅,皇帝亲政前由摄政王代理。

19096月 英德法三国银行团与张之洞签订《湖北、湖南两省境内粤汉铁路、鄂境川汉铁路草合同》。

19099月 湖北留日学生派代表张伯烈等回湖北鼓动保路运动。

190911月 湖北绅商军学界组成湖北铁路协会,开展拒款保路斗争。

19103月 清政府邮传部准许湖北设立商办粤汉、川汉铁路公司。

1910918日 群治学社更名为振武学社,推杨王鹏为社长。在新军中建立秘密的标营代表制。

1910114日 清政府发布上谕,将准备立宪期限由九年缩短为五年。

1911130日 振武学社更名为文学社,推蒋翊武为社长,詹大悲为文书部长,刘复基为评议部长。主要通过新军各标营代表掌握武装,并创办《大江报》宣传革命。

19113月 文学社开代表会,增推王宪章为副社长。

19115月 清政府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奕(匡力)任总理大臣。由于十三各内阁员中,满族阁员占九名,其中皇族又占五名,故谓皇族内阁

黄花岗起义部分人员

191159日 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取消铁路商办和官督商办。湘、鄂、川、粤各省人民纷起反动。

1911510日 文学社设机关于武昌小朝街85号,由刘复基、蔡大辅常驻办事。

1911511日 文学社、共进会召开第一次团体合作会议。

1911518日 清政府合端方为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旋调鄂军三十一标、三十二标一部随行入川查力。

191161日 文学社代表会议决定设立阳夏支部,负责领导驻汉口、汉阳、河南信阳新军工作。

1911617日川汉铁路股东在成都开会,决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

191175日 谘议局联合会再次上书反对皇族内阁

1911717日《大江报》因发表《亡中国者和平也》和《大乱者救中国之药石也》两文而被查封,主编詹大悲、何海鸣被捕。

1911731日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成立。

19118月初 同盟会会员龙鸣剑、王天杰等邀请歌老会首领在四川资州密议,决定建立四川保路同志军,发动武装起义。

19118月下旬 四川保路同志会号召罢市、罢课、抗粮、抗捐。

191192日 清政府命端方率鄂军入川查办。

191197日 四川总督赵尔丰查封保路同志会和铁路公司,逮捕谘议局议长蒲殿俊并屠杀请愿群众数十人,制造了成都惨案

191198日 秦载赓等人率保路同志军围成都,附近州县农民武装云集响应,围城人数不下二十万。

1911914日 文学社、共进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建立统一的起义领导机构,设军事指挥部于武昌小朝街85号,设政治筹备处于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派居正、杨玉如赴上海邀请黄兴、宋教仁、谭人凤等到汉主持大计。

1911924日 文学社、共进会举行联席会议,决定中秋节(阳历106)起义,推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

康有为

1911925日 同盟会会员王天杰、吴玉章等宣布四川荣县独立,建立革命政权。

1911103日 湖广总督召开文官首县,武官管带以上防务会议,决定调集兵力,加强督署防卫,加紧巡逻长江,决定调集兵力,加强督署防卫,加紧巡逻长江,实行戒严,监视和搜捕革命党人。

1911109日 孙武等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赶制炸弹,不慎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走印信、文告等物,起义指挥机关被破坏,革命党人三十余人被捕,形势非常危急。

同日 蒋翊武因起义计划暴露决定当夜12时起义,后因命令没有按时送达,起义发动未成。

19111010日 凌晨,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在督署门前英勇就义。晚8时许,工程第八营、塘角辎重队首先发难,其他各部革命力量闻声纷纷响应,血战通宵,总督瑞澄等大小官员逃跑,武昌光复。

19111011日 湖北军政府成立。推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为都督。同日晚 汉阳新军由革命人胡玉珍、邱文彬等率领起义,光复汉阳。汉川县在同盟会员梁钟汉的领导下,宣布独立。同日 革命党人赵承武率军起义攻占汉口,成立汉口军政分府。

19111012日 清政府谕令将瑞澄革职,派陆军大臣荫昌、海军大萨镇冰、长江水师提督程允和率部前往武汉镇压起义。同日 正在美国各埠为革命进行演说筹款的孙中山,于科罗拉多州的典华城(今译丹佛),获悉武昌起义的消息,决定转赴欧洲进行外交活动,然后回国。同日 湖北军政府向各国驻汉口领事发送照会,宣布对外政策。

19111014日 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袁迁延不受。

19111015日在革命党人黄楚楠等领导下,黄州宣布反正。同日 刘英等革命党人在京山县永隆发动武装起义。同日 湖北军政府宣布废除苛捐杂税。

191110月中旬湖北军政府公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孙中山

19111017日湖北军政府公布由汤化龙主持制订的《中华民国军政府条例》。同日湖北军政府举行黎元洪就职典礼,由谭人凤代表同盟会授旗授剑。同日德国军舰在武汉江面炮击革命军。

19111018日驻汉口英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五国领事共同公布严守中立的通告。同日革命党人唐牺支率领新军在宜昌起义。同日清军不断向刘家庙增兵,围攻汉口,汉口保卫战开始。

19111019日革命军在刘家庙大败清军,汉口保卫战首战告捷。

19111022日湖南共进会领袖焦达峰等运动新军发难,宣告湖南独立,成立军政府。焦达峰为都督、陈作新为副都督。同日 陕西新军起义,宣布陕西省独立。25日成立陕西军政府。

19111023日九江新军起义,成立九江军政分府。

19111025日 革命党人否决《中华民国政府条例》,改组政事部,制定了《中国民国鄂军政府改订暂行条例》。

19111026日革命军汉口前敌总指挥张景良被处死。

19111027日清政府召回荫昌,派袁世凯为钦差大臣,统领海陆各军。同日 清军冯国璋部攻占汉口刘家庙火车站。

19111028日 黄兴由沪抵汉,即赴汉口指挥军事。同日湖南都督焦达峰派王降中率独立第一协援鄂。同日施南县反正。

19111029日太源新军起义,成立山西军政府,阎锡山任都督。

19111030日清军火烧汉口,大火延烧三日三夜。

19111031日江西省宣告独立,成立江西军政府。同日 云南新军士兵和讲武堂学生联合起义。成立云南都督府,推蔡锷为都督。同日剀门 谭延闿于长沙发动兵变,杀害焦达峰、陈作新等革命党人。

1911111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1911112日清军攻陷汉口并围攻汉阳,汉阳保卫战开始。

1911113日湖北军政府在阅马场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黎元洪授予黄兴战时总司令印信、委任状和令箭。同日 陈其美等率民起义。次日上海光复,六日成立沪军都督府,陈其美任都督。

1911114日 贵州、浙江宣告独立。

1911115日 江苏宣告独立。

1911116日 广西宣告独立。

1911117日 袁世凯派人暗杀革命党人,新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于河北石家庄,华北新军起义计划遭破坏。

1911118日 安徽宣告独立。

辛亥革命

1911119日 广东、福建宣告独立。

19111111日 袁世凯派蔡廷干、刘承恩至武昌诱和。同日 清海军海琛、海容、海筹等舰起义,14日驶抵九江加入革命军。

19111113日 在革命党人的压力下,山东巡抚孙宝琦宣告独立。24日,又取消独立。

19111114日 郧阳反正。

19111115日 独立各省代表在上海开会,决议推武昌政府为中央军政府。并定于30日在汉口开会,制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后因武昌军情紧急,改在南京开会。

19111116日 袁世凯就任内阁总理大臣,组成责任内阁。同日汉阳革命军架成汉水浮桥反攻汉口。

19111117日 宁夏会党起义,21日成立宁夏军政府。

19111122日 重庆宣告独立。

19111126日 奉天新军起义。同日 督办铁路大臣端方在四川资州(今资中)被革命党人处死。

孙中山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次内阁会议

19111127日 清军占领汉阳。同日 沙市反正。同日 四川宣告独立。

19111130日 襄阳反正。

1911121日 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签订停战协议。

1911122日 革命军江浙联军攻克南京。

1911123日 各省代表会议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纲》,并决定如袁世凯反正,当推为临时大总统。

19111216日 荆州反正。

19111218日 南北议和开始,南北代表伍廷芳、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举行首次会议。

19111225日 孙中山从海外回国抵达上海。

19111229日 各省代表会议在南京召开,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11日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13日 在南京成立中华民临时政府。各省代表举黎元洪为副总统。

辛亥革命

1912111日 孙中山宣布自任北伐军总指挥,黄兴为北伐军陆军参谋长,并组成六路北伐军。

1912122日 孙中山宣布如清帝退位,袁世凯表示赞成共和,当即辞职,并推袁为总统。

1912212日 宣统皇帝溥仪宣告退位,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结束。

1912213日 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215日 南京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同年220日举黎元洪为副总统。

19123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311日 孙中山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体制。

191241日 孙中山正式向南京临时参议院辞去总统职务。

191249日 孙中山应黎元洪之邀,偕廖仲恺、胡汉民等由上海抵武汉视察。

辛亥革命 - 革命背景

辛亥革命

变革之道

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1861-1895)、维新运动(1895-1898)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191158(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清政府遂于是年(1912)垮台,中华民国就此诞生。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语表达:华侨是革命之母。

文化形势

1900年中国因爆发义和团事件,导致八国联军入侵,朝廷内部顽固保守势力也受到严重打击,在改革势力的呼吁下,慈禧同意开始推行康梁在戊戌变法中所提出的改革方案,是为清末新政。其中影响最大的政策,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92日,清政府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经有6万多所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后,大量以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传统文人失去了出路。

辛亥革命

清朝末年,以八旗、绿营为主的旧式军队已失去战斗力。平定太平天国时倚靠的主要是地方团练武装。甲午战争后,因旧式军队已落伍,加上为免兵权旁落,清政府于1901年起决定对陆军进行全面改革,计划在全国练新式陆军36镇,以取代八旗、绿营及地方的防营。当中北洋新军6镇直属朝廷,由袁世凯所编练的武卫右军扩编。其馀各省亦由地方巡抚、总督负责编练新军。为了培养新军的军官,各地开办了许多新军学堂。部分地方的新军(如张之洞主持的湖北和湖南地区)大量起用留学生为军官;相反,北洋新军中留学生却极少。到辛亥革命前夕,组编好的部队已达整编16镇和10余个协、营。

革命团体

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

革命的领导者主要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蔡元培、赵声、章炳麟、陶成章等。革命者的主要政治主张有推翻满清统治,建立共和体制等。

辛亥革命 - 革命准备

19121月孙中山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亲笔誓词

189411(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

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而光复会亦发动多次起义。这十多次的起义虽仅一现,但却在全中国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第一次广州起义及同时期其它起义

1895年春天,以香港为中心的兴中会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由陆皓东绘制青天白日旗。1026日,杨衢云、孙中山率领郑士良、陆皓东到广州,准备一举而袭取广州。但是事机泄漏,清政府展开大搜捕,陆皓东在这次的起义中被捕,不幸身亡。第一次广州起义因此宣告失败。孙中山及杨衢云则被清廷通缉。香港当局在清政府压力下亦下令禁止二人于五年内再次入境。孙中山开始流亡海外,在日本、美国、伦敦等地宣传革命及筹措经费。

1900年,中国发生义和拳之乱,北方陷于无政府状态,于是决定准备军事起义。6月,孙中山与郑士良、陈少白、杨衢云及日本人宫崎滔天、平山周、内田良平等从横滨抵达香港,但被英国当局拒绝入境。925日,孙中山在日本黑龙会的帮助下,经马关赴台湾。会见日本民政长官之后,得到日本驻台殖民地官员承诺支持在广东举事。孙中山于是在台北建立起义指挥中心。108日,孙中山命郑士良等人于惠州三洲田发动起义,也称惠州起义、庚子革命、庚子首义、三洲田首义等。起义军在三多祝发展至2万人。但日本官员于此时改变态度,推翻之前军备补给、军官参与的承诺。革命军因粮绝弹尽而解散,不久在清政府镇压下宣告失败,史坚如、山田良政等被杀。孙中山被台湾日本当局送离境,回到日本。

辛亥革命

19075月,革命党及三合会人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余纪成等发动黄冈起义,一举占领了黄冈城(今潮州饶平县)。许雪秋、陈芸生为星加坡华侨,在星加坡加入同盟会。起义后,清潮州总兵黄金福立即带兵前往镇压,革命党人被杀害200余人,历时6天的黄冈起义遂告失败。

同年,孙中山派人到广东惠州发动起义,以响应黄冈起义。62(四月廿二),邓子瑜和陈纯等集合少数三合会党在距惠州20里的七女湖截获清军防营枪械,击毙巡勇及水师哨弁多人。5日,进攻泰尾,清守兵溃逃,起义军乘胜连克杨村、三达、柏塘等地,旋又在八子爷打败清营管带洪兆麟。归善、博罗、龙门各地会党纷起响应,队伍增至200余人。清水师提督李准急调兵镇压,起义军声东击西,使得军获于奔命。后因黄冈起义失败,得不到声援,遂在梁化墟解散。部分起义军流亡香港,大部分退人罗浮山区。

190776日,光复会的徐锡麟在安徽安庆起义。徐锡麟时任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在毕业典礼当天刺杀巡抚恩铭,然后率学生军,连同陈伯平等与清军战斗,激战四小时后寡不敌众战败,徐锡麟被捕后被处死。秋瑾亦因而受牵连被斩首。

8月,广东(今属广西)钦州那彭那丽那矺三乡反抗塘捐出现民变,孙中山命会党首领王和顺为中华国民军都督前往联系,于9月率众成攻攻取防城。之后图攻取钦州,未果,最后退到十万大山一带,王和顺返回越南。

12月,孙中山派黄明堂为镇南关都督,于122日,在守军作内应下,攻占中越边境之镇南关炮台。孙中山、黄兴、胡汉民等亲自在炮台指挥作战。广西提督调陆荣廷率四千人围攻,革命军退入山区。镇南关起义失败后,清朝政府到安南追查孙中山等人,孙中山转赴新加坡,要到武昌起义成功才再次踏足中国国土。

辛亥革命

19082月,黄兴以越南为基地,以二百多人从法属越南进攻广东钦州、廉州,作战十四天。是为钦州、廉州起义。

19084月发动于云南河口,430日黄明堂从越南率二百余人进攻云南河口,守军响应兵变。黄兴亦加入指挥。至26日清军攻陷河口,部分革命军退入越南。1910年,黄兴、胡汉民及新军内的倪炳章策动广州新军兵变,因清庭事先得到消息戒严而未能成功。

第二次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19101113日,孙中山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召集赵声、黄兴、胡汉民、邓泽如等同盟会重要骨干会议。以之前用会党为主力在边区的起义皆未能成功,革命正陷入低潮,议决集同盟会精英,在广州起义,和清政府决一死战。

19114月,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后收殓到72具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由此建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而此次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则不止此数。牺牲者多为同盟会精英,当中包括有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人。

马来亚地区的革命活动

19111216日,孙中山和他的军事顾问荷马李将军住陈金钟大厦。这是孙中山最后一次到新加坡。在马来亚地区的革命活动指的是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所发生的有关辛亥革命的活动。由于当时马来亚地区是中国以外,华人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方以及拥有较雄厚的财力,孙中山多次到该地区并号召当地华人响应革命,而当地华人也大力支持,故马来亚地区成了当时革命活动的主要中心之一。

辛亥革命

孙中山以及同盟会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所展开的革命活动并非一帆风顺。从国家关系上来看,英国殖民政府和清政府保持外交关系,清朝在新加坡和槟城所设立的领事馆成为了革命活动的阻力。另一方面,清政府也派外交官和特使到访马来亚和新加坡各地进行访问,而这些清政府的官员也一样受到当地华人的欢迎。这些官员到来的目的主要是呼吁当地华人对清政府效忠,也有售卖官衔以拉拢当地华人。当时胡汉民曾这样讲述南洋华侨,只要在满洲人底下作过小官儿的到南洋去吹,说道:我们家里三代都是一品大官,我也是身为显官,有阔气的顶戴的!’,这样一吹马上可以哄动华侨来崇拜你。从胡汉民这样的叙述,可以看得出当时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的保守思想。这样的保守思想,也使得在该地区活动的保皇党康有为得到了当地华人的响应。

以康有为为首的保皇党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由于在建立新的申汇制度构想上差距甚大,因此当这两派的在南洋汇合时引发了一番唇枪舌剑的大论战。保皇党和革命党都创办自己的报纸,在报上围绕着君主立宪与民主革命的课题进行激烈的争论。在这一场论战中,当地华人社会的上层阶级是保皇党的支持者,他们为了自己的财产不受影响,为了维护已经取得的利益而用护保皇党。而中下阶层如店员,小商人,文教人士,矿工,胶工,贩夫走卒等平民百姓则是革命党的支持者。笔战最先在新加坡开始,支持保皇派的报纸有《叻报》、《星报》 和《天南新报》。而革命派方面则有《中兴日报》和《总汇新报》的支持。当时《叻报》和《中兴日报》与《总汇新报》的笔战成了南洋华文报纸的第一次笔战。在马来亚方面,1906年,黄金庆创立《槟城日报》,该报成了革命党在槟城的第一份报纸。19101210日,孙中山,陈新政,庄银安等人,在槟城创办《光华日报》。《光华日报》不但是个革命党人在马来亚最重要的机关报,也马来西亚新闻史上以及世界华文报业新闻史上发行历史最久的华文日报。光华二字意味着光复华夏,是孙中山亲手定的。

辛亥革命

20世纪初,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首先出现排满字样,有的刊物明确主张颠覆清政府。1903年,东京留学界思想愈益活跃,宣传民族主义、民权学说的刊物相继出版。上海知识界也出现了新气象,公开倡言革命。组织革命团体,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90311月,黄兴建立华兴会。以后,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江苏、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团体。

19057月,孙中山、黄兴、陈天华、刘觉民等70余人在东京集会,决定成立中国 同盟会,作为当时中国的革命领导中心。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8月中旬,孙中山在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了《中国应建设共和国》的演说。同月20日,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出版,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 流亡海外,仍以保皇相号召。《民报》创办后即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展开论战。辩论结果,革命派占据上风,改良派的政治影响大为衰落。

黄兴

革命派积极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使同盟会的精华遭到重大损失,但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扩大了革命影响。与此同时,自发的群众斗争蓬勃发展,多达千余次。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因切身利益与帝国主义发生矛盾,参加并领导了收回路矿权运动和抵制美货运动。

为了消弭革命,拉拢资产阶级,清政府被迫作出一些开明的姿态。19057月,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9月宣布 预备立宪 。1907910月,下诏筹设资政院和咨议局,允许资产阶级可以通过选举取得向清政府提出建议等部分权力。上层资产阶级从中看到了希望,纷纷成立各种立宪团体,从事君主立宪活动,准备参预政权。但是满洲亲贵们对立宪并不热衷。1908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期。不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改元宣统。摄政王载沣采取集权措施,积极推行由皇族独揽国家大权的政策,满洲亲贵和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加深,1910年,国会请愿同志会在北京连续发起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19115(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发布内阁官制,成立以庆亲王奕为总理的皇族内阁。立宪派分享政权的希望完全落空,少数人抛弃立宪的幻想,对革命活动开始表示同情。革命的形势愈益成熟。

辛亥革命 - 革命爆发

辛亥革命

19115月,清政府唯帝国主义之命是从,将从中国人民手中夺得的权利拱手献给帝国主义,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怒。与铁路国有直接相关的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强烈反对出卖路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尤为波澜壮阔。9月,保路风潮扩展为全省抗粮抗捐,群众暴动接连发生。四川总督赵尔丰在成都逮捕保路同志会和川路股东会的负责人,并枪杀请愿群众数十名,造成流血惨案。同盟会员龙鸣剑等和哥老会组成保路同志军进围成都,转战各地,攻城夺地,猛烈冲击清政府在四川的统治。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在清政府全力应付四川保路运动的时候,湖北新军中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乘机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轰轰烈烈的一幕。9月下旬,革命党人感到形势紧迫,决定于106(中秋节)发动起义,后由于形势瞬息变化,起义推迟。109(八月十八日),在预定起义的那一天,共进社负责人孙武在汉口装配炸弹时不慎爆炸,湖广总督下令闭城搜查,汉口和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遭到破坏,一些起义领导人被捕、被杀或避匿。在这种情况下,新军各标营中革命士兵开始主动行动。10日晚7时,武昌城外塘角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八营几乎同时发动,各标营继起,经一夜苦战,11日晨革命军占领总督署,全城光复,首义成功。汉阳、汉口也先后为革命军占领。11日,起义士兵聚集到湖北咨议局,在咨议局议长汤化龙等人的参与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革命党的领袖们未亲身参加起义,缺乏政治经验的起义士兵对自己掌握政权没有信心,清湖北新军协统 黎元洪 在革命士兵的枪口逼迫下任湖北军政府都督。

军政府发布文电,号召各省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而奋斗。11月,湖北军政府公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它是中国第一个按照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拟定的地方宪法。武昌起义的胜利,在中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至11月底,中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北方未独立各省,有的地方是清王朝统治较强,如直隶、山东、河南;有的远在边陲,革命党势力较弱,如新疆、奉天。这些省份也不平静,革命党仍然组织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之后,立宪派纷纷表示赞成革命,这也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省起义过程中表现了高昂的热情。新军士兵、会党群众、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海外华侨、爱国士绅、少数民族都作出了贡献。中国的政治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沸腾局面。

辛亥革命 - 革命失败

袁世凯()

革命的胜利发展使满清朝廷极为震惊。19111027日,清廷起用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兼领湖广总督,并授予指挥湖北军事的全权。袁世凯率军奔赴湖北前线命冯国璋猛攻武汉三镇。同年111日,清军攻陷汉口。同日,摄政王载沣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交出全部军政大权,以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黎元洪和黄兴、宋教仁等过高估计了袁世凯的力量和自身的困难,企图利用袁世凯和清朝贵族之间的矛盾,以大总统的位置动员他倒戈,把最终推翻清朝的希望寄托于袁世凯。19111127日,汉阳为清军攻陷。121日,双方议订停战3日。此后又拟定双方派出代表讨论大局。停战是辛亥革命从武装斗争走向政治妥协的一个重要转折。

19111218日,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和革命军政府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开始和谈。11月下旬,各省代表议决承认武昌为中华民国中央军政府,以鄂督执行中央政务。接着14省代表会议在汉口英租界召开,筹备成立中央临时政府。191112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代表会议决定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随即自武汉齐集南京。1225日,同盟会总理孙中山自海外归来。1229日,17省代表会议以16票的绝对多数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到南京就职,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告全国同胞书》等文件,正式宣告中华民国的诞生。12日,通电改用阳历。3日,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确定临时政府组成人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8日,又成立南京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3种政治势力。独立各省的军政府多数为立宪派和旧官僚所操纵,南京临时政府和身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对它们事实上不能行使中央政府的权力。革命派自身的弱点也更多地暴露出来,孙中山的许多正确主张都遭到反对。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感到大总统的位置难以到手,立即撤销和议代表,造成谈判破裂的形势,迫使革命势力妥协。帝国主义列强拒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并且制造外国干涉的空气。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孙中山被迫退让。122日,孙中山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即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加紧逼迫清帝退位。212日,清朝皇帝终于接受中华民国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正式退位。这样,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朝垮台了,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随之结束。213日,袁世凯向临时政府正式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因实力在北方,拒绝南下就职。孙中山派蔡元培为专使北上迎接,袁世凯暗中指使亲信曹锟等带领部队在北京、天津、保定制造兵变;扰乱制安,侵扰民市,故意制造混乱局面。帝国主义也乘机调兵入京,制造紧张空气,以支持袁世凯。南京临时政府再次退让。3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孙中山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25日,唐绍仪到南京接收临时政府,组织新内阁。该内阁中内政、陆军、海军、财政、外交等实权的部门机构均由袁世凯的亲信或拥护者担任,而由革命党人所执掌的部门,尽是些当时被人们称之为冷衙门的农林、工商、教育等没多少权力的部门。41日,孙中山发表卸职讲话,宣布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5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和该院迁往北京。至此,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窃取。民主共和的美好愿望依然在广大的中国没能真正实现,四万万国民依然生活在封建的专制高压政策之下,未尝的丝毫利益。辛亥革命失败了。

辛亥革命 - 社会影响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首次历史性变革,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场变革摧毁了清政府的朽败统治,结束了绵延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而解除专制的镣铐,则是经济与社会得以发展的前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辛亥革命不愧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迈出的重要步伐。

其次,辛亥革命又是一场意义深远的思想启蒙运动。共和制度的存在,虽然为期短暂,但共和的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人们认识到皇帝并非永恒的。以共和国取代清帝国,无疑是巨大的进步。正是这样,后来的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就只能以失败告终。

辛亥革命

再次,辛亥革命还推动了「实业主义」。人们认识到必须实现工业化,国家才能臻於富强。在共和国的摇篮期,确是呈现出兴办产业的热潮。此外,辛亥革命冲击了现存社会秩序,为后来的变革开拓了道路。

辛亥革命没有直接的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大的成果是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之后建立了一种新的比较符合时代发展的制度。虽然带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但是这场革命的影响是破旧立新,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影响最大的是: 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也为中国与世界文明对话创造了条件。这是辛亥革命一笔巨大的无形遗产,令后继者受益无穷。

政治上,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直接缔造了中国的民主共和政体,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谱写了开篇。因为政治近代化的前提,是君主专制制度为民主制度所更替,这是与世界潮流相一致的文明潮向。

经济上,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引向近代工业化的道路,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社会生产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孙中山于民国创建伊始,主持制订了一系列奖促工商的法规法令,为发展工商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进入较大规模发展的"黄金时代"。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黄兴以民国元勋的身份努力倡行实业建设,激发了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工商业的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勃兴。孙中山关于坚持主权、开放引进以及以外国的资本主义造就中国的社会主义等思想与主张,在今天仍不失为有益的借鉴。

思想上,由于辛亥革命砸碎了专制枷锁,中国的思想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各种主义、思潮有机会在中国社会舞台上展现,马克思主义也因此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普遍认同,中国共产党人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中,选择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随之摆脱失败的迷惘,走上革命道路。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承传了辛亥革命的志业,并把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取得了现代化事业的辉煌成就。

辛亥革命 -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19111216日,孙中山和他的军事顾问荷马李将军住陈金钟大厦。这是孙中山最后一次到新加坡。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初中体育教资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14年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四)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一
2014年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教育法律法规(二)
2014年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
2014年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文化素养(五)
2014年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教育法律法规(七)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二
2014年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文化素养(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四
2014年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题猜想:基本能力(一)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六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题猜想:职业理念三
2014年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教育法律法规(六)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教育法律法规三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九
2014年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题猜想:基本能力(四)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题猜想:职业理念一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教育法律法规一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八
2014年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二)
2014下半年小学教资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4年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文化素养(四)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七
2014年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教育法律法规(三)
2014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
2014年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题猜想:教育法律法规(四)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1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四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三

网友关注视频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1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七年级英语下册 上海牛津版 Unit5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一次函数复习题B组(P11)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19 爱护鸟类_第一课时(二等奖)(桂美版二年级下册)_T3763925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3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获奖】科粤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7.3浓稀的表示
第8课 对称剪纸_第一课时(二等奖)(沪书画版二年级上册)_T3784187
第4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下)_六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_4.7 简单的指数方程_第一课时(沪教版高一下册)_T1566237
精品·同步课程 历史 八年级 上册 第15集 近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3月2日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四年级下册 Unit 7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江苏省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课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
冀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Lesson2授课视频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课 搭一搭⚖⚖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讲解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