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经管营销> 经济/市场>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读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读

上传者:林晓庆
|
上传时间:2016-10-11
|
次下载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读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无论我们谈论的是洛杉矾经济,美国经济,还是全世界的经济,经济只不过是一个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而已。由于一个经济的行为反映了组成这个经济的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就从个人作出决策的四个原理开始。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关于作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棗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目_,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

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人。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人。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在现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人水平之间的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人减少。

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这类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例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的支持比其他人更多。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大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政府把富人的收人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也就变小I

认识到人们面临交替关系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交替关系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由于人们面临着交替关系,所以,作出决策就要比较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的成本与收益。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某种行动的成本并不像乍看时那么明显。

例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你会想到把你用于学费、书籍、住房和伙食的钱加总起来。但这种总和并不真正地代表你上一年大学所放弃的东西。

这个答案的第一个问题是,它包括的某些东西并不是上大学的真正成本。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

这种成本计算的第二个问题是,它忽略了上大学最大的成本棗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作出任何一项决策,例如,是否上大学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伴随每一种可能的行动而来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决策者通常是知道这一点的。那些上大学年龄的运动员如果退学而从事职业运动就能赚几百万美元,他们深深认识到,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他们往往如此决定:不值得花费这种成本来获得上大学的收益。这一点儿也不奇怪。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生活中的许多决策涉及到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微小的增量调整。经济学家把这些调整称为边际变动。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来作出最优决策。

例如,假设一位朋友请教你,他应该在学校上多少年学。如果你给他用一个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生活方式与一个没有上完小学的人进行比较,他会抱怨这种比较无助于他的决策。你的朋友很可能已经受过某种程度的教育,并要决定是否再多上一两年学。为了作出这种决策,他需要知道,多上一年学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和所花费的额外成本。通过比较这种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他就可以评价多上一年学是否值得。

再举一个考虑边际量如何有助于作出决策的例子,考虑一个航空公司决定对等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的价格。假设一架200个座位的飞机横越国内飞行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本是1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10万美元/200,即500美元。有人会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决不应该低于500美元。

但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假设一架飞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正如这些例子说明的,个人和企业通过考虑边际量将会作出更好的决策。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项行动。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由于人们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这就是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例如,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收益也高了。

对设计公共政策的人来说,激励在决定行为中的中心作用是重要的。公共政策往往改变了私人行动的成本或收益。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就会产生他们意想不到的效果。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种不想要的效果,考虑一下有关安全带和汽车安全的公共政策。在50年代有安全带的汽车很少。现在所有的汽车都有安全带,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公共政策。 60年代后期,拉尔夫?纳德尔(RalphNader)的著作《任何速度都不安全》引起公众对汽车安全的关注。国会的反应是通过立法要求汽车公司生产包括安全带在内的各种安全设备,安全带成为所有新汽车的标准设备。

安全带的法律如何影响汽车安全呢?直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所有汽车都有安全带,更多的人系安全带,重大车祸发生时存活的概率提高了。从这种意义上说,安全带拯救了一些人的生命。安全带对安全的这种直接影响正是国会要求有安全带时的动机。

但是,要完全了解这个法律的影响就必须认识到,人们由于他们所面临的激励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行为是驾驶员开车时的速度和谨慎程度。缓慢而谨慎地开车是有代价的,因为这要耗费驾驶员的时间和精力。当决定谨慎开车的程度时,理性人要比较谨慎开车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当提高安全程度的收益高时,他们就会更慢、更谨慎地开车。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道路有冰时会比道路干净时更缓慢而谨慎地开车。

现在来考虑安全带法律如何改变了一个理性驾驶员的成本一收益计算。安全带降低了驾驶员的车祸代价,因为它们减少了伤亡的概率。因此,安全带法律减少了缓慢而谨慎地开车的收益。人们对安全带的反应和对道路状况改善的反应一样棗更快更放肆地开车。这样,安全带法律最终的结果是更多的车祸次数。

这个法律如何影响开车死亡的人数呢?系安全带的驾驶员在任何一次车祸中存活的可能性更大,但他们更可能发现他们的车祸更多了。净效应是不确定的。此外,安全开车程度的下降对行人(以及没有系安全带的驾驶员)显然有不利的影响。他们会由于这一法律而有危险,因为他们很可能发现自己遇上了车祸而又没有安全带的保护。因此,安全带的法律倾向于增加行人死亡的数量。

乍一看,这种关于激励与安全带的讨论似乎是毫无根据的猜测。但是,经济学家萨姆?佩兹曼(Sam Peltzman)197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明了,实际上汽车安全法有许多这类意想不到的影响。根据佩兹曼的证据,这些法律减少了每次车祸的死亡人数而增加了车祸的次数。净结果是驾驶员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数增加了。

佩兹曼对汽车安全的分析仅仅举出了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的一般原理的一个例子。经济学家研究的许多激励要比汽车安全法的激励更为直接。例如,没有一个人对向苹果征税会引起人们少买苹果感到惊讶。然而,正如安全带的例子所说明的,政策有时也会有事先并不明显的影响。在分析任何一种政策时,不仅应该考虑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激励发生作用的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就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即问即答列出并简要解释个人作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前四个原理讨论了个人如何作出决策。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我们自己,而且还影响其他人。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互相交易的。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也许你在新闻中听到过,在世界经济中日本人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这是真的,因为美国和日本企业生产许多相同的产品。福特公司和丰田公司在汽车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康柏公司和东芝公司在个人电脑市场上争夺同样的顾客。

但在思考国家之间的竞争时,这种想法很容易成为误导。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并不像体育比赛一样,一方赢而另一方输。实际上,事实正好相反:两国之间的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为了说明原因,我们考虑贸易如何影响你的家庭。当你的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员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他们也相互竞争,因为每个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

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盖自己住的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国家和家庭~样也从相互交易的能力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物品与劳务。日本人和法国人、埃及人与巴西人一样,既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又是我们在世界经济中的伙伴。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的崩溃可能是本世纪后半期世界上最重要的变化。共产主义国家运行的前提是,政府的中央计划者能在最正确的位置上指导经济活动。这些计划者决定生产什么物品与提供何种劳务,生产多少,以及谁来生产和消费这些物品与劳务。支撑中央计划的理论是,只有政府才能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

现在大部分曾经是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已经放弃了这种制度,并努力发展市场经济。在一个市场经济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企业决定雇佣谁和生产什么。家庭决定为哪家企业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人买什么。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

乍一看,市场经济的成功是一个谜。千百万利己的家庭和企业分散作出决策似乎会引起混乱。但事实并非如此。事实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以一种促进普遍经济福利的方式组织经济活动方面非常成功。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他 1776年的著作《国富论冲提出了全部经济学中最有名的观察结果: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起了合意的市场结果。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释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施展它的魔力。当你学习经济学时,你将会知道,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出卖什么时关注价格,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关于看不见的手在指引经济活动中的技巧有一个重要推论:当政府阻止价格根据供求自发地调整时,它就限制了看不见的手协调组成经济的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能力。这个推论解释了为什么税收对资源配置有不利的影响:税收扭曲了价格,从而扭曲了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这个推论还解释了租金控制这类直接控制价格的政策所引起的更大伤害。而且,这个推论也解释了共产主义的失败。在共产主义国家中,价格不是在市场上决定的,而是由中央计划者指定。这些计划者缺乏那种在价格对市场力量自由地作出反应时反映在价格中的信息。中央计划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在管理经济时把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缚起来了。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虽然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但这个规律也有一些重要的例外。政府干预经济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和促进平等。这就是说,大多数政策的目标不是把经济蛋糕做大,就是改变蛋糕的分割。

看不见的手通常会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时看不见的手不起作用。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词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外部性。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动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污染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一家化工厂并不承担它排放烟尘的全部成本,它就会大量排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可以通过环境保护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市场势力。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假设镇里的每个人都需要水,但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棗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一个垄断者。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而正常情况下看不见的手正是以这种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你将会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看不见的手也不能确保公平地分配经济成果。市场经济根据人们生产其他人愿意买的东西的能力来给予报酬。世界上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赚的钱比世界上'l最优秀的棋手多,只是因为人们愿意为看篮球比赛比看象棋比赛付更多的钱。看不见的手并没有保证每个人都有充足的食品,体面的衣服和充分的医疗保健。许多公共政策(例如所得税和福利制度)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更平等的经济福利分配。

我们说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并不意味着它总能这样。公共政策并不是天使制定的,而是由极不完善的政治程序制定的。有时所设计的政策只是为厂有利于政治上有权势的人。有时政策由动机良好但信息不充分的领导人制定。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你判断,什么时候一项政府政策适用于促进效率与公正,而什么时候不行。

即问即答列出并简要解释关于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我们从讨论个人如何作出决策开始,然后考察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所有这些决策和相互交易共同组成了"经济"。后三个原理涉及到整体经济的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

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差别是惊人的。1993年,平均美国人的收人为2.5万美元。同一年,平均墨西哥人的收人为7000美元,而平均尼日利亚人的收人为1500美元。毫不奇怪,这种平均收人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高收人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随着时间推移,生活水平的变化也很大。在美国,从历史上看,收人的增长每年为2%左右(根据生活费用变动进行调整之后)。按这个比率,平均收人每35年翻一番。在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甚至更快。例如,在日本,近20年间平均收入翻了一番,而韩国在近10年间平均收入翻了一番。

用什么来解释各国和不同时期中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别呢?答案之简单出人意料之外。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的差别棗这就是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的差别。在那些每单位时间工人能生产大量物品与劳务的国家,大多数人享有高生活水平;在那些工人生产率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必须忍受贫困的生活。同样,一国的生产率增长率决定了平均收人增长率。

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如果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那么,其他解释的重要性就应该是次要的。例如,有人想把上个世纪美国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归功于工会或最低工资法。但美国工人的真正英雄行为是他们提高了生产率。另一个例子是,一些评论家声称,美国近年来收人增长放慢是由于日本和其他国家日益激烈的竞争。但真正的敌人不是来自国外的竞争,而是美国生产率增长的放慢。

生产率与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公共政策也有深远的含义。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以及得到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o

例如,过去10年间美国许多争论集中在政府的预算赤字上棗政府的支出超过了政府收人。正如我们将要说明的,对预算赤字的关注主要根一据它对生产率的不利影响。当政府需要为预算赤字筹资时,它就要在金融市场上借钱,这就像学生要借钱为上大学筹资,或者企业要借钱为新工厂筹资一样。因此,当政府借钱为赤字筹资时,就减少了其他借款者所能得到的资金量。这样,预算赤字就减少了人力资本(学生的教育)和物质资本(企业的工厂)的投资。由于现在的低投资意味着未来的低生产率,因此,一般认为预算赤字抑制了生活水平的增长。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921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1922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 7000万马克。经济中所有其他价格都以类似的程度上升。这个事件是历史上最惊人的通货膨胀的例子,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虽然美国从未经历过接近于德国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但通货膨胀有时也成为一个经济问题。例如,70年代期间,物价总水平翻了一番还多,杰拉德?福特(Derald Ford)总统称通货膨胀是"公众的头号敌人"。与此相比,在叨年代,通货膨胀是每年3%左右;按这个fL率,物价20多年才翻一番。由于高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了各种代价,所以世界各国都把保持低通货膨胀作为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

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结果总是相同的棗货币量的增长。当一个政府创造了大量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下降了。在20年代初的德国,当物价平均每月上升3倍时,货币量每月也增加了3倍。美国的情况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美国经济史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7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迅速增长是相关的,而叨年代的低通货膨胀与货币量的缓慢增长也是相关的。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

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如果通货膨胀这么容易解释,为什么决策者有时却在使经济免受通货膨胀之苦上遇到麻烦呢?一个原因是人们通常认为降低通货膨胀会引起失业暂时增加。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交替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第一个研究了这种关系的经济学家而命名的。

在经济学家中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大多数经济学家现在接受了这样一种思想: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短期交替关系。根据普遍的解释,这种交替关系的产生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例如,假定政府减少了经济中的货币量。在长期中,这种政策变动的惟一后果是物价总水平将下降。但并不是所有的价格都将立即作出调整。在所有企业都印发新目录,所有工会都作出工资让步,以及所有餐馆都印了新菜单之前需要几年时间。这就是说,可以认为价格在短期中是粘性的。

由于价格是粘性的,各种政府政策都具有不同于长期效应的短期效应。例如,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因此,"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完全的调整之前,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交替关系只是暂时的,但可以持续数年之久。因此,菲利普斯曲线对理解经济中的许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这种交替关系。短期中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经济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结合。由于这些货币与财政政策工具具有如此大的潜在力量,所以,决策者应该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来控制经济,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下载文档

热门试卷

2016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浙江省湖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7届高三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二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高一11月月考政治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三校2017届第一学期阶段测试初三英语试题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01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永川中学高2017级上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宜春三中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
内蒙古赤峰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英语试题
2017年六年级(上)数学期末考试卷
2017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期末笔试题
江苏省常州西藏民族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试卷
重庆市九龙坡区七校2016-2017学年上期八年级素质测查(二)语文学科试题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年12月八年级语文阶段性测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钱桥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英语12月阶段检测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12月物理第4章试题(无答案)
【人教版】河北省2015-2016学年度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卷(附答案)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16年12月高二月考英语试卷
四川省成都龙泉中学高三上学期2016年12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英语试卷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12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一第四、五单元)
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化学试卷
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

网友关注

关于我国中学化学教学增加定量型实验的研究
高校_计算机文化基础_教学思考与探讨
期刊联合征订启事
新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研究.doc
浅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图书馆的地位
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进展 优先出版
合理饮食决定健康
负氧离子在养殖业方面的应用
家族企业内部冲突及其管理问题探讨
基于DSP的SRD数字控制电路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研究”
浅谈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一)
低压锅炉的氧腐蚀问题及对策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用“任务驱动式”教研
中学图书室的阅读效果与反思研究
东盟特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例分析
【精品】西南大学B类期刊及论文遴选办法(试行)5
举办学术会议提升科技期刊水平
中文核心期刊(2010)3357937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遵循学术规范是学术期刊的重要使命——“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学术规范研讨会”综述【文库论文】
数字网络时代我国彩票业的发展
浅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基于μCLinux的NAT设备的设计与开发
《医院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实景模拟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中学历史课教学
【word】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荣获“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称号

网友关注视频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2)分式方程P15
第12章 圆锥曲线_12.7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_第一课时(特等奖)(沪教版高二下册)_T27471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包装
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一等奖)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泊秦淮》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余数除法的简单应用》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租船问题》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10
沪教版牛津小学英语(深圳用) 五年级下册 Unit 7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5课小数乘小数一
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册module1unit3名词性物主代词讲解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飞翔英语—冀教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Lesson 2 Cats and Dogs
冀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lesson2教学视频(2)
外研版英语三起6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第五单元 民族艺术的瑰宝_15. 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_第二课时(市一等奖)(岭南版六年级上册)_T129830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辽宁省
8.对剪花样_第一课时(二等奖)(冀美版二年级上册)_T515402
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_第一课时(市一等奖)(冀教版九年级下册)_T144342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0.4(2)一次函数的应用2P8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3(3)分式方程P17
沪教版八年级下次数学练习册21.4(2)无理方程P19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外研版英语三起5年级下册(14版)Module3 Unit1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1.4(1)无理方程P18
冀教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课课程解读
化学九年级下册全册同步 人教版 第22集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逢入京使》优质课教学视频+PPT课件+教案,安徽省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街心广场